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261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docx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2012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湖南)12.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试题立意】:

本题涉及考点:

货币—货币的本质---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的基本职能。

以商品流通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货币的有关理论对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

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①错误,排除;金属货币和纸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但在贮藏和世界货币方面,并非纸币所能做到。

所以③排除;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制作成本降低②的同时而同样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④。

【难度】:

本题难度一般。

(安徽)2.图1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一图表为背景考查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在商品价格与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读图可知,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对A商品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故①项正确,②项错误;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对某一商品需求量会逐渐饱和,即需求量的增加幅度会逐渐递减,因此③项错误,④项正确。

正确答案为B。

【考点定位】:

影响消费的因素。

3.读表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表1 

年份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M商品总产量

2010

4

4

10万

2011

4

2

20万

A.50% 40万  B.50% 80万  C.100% 80万  D.200% 160万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及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的关系的有关知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从表中可知,2010年—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因此,一件M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以此该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是20万×4=80万,生产M商品的总量由10万增加到20万,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20万—10万)÷10万×100%=100%,因此,正确答案为C。

【考点定位】:

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

(北京)33.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9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

A.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

B.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C.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

D.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学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仅从图表中无法得出两种商品是相互替代关系,因为图表并没有体现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其他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故A排除。

读图可知,随有时间的受化商品1的价格始终处于不断上涨的过程,可以得出商品l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的,所以B项正确:

企业的利润是商品销售价格减去成本,仅从上图是无法判断该企业的利润变化的,故C舍去;价格的变化不能仅看商品的供应量,还应该看其需求量,即供求关系的变化,所以D项也无法从图中推断出。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定位】必修1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商品需求、企业经营等。

34.近年来,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

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

①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    ②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

③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    ④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商品大集”的举办为背景,考查关于消费的相关知识。

①项排除,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材料属于市场的繁荣,商品供应充足,不能看出消费结构的提升;“商品大集”是为了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而非生产要素,故③项正确,②项与题意无关;在“商品大集”中各地名优土特产都出现在北京市场上,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故④项正确。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必修1:

消费结构、消费的作用、生产要素等。

(山东)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

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

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曲线图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有关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知识。

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说明单位时间生产该商品数量增加,即供给增加,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曲线(S)右移。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定位】必修1:

价格与需求、供给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供给、需求的关系等。

(福建)30.图9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就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答案】D

   【解析】由图9可知,价格变动对MN需求量的影响不同,对M商品的影响大,对N商品的影响小,由此可见,M是高档耐用品,N是生活必需品,所以A、B不选。

C说法不准确。

由于N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以减少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D正确。

(浙江)24.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

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

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③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④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在羊肉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鸡肉供给大幅增加,鸡肉和羊肉同属生活必需品,因此鸡肉价格下降,人们对其需求量增加,同时造成羊肉需求量有所减少,促使羊肉销售者降价销售。

①④当选。

【考点】 价格变动与供求之间的关系、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影响。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湖南)14.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的股权。

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

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②开拓国际市场

 ③加速资本周转                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 ①②   B.①④C. 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试题立意】:

本题涉及考点:

企业与劳动者—生产的微观主体:

企业---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某公司对外兼并外国某公司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企业的相关理论对公司兼并这一经济现象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

我国的公司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对外国公司的兼并,主要是考虑可以利用外国公司的资源(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②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④;由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可以排除“垄断格局①和资金周转③”方面的目的。

(山东)17.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

近年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有

   ①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③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

   ④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微小型企业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材料提出影响微小型企业发展的问题有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可见①项正确,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可以降低企业成本,②项正确,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可以解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③项错误,我国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不能随意降低税收的税率与起征点,故排除;④项正确,建立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解决用工荒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

【考点定位】必修1:

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值税、营业税、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等。

(浙江)41.(32分)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量过剩”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表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铁矿石价格

 年 份

项 目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重点钢铁企业利润率(%)

7.26

3.23

2.46

2.91

2.51

进口铁矿石价格(美元/吨)

92.3

136.5

137.0

121.7

166.2

 2007-2011年我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及行业集中度

注:

①行业集中度以钢铁行业前十大企业粗钢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比率来衡量;

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注:

①行业集中度以钢铁行业前十大企业粗钢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比率来衡量;

   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材料二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发布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成产里布局。

规划要求,钢铁企业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推动产业转型;钢铁行业要通过兼并重组产能,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

材料三  在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投资数百亿发展“非钢”产业,包括养猪、种菜等。

对此,小林同学认为,企业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合法经营、能挣钱、养猪、种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

但是也有同学持不同观点。

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

(7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小林同学的观点。

(13分)

【解析】第

(1)问图表题,经济信息的概括要紧扣标题和注解。

表一概括要从标题中线出两个比较的对象,分析其变化的趋势。

图的概括从标题中要找到两个叶较的对象,并分析二者的内在关联,还要与注解的要求进行比较,找到与“+二五”规划要求的不足之处。

  

第(3)问,审核设问,一是“结合上述材料”,二是知识范围为“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三设问类型是评析类。

该问涉及知识面广,对考生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

小林的观点,既要肯定其合理性,同时应指出其不足,并从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方面补充不足之处.从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讲,主要分析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分析小林观点的不合理之处。

[考点] 科学发展观、政府职能、公司的经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中的表表明,2007一2011年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总体下降,进口铁矿石价格总体上升。

材料一的图表明,2007一2011年间,我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逐年增长,但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钢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大型钢铁企业转型发展养猪、种菜“非钢”产业,是为了获得收益。

小材的观点有合理之处。

但公司经营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唯有如此,钢铁企业才能真正走出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的困境。

同时,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理应通过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不仅做大更要做强,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小林的观点有不足之处。

(天津)6.在2012年2月举办的西半球最大的国际玩具展上,备受青睐的中国传统玩具,如毽子、风筝、不倒翁等,都是经过外国厂商重新设计,并以其品牌参展的。

作为全球最大玩具生产国,我国企业面对这一现状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

  ②发挥传统优势,加强自主研发

  ③优化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④打造知名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是在说我国的玩具是借着外国的包装进入国际市场,其潜台词是我国的玩具应该有能力自己打入国际市场,因此选择②和④;只有自主研发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只有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才能让中国的玩具真正走向世界。

①和③都是在描述一个企业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成功,与“我国产品走向世界”这一命题并无关联,因此不能被选中。

【考点定位】必修一《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湖南)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答案】:

问题:

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

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试题立意】:

本题涉及考点:

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以我国的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先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

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

【难度】:

本题“描述和阐释”的要求难度一般,“论证和探究”的要求则有一定的难度。

(安徽)38.(28分)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二: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

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

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16分)

【答案】: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

通过再分配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

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

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等措施,可酌情给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问题。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解析】:

本题以应对人口流动为背景,以促进社会公平与辩证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和相关哲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1小问,已经给定原理,即促进社会公平的原理,答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流动人口的期盼是什么?

即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

其次,确定主体是政府,本着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首先详细阐述促进社会公平这一经济学原理,然后,结合流动人口的期盼逐一解决即可。

第2小问,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首先阐述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即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观点,其次阅读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即“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再次逐一分析这些措施体现的上述观点。

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采取措施(材料)+原理的模式作答,不能理论与实际两层皮。

【考点定位】:

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制度、联系、矛盾、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等。

(山东)19.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

   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切入点,考查经济生活有关扩大内需的知识。

之所以要扩大内需,是因为市场上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此时国家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刺激承消费,可见①项错误,②项排除,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基于市场过热,需求过大,物价过高而采取的措施,与题干不符,舍去;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收入与物价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刺激消费,因此③④项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必修1: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等。

(福建)29.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30.,美元存款年利率为3%,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利率2.5%,一年期限国债利率为3.7%。

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用10000元人民币进行一年的投资,其收益对比正确的是

A、人民币储蓄存款大于购买国债

B、购买国债大于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

C、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等于购买国债

D、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小于人民币储蓄存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国债、储蓄投资特点的相关知识。

基准汇价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材料中利率大小是国债3.7%大于美元存款利率3%,美元存款利率3%大于存款储蓄利率2.5%,所以,收益对比应该是国债收益大于用美元存款,用美元存款收益大于用人民币存款。

正确选项是B。

(浙江)25.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000元提高到20000元。

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答案] C

[解析] 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起征点的提高,并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

而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则不属于促进分配公平,B与题意不符。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增加人们的实际收入。

而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则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C符合题意,D项中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说得通,但是否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能一概而论。

[考点]:

财政收入与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天津)5.图2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

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A选项不选是因为从2007年到2011年扶贫对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扶贫对象数量逐年递增,如果选了A,那就等于是在说从2007年到2011年,我国治理贫困的成效是在降低的,这显然与我国实际不相符合。

B选项不选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图中数据是针对“扶贫对象”,而不是针对“所有人”,谈不到使“人人”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不选D选项则是因为如果提到“分配”,那是针对提供劳动的劳动者或提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个体,而题目中提到的“扶贫”,可能扶贫对象并没有参与劳动,但也获得了扶贫款,这不能叫“分配”,而只能叫“社会福利”。

因此选C:

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逐年向好,因此国家可以逐年提高扶贫标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

【考点定位】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

(山东)19.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

   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切入点,考查经济生活有关扩大内需的知识。

之所以要扩大内需,是因为市场上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此时国家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刺激承消费,可见①项错误,②项排除,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基于市场过热,需求过大,物价过高而采取的措施,与题干不符,舍去;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收入与物价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刺激消费,因此③④项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必修1: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等。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湖南)1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