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48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

《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docx

说课稿范文十篇模板

说课稿范文十篇

说课稿篇1

  一、说理念

  本课教学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运动技能水平而设计的。

以保龄球活动为依托,结合本地小学体育场地特点,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的配置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

首先是创设打保龄球的情境,并由此导入课堂的教学中来,继而进行初步体验并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然后以组织竞赛的方法进行打保龄球的练习,并从中体验成功,教学过程衔接紧凑,过渡流畅。

  二、说教材

  1、创编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低年级的投掷教材中地滚球掷准项目,教材以打保龄球的形式呈现,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征,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块场地、器材的合作精神,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的竞争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打保龄球活动中来。

  运动技能目标:

在活动中通过模仿打保龄球,让学生体验并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让大多数同学掌握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并能将所学知识创新拓展到日常锻炼中。

  身体健康目标:

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训练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的目测能力、投准的力和空间感。

  社会适应目标: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把握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体验、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

做到手、眼、脑同步,准确击打

  三、说学情

  本次的授课对象是兄弟学校——赤西小学二年级学生,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

这个班的外来学生较多,普遍存在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学生的能力差异较为明显。

  四、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

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竞赛法、评价法、激励法、指导法等,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品质。

  五、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摸索、探究学习、个人竞赛、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现有器材,模仿打保龄球的动作,充分展示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说场地器材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本地小学的体育场地及学校体育器材的实际情况,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小皮球代替保龄球,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小塑料瓶作为保龄球瓶,教学器材简单,达到了体育生活化的效果。

  七、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常规阶段(3分钟)

  包括:

整队、师生问好、常规检查。

  

(二)、情境导入(5分钟)

  1、编排热身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

  设计意图:

做热身操可以使学生各个关节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从心理、生理上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出示小皮球,引导学生结合小皮球及小塑料瓶,创设出打保龄球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导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想象力,创造了一种轻松又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打保龄球的教学活动中。

  (三)初步体验、摸索探究(12分钟)

  1、邀请学生展示打保龄球动作,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的动作(2分钟)

  设计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打保龄球的动作,为后面的体验活动作铺垫,也给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

  2、让学生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并分成五列纵队进行体验活动(10分钟)

  每队选一名同学负责整理瓶子(按事先画好的点摆放球瓶),整理瓶子的同学也应参与到体验活动中。

  设计意图:

这个过程应是本节课的重心,学生通过活动探索出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相互竞争、体验成功(15分钟)

  1、学生进行个人比赛(5分钟)

  每一排五人进行比赛,一次打倒个数多者胜。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个人的相互竞争,教师及时予以肯定与激励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2、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进行小组比赛(10分钟)

  小组比赛计小组总分,每生打完一次在小黑板上记上相应的分值,总分哪组多者获胜。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练习,小组间的相互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充分放松(5分钟)

  1、引导学生跟音乐自创动作进行放松活动。

  设计意图: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后充分放松,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节课。

  2、进行本课小结

  3、师生再见

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青蛙和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组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中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

让小学生知道,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是不能成为朋友的,这也是自然界生存法则。

文中的小青蛙和小蛇在一次偶然邂逅中成为了“朋友”,天真可爱的建立了真诚的友谊,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一天,这是不能长久的。

__语言流畅,生动有趣,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实际,将《青蛙和蛇》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以防万一、彼此羡慕、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习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理解,小蛇和小青蛙是对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

明白在自然界中不能做朋友的不止这一对。

初步了解一些自然法则。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在本课得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配合板书与贴画,最后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上课伊始,我利用课题质疑,提问: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时学生会提出:

“为青蛙和蛇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后来怎么样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去读。

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越,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二)自由读文,感知文本

  在这里我紧扣课题,由“小青蛙和蛇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这个问题带动全文,激起孩子们走进文本的阅读期待。

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让他们在放声诵读中实现与文本的初次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觉:

”你知道了什么?

”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

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以读促讲,直奔重点

  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

  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情景,紧扣“惊呆,浑身颤抖、脸色苍白”等关键词,通过课件演示青蛙妈妈的表情变化帮助学生去体会青蛙妈妈谈虎色变的紧张,惧怕,担心和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庆幸的复杂心情。

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把自己的感受溶入到文本中,读中悟,悟中读,在读的过程中反映出自己的情感和青蛙妈妈同忧愁。

  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可以先通过课件演示蛇回家后的情景,抓住蛇妈妈的动作表情和语言“蛇妈妈对什么感到奇怪?

”“她对小蛇说了些什么?

”通过指导学生读好小蛇和妈妈的对话,体会出吃青蛙是蛇的本性。

  第六自然段可以以读代讲,进一步体会出他们不能做朋友的现实。

  (四)角色朗读,语境体验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

这篇课文语言流畅,生动有趣,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趣,贴近儿童生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发展想象

  这是一篇知识性童话,在理解了蛇和青蛙是天敌之后,根据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块玩就好了”这一句引出“你还知道自然界中哪些动物不能成为朋友?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好地理解自然法则。

“假如你是小青蛙,你准备对小蛇说些什么呢?

”请学生分别以小青蛙和小蛇的口吻给对方写一封信,告诉对方不能在一起的原因,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说课稿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属于按比例分配的内容,但教材并没有给出这个名称,目的有两个,一是由于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易把解决问题变成套用方法。

二是如果引入,学生易问什么是比例?

,这样,在学生刚引入比的概念时,又要去区分比例是什么?

而忽视了比的概念,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从多角度思考,用比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中探究,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

你认为怎么分合理?

说一说你的分法。

通过汇报交流确定按两个班的人数比,也就是3:

2分配比较合理。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利用给人数不同的两个班分橘子,怎样分合理,来引入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是明确如何按3:

2分配。

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

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第二层是解决如何将具体个数按比例分配。

这个层次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题目:

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

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30个20个

  方法二:

画图

  140个

  方法三:

列式

  3+2=5

  140__3/5=84(个)

  140__2/5=56(个)

  答:

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在师生讲评中发现新的解答方法,再着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这样在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

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

这些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程序,是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正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由于,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体现应用题的趣味性和德育价值。

  具体的练习设计如下: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3:

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6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1:

30,如果药水有60千克,那么药粉有多少千克?

  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

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样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3、打一篇__,小丽用了3小时,小红只用了2小时,问小丽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4、数学故事。

(共同探讨方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

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课后的练习题是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课堂教学教与学的反馈,一个好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活动,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加深练习中,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中。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谈收获,回顾如何用比的意义进行问题的解决。

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马说》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选拔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无一字谈到人才。

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与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和中考复习的需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背诵,准确默写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及重点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主旨及写作手法;反复练习,提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当今社会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三、说重点

  掌握重点的字词以及__内容。

  四、说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主旨及写作手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背默

  1、出示要求:

  准确流畅地背诵全文

  准确无误地按要求默写

  2、自由背诵—→同桌检测—→指名背诵—→齐诵

  3、默写全文并按要求画出下列句子:

  ①文中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极写“食马者”愚昧无知(“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排比句是________

  ③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根本原因(__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

  (三)、积累

  1、出示要求:

  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积累本课重要的文言词句

  2、学生自行梳理总结

  3、检测

  4、师补充文学常识

  ①关于“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

  ②关于韩愈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马说》选自韩愈的《杂说》。

  5、检测对文言词句的理解:

  ⑴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

  ⑵一词多义(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

  ⑶理解重要文言词语

  一食或尽粟一石执策而临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虽有名马安求其能千里也

  (四)、理解

  1、自行梳理课文主要知识点。

  提示:

可分别从课文内容、__结构、表现主题、写作手法等角度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检测:

  生口头展示梳理的知识点

  师小结

  ⑴写法与主题

  __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⑵结构特点

  正面提出问题并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强烈的谴责,辛辣的嘲讽。

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千里马“才美不外见”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

”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五)、练习

  1.__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_________。

  2、__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____比作千里马,把_____________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懑之情。

  3、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可文中为什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根据文意,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及人才?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说课稿篇5

  各位专家、同行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早发白帝城》,严格地说,应该是《纵横码与〈早发白帝城〉》,又或者是《以纵横码支持〈早发白帝城〉的教学》。

下面我先简单介绍我们子课题的研究情况

  一、子课题的研究情况。

  我们的课题全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研究的方向是如何利用纵横输入法支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古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描写了诗人流放途中获赦,乘舟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

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谈话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交流学习纵横输入法的收获。

学生学习了纵横输入法,打字的速度明显提高,学过的字记得更牢,不认识的字也能轻松输入……通过交流,学生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兴致盎然。

接着,我揭示课题——运用纵横输入法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古诗。

  首先,我示范学法,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最后,通过抢答竞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我在识字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意图是:

①把纵横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②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③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并能体会诗人李白流放途中获赦的兴奋心情,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最后,我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

  我的设计意图是:

①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老师可以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个别辅导;②利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起强化与深化的作用。

  总之,将纵横数字输入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一扇窗!

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世界奥林匹克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12册第8课,属于"综合探索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课为北京奥运会举办前设计,很多要求是畅想奥运和对北京奥运的美好祝愿等.现在再上这一课则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做出调整,变成对北京奥运的回忆,调动学生的自豪感,再延伸到奥运知识的理解以及奥运作品的表现.课堂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利用络搜集奥运相关知识知识,自主学习(已经完成),本课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学生多种形式表现奥运,形成作品.

  三、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不再满足简单的绘画、手工学习.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从刚过去的北京奥运入手,回顾奥运片段,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小游戏回答奥运的相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奥运知识的目的.同时总结出奥运作品的基本元素,为学生后面的练习做准备.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表现奥运的作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练习前,让学生根据自己表现方式不同选择分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参与活动,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作品、学会评价.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