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957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

《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要的是葫芦 完整版.docx

我要的是葫芦完整版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4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

  文章开篇描写了葫芦长势良好和种葫芦人的喜悦之情。

透过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呼之欲出。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第二至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

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却一点儿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盯着小葫芦”时的自言自语和对蚜虫的不屑,说明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更没有叶子。

他只期盼小葫芦能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邻居的催促与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

  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种葫芦人的无知和自以为是使他的期盼落了空。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

如,“长满了绿叶”中,“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有“吊”的意思。

这里用“挂”比用“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

一个“挂”字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中的“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种葫芦人只要葫芦的特点。

课文的2幅插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一,描绘了葫芦长势良好,种葫芦人的欣喜之态;图二,描绘了葫芦叶子飘落,小葫芦掉落,种葫芦人的惊讶之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低年级的上升期,在识字教学中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并帮助学生认记字形。

学生能基本读懂课文,但读懂寓意还需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或者设计发散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体会朗读,在朗读中,学生要读出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同时需要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1葫芦”等个生字,会写“颗、谢”等8个生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葫芦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教具、简笔画、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要求在句子和课文中认识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

1.利用生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在句子中认读生字。

2.在课文中读句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概括主要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教具导入,紧扣主题。

(用时:

8分钟)

(1)首先出示教具

(2)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神奇的小宝贝,,这是什么?

(3)生:

葫芦。

贴上带生字的葫芦卡片,认读葫芦。

(4)师:

出示单独的生字卡片--葫芦。

单独读。

再出示葫芦词语卡片,注意读出轻声。

,再把葫芦卡片贴到板书上。

二、过渡句:

这么神奇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从前有个人他也很喜欢葫芦,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他的故事吧!

三、揭示课题:

14.我要的是葫芦

1.揭题

(1)齐读课题《14.我要的是葫芦》。

过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有两个小提示送给大家。

三、通读课文,解除疑惑。

(用时:

10分钟)

(一)学习提示(PPT出示)

1.自由轻(标出拼音)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准(标出拼音)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标出拼音)拼音多读几遍

3.请同学读一读学习提示

(二)带着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3分钟】

1.提问:

大声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并提醒同学标出自然段。

过渡语: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学习生字。

2.用教具出示二类生字宝宝

(1)先带读,再自由拼读,小老师拼读,最后开火车读。

(2)最后在PPT中抢收葫芦。

过渡语:

我们认识了生字宝宝之后,把生字带到句子中。

四、在句子中学习生字,用葫芦教具出示生字

1.PPT出示插图,请同学说说这幅插图描绘的是第几自然段的内容。

2.用教具出示句子,用葫芦教具板书生字。

3.PPT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并配上插图,请同学读,并及时给出评价。

4.先请一位同学在下面读读句子。

下面的同学找出黑板上用字条出示的句子,并画记出来。

(1)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请同学先读字条上的句子,再把生字宝宝带回家,再请你带大家读读词语和句子。

老师出示葫芦藤

过渡语:

师:

种了一棵葫芦之后,小葫芦发芽了,它长出了葫芦吗?

葫芦是怎么生长的?

请同学画记出小葫芦的生长过程,并自由读一读。

(2)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3)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在字条中用教具卡片出示,并提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演示长满了绿叶。

最后演示花谢和葫芦的生长过程。

过渡:

大家学的很认真,辛苦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美妙的葫芦丝音乐,放松一下。

五、休息环节。

(一段音乐)

过渡:

音乐过后,精彩继续。

接下来我们还是用把生字放进句子里朗读的方法,来理解生字,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

1.PPT出示这些句子和生字

A: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B: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C: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

那个人感到很奇怪。

E:

小葫芦慢慢变黄了。

2.要求学生边读边画记

3.小检测,请5位同学读以上句子和生字。

过渡语: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种葫芦的人和小葫芦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六、研读课文,把句子放进课文中

1.分小组朗读课文,四人一小组,每人读一段,读给小组成员听。

2.上台展示,请一小组到台上展示

3.评价:

一小组读完之后,再请一小组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过渡语:

,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思考:

七、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可删)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喜欢葫芦的人种了葫芦之后,不听他人的劝告,一心只想要葫芦,不管叶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掉光了。

】PPT出示,框架,再请同学填空。

(2)请全班同学一起齐读主要内容。

八、提问结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为什么?

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究。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把这一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

1、会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要求在句子中认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地喜爱之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来。

一、设计思路

(一)还原朴素课堂

(二)从课件的制作到教学反思的设计都贯穿这一教育理念,首先是课件,课件总共14张幻灯片。

除去致谢和开头一张共12张,一张配图贯穿始终背景简洁、清楚。

所以整体风格体现出简约、明了的特点。

其次,用葫芦教具演示葫芦的生长,尽量还原出课堂的真实状态,从而不采用动画设计来演示。

对于这一理念放入到本堂不仅仅是紧跟现代风潮。

也出处于对温如敏先生的呼应。

温如敏先生在《语文讲习录》中建议老师们的语文课不用或少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重新回到朴素本真的状态来。

(三)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首先是课文本身,这是一篇寓言。

对于这一类文体,学生应当是比较感兴趣的。

在学习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上涨。

但是仅仅依靠课文本身的魅力也许还不够。

因为所面对的学生是二年级,正在处于一个低段年级。

注意力往往不太集中,所以需要借助游戏和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导入部分的设计就是为了这一理念而服务的。

不管是音乐导入还是实物的兴趣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一开始上课对课文充满着一份期待,其次游戏环节的设置,其中有一个环节叫做把生字宝宝带回家以及开火车读生字,这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到充满乐趣,在学习中求知。

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快乐的学习。

(四)主体坚信原则

首先,这一原则在教学环节中体现为在课堂中体现放手让学生多读,包括自由拼读,小老师带读,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多读多练,同时还在课堂中设计了自学环节,在研读课文时安排来了小组合作环节,这些环节都是围绕主体坚信这一教学理念而设计。

二、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导入和揭题,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兴趣导入课题。

第二个部分是通读课文,第三个部分是在句子中学习生字。

在中间环节,为了照顾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特意设计了一个休息环节。

第四个部分是休息环节,第五个部分是小组读课文,并概括主要内容。

最后是提问结束。

三、课后反思

首先是从教学设计中看到不足之处是教学设计中没有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这两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这堂课没有专门进行文本解读,所以这里的教材分析也就充当了文本解读这一角色。

也就导致让听课之人模糊了教者对此文本的态度和其中一些教学环节设计的用意。

没有这两个环节显得这篇教学设计不够完整、不够规范和不够专业。

其次是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1、会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要求在句子中认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地喜爱之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来。

虽然符合课程标准中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但是没有紧扣教材上课文后面的习题和课文后面的提示。

所以这堂课也就没有体现出部编本教材的特点,课文后面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特别是疑问句和反问句以及陈述句这三者的区别。

不但整个教学设计中只字未提,而且整堂课也未提及。

作为常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确实是可以放到第二课时,但在上公开课时,应该把这一部分内容展示出来。

最后是整堂课设计思路还需要更加清晰,教学语言要更加精炼。

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要更加紧密,从而使课堂更加有条不紊,显得和谐而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