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过程记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865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实验过程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实验过程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实验过程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实验过程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实验过程记录.docx

《科学实验过程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实验过程记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实验过程记录.docx

科学实验过程记录

科学实验过程记录

让学生经历科学。

体验科学,理解科学,一直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题。

如果把探究这一主题看作一个面来理解的话。

那么科学研究记录就是其中的一个点,它展示着学生在亲历科学的过程中所留下的印迹。

我们来看看本期论坛中几位老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主持人:

今天,我们来谈谈科学研究记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先来看看这几类现象:

  第一类现象:

研究记录是场“秀”。

以公开课或评优课为例,教师要求学生作研究记录,却很少针对研究记录作出实质性的评价,那些没有机会参与汇报的研究记录更是“藏在深闺无人识”。

  第二类现象:

研究记录是个“筐”。

在一些课上,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的结果、测量的数据等等,不管需不需要,正确与否,一股脑儿全记录下来,记录纸成了“大杂烩”。

  第三类现象:

研究记录随意“涂”。

主要表现为研究记录的无序,随意,不实事求是。

学生有时候把假想也当作研究成果,甚至对科学现象视而不见,或者夸大其辞,任意更改数据。

  姚强东(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实验小学):

出现这些现象,首先是由于教师只重“形式和过程”,没有认识到研究记录是科学探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意识到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深人钻研的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小学生囿于年龄特点,缺乏追求真实、尊重证据的意识。

在实验中,他们大多希望出现和自己的假设相一致的结果。

如果结果与期望不相符,他们也宁愿否认自己的实验所得,而以得出与自己期望相符合的答案为荣,浑然不知真实无价。

  主持人:

那么,怎么避免这些现象呢?

  姚老师: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善待科学活动记录。

我曾看到这样的情景:

课上学生精心填写的科学记录单随处可见,遍地飘落,教师甚至将其扔进了纸篓。

有一位学生问:

“这些记录表格怎么处理?

”教师说:

“送给你们啦。

”其实,这恰恰说明了这堂课的失败:

在学生的眼里,课是老师的,探究活动是老师的,记录自然也是老师的。

因此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记录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善待科学活动记录。

这其中也体现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当学生自觉珍藏科学活动记录时,那便是科学教育的成功时刻。

  主持人:

有的教师认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动手做还忙不过来呢,他们会停下来作记录吗?

与其应付记录,倒不如完全放手让学生们去探究,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在探究时作记录吗?

  姚老师:

非常必要,学生的研究记录在其探究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功能。

第一,记录是思维的再现。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想到了什么,能够通过记录保存下来。

第二,记录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种证据。

学生将看到的现象如实记下来,这就是证据。

第三,记录是结论提升的依据。

记录纸上记录的证据、数据可以帮助学生提炼概念,把现象上升为结论。

第四,记录是评价学生的一种依据。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记录纸的作用,用明确的评价目标引领学生向理想的探究境界进发。

  王天峰(江苏省仪征市张集小学教导主任):

姚老师概括得很好。

下面我就研究记录对于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首先,研究记录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获得,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

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后形成研究记录的过程中,演绎、推理、归纳、分析、判断等能力都能得到训练。

  其次,研究记录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研究记录是将研究对象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知识的有效载体。

学生通过实践,再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梳理并记录下来,这就是主动探究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再则,研究记录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性。

学生将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思维语言转化成书面文字或图画形式,再在交流汇报中反馈成口头语言,此间获取的信息亦能得到更加完善的处理。

例如,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接亮了小灯泡,这时他对其中的原理可能还没有弄懂,但是通过画电路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环路”的模型。

  另外,研究记录还能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研究记录还有助于教师了解研究活动的进程和学生的研究能力,如观察是否全面,方法是否正确,测量是否准确;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如何;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等等。

由此,教师可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或者改变指导策略。

  田晓军(江苏省高邮市天山小学教科室主任):

但是,目前课堂上科学研究记录的使用现状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设计上,教师往往把目标指向知识结论,缺少儿童趣味;在使用时,学生往往将其视为负担,缺乏主动性。

其直接原因就是设计者忽视了它所承载的功能。

  主持人:

其实,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是很难中途停下手中的实验来填记录的。

那么,教师对学生填写研究记录所用的时间如何把握?

怎样指导学生分工合作、有效地填写记录呢?

  高乃定(江苏省江都市杨庄小学):

现在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的设计多半是由教师完成的,公开课更是如此,学生成了填写记录的工具。

我认为科学活动记录本来就是学生的,为何一定要由教师来设计呢?

  主持人:

但是如果什么都往科学活动记录上写,那不是削弱了记录的功能了吗?

科学活动记录究竟应该记什么?

  王老师:

我请大家来分析三份研究《声音的产生》的记录,看着科学活动记录应该记录些什么。

  记录一:

  

  

  

  

  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师在设计记录的内容时,对要素的选择不同:

记录一注重对声音产生时物体变化过程的再现;记录二强调物体的发音方法和声音产生的原因;记录三侧重于证明声音产生的原因,还强调对别人的反驳理由进行整理。

  我想,一份完整的科学活动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的想法,学生提出的假设;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实验的过程;学生得出的结论,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但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上述全部内容,实际的科学活动记录必须有所取舍。

有一部分需要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有一部分则需要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来填写。

尽管这样,必须有几个基本的记录要素由学生去填写,即:

从再现思维的角度看,需要记录学生原来的想法和实验研究之后的想法;从证据的角度看,需要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和现象;从评价学生的角度看,需要记录程序性的内容。

由此可见,记录纸展示的是学生的科学记录些什么内容,值得科学教师细心推敲。

  高老师:

科学活动记录到底由谁来记,无可置疑,是学生。

那么学生的记录能力是怎样形成的?

我认为,这也和获得科学知识一样,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

步骤不对调整一下,方法不好换个方法再记,科学的记录就这样渐渐完成了。

这样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

  公开课上,大家见到的科学活动记录大多是由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

有时教师还给学生讲解如何准确地填写科学活动记录,以避免学生填错记录单。

学生甚至把本该用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时间花在如何填写记录单上。

由于学生年龄小,让他们自己设计记录单,要求确实高了点,但用教师设计的记录单来束缚学生的手脚,这肯定是有悖新课改理念的。

学生填写不好没关系,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做。

教师可以指导,但更多的应是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对科学活动记录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如何记录;通过向学生展示方法好的记录、创新的记录、整洁的记录、合理的记录、科学的记录

等,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作记录。

  田老师:

我记得科学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尤其是法国的“动手做”刚刚被引进我们中国的时候,有一种时尚,记录纸上什么都没有——白纸一张是最好的。

我现在以我个人的体会对这个做法说“不”。

不要以为记录纸上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实际上,在记录纸上给学生一点提示特别重要。

  这是我上《观察树枝》时用的记录纸(如图)。

这是一个井字型饼图。

我要求学生在每一次观察树枝后,在图上涂一涂。

学生有的涂得多,有的涂得少;有的学生只涂主要的内容而没有注意观察细节;有的学生只涂了一点细节和次要的。

通过记录,学生感觉到自己观察得并不全面。

在这个过程中,记录纸就起到了评价作用。

所以,当学生第二次观察树枝的时候就做得十分到位。

  另外,记录纸还有调节学生合作、调节自我控制时间、引导学生提升情感的功能。

这就是记录纸隐性的、自我控制的评价功能。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推敲记录纸的形式和内容,但要避免用过多的文字去限制学生。

  高老师:

有的教师将记录纸变成了科学作业,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姚老师:

这其实是对科学活动记录的评价问题。

科学活动记录作为对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评价的方式之一,它本身也需要评价。

  教师应将科学活动记录视为调整教学活动的依据。

科学活动记录对于学生来说是评价其探究能力的佐证,但对于教师来说,它应是调整自己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师如果只是将科学活动记录视为探究能力的表现,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在记录时必定会只关注记录的形式是否漂亮,而忽略记录内容的重要性。

  科学活动记录不是学生的科学作业,科学活动记录应在科学课堂上随探究活动生成。

即使留到课外,也只是对课堂上记录的整理,而不应是作业。

对于课外的活动记录应有更佳的方案去激励。

同时,教师在对科学活动记录作出评价时,也不能将其视为“作业”,用批改的方式去评价。

这样做不但教师疲于奔命,学生也会另眼相看,被批改上“良”“一般”的学生,也会很快“抛弃”这本该是愉快的探究活动。

  主持人:

大家都认识到了研究记录的重要性,也讨论了研究记录应该记录什么。

我们在引导学生记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追求真实。

即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表达准确。

  2.把握时机。

即在什么时候该动手,什么时候该动笔。

  3.学会筛选。

研究记录不是“一锅烩”,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筛选,记录有价值的、值得研究和能够发挥作用的信息。

  4.保证时间。

这是作好研究记录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中,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给学生,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记录研究成果,感受研究的收获。

  5.方法多样。

文字表达,画图表示,图文结合,录音,照相,制造模型,用自己的语言……

  科学活动记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认为实在不该有一个统一的形式。

采取什么样的记录形式,我们还是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决定吧。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