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384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docx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

美术作品对高中生探究性学习历史和完善人格的作用

巨大作用,我一一作了解答,也介绍了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对都江堰的关心重视等等,在座的师生听得津津有味,时间不知不觉在讲解探讨中过去。

以后应其他师生的要求,我又作了同一内容的讲座,学生对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探索西部并在将来投身于西部建设。

从二期课改的教材来看,无论是上海师大编写的上海地区中学历史教材,还是华东师大为全国编写的中学历史教材,都高度重视图片的史料功能及运用,新教材可谓图文并茂、以图代文,图片数量多,质量高。

如上海新教材初中第一册精选了近300幅图片资料,其中有大量美术作品图片。

华东师大编写的全国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共精选了约370幅图片,其中美术作品约210幅,对于改变以往中学历史教材的“繁、难、偏、旧”无疑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二期课改强调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而学生的发展首先需要在学校里掌握适应时代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知识、方法、思维能力等等。

历史教学中美术作品的使用,对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国外心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

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但视觉可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

从记忆效率看,单靠听觉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能记住60%,3天后只记住15%;只靠视觉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可记住75%。

而视觉、听觉等并用时学习效率最高。

我在作《西部旅游与自然美、人文美》讲座时,在多媒体大教室悬挂了许多我写生创作的西部名胜古迹大幅国画,以西部音乐作背景,边播放摄影、图片,边与师生讲解交流;讲都江堰建筑原理时,我在实物投影仪上边画边讲,分别讲清百丈堤、鱼嘴、金刚堤、飞沙堰、离堆的作用,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理原理,灌溉成都平原300多万亩土地(今800多万亩),成天府之国,并为秦以后统一六国打下经济基础,李冰及人民的伟大功绩等等,学生听后印象深刻,不少人课后或去图书馆或上网,继续查找有关资料再同我讨论。

我在上高三历史复习课,讲中国古代农具时,除了用挂图、插图外,也是边画图边让学生识别后我再板书,如旧石器、新石器、战国铁农具、汉代铁农具、赵过用二牛三人耦犁法、耧车、西汉末二牛一人犁耕法,曹魏马钧发明的翻车(龙骨水车)、唐代的一人一牛的曲辕犁、筒车等等。

讲西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讲晚期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时,都将重要领导人的肖像并列,让学生辨析并概括,比较其主要功过。

20世纪80年代,我上高中历史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在学校“历史之窗”同时展出了《文艺复兴运动美术作品图片展》,全校师生踊跃观看。

当时是改革开放后不久,思想正在逐渐解放过程中,所以600多年前欧洲思想解放的人文主义精神,极大地撞击着中国师生的封闭、传统的头脑,反响极大。

因为图片中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人体作品,所以有些教师见“人”色变,坚决反对,但学校领导也是历史教师,所以给予支持,展出效果最后很成功,以至于20余年后,有的教师还同我谈起当年引起轰动的展览。

以上是美术作品在历史教学中促进视觉、听觉吸收知识的作用,此外,出示商周青铜器、甲骨文、秦兵马俑、唐三彩、宋瓷碗复制品,学生还可在看、听的同时去触摸,因而更具有亲和力。

这些对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上海二期课改中提出了“必须高度重视图片史料的功能及教材中图片的运用。

我们不再使用‘插图’的说法,而将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的组成部分,以提升图片的功能;还要注意挖掘静态图片资料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注重对图片资料寻疑设问,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苏智良《上海市中学历史新教材的理念与构想》)

二期课改强调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理念。

所以历史教学中文字和图像的结合,课内和课外学习结合、知和行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都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美术作品的运用,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上海初中历史教材中《清明上河图》的“看图说史”对学生提了一系列问题:

“从‘虹桥’和‘街市’画面中你能找到哪些交通运输工具?

你能看到哪几种商品交易形式?

哪些地方反映出宋人是垂足而坐的?

图的左下角中‘久住王员外家’,从事的是哪种行业?

哪些景象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

”这都促使学生仔细观察,研究画面,进行思考而作出回答。

我在上高三历史时则运用张挂于教室中的《清明上河图》长卷,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北宋时商店的布局、各种人物的活动情况、农业、工商业等情况,从而理解北宋城市的繁荣乃至贫富分化的情况。

尽管热烈的争论中学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了解图片史料中“是什么”,而且探究“为什么”,并进一步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

毛泽东指出:

“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要提出意见。

不读不行,大都是学而知之。

但光读也不行,不敢怀疑,不敢提出不同意见,这书算白读了。

”(李树柯《毛泽东把<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载《人民政协报》2002年9月27日B2版)实际毛泽东早提出了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打好基础,敢于质疑,并一定要有创新精神。

有的学生在欣赏四川画像砖“弋射收获图”时,提出疑问:

“老师,射雁两人的地上放的是什么东西?

从两人手臂上挂下的是不是线?

”有的学生反对:

“射箭时不可能用线连着。

”我也搞不清到底是什么,仔细查阅资料后,才知道弋射是指古代以绳索、丝缕系矢而射,说明这位学生不仅观察仔细,而且善于思考,善于怀疑。

在欣赏敦煌历代壁画、塑像时,有的学生从隋唐佛像裸露上身的服饰,提出汉唐的开放和大气,印度佛教的传入、中西文化的碰撞、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使当时思想、文化、生活习俗开放,甚至胜过今天,而宋明理学强调“去人欲,存天理”、三纲五常,这些专制思想束缚了人们头脑,影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

4.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起到德育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

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二期课改历史学科以德育为核心作为首要的课改理念。

历史美术作品体现了艺术美、历史美。

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也是进行德育的过程,可以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当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灿烂文明,欣赏上海博物馆的72件国宝展时,爱国主义精神自然高涨。

在欣赏《步辇图》、云南崇圣寺三塔、成吉思汗陵、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等图片时,可加强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祖国的精神。

在欣赏《南昌起义》、《平型关大捷》、《红军万里长征》、《开国大典》等油画时,使学生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在欣赏埃及金字塔、希腊雅典卫城、中国万里长城、西方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等图片时,有助于学生树立唯物史观,认识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形成开放性和全球化的意识。

在介绍我创作的《都江堰》国画时,我朗读了我发表过的散文《千秋功业都江堰,万古流芳蜀李冰》中的一段话:

“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历史,有重彩浓墨,有废墨败笔。

李冰和劳动人民的丰功伟绩是永恒的,四川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都追慕他。

都江堰有衡量岷江深浅的水则,人民心中有衡量官员政绩的水则。

贪官污吏虽然活着,但已在人民的心中死去;为人民做贡献的任何官员、任何人,虽然死了,却仍会活在人民心中。

从眼前这么多观瞻都江堰雄姿和焚香拜谒李冰父子的中外游客,不是可给我们万分感慨和深刻启迪吗?

都江堰,你当功垂千秋!

李冰,你将流芳千古!

希望学生懂得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去谱写历史,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美术作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场合

美术作品除了原作、仿制品之外,通常需要借助于摄影、多媒体等技术来展示。

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有以下一些场合:

1.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利用挂图、课文中的图片等做到图文结合,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作品等与教学内容结合,包括美术作品与摄影、录像、多媒体综合使用,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2.开设讲座时使用除了通史类讲座(如汉唐文化等)、社会热点类讲座(如西部大开发等)之外,还可开设专题讲座(如敦煌艺术、中国绘画史、中国雕塑史、中国建筑史、希腊雕塑史、西方后现代艺术史等等)美术作品同样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使用。

3.举办历史题材绘画展览我曾在学校艺术楼展出过自己写生、创作的历史名胜古迹国画,如《千古功绩都江堰》、《安澜桥与二王庙》、《青城天下幽》、《峨嵋天下秀》、《常使英雄泪沾襟》(武侯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草堂)、《峨嵋清音阁》、《乐山大佛》、《太乙近天都》(终南山)、《嵩山少林寺》、《一览众山小》(泰山)、《孔林》、《巍巍大禹陵》、《兰亭忆书圣》、《沈园》、《青藤书屋》、《桃花源里》、《严子陵钓台》、《岳王庙》、《海瑞祠》、《普陀胜景》、《吴越春秋问虎丘》、《泸定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娄山关)、《乌江奔涛振石壁》、《红岩村》等等,有许多师生观看并肯定。

4.参观美术馆、博物馆、陈列馆等我曾多次组织发动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去参观《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展》、《法国近300年绘画展》、《古埃及艺术珍品展》、《墨西哥玛雅文明珍品展》、《叶卡捷琳堡艺术博物馆藏品展》、《敦煌艺术展》、《西藏文物精品展》、《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等等,都是世界顶尖水平的艺术作品展,可使学生校内校外的学习结合,组织教学与自主学习结合,知行结合。

5.布置历史画廊、板报我曾让高三学生收集历史美术作品图片,布置于历史画廊或出板报,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自主地学习。

6.校班会等场合播放美术作品影视由于有些重要展览难以组织全校学生参观,所以我与德育处配合,如在校会时播放《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VCD,全校41个高中班学生在本教室观看电视,都看得十分投入,惊叹不止。

四、可配合历史教学的重要美术作品

1.中国史部分

西安半坡彩陶盆、黄帝画像、尧舜禹画像。

商周青铜器、甲骨文。

战国楚墓《人物夔鳳图》、《御龙图》帛画。

汉画像石、画像砖:

山东嘉祥武氏祠、山东孝堂山郭氏祠、山东沂南、河

南南阳、四川成都、新都、大邑。

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帛画、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帛画。

甘肃嘉峪关、酒泉魏晋墓壁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敦煌莫高窟雕塑、壁画等。

隋朝:

展子虔《游春图》。

唐朝:

金刚经卷首画,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孙位《高逸图》(竹林七賢);西藏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塑像》;陕西西安永泰公主、章怀太子墓壁画。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宋朝: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唐《采薇图》;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货郎图》;牟益《捣衣图》;无款《村医图》、《岁朝图》、《杂剧人物》、《耕织图》;扬威《农事图》。

辽:

耶律培(李赞华)《骑射图》。

金:

武元直《赤壁夜游图》;张瑀《文姬归汉图》。

元: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戏剧人物图,何澄《归去来兮图》。

明朝:

商喜《明宣宗出猎图》;郭诩《琵琶行图》;刘俊《雪夜访普图》(赵匡胤访赵普);仇英《羲之观鹅图》、《人物故事册》(共10页),文征明《兰亭修禊图》;陆治《村居乐事图册》(渔父放鸭等10页);陈洪绶《屈子行吟图》、《归去来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周世隆《太平(今浙江温岭)抗倭图》。

清朝:

王翚等《康熙南巡图》;郭朝祚《雍正平淮战图》、《乾隆平定噶尔丹图》、《平定伊犁受降图》;朗世宁等《万树园赐宴图》(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华喦《村童闹春图》;任伯年《苏武牧羊》、《宝刀图》。

现代: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徯我后》、《风尘三侠》;蒋兆和《流民图》;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王式廓素描《血衣》;罗工柳《毛泽东在井冈山》、《地道战》;全山石《宁死不屈》。

河北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点石斋画报》。

各地建筑艺术(长城、故宫、西安大雁塔)、石窟艺术(山西云冈、甘肃敦煌、河南洛阳、四川大足)、工艺美术等。

法国佩雷非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水彩画插图。

2.外国史部分

巴比伦:

《汉穆拉比法典》浮雕。

埃及:

《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柬埔寨:

《吴哥窟》。

希腊:

《米洛的维纳斯》,《拉奥孔群像》,《巴底隆神庙》,《阿里斯托芬像》;米隆《掷铁饼者》、《雅典娜像》;克列休拉斯《伯里克里胸像》。

罗马:

《青铜母狼像》,《奥古斯都雕像》,《罗马斗兽场》,《庞培头像》,《万神庙》,《君士坦丁头像》。

印度:

《佛陀》,《湿婆之舞》,《泰姬陵》。

日本:

《鉴真坐禅像》,《一遍圣绘》(长卷),《源氏物语绘卷》。

意大利:

《比萨斜塔》,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里莎》;米开朗琪罗《西斯庭教堂天顶画》、《大卫像》、《垂死的奴隶》;拉斐尔《雅典学院》、《西斯庭圣母》。

尼德兰:

勃得·勃鲁盖尔《农民的舞蹈》、《农民的婚礼》。

荷兰:

伦勃朗《夜巡》、《鞭笞》、《杜尔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凡·高《吃土豆的农民》。

法兰德斯:

凡代克《查理一世像》。

西班牙:

阿塔米拉洞旧石器时代壁画《受伤的野牛》;委拉士开兹《纺纱女》、《教皇英诺森十世》;戈雅《1808年5月2日比埃尔塔·德尔·索尔的起义》、《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毕加索《格尔尼卡》;萨尔瓦多·达利《哥伦布之梦》、《内战的预感》。

法国:

亚森特·里戈《路易十四》;大卫《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普吕东《约瑟芬皇后像》;安·让·格罗《拿破仑在阿尔柯桥上》、《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烏东《卢梭像》、《伏尔泰坐像》;吕德《马赛曲》;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希阿岛的屠杀》、《米索隆基废墟上的希腊》;杜米埃《三等车厢》、《司法人员》;米勒《拾穗者》、《牧羊女》、《剪羊毛》、《接枝》、《晚钟》、《倚锄的人》、《喂食》;居·库尔贝《石工》、《筛麦的女子》;罗丹《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头像》、《思想者》;《巴黎圣母院》;弗·奥·巴托尔迪《美国自由女神像》;让·法郎梭瓦·夏格朗等《凯旋门》;居斯塔夫·埃菲尔《埃菲尔铁塔》。

英国:

戈弗雷·内勒《牛顿肖像》、《彼得大帝肖像》;透纳《贩奴船》;密莱司《奥菲里亚》、《盲女》。

美国:

约翰·特朗布尔《邦克希尔大会战》、《华盛顿辞职》、《康华里投降》、《伯戈因将军的投降》、《独立宣言》;格桑·博格伦、林肯·博格伦《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

德国:

门采尔《轧铁工厂》;凯绥·珂勒惠支《纺织工人》、《失业》、《饥饿》、《婴儿的死亡》、《农民战争》、《哀悼李卜克内西》。

挪威:

蒙克《呼号》。

比利时:

麦绥莱勒《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

匈牙利:

蒙卡奇《死刑囚牢》。

俄国:

别罗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基普连斯基《普希金》;克拉姆斯柯依《托尔斯泰肖像》、《希什金肖像》;列宾《伏尔加纤夫》、《意外归来》、《伊凡雷帝杀子》、《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回信》;萨维茨基《出征前的告别》;苏里柯夫《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赛罗夫《高尔基像》。

苏联:

约干松《审问共产党员》;亚·盖拉西莫夫《列宁在讲台上》;涅普林采夫《战斗后的休息》;莫伊谢延科《红军来了》、《通讯兵》。

 

参考资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会

《历史教育展望》余伟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削枝强干,有利选择,促进创新,注重实践》於以传载《历史教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2期

《上海市中学历史新教材的理念与构想》苏智良载《历史教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2期

《历史学科的特征与教学创新》李德藻载《历史教学》2002年第7期

《关于中学生历史创造思维的培养》丁茂文载《历史教学》2002年第8期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叶小兵载《历史教学》2002年第10期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苏]莱纳著、白月桥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历史思维能力研究》赵恒烈人民教育出版社

《创造心理学》周昌忠编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艺术哲学》[英]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出版社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美育》赵洪恩、辛鹤江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绘画史》王伯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绘画史图录》上、下册徐邦达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四川汉代画像砖》高文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祜曼新文艺出版社

《中国现代绘画史》张少侠、李小山江苏美术出版社

《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朱伯雄浙江文艺出版社

《外国美术名作欣赏》朱伯雄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美术史纲》李浴辽宁美术出版社

《美术通史》[苏]阿尔巴托著浙江美术学院理论室译

《西方美术史话》迟轲中国青年出版社

《西方肖像画百图》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文获上海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全国过历史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