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292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

《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八章1 胃肠疾病.docx

第十八章1胃肠疾病

第十八章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根据腹部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等。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1.腹壁强度降低

(1)先天性因素: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先天发育不全的腹白线

(2)后天性因素: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或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体弱和过度肥胖致肌肉萎缩等,均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2.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原因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

【病理解剖】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1.疝环是疝内容物突向体表的门户,即腹壁薄弱区或缺损处。

2.疝囊是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所形成的囊袋,由疝囊颈和疝囊体和疝囊底组成。

疝囊颈位置相当于疝环,是比较狭窄的部分。

3.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之。

4.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通常为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临床类型】

1.易复性疝(reduciblehernia)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2.难复性疝(irreduciblehernia)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者,称难复性疝。

其内容物多为大网膜。

另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以至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性疝(图18-2),也属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incarceratedhernia)疝环较小而腹内压力骤增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而不能回纳腹腔,称为嵌顿性疝(图18-3)。

若为肠管嵌顿,因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管壁淤血、水肿、颜色由鲜红变为深红,囊内可有淡黄色渗液积聚;若能及时解除嵌顿,病变肠管可恢复正常。

此外还有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图18-4))。

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则称Littre疝。

4.绞窄性疝(strangulatedhernia)嵌顿若不能及时解除,可使嵌顿组织动脉血流减少,甚至完全阻断,疝内容物缺血坏死,即为绞窄性疝。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腹内压力增高

2.有无腹壁薄弱或先天的缺损

(二)身体状况

易复性疝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局部坠胀不适,常在无意中发现患处有隆起的肿块,尤其在提重物或用力、咳嗽时更明显,平卧休息、安静时消失。

难复性疝病人除了局部坠胀不适外,主要特点是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巨大疝块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嵌顿性疝病人,在腹内压骤增时如强力劳动、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时发生。

表现为突然出现腹部痛性局限性包块,伴有剧烈疼痛,疝块不能回纳,且有明显触痛,如不及时处理,将发展为绞窄性疝。

绞窄性疝病人,若疝内容物为肠袢,则有类似肠梗阻的症状,局部疼痛明显,临床症状严重,甚至发生脓毒症。

腹外疝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1.腹股沟疝

(1)腹股沟斜疝(indirectinguinalhernia):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2)腹股沟直疝(directinguinalhernia):

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直疝。

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斜疝直疝

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多见于老年人

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进入阴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后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较多极少

2.股疝(femoralhernia)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

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

在病人的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可触及一半球形的肿块,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这是因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的缘故;由于囊颈较狭小,股疝易发生嵌顿,并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

3.切口疝(incisionalhernia)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

4.脐疝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称脐疝。

易发生嵌顿或绞窄者。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腹外疝发生绞窄时,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

2.X线检查嵌顿或绞窄性疝可见肠梗阻X线征象。

3.透光试验腹股沟斜疝做阴囊透光试验以排除睾丸鞘膜积液

(四)治疗要点

腹外疝均需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特殊情况如年老体弱者行非手术治疗;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属于急腹症范畴,应紧急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腹股沟疝婴幼儿的一般易复性腹股沟斜疝并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6个月以内婴儿的小型疝有自愈的可能,无需治疗,但要警惕嵌顿性疝的发生。

疝带不适用于小儿,常可压伤皮肤,并有发生疝带下嵌闭的危险。

且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会影响小儿局部肌肉等组织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疝的自行闭合。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白天在回纳疝内容物后,使用疝带压迫疝环。

2.脐疝小儿脐疝除了嵌顿或穿破等紧急情况外,在2岁之前采取非手术疗法,原则是回纳疝块后用大于脐环的、外包纱布的硬币或小木片抵住脐环,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勿使移动。

(二)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术如不能自愈或未予治疗则逐渐增大的婴幼儿腹外疝,年龄越小,嵌顿率越高,危险性越大,应早期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2.疝修补术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加强或修补薄弱的腹壁缺损区,治疗较为彻底。

常用手术方法如下。

(1)传统疝修补术:

修补腹股沟管前壁以Ferguson法最常用;修补腹股沟管后壁常用的方法有Bassini法、Halsted法、McVay法、Shouldice法。

(2)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hernioplasty)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属微创手术范畴,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但因其对技术设备要求高,费用高,目前临床上未广泛应用。

(三)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治疗

嵌顿性疝发生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可试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成功后要密切观察腹部情况,有腹膜炎者立即行手术治疗。

若无腹膜炎者以后择期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不成功或怀疑有绞窄者,需紧急手术治疗,如有疝内容物坏死者,行坏死器官或组织的切除术,如肠坏死施行肠切除吻合术。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急性疼痛与腹外疝肿块突出、嵌顿或绞窄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外疝发生嵌顿或绞窄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有关

3.潜在并发症:

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术后复发等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积极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2.疝块较大的病人,嘱其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离床活动时使用医用疝带,将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避免腹腔内容物突出,防止疝嵌顿。

小儿要密切观察是否发生疝嵌顿现象。

脐疝治疗时用硬币压迫,绷带固定后也应经常检查其松紧度,防止移位导致压迫失效。

3.病情观察 病人若出现腹痛明显,呈持续性,且伴有疝块突然增大、发硬、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高度警惕嵌顿性疝发生的可能,紧急处理。

4.术前准备 ①备皮

②灌肠

③排空小便

④嵌顿性或绞窄性疝病人:

特别是伴有急性肠梗阻的病人,按急症手术前护理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输血、输液、使用抗生素等,在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同时,准备手术。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术后宜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髋、膝关节略屈曲,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从而减轻病人切口疼痛感。

2.饮食 病人术后6~12小时麻醉反应消失,若无恶心、呕吐等不适,进流质饮食,次日进软食或普食。

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3.活动 病人卧床时间长短,依据疝的部位、大小、腹壁缺损程度及手术方式而定,一般疝修补术后3~5天下床活动。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但对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卧床时间延长至术后10日,方可下床活动,以免疝复发。

4.防止腹内压增高 术后嘱病人尽量避免咳嗽及用力排便,否则会使腹内压增高,不利于切口愈合,且易导致术后疝复发。

术后病人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者嘱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药物通便。

5.预防阴囊水肿 在腹股沟手术区压迫沙袋(重0.5kg)12小时,减轻渗血,并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

6.预防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导致疝复发的重要原因,故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注意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尤其是婴幼儿更应加强护理,发现敷料脱落或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在切口上覆盖伤口贴膜,以隔离保护伤口。

注意观察病人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应尽早处理。

(三)健康指导

1.避免生活和工作中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及时治疗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疝的复发。

2.手术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提重物,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若疝有复发,及时就诊。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分为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后者常见于球部,又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若两者同时存在,称为复合性溃疡。

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是单个发生,若有两个以上溃疡灶,则称为多发性溃疡。

大多数病人用药物治疗,溃疡愈合,预后良好,但复发率较高;若经严格的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溃疡合并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癌变)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未明,目前认为,主要由于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的保护性因素与损害性因素失去平衡所致。

1.保护性因素削弱

2.损害性因素增强①幽门螺杆菌(HP)感染②胃酸和胃蛋白酶③非甾体类药物(NSAID):

④不良饮食习惯⑤其他因素:

现认为,消化性溃疡具有遗传倾向及家族群聚现象;吸烟及酗酒直接增加发病机会;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刺激胃酸分泌,诱发溃疡;研究结果发现,O型血型者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血型。

(二)身体状况

1.症状以慢性反复发作、发作与缓解交替,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为主要特点,常伴其他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

(1)上腹部疼痛: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上腹疼痛均呈慢性、周期性发

作,但在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节律性等方面有所差别

(2)其他胃肠道症状:

有消化系统的其他症状,如嗳酸、嗳气、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3)全身症状:

由于病程长,呈慢性过程,易造成营养失调,如贫血、体重下降等,因神经功能的失调出现失眠、多汗等症状。

2.体征发作期,上腹有局限性固定压痛;缓解期可无体征。

(1)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85%-90%的病人有溃疡病史,主要表现为柏油样便与急性呕血。

多数发病突然,出血多不伴有腹痛,病人大多先感觉恶心、眩晕和上腹部不适,随即出现呕血或柏油样便。

当失血量占人体总血量10%(约400ml)时,出现休克代偿期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凉、脉搏快速,血压正常而脉压变小。

当急性失血量占人体总血量20%(约800ml)时,可出现休克期表现,如出冷汗、四肢冰凉、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下降。

(2)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acuteperforation):

90%的病人有溃疡病史,穿孔前常有溃疡病症状加重。

当溃疡较深并穿透浆膜层称为穿孔。

急性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以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多见。

当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时,引起急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突然剧烈腹痛,当消化液沿升结肠旁沟流向右下腹时,引起右下腹疼痛,并很快扩散至全腹,引起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体征有腹式运动减弱,腹肌紧张呈板状强直、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上腹最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当腹膜大量渗出,腹腔积液超过500ml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瘢痕性幽门梗阻:

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附近的胃溃疡。

因溃疡愈合,瘢痕形成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引起幽门阻塞。

其表现上腹部饱胀、疼痛于餐后加重,呕吐宿食,大量呕吐后疼痛有所短暂缓解,还有食欲减退、嗳气、嗳酸等消化症状,严重及频繁呕吐出现体重减轻。

体检发现上腹部膨隆,有胃型、蠕动波和振水音,提示合并瘢痕性幽门梗阻。

(4)癌变:

主要见于胃溃疡。

其病史长,年龄在45岁以上,常出现腹痛加重、节律性消失,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贫血,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

胃镜检查可证实。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出血时Hb降低,红细胞比容下降;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瘢痕性幽门梗阻时血生化检查氯离子降低,钾离子降低,碳酸氢根离子增加。

2.胃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可直视病变性质,还可做组织活检及HP检测,帮助诊断和治疗。

也是诊断出血部位的重要依据。

胃镜检查可证实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部位,怀疑癌变时,行病理活检可证实。

3.X线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重要的检查方法,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瘢痕性幽门梗阻X线钡餐检查显示胃扩张、胃潴留及胃排空延迟。

4.其他检查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行腹腔穿刺可见黄绿色混浊液或食物残渣。

(四)治疗要点

1.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其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预防并发症。

具体详见内科治疗。

2.手术治疗经严格的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溃疡合并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癌变)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1)胃大部切除术其术式分为毕氏(Billroth)Ⅰ式和毕氏Ⅱ式。

1)毕氏Ⅰ式:

适用于治疗胃溃疡,在胃大部切除后,将残胃直接与十二指肠相吻合,其特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吻合后的胃肠道接近生理状态,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并发症相对较少。

2)毕氏Ⅱ式:

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在胃大部切除后,将残胃与近端空肠吻合,其缺点为胃空肠吻合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生理关系,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可能性较毕氏Ⅰ式大。

(2)胃迷走神经切断术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上手术类型有: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3.并发症治疗

(1)溃疡病急性穿孔 对溃疡小穿孔,腹腔渗出少,全身情况好,就诊时腹膜炎已有局限趋势,无严重感染及休克者,可选用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包括持续胃肠减压,补液和营养支持,抗感染,经静脉给予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拮抗剂等治疗观察6-8小时后病情仍继续加重,或对不适应非手术治疗的急性穿孔病例,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3种:

①单纯穿孔缝合术②胃大部切除术③对一般情况好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还可施行穿孔单纯缝合后再行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空肠吻合术,或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而无施行胃大部切除的条件,单纯修补后又有发生幽门梗阻的可能者,可用单纯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

(2)溃疡病大出血多数病人经一般非手术治疗,如补液、输血、冰生理盐水洗胃,内镜下出血血管钛夹钳夹,激光治疗,选择性动脉注射血管收缩剂等措施,出血可以停止。

但有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①溃疡病急性大出血,伴有休克者。

②在6~8小时内输入血液600~1000ml后情况不见好转,或暂时好转而停止输血后又再度病情恶化者。

③不久前曾发生类似的大出血者。

④正在内科住院治疗中发生大出血者。

⑤年龄在50岁以上或有动脉硬化者。

⑥大出血合并穿孔或幽门梗阻者。

病人病情危重,不允许做胃大部切除术时,可采取单纯贯穿结扎止血法。

(3)溃疡病并瘢痕性幽门梗阻 痉挛性梗阻与炎症水肿性梗阻,采取胃肠减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全身支持等非手术疗法,多可取得较好效果;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瘢痕性幽门梗阻和粘连性梗阻,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使事物和胃液能进入小肠,从而改善全身状况。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①胃空肠吻合术;②胃大部切除术:

是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③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引流术,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引流术。

(4)溃疡病癌变详见胃癌治疗。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慢性疼痛腹痛与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的溃疡面的刺激等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饮食不调和摄入营养不足有关

3.体液不足与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等引起的失血、失液有关

4.潜在并发症①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癌变②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道梗阻;倾倒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吻合口溃疡。

③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并发症:

胃潴留;腹泻;胃小弯坏死。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 

2.瘢痕性幽门梗阻者 遵医嘱行禁食,静脉输液,必要时输血、输清蛋白、行肠外营养,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

观察呕吐情况和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记录其出入量。

术前2~3日每日用生理盐水洗胃,减轻胃黏膜水肿,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

3.迷走神经切断术 术前配合测定病人的胃酸,协助采取胃液标本,测定胃酸分泌量,包括夜间12小时分泌量、最大分泌量及胰岛素试验分泌,为术后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数值。

4.术前准备:

营养较差病人,纠正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术前1日进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手术当日清晨放置胃管。

溃疡合并大出血的病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最快速度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合并穿孔者禁食、补液、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等。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平卧6~8小时,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循环。

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肠蠕动情况,病情较重或休克者,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尿量和末梢循环情况等。

3.保持胃管通畅,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等,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

胃肠减压期间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必要时行肠外营养。

拔胃管当日少量饮水,如无不适,次日给流质饮食,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如牛奶、甜食及豆制品等;术后1周改半流质饮食,术后2周普通饮食,以少食多餐饮食为佳。

4.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护理

(1)吻合口出血:

术后24小时内,从胃管中引流出暗红色或咖啡色胃液,属术后正常现象;如果短期有大量鲜红色血液自胃管内引出,100ml/h以上,甚至呕血或黑便,为术中止血不完善并发术后出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输液、输血、使用止血药物、采用冷盐水洗胃,无效则手术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

多发生于术后3~6天,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烈腹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一旦出现要立即手术。

(3)梗阻:

根据梗阻部位分为:

1)吻合口梗阻:

表现为进食后上腹胀痛,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多无胆汁。

梗阻多因吻合口过小,或缝合时胃肠壁内翻过多,需再次手术扩大吻合口或重新作胃空肠吻合;梗阻若为吻合口黏膜炎症水肿所致,经非手术治疗可使症状消失。

2)输入段梗阻:

①完全性梗阻:

输入段肠管扭曲或被粘连带压迫,输入段肠内容不能下行;或输入段肠管过长形成内疝,而形成闭袢性梗阻,严重者可发生肠坏死或穿孔。

表现为上腹剧痛,可放射至肩胛、背部;呕吐频繁但不含胆汁;严重者可出现脉快、血压下降,有时出现黄疸。

需及早手术解除梗阻。

②不完全性梗阻:

多因输入段肠管过长、扭曲或过短因牵拉使吻合口处成锐角,使输入段肠内容不能及时排出。

表现为:

进食15~30分钟后,上腹部突感胀痛,然后大量呕吐,呕吐物以胆汁为主,不含食物,吐后症状缓解。

X线钡餐检查吻合口及输出段空肠顺利通过,而无钡剂进入输入段空肠。

处理:

应先行非手术疗法,输液、消炎等治疗,如症状数周内不能缓解,行二次手术。

3)输出段梗阻:

多为粘连或炎性肿物压迫而引起输出段空肠梗阻。

表现为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和胆汁。

X线钡餐检查可明确梗阻部位。

处理:

禁食、胃肠减压、输液、消炎等治疗,无效时应再次手术治疗。

(4)倾倒综合征(dumpingsyndrome):

①早期倾倒综合征常发生在毕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

表现为进食(尤其是甜流质饮食)后10~20分钟,出现上腹饱胀、心悸、出汗、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加糖牛奶等,症状持续15~60分钟,平卧15~30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处理:

以调节饮食为主,少量多餐,摄取较干、含糖量较低、含脂肪和蛋白质较高的饮食,进食后平卧20~30分钟,一般半年~1年后症状自行缓解;对不缓解者,考虑再次择期手术治疗。

②晚期倾倒综合征:

也称为低血糖综合征,多在食后2~3小时发作,表现为无力、出汗、饥饿感、嗜睡、眩晕等。

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食物过快地进入空肠内,葡萄糖迅速被吸收,血糖过度增高,刺激胰腺产生过多胰岛素而继发的低血糖现象。

处理:

控制饮食,症状明显者可用生长抑素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天3次,可改善症状。

(5)碱性反流性胃炎:

术后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变,发生率约为5%~35%,常发生于毕罗Ⅱ式术后1~2年。

由于胆汁、胰液反流,引起胃黏膜炎症、糜烂、甚至形成溃疡。

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持续性烧灼痛,进食后症状加重,抗酸药物服后无效;呕吐胆汁,呕吐后症状不减轻,胃液分析胃酸缺乏;食欲差,体重减轻,贫血。

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症状轻者用H2受体拮抗剂等治疗,严重者采用手术治疗,改毕氏Ⅱ式为Roux-en-Y吻合术。

(6)吻合口溃疡:

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绝大多数发生在十二指肠溃疡术后。

其原因与原发溃疡相似,约80%~90%仍存在胃酸过高现象。

症状于原发溃疡病基本相同,但疼痛的规律性不明显,在上腹吻合口部位有压痛。

内科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

(7)残胃癌: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发癌称残胃癌。

多发生在术后20~25年,发生原因与胃切除术后低酸、胆汁反流及肠道细菌逆流入残胃引起萎缩性胃炎有关。

病人常具有上腹疼痛、进食后饱胀、消瘦和消化道出血,纤维胃镜活检可确诊。

对确诊为残胃癌的病人应采用手术治疗。

(三)健康指导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①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②定时定量,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酸辣、油煎、豆类食物、浓缩果汁等,戒烟酒、咖啡、浓茶,选择不油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③减少生活压力,降低精神心理应激,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功能状态和免疫力。

2.缓解期应采取预防措施,在好发季节特别要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有规律的饮食起居,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就诊、服药。

慎用非甾体类消炎等药物,避免使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如强的松、阿司匹林等。

3.教会病人自我观察,判断有无并发症,如腹痛症状短期内加重,大便颜色发黑,警惕出血;腹痛严重,且弥漫全腹,腹痛不能按压,警惕穿孔;腹痛程度加重,并失去原有的节律性,体重下降明显,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伴贫血,警惕胃溃疡癌变;进食后2~3小时,有上腹部饱胀感,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量多、有发酵味道,警惕幽门梗阻,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就诊。

 

第三节胃癌病人的护理

胃癌(gastriccarcin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