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611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

《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docx

艺体学科学生评价方案

西柯学区小学音乐学科评价方案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制定方案的目的及依据

音乐学科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新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及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学科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二、测评的项目及内容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及学习情感三个方面。

1、基础知识:

各学段课标规定的内容。

2、实践能力:

包括演唱及演奏、模仿及体验、欣赏及感受、

表现及创造、综合及合作能力等。

3、学习情感:

平时学习态度、表现及课外音乐活动的参及等。

三、评价方法及等级界定

评价方法采取自评、互评、师生评价相结合;随堂评价及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音乐知识的评价及考查可根据各学段大纲要求,教师出题笔答或口答等形式进行。

2、实践能力的评价及考查可采用“分项法”进行。

即:

演唱能力的考查、(可分为音准、节奏、歌词、声音、表情等。

)演奏能力的考查、欣赏及唱游、表现及创造能力的考查等。

3、学习情感的评价及考查可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及课外活动的参及情况及表现给予评价。

4、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及评价可实行等级评定法:

优、良、合格、不合格。

四、使用说明

1、考查及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得随意降低或提高。

2、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考试时间自定。

3、综合评价等级的划分:

得分在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不满60分为不合格。

4、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力争从学科特点出发,符合音乐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

通过对学生的考查评价,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西柯学区小学美术学科学生评价方案

《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我们学校制定了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方案。

《新标准》也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根据《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级段,即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

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基础知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情感”四个方面总结评价学生成绩。

按基础知识(20%)、造型表现(20%)、设计应用(20%)、欣赏评述(10%)、综合探索(20%)、美术情感(1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综合评价等级的划分:

得分在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不满60分为不合格。

1、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感知觉比较笼统,也不精。

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以学生是否认识大自然中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能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使基础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

2、造型表现

  低年级学生由于在生理上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不发达,手部小动作精确性较差,心理上感知觉不精确,“时、空”观念模糊。

我们不能用高年级和成人的眼光来考察评价他们笔下的形象,而应该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特点,从考察学生:

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出发,考察学生造型表现成绩。

  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发育比低年级学生成熟,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透视现象、线描写生、色彩知识、画物体的结构比例和用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制作简单的纸版画的能力。

工艺制作方面考察学生设计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的能力以及选用简单材料、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体模型、运用纸工雕塑方法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在中年级学生的基础上提高要求,绘画方面以考察学生:

运用明暗知识表现立体、掌握取景方法、运用复杂的色彩知识淡彩描绘景物;创作插图、临写较难的中国画的能力;运用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方法的熟练程度。

工艺制作方面主要考察学生:

美术字的掌握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图案设计,制作能力。

3、设计应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幼儿期间向儿童期发展中。

注意保持时间短,不集中,不稳定,认识能力有限。

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还不能注意到形体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对喜爱的东西,观察的仔细、清晰,其余则十分模糊,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

对于他们成绩的评价不能象考察中、高年级学生那样进行。

评价成绩应建立在以上特点之上,考察学生以是否能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是否初步具有创造想象和创新性,感受祖国的可爱和生活的幸福。

  中年级学生具备了比较细致深入地观察事物及描绘事物的能力,并能感知抽象的立体和空间特征,能精细地描绘对象,观察仔细,创新性想象十分丰富。

他们的成绩评价主要从考察:

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否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为出发点。

  高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比中年级学生要更进一步,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

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

进行课业评价时要从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入手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准确地得出结论。

4、欣赏评述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由于年龄差异,欣赏能力的考察评价也应有所区别,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低,理解能力差,考察以启发对美术的兴趣、提高欣赏儿童优秀作品的能力为目标。

  中年级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在欣赏能力上要求以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形、色和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高年级学生在认识能力、感悟能力上比中年级学生都强。

考察目标能不能欣赏中外优秀美术、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能不能欣赏认识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内容、多种表现为依据。

 5、美术情感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

参加比赛,取得的成绩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教学评价的机制。

6、综合探索

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

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

通过这两方面的评价来总结得出平时成绩,进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评价细则:

(低年级)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师评

学生

自评

学生

互评

总分

基础知识

是否认识大自然中的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

20分

 

 

 

 

造型表现

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

20分

 

 

 

 

设计应用

是否能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的事物,是否初步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创新性。

20分

 

 

 

 

欣赏评述

是否对美术产生兴趣,是否能够观赏自然和各类的美术作品的形及色,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0分

 

 

 

 

美术情感

是否参加各级各类的书画比赛,学习美术的态度是否端正,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踊跃。

10分

 

 

 

 

综合探索

画面是否造型准确,是否颜色鲜艳,是否有童趣,有想象力。

10分

 

 

 

 

 

评价细则:

(中年级)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师评

学生

自评

学生

互评

总分

基础知识

是否认识大自然中的基本色彩,是否能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是否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

20分

 

 

 

 

造型表现

是否掌握透视现象、线描写生、色彩知识,画物体的结构比例和用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和简单的制作纸版画的能力。

20分

 

 

 

 

设计应用

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否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性。

20分

 

 

 

 

欣赏评述

在欣赏能力上要求以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能用机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20分

 

 

 

 

美术情感

是否参加各级各类的书画比赛,学习美术的态度是否端正,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踊跃。

10分

 

 

 

 

综合探索

画面是否造型准确,是否颜色鲜艳,是否有童趣,有想象力。

10分

 

 

 

 

 

评价细则:

(高年级)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师评

学生

自评

学生

互评

总分

基础知识

是否认识大自然中的基本色彩,是否掌握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运用对比、和谐、节奏、韵律等组合原理进行简单的创意设计和加工。

20分

 

 

 

 

造型表现

是否掌握明暗知识表现立体造型的方法,掌握取景的方法、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是否掌握美术字的写法、图案设计制作能力。

20分

 

 

 

 

设计应用

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

20分

 

 

 

 

欣赏评述

是否能够欣赏中外优秀美术、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否欣赏认识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内容、并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来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0分

 

 

 

 

美术情感

是否参加各级各类的书画比赛,学习美术的态度是否端正,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踊跃。

10分

 

 

 

 

综合探索

画面是否造型准确,是否颜色鲜艳,是否有童趣,有想象力。

20分

 

 

 

 

西柯学区小学体育及健康学科学生成绩评价方案

为了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推动新课改的实施及深化,增进学生健康体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获得体育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创体育教育教学新局面,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新《体育及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本评定方案。

一、评价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为指导,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引导发展学生潜能,张扬个性。

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新体育课程的建设。

二、评价方案目的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评价方法

评价包括学习过程积累、基础知识、体能及技能、体育特长四部分,即学生成绩=过程积累分(40分)+基础知识(20分)+体能及技能(40分)=100分。

1、学习过程积累40分

主要包括:

课堂观察记录;课外活动表现。

(1)出勤情况5分

建立一本体育及健康考勤簿,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定为体育及健康课成绩不合格;出满勤、不迟到、不缺课、不早退的学生得满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1节扣0.5分,迟到、早退课4次扣1分。

(2)课堂观察记录15分

学习态度5分:

喜爱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及体育课外活动。

合作精神5分:

具有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情意表现5分:

根据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会动脑、会学习有创新精神。

课堂活动表现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互评、记录量化打分;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个别学生的成绩适当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量化分数。

(3)、课外活动20分

眼保健操;课间操10分;

参加体育课外小组10分;

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3分。

这部分内容由体委或体育部长负责记录,每缺席一次扣0.5分。

学生在平时自己采集的体育摄影、漫画、新闻等

2、基础知识试卷20分

基础知识考核以笔答的形式进行,期末统一测试。

内容以体育及健康教科书为主,包括体育卫生健康常识、运动技能基础知识、锻炼方法介绍为主。

根据不同年级的水平目标选择出题内容,一、二年级采用口试,三年级以上采用笔答的形式。

3、测试部分40分

主要包括体能及技能两方面

(1)、体能测试20分

小学体能测试共2项,每项10分。

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

体能测试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参考量化表查成绩,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

采用学前测验及学后测验相比较,计分办法有两种:

一种是进步记分——学后测验得分+进步分(比如:

50m学前测验跑8″10,得分为50分,学后测验跑7″90,得分为60分+进步分10分=70分);另一种退步记分——学后测验得分-退步分(比如,50m学前测验跑7″50,得分为80分,学后测验跑7″60,得分为75分—退步分5分=70分)

(2)、技能测试20分

中、小学技能测试共2项,每项10分。

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

运动技能测试参照《体育及健康》教学大纲测验参考量化表查成绩,有些项目需要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成绩。

(例如:

中学跳远项目可以把达标成绩(远度)及技评分分开来评,一项各占5分)。

四、学生成绩表述

将平时积累、体能、技能、基础知识、特长等分数统计得出学生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予以表述。

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84)、合格(60~69)和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

不及格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有进步可以再给一次机会重新测试,重新评价。

学生体育全面考核后,教师在学生的自评、互评基础上,写出以肯定、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教师还可以针对该生体质状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记载在学生成绩通知单或成长记录册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常规

“信息技术”课已经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式列入我市中小学课程表。

为了落实教育计划,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我市实际,特制定此教学常规。

供教师使用,同时为各级领导检查提供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常规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教学过程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活动、学期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

1、制定教学计划。

要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章教学计划,计划中应该有本学期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信息素养方面培养目标以及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所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恰当的组织和调整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包括:

(1)本学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2)本学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

(3)不同层次的学生本学期应该学会的操作技能。

2、知识准备。

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和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掌握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

通读并且理解小学至高中全套信息技术教材,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以便更好地把握所教的教学内容。

3、备课要求。

充分的准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教材及学校实际条件,确定教学目标和课堂实施步骤。

不能把所有内容讲解得面面俱到。

要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余地。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备课实行学期备课、按章备课、按照知识点备课。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采用电子备课手段,必须事先制作好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课件。

在教材不变动的前提下应在修改的基础上利用以前的备课资料,但不应全部照搬。

教师所做的课件要逐年修改以达完善。

具体要求包括:

(1)熟悉教学内容。

保证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东西不断出现,教师绝不能凭主观感觉,必须认真阅读教材,同时把有关内容在计算机上操作一遍,核实教材内容。

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2)确定教学过程。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确定讲解和使用电子教室演示等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大体需要的时间,确定讲解详略的具体内容,确定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3)确定复习的知识。

新旧知识是互相联系的,经常复习相关的知识,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4)确定德育内容。

教学及育人密不可分,把教学内容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有机结合起来,正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5)确定练习内容和检查方法。

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合理地布置练习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检查是为了表扬优秀学生,树立好的典型,树立正气。

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

(6)确定复习、预习内容。

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即使是掌握得比较好的也要在课下及时复习,才能巩固;养成预习的习惯,可以提高课堂听讲的目的性,增加自觉性,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7)教案要体现“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

(8)课前要收集和制作本节课教学所需要的素材以及教学课件,教学组织要体现信息技术的特点。

(9)条件许可时,要尽可能准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多媒体电子教案(注意:

不是目前普通意义上的课件)。

(10)由于我市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微机室是网络型的,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尽可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逐步过渡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网络化。

4、教案设计及撰写。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体系、确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教案应该严格按照格式撰写,对于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课程,要在教案中反映教师和学生完成的任务。

教案中应该要有本节课教学的流程(采用流程图表述),教案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有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教案内容应该包括: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内容小结、作业练习等。

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多、操作训练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这一环节,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

上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实践。

同时也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亮相。

教师能否受到学生的尊重,教学效果如何,主要表现在课堂上。

1.态度和蔼。

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情绪影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态度和蔼、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乐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学效果就好。

态度生冷,或者讽刺、训斥学生,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2.态度严肃。

严肃,主要是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摸棱两可、含糊不清,不能敷衍了事不懂装懂,必须认真解答。

讲课中的语言和示范,必须认真,不可以随便,不能做及教学无关的事。

3.语言清晰,富有启发性。

讲解是为了学生,为了传授知识。

使用准确、简洁、清晰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

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辅导和回答学生的提问时,态度亲切,语言朴实、认真,有助于学生理解。

4.示范准确。

教师示范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正确的示范操作将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有些以后纠正起来很难。

示范切忌随意性。

5.合理安排、及时调整讲解、示范和练习的时间。

备课时确定的时间往往及实际授课有一定的差距,不同班级的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同,课上必须注意调整,灵活掌握,及时变换。

6.照顾全体学生。

个别指导是必须的,但时间不宜过长,必须时刻牢记照顾全体的原则。

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从最基本的操作入手,逐步提高。

启发优秀学生主动发现新知识、探索新途径、掌握新技能。

在练习中注意补充解答新发现的共性问题。

7.充分利用微机教室的各项功能。

微机教室系统为教师上课、监视和辅导提供了方便,使教师可以直接用网络,减少了巡回指导的活动。

8.注意学科方法能力的训练和优化。

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学生参及信息社会的态度培养,按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恰当的组织教材,在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要使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要尽可能的体现学科整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用机习惯,保持机房安静整洁。

三、课外教学活动

1.确保课外作业质量。

要选择恰当的作业内容,起到既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够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视野和能力,作业布置要少而精,一般不要布置书面作业。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提交作业(如电子邮件、演示文稿、操作过程的纪录、电子作品等等),信息技术教师要为任教班级建立学生电子作品集,布置给学生制作电子作品的任务要面向学生不同的层次,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布置的作业应该尽量体现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试题编制要尽量体现培养“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注意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出现的问题。

2.相机组织实践活动。

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活动,课外活动应该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外活动要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确实在信息技术的某个方面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课老师应承担课外活动小组的辅导工作,可以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一位老师带几名学生。

要求做到期初有计划,期终有总结,有活动记录,经常有检查,竞赛出成绩。

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应采用课外小组以及俱乐部的方式进行,每个学期结束最好有课外活动成果的汇报表演(形式可以多样)。

实践活动的内容,要优先考虑信息技术奥赛的项目。

小学以绘画、初中以小报编排、高中以网页制作及程序设计为活动重点。

另各学校可以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活动设置。

以下提供的一些活动内容可供学校参考选用:

(1)简单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电脑音乐等软件使用;

(2)个人网站制作及发布、电子作品的简单制作;

(3)利用计算机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

(4)开展学科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小课题的研究活动;

(5)其他学生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