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42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

《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1.docx

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古代日本》

所属教材目录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三部分内容,分别是:

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

这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线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日本的文明产生较晚,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因为这场改革,日本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方领主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古代日本这段历史是比较生疏的,仅仅了解近代中日战争相关史事。

对于这段历史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

1、了解大和兴起并统一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影响,知道日本武士阶层形成等史实及历史概念。

2、通过探究学习、阅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历史概念。

3、通过情境感受历史,了解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及影响,提升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及阅读史料、图片,实行探究,了解中日古代交往及大和政权兴起并统一日本的史实。

2.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创设情境,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思考、探究大化改新的启示。

3.通过资料,了解武士阶层的形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实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形成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大化改新

难点

武士集团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猜国名小游戏

讲课之前我们先来一个暖场游戏,大家猜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个国家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它最美的景色在春季,富士山下,樱花树旁,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2.播放视频“日本名字的由来”

同学们你知道日本名称的由来吗?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日本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日本国名的由来

通过猜国名游戏和视频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整体感知

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

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提问:

1、“乐浪海”就是指现在的“日本海”。

1—2世纪时的日本是否完成统一了?

2、“以岁时来献见云”有些小国每年拿着贡品去哪?

结论与过渡:

那日本是什么时候完成统一的?

据《宋书·大和倭王致刘宋顺帝》记载:

“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乎海北九十五国。

这则材料反映了有一个政权完成统一的过程,这个政权的名字叫什么?

结论与过渡: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完成了统一,如今日本的主体民族就是大和民族。

统一的国家建立了,大和政权是如何实行管理的?

材料:

“大王”是日本大和政权首脑,“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实行生产。

提问:

1、大和政权最高统治者是谁?

2、大王统治全国依靠谁的力量?

3、贵族是如何管理民众的?

请同学们猜一猜“部民”从事什么生产劳动?

“田部、海部、锦织部、锻冶部”

通过名称我们就能猜测出来。

接下来,请大家根据我给你的提示,再猜一猜大和政权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提示1“部民”是贵族的私有财产

提示2“部民”无人身自由,地位近似于奴隶。

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提示:

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提示:

秦王扫六合)

结论与过渡:

通过对比,我们得知日本文明的发展进程要远远落后于中国。

到了7世纪,大和政权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持续剥削奴隶和部民,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部民纷纷起来造反,大量逃亡。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王室,一些较大的贵族极力想独自控制中央政权,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贵族加紧内部争夺,政局十分混乱。

教师引导:

为什么奴隶和部民起来造反?

为什么贵族势力强大?

我们再来对比7世纪的中国

“贞观年间因为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民勤本业,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提问:

如果你是大和国的统治者,当你得知唐朝的社会状况,在对比一下本国的统治危机,你会怎么做?

以唐为师,大化改新渐安定

结论与过渡:

大和国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刀光剑影中展开的,改革必然要触动大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以中臣镰足为代表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

他和要求改革的皇子联合起来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改革的障碍扫除之后,一场以唐为师,对日本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改革就此开始了。

合作探究:

大化改新(学案导学)

1.请同学们用笔在材料中划出你想学习的内容。

政治:

唐太宗即位后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强化专制皇权;在地方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严格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政治清明,中央集权增强。

经济:

唐太宗特别注重农业生产,实行土地国有,统一赋税,奖励垦荒,“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农民尽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促动了经济的发展。

教师引导:

比如我想学习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因为这套中央官制能够强化我的权利。

过渡:

学习计划制定完成后,接下来就要学以致用了,我们来看一看,孝德天皇是如何改革的?

2.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概括大化改新的内容,并完成表格。

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

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

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改新之诏》

大和唐朝

中央集权

中央:

三省六部制

地方:

郡县制

土地国有

统一赋税

过渡:

大化改新之后大和更名为日本,同学们知道“日本”的含义吗?

(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出之国。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化改新“新”在哪?

3.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大化改新有何影响。

大化改新,把广大部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土地,负担一定的赋税,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升了生产积极性。

政府鼓励垦荒,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同时铁制农具普及,农业技术进步,利用粪水、绿肥和草木灰等肥田,农业生产力大为提升。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1改革前后,国家的权力有什么变化?

2改革前后,民众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3改革前后,土地所有权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改革之前,王权衰落,国家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

改革之后,贵族势力被削弱,形成了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改革之前,部民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土地耕种,受到贵族奴隶主的奴役。

改革之后,取消了部民制,他们有了人身自由,有土地耕种

改革之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

改革之后,土地国有。

废除了奴隶主土地所有制,以前的部民奴隶租种国家的土地耕种,向国家交税,成为了具有人身自由的农民,这就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小结:

大化改新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使日本由一个奴隶制国家,跨越式的发展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渡:

大化改新增强了天皇的中央集权,但是在大化改新的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天皇的权力又衰落了,一个新的阶层出现,并统治日本长达700年之久。

豪强横行,争权夺利武士出

据日本《三世一身法》记载: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思考: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日本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国家没有办法将现有的土地实行按人头分配了,该怎么办?

国家为了鼓励垦荒,开始将土地私有合法化。

不过,在大化改新时被削弱的贵族势力由卷土重来,他们开始持续的兼并土地,形成大大小小的庄园。

如果你是庄园的领主,你该如何保护好你的庄园?

“奉公之人以主人为第一,须发自内心,方为优秀家臣。

庄园领主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组织起来,组成一个军事集团,其成员称之为“武士”。

武士效忠于谁?

小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若干个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增强大的首领,就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武士集团。

日本总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的统治时期,日本形成了以幕府为核心的封建统治秩序。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是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摆设,国家大权基本上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生:

没有,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小国林立)

生:

中国,当时的日本已经和汉朝建立联系了。

 

生:

大和

 

学生阅读材料,概括主要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1.大王

2.贵族

3.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生:

田部是指农业生产,海部是指海洋捕捞,织锦部是指纺织,锻冶部是指炼铁。

生:

奴隶制国家

 

学生归纳材料,概括出大和政权都有哪些统治危机。

生:

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贵族势力强大、王权衰落、政局混乱。

 

通过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来改革自己制度中的弊端。

 

学生两人一组实行讨论,在学案中划出信息点

三省六部、郡县制(增强对地方的管理)、土地国有(削弱贵族的势力)、统一赋税(财政收入稳定)

 

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案中“改新之诏”的内容实行小组讨论并概括:

中央集权(天皇)

中央:

二官八省制

地方:

国、郡、里

班田收授

统一赋税

 

学生小组讨论,各组得出结论之后派代表发言。

 

开垦新的荒地

 

培养武装力量

 

庄园领主

 

学生概括幕府统治形成的原因,并介绍“镰仓幕府”

 

通过阅读史料结合图片,让学生对古代日本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大和政权的治国措施。

 

明确大和政权的国家性质。

将古代日本和古代中国文明发展进程实行对比,让学生知道日本文明起步较晚,落后于中国。

 

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让学生明确日本学习中国的原因是大和政权的统治危机。

 

大化改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学案导学,协助学生突破重点,把我难点。

 

用关键词来概括大化改新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材料的水平。

 

大化改新的影响是非常全面的,应该贴近学生的认知。

 

用一句话来总结大化改新的影响,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实行提升。

 

通过史料让学生知道,在大化改新之后,随着私有制的合法化是武士阶层出现的根本原因。

 

幕府统治的出现,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让学生知道国家的实际权力已经由幕府掌握。

课堂小结

思考与启示: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再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一谈,一个国家和民族想要快速发展需要怎么做?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

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后,由上而下、开始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改革运动。

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

洋务运动是晚清洋务派所实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师夷长技以自强”,后期口号为“师夷长技以求富”。

小结: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持续创新,促动本民族的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

以唐为师,大化改新渐安定

豪强横行,争权夺利武士出

 

古代日本,是新编教材中新增的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古代日本从统一到发展过渡成为一个封建国家的过程。

在备课时,我以日本的国家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讲述大和政权的统一、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武士和武士集团出现的原因。

这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线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因为这场改革,日本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方领主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反思的问题:

1、知识点是否落实。

授课过程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大化改新”应该再着重强调,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即时实行教学反馈。

2、立意不够突出。

本课从三个方面展开,重点学习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应该将“改”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到只有“改”才有“新”。

3、语言还需简练。

不应针对某一问题反复解释,把语言精炼,学生才能准确明白教师提问的意图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