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344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docx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迎接挑战积极作为奋力争先

不断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谦

(2011年12月29日)

刚才,宋太平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今年工作,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全市经济工作讲三个问题。

一、2011年经济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中心任务,合力唱响突出抓发展、重点抓项目、持续保稳定、着力惠民生主基调,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积极应对经济增长下行、物价上涨的双重挑战,务实进取,创先争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控,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把保增长作为主要着力点,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稳步提升。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00亿元,增长11.6%。

一产增长5.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二产增长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工业化率提高2.2个百分点;三产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增长18%左右;出口总值完成53亿美元,增长22.4%。

固定资产投资1540亿元,增长27%以上。

全部财政收入260亿元,增长26.1%,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37.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50元,增长12%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6370元,增长17%以上,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二)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坚持一产抓特色、夯基础,大力发展安全高效农业。

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500万亩,粮食总产631万吨、全省第一,实现“九连增”;发展设施蔬菜128万亩、无公害种植基地43个,优质果品253万亩,无公害养殖企业258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6家,农业产业化率达到58%以上。

坚持二产抓提升、壮实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汽车、新能源产业逆境中保持较快增长,1-11月,汽车生产65.3万辆,汽车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60.5亿元,增长21.6%;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05.3亿元,增长7.4%。

纺织服装、食品、建材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销售收入分别增长42.2%、38.7%和63%。

坚持三产抓拓展、增活力,努力繁荣城乡经济。

城乡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夜经济日趋活跃。

旅游业实现长足发展,接待游客3640万人次,创收191亿元,居全省第一。

金融服务支撑能力增强,新增股份制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达到16家),直接融资147亿元,占全省1/6。

到11月底全市贷款余额1336.1亿元,增长14.7%。

(三)整体推进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投资拉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列入第一、二批省市重点项目500个,1-11月完成投资606.4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117项,完成投资268.4亿元。

新增省级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11个,市级以上各类园区达到31个,入园企业5953家,预计销售收入2500亿元,吸纳就业40.8万人,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西部山区8县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161个,涞源河北冶金等10个工业园区初具规模。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36亿元,增长73.2%。

对接京津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成效显著,引进京津项目541个、引进资金224亿元,分别增长12.5%和106.1%。

(四)强力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实施总投资1346亿元的城镇重点建设项目66项,三大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一城”与“三星一淀”加快融合,城市发展框架逐步拉开。

三大片区拆迁改造加力推进,万博广场、华创国际、新燕赵等精品工程顺利实施,北国先天下广场竣工开业,裕华路等5条道路综合改造全部完成。

农业生态园建设快速推进。

两库连通、清水入市等水系工程基本完工。

高速北外环、张石高速涞水至清西陵段、保阜高速全线通车,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57公里,居全省第一。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荣获“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等称号。

城镇体系不断完善,三个次中心城市和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预计城市化率达到41%以上,提高1.5个百分点。

(五)做实低碳城市品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4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指标完成省定任务。

继续推进新能源城市建设,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一期项目竣工,高新区、英利等3家企业中标国家“金太阳”工程,争取补贴资金8亿元。

大力发展低碳化城市交通,完成106辆公交车和2400辆出租车油改气工作,78辆天然气长途客车投入运营。

深入开展蓝天、碧水行动,大气和水质量明显提高,市区二级以上天数331天,超全年目标21天。

全市植树造林57万亩,义务植树1400万株,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初审。

(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坚持把保增长与惠民生紧密结合,倾力推进就业、社保、医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

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争取中央、省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134个、资金10.8亿元。

10项惠民工程、48件惠民事项进展顺利。

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城镇新增就业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8%。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12个县开展新农保试点。

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151个、34246套,新增租赁住房补贴家庭3988户,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

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市本级竣工、19个县(市)投入使用。

6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食品药品整治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经济运行看,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萎缩,我市企业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收紧,资金紧缺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骨干企业受环境和政策变化影响,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严重滑坡,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明显。

从发展现状看,我市产业规模小、实力弱,规模企业少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少,经济增长质量还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人才少、投入少的问题突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重,维护稳定压力大。

从政务环境看,有的干部心浮气躁,缺乏激情,缺乏责任心,精力不集中;有的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遇到难事推诿躲闪,不敢担当、不敢碰硬;有的办事吃拿卡要,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

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对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下大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经济工作目标和重点

综观明年经济形势,既面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的空前机遇,又面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坚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付出比以往更加艰巨的努力。

要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强力推动保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建设经济强市、和谐保定新局面。

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出口总值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定任务。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我们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眼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一要坚持保增长、调结构同步推进。

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扩大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更加突出主题主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努力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

二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

把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发动机”,全面叫响工业强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平台,深入推进一主三次战略,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一体化发展,增强区域资源要素聚合发展能力。

三要坚持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同步推进。

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活力之源在于改革,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更大的魄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保定。

四要坚持惠民生、促和谐同步推进。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持久动力。

坚持工作向民生用力、财政向民生倾斜、资源向民生聚集,提高发展成果的普惠性。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要着力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把增强投资拉动作为保增长的核心之举。

现阶段投资拉动仍然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我市的投资贡献率始终在70%以上,是典型的投资主导型经济。

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投资这一块绝不能放松,项目建设必须紧紧跟上。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

明年省里在项目管理上有较大调整,实行省、市、县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突出表现为“两减”:

一是减少省重点项目数量,全省保留100个左右,主要是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关系全省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

要抓紧筛选一批优质项目,争取列入省重点。

二是减少省控用地指标,一次性将65%的用地指标分配到各市,提前预拨用地指标,要求各地严格按照投资率、容积率、回报率高低依次供地。

我市在土地指标分配上,不撒芝麻盐,不搞平均分配,优先保障市以上重点项目,特别是能够直接带来税收、增加就业、具有支柱引领作用的实体经济项目和民生项目。

要完善重大项目梯级储备,强化对重点项目的跟踪对接、配套服务,做深做实前期工作。

加强市、县两级项目库建设,重点储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对接京津项目和央企合作项目,实现重大项目储备一批、成熟一批、转化一批的良性循环。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明年全市初步安排在建重点项目200个左右,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

要加强全过程管理,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保开工、保进度、保工期、保质量。

重点抓好投资161亿元的长城汽车、投资183亿元的巨力索具及太阳能电池组件、投资100亿元的乐凯新材料、投资19亿元的奥润顺达节能门窗及试验检测中心、投资12亿元的涞源江苏雨润食品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

要继续推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工程管理、挂图作战,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

每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都要亲自抓一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对此要列入明年对县(市、区)的考核内容。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明年开始,省对市、市对县要定期进行项目观摩和拉练,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看实不看虚。

我市在这方面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把压力传导下去,把动力激发出来,促进夺旗争星。

要全面加强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完善工程检查验收机制,确保项目质量安全。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要把项目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提高项目质量和规模上来,转移到大型企业、央企合作和新兴战略骨干项目上来,提高项目水平。

坚持依法依规用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坚决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等审核关,严格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新上项目。

要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向,鼓励传统产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金融财税等方面提供无差别政策待遇,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

(二)要把工业强市作为建设经济强市的战略基点。

打造独具保定特色、产业好、结构优、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然选择。

要精心组织实施工业提升计划,“产业、企业、项目、园区”一体化推进,努力构建大企业支撑、创新型引领、链条式集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

要坚持规划引领,在抓好“十二五”各专项规划的同时,突出抓好北部低碳新城、白沟新城等重大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

要把发展新的、改造旧的、培育好的,打造一批“行业巨人”和拳头产业,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要加快做大做强汽车、新能源产业,尽管这两大产业今年受到市场变化影响,但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要坚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抓住汽车、新能源纳入省级发展战略的机遇,集中资源要素,支持长城、长安、中兴、英利、巨力、乐凯、风帆等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保定“新能源之城”和“汽车城”。

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箱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重点抓好企业整合重组、产品升级换代。

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要抓住百家央企进河北重大机遇,引进中航科技集团等央企战略投资,加快把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做成大产业。

要落实好省“十百千工程”(十大工业基地、百家优势企业、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重点抓好一批产业基地、一批优势企业、一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要建立重点扶持的基地、企业、产品名录,逐一制定推进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要盯紧产业龙头,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完善落实市县领导包企业制度,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帮扶,与企业共克时艰;支持强势企业裂变扩张,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一批“航空母舰”。

做大做强产业园区。

园区是吸引项目、集聚要素、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

目前市级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58%以上,成为工业经济的主体力量。

要按照做园区就是做环境、做产业的理念,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明年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要把园区硬件做扎实,推进路、水、电、气和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入园创造条件。

每个县(市)都要建成一个市级以上产业园区,力争新上一批省级开发区(园区)、工业集聚区。

要把园区特色做鲜明,围绕加快中国电谷建设,把高新区打造成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围绕白沟箱包、安国药业、容城服装、高阳纺织等特色经济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要理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园区建设不断上档升级。

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

产业发展要跳出低端化的困境,现实捷径就是加强技术改造,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必须紧紧抓住技术改造和创新这个中心环节,推进产业向高端发展。

要把明年作为“技改创新年”,坚持对标先行,技改跟进,实施300个省市重点技改项目。

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现有6个国家级、4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规范发展,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落实省“百企千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示范工程,突破一批对产业发展影响大、带动力强的核心关键技术。

要设立企业创新专项基金,加大研发技改投入。

明年省安排技改资金10亿元,市工信局等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年底对争取省技改资金情况进行通报。

市至少安排5000万元作为以奖代补资金,力争全市技改投资增长25%以上。

(三)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任务。

着眼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安全、生态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稳面积、攻单产、增总产、提品质,重点加快5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培育一批吨粮县,确保粮食生产“十连增”,增强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蔬菜、果品、畜牧三大产业。

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定州等10大优势特色蔬菜基地和定兴、涿州、涞水3个省级蔬菜示范县建设;抓好八大优质特色果品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检测、饲料兽药保障四大体系,扩大标准化养殖规模,创建100个部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

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产品品牌,新创一批国家和省级名牌。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坚持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重点支持246个龙头企业发展,加快2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3-5家国内百强企业落户我市。

瞄准京津中高端市场,推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标准化进程,建设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实施农产品进京津计划,打造京津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大力实施“兴社富农”工程,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力争农业产业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并逐年增长,重点抓好水利、农业生态、农村道路、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3万亩。

完成造林69.8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00平方公里。

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抓好连村道路和村内街道硬化,健全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

继续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改造线路1270公里、变电站13座,年内完成260个村电气化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新民居建设。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强农政策。

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有效扩大农民非农就业。

鼓励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支持种养能手、返乡农民工创办实业,增加经营性收入。

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多渠道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完善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

(四)要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支撑。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市服务业贡献率仅为30%,比全省低7.2个百分点。

要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着力打造市区中心商圈,推进大型商贸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建设。

新建改造一批标准化菜市场,启动放心早餐工程试点。

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造、规范500家标准化农家店和3-5个配送中心。

加快保定工农路、涿州大石桥、徐水白塔铺和高碑店新发地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商业网络。

加快曲阳石雕、蠡县留史皮毛、安国中药材等大型专业市场升级步伐。

规范提升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抓好白沟、涞水京南物流等环首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英利商贸、安国九州通等一批物流项目,培育一批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担保公司等金融组织,吸引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推动银企合作,扩大信贷投放和债券融资规模,加快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增加社会融资总量。

规范市县两级融资平台建设,严格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围绕建设旅游强市,深入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着力包装打造保定文化休闲游、西部山水休闲游、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突出地域特色,提炼鲜明主题,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快环首都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

重点围绕白洋淀白沟新城、涞易涞等五大旅游产业聚集区提升发展,推进投资106亿元的易水湖综合开发、投资52亿元的白石山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快白石山、狼牙山五A级景区争创工作。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公司,力促恒大集团投资200亿元的白洋淀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尽早开工,加快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带动保定旅游上档升级。

年内接待游客43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30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坚持项目带动,打造精品力作,推动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生态文化与旅游的互动融合,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

做大做实出版印刷、演艺剧目、遗址公园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电影等新兴业态,做大做强国家动漫、河北数字印刷、安新苇编、定州河北文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培育新的增长点。

(五)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最现实的经济增长点。

要加力推进城乡建设上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布局合理、梯次带动的现代城镇体系。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围绕“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建设,进一步明确“北拓、南延、东通、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对接。

向北,以新能源之城、汽车城和配套功能区建设为重点,以朝阳大街和恒祥大街北延为轴线,加快与徐水一体化开发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低碳新城。

向南,以乐凯大街、长城大街南延与清苑对接为重点,加快两侧汽车园区、石化园区建设,促进南部改造提升。

向东,以白洋淀大道和大水系贯通为重点,加快两侧生态景观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实现与安新的对接发展。

向西,以体育新城、西湖新区和满城县城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七一路、复兴路西延工程,逐步实现与满城县协调发展。

要做大做靓新区,高标准推进东湖文化新城、高铁新区、西湖片区等城市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高新上项目规划设计水平,打造国内一流新区。

要改造提升老城,突出重点片区、重点路段、文化景点、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三大片区和古城区升级改造。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

加快万博广场、华创国际、新燕赵商务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新型商务中心。

实施京石高铁、津保铁路、张石高速涞源至清西陵段、京昆高速涞水段、大广高速白洋淀支线、荣乌高速、西阜高速、曲港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高城市交通承载力。

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积极谋划立体交通,抓好中心城区路网和“大交管”体制建设,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加快推进高铁火车站、火车站改造、关汉卿大剧院、博物馆等重点城建项目,打造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

加快文化、体育、学校等设施的新建和改造提升步伐,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塑造城市崭新风貌。

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推进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净化提升工程,抓好乐凯大街、天鹅路、五四路等主干道两侧容貌整治。

按照省政府要求,借鉴外地经验,下放管理权限,放开环卫保洁、市政养护等市场,以竞争机制助推市政服务质量提升。

围绕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创建,以生态主题公园、游园、绿地建设为核心,再掀植树造林高潮,构建沿路绿廊、环城绿地。

抓好植物园、东风公园、竞秀公园、动物园改造提升和城市雕塑建设。

加快农业生态园建设,明年“五一”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巩固查处违法违章建筑成果,加大打击力度,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优化城镇整体布局。

高标准完善城镇规划,加快推进涿州、定州、白沟新城三个次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区。

进一步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完善提升县城功能,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

选择一批交通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基础较好的小城镇重点支持,引导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服务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

(六)要把振兴县域经济作为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市市大县多,县穷县弱,强市必先强县。

要全力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多马拉车”、多力驱动的发展格局。

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做强县城经济。

县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龙头,抓县域经济就要突出抓好县城经济。

各县(市)要把县城建设与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按照“三个一百”目标,制定年度推进计划,促进县域经济集聚集约发展。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突出抓好全省“三十强”、“三十弱”的县(市),年内争取2个以上进入省30强,2-4个进入50强。

一主三次和环京津的县(市)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其他各县(市)要结合各自实际,努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实施“四名工程”,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