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16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

《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D随身听完整解读.docx

MD随身听完整解读

末代MD传

序(参考了墨索里尼传记写法)

   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随身音频产品中,有哪一种随身听可以让看过它的人对于它的外观赞不绝口?

有哪一种随身听引来了无数的口水,无论是批判还是追捧?

有哪一种随身听能轻易的播放上百小时甚至数百小时的音乐?

有哪一种随身听敢同时号称“世界最小”、“世界最轻量”、“播放时间世界最长”、“世界最薄”、“日本制造”、“播放时间宇宙最长”、“高音质”等诸多称号?

有哪一种随身听能与任何音频设备都建立(模拟或者数字)连接?

有哪一种随身听同时又用磁头又用光头?

有哪一种随身听有数十种、数十类纪念版本?

有哪一种随身听备有七彩灯?

有哪一种随身听总是不乏新品(至少是在那段时间)?

哪一种随身听敢直接从素质上蔑视其他一切对手(NETMD曾被称为MP3的终结者)?

哪一种随身听在最繁荣的时期都却乏唱片的支持?

哪一种随身听的音乐都是自己精心制作出来的?

   这些问题可能有些令人感到惊讶,但是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MiniDisc,MD!

   从1992年(又或者说是1999年,这个时候MD才在大陆兴起)到2006年,它是市场上一枝独秀。

总是有些人认为MD其实是一个失败品,正如一些“标准”的随身听发烧友所说的:

“MD音质比不过CD,体积比不过MP3。

”但是,我可以告诉这些人,你们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不仅仅只是你们以长比短(请问您怎么不拿MD和CD比体积,或者和MP3比音质呢),更因为你们的说法彻底错误!

“MD在随身听上的音质足以压倒一切CD随身听(不包括砖块),在体积方面虽然大于闪存MP3,但比硬盘MP3还是要小的多(直到今天也是)!

正文

   很早就想写篇关于MD的帖子,但由于本人的惰性,一直拖到了2007年7月,后来由于在论坛发生意外,故直到今天才算是初步完工,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本人将继续对此帖完善和更新(主要针对MD的照片,JVCMD和同时代日本市场上的MP3)。

希望本帖能弥补网上关于MD资料的不足,并给MD爱好者一个参考。

当然,该帖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在某些方面也有可能因为个人的主见而产生些错误和误差,这个请大家原谅和理解。

   我是2003年才接触MD的,再加上我本身最注重追求MD的外观,所以我玩的老机非常少,在这里也就只能以“新”机为主谈谈了。

MD分为三大品牌,夏普、索尼和松下。

其次还有配角爱华,健伍和胜利。

下面就分品牌来谈。

说明:

时间做了重新的编排。

“产品线浏览”采用机器发布和发售的年份,“市场的阐述”采用登陆中国大陆市场的年份。

打个比方说,ST880是2001年推出的,但实际上它市应付20002年的市场,换句话说2002年才是它大批量登陆大陆市场的时间。

因为市场的关系,所以在一些时候会提到些非MD的产品和日本市场。

另外本帖中讨论的机器不包含最低端MD(主要指单纯靠5号电池驱动的MD)。

SHARP篇

   夏普MD无疑是MD中最好的。

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夏普MD的音质都是最好的。

夏普是最早24BIT解码和数字放大技术的应用者。

早在97年夏普就已经是24BIT的解码了,直到1999年的爱华F80仍然还是采用20BIT解码。

夏普的产品线,我认为要比SONY设计的更科学!

ST/DS系列和MT/DR系列的区别绝对不仅仅只是体积和重量上的差别。

在EQ上,夏普分工明确,杜比耳机系统和某些EQ只有单放MD使用,可录MD再高端也只能传统的三段X-BASS(除DR7/77外,它们俱备了高音调节这个EQ)。

而杜比耳机系统又是夏普高端和低端单放MD的一个区别,就像DS5/30/33等无杜比耳机系统,而高端的DS8/70/77等全部配有杜比耳机系统。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做为中端的DS55和低端的ST800也拥有杜比耳机系统。

   夏普MD的在市场上的辉煌应该是从ST880开始,2001年8月登场的的ST880是销量最大的单放MD之一(这里说的是发售年份,一般机器在第2年才是其真正热卖的时段,下面也一样),尽管其只有22BIT解码,但其的夸张的蝴蝶设计以及倍受好评的杜比耳机系统,再配上经典的双色线控,轻易的打败了对手索尼的E909。

低端的ST770由于性价比突出,而性能却接近ST880,更可贵的就是采用了低端机很少用到的金属外壳,因此也受到了玩家们的一致好评。

ST770价格一度曾跌到了600价位,算是夏普甚至市场上最便宜的MD。

MT770,除播放时间外基本上可以算的上是一完美的机器,是夏普对抗索尼R909的王牌。

由于采用了老的0.25微米集成电路设计,所以使得功耗巨大,播放时间仅仅49小时,比起市面上的普通MD,播放时间短了将近一半,这也导致了MT770在和R909中对抗的直接失败!

有点要说明,MT770绝对是夏普在MDLP时代低音最强的MD!

这一代的夏普MD皆是夸张不规则设计;同时机器正面开始采用高光亮漆。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的还是首款NETMD_IM-MT880,因为NETMD此时被美誉“MP3杀手/终结者”。

MT880是夏普最失败的一款MD。

9.5小时的SP模式播放时间让人汗颜,老套的外观毫无新意,仅为N1一半的传输速度,等等缺陷造成了MT880的失败。

经MT880 VSN1一役后,夏普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再也不敢推出NETMD。

   2002年的夏普大概也认为ST880的热卖离不开杜比耳机系统,于是在本年度追加了ST800。

ST800是款低端MD,可能是夏普想进一步挖掘杜比耳机的市场而推了这款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机器。

ST800因为成本的原因采用了塑料机身已经使得机器很厚,就连夏普倍受好评的双色线控也去掉了,居然又使回2000年夏普的塑料棒线控(掉色颜色,操作容易失误),使得ST800本身优势很小。

与ST800一起出台的还有ST700,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双面设计,不过由于其定位低端,配置略低,在市场上终难成器。

   同年索尼N10的出场把NETMD推向了顶峰,就在大家认为夏普也会推出一款NETMD与之抗衡的时候,DR7出场了。

DR7再次延续了夏普的辉煌,1BIT数字放大技术的应用,给业界刮了一阵“数字放大”风,同样拥有数字放大技术的DS8也取得了无比的辉煌。

    2003年初,DS8续ST880后继续热销,夏普的单放MD简直红透了半边天。

这次,夏普不再认为DS8的成功主要因素是杜比耳机系统,而是认为自家的1BIT技术,于是ST800的思维再次活跃,DS5也就出场了。

DS5取消了杜比耳机系统,采用了低端机器的标配的塑料机壳,线控(包括背景灯光)、主机和底座颜色统一,这也算是一个设计亮点吧。

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变化了。

总的来说,DS5在国内来说表现糟糕,但在日本市场上却有一定的销量。

   年末,索尼的N10/910横扫市场,眼见索尼NETMD独大,夏普沉寂了许久的的NETMD终于沉不住气了,在万众瞩目中夏普新生一代的NETMD登场了!

它就是后MD时代最威风的——IM-DR80!

在DR80登场的时间里,杂志和网站上到处都是关于DR80的消息,好评声连绵不断。

在MD后期,DR80绝对占据了最高端的宝座,这款MD的销量也非常大!

直到今天在二手市场售价最高的MD仍然是DR80,从此也看的出DR80的实力了。

如此除去CAN'TDISC这个缺陷(准确点来说,DR80还有个缺点:

在高端1BITMD中,DR80的声音是最差的),DR80可以算是一款完美的MD了。

飞碟式底座,轻易和任何数字(音频)、音频设备相连,可以显示汉字的线控,四极耳塞,1BIT数字放大技术,,8MW+8MW的功率,长达122小时的播放时间,轻盈小巧的机身……

   DR80的出台直接把MD推向了最高潮,这段时期,MD成了最炫酷的随身电子产品。

   与DR80一起登场的还有夏普一比特系列耳塞HP-MD90和MD33。

其中MD90的素质相当高,据说核心单元同A8。

可惜本人拥有A8的时候是木耳,就无法具体比较A8和MD90差别的了。

至于网上的评价说法太多。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MD90的声音素质绝对在A8之上,毕竟是四极的(本人听感MD90也明显胜出,当时听A8的时候感觉没什么,听MD90的时候震撼了一下)。

DS77+MD90是MD后期发烧友追求的最高配置。

MD33是一款低端耳塞,戴着1BIT和四极光环,评价还是不错的。

   2004年下半年的MD终于步入了末路,DS70这样的机器基本上没到大陆来,仅能看到少数地方有售,还得订货。

做为本年度最顶级的DS70,素质的确不俗。

多达65种的音效调节是业界空间的创举了,线控也能显示汉字了,播放时间一举突破了200小时大关,达到了205小时。

DS70可以看成是DS8的加强版,弥补了DS8的不足,是单放MD中比较完美的一款机器。

和DS70一起登场的还有DS30,除了漂亮外,音效多达50种以外没什么可说的。

   2005年,新款的MD再也没登陆中国市场了,从此MD市场就仅有些存货在销售。

但这并不代表着夏普的MD就彻底的完了,随着网络交易日益兴旺,DS77还是在国内经常露脸,尽管其销量仍然是少之又少。

05年至今最火的机器当属这款被神化的DS77。

DS77本身的素质的确是MD的一个顶峰,音质在MD界中数一数二,各项指标都趋与完美(虽然真的要说有缺点,就是其声音有点小)。

但在日本本土的主打并非DS77,而是比DS77发布更早的DS55。

DS55除了线控不能显示汉字和机身采用塑料材质外,基本上与DS77一样。

个人认为DS77/55这两款机器是MD设计的两个经典!

DS77的波浪机身和镶饰物的完美结合造就了DS77的美感,而DS55则和附属配件浑然一体,主机上采用亮饰品更是吸引了无数目光。

DR77在大陆的也有很高的享誉,据说比DR7音质好(但并未采取新1BITH.A技术)。

DR77最大的改进还是完善了外观,要知道DR7是公认的“丑”机(本人曾经就是在DR7和MT770之间做出的选择后者的抉择,因为前者DR7实在台丑),但DR77就帅多了,还配备了全黑色的线控。

DR77的播放时间达到了135小时,超越了松下MR270/240号称的“播放时间世界最长”,不过夏普并未以此做宣传。

本年度最后登场的是DS33,一款低档MD。

这款DS33则是夏普的近几年的最大缩水版,居然没有X-BASS。

不过日本人似乎并不在乎这些,在日本本土MD的人气榜中,DS33一度排名第3!

当然DS33也有它存在的意义——新1BITMD的开始。

新的1BITMD只是对1BIT标志和开碟方式做出改动,其他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另外这三款新1BITMD(DS33/700,DR700)的线控都是白色。

   2006年到来,DP700低调的上市,虽然只是款低档机,但还是有三处亮点的:

1.底座集成了扬声器功能,在夏普中尚属首次。

2.新出碟方式。

3.新一比特标志。

不久,夏普最后一代单放机王DS700在冷冷清清中出场了,DS55发布时各大杂志和网站皆有报导,DS77发布时虽然没DS55的声势,但也有相关介绍,轮到DS700时,就是一片寂静。

显然,DS700被人们所忽略,因此在大陆,DS77仍然占据了MD机王的地位,谁都知道——DS77/55的音质最好,至于DS700,或许他们还不知道这款机器。

最后说下DS700的配置,DS700是介于DS77和DS55中间,DS700比DS77少了显示汉字的线控,但比DS55多了金属外壳,其他配置则完全相同。

至于DS700的下场,正如大家今天所看到的,DS700被人们完全忽略。

   相信很多人都对DS700的音质感到疑问,据我个人感觉,和DS77的声音是一样的(当然受到自身素质、设备和器材的限制,不可能分的像专家那样细)。

以下引用港台那边的MD高手的评测对DS700做个简短的说明:

“DS700與DS77的音質很接近,仔細聽聽DS700之高中低音較DS77較為通透,尤其開至20度音量後較為明顯,重量較DS77優勝,播放時間在SP/LP2較DS77播放多1-2小時”。

   2007的MD市场可以说是完全平静,若说06年还有索尼RH1为MD摇旗呐喊,但今年的MD则无重拳产品出炉,说的更实际点,就是无新品。

直到现在夏普继续保存着沉默,虽然很多夏普FANS呐喊希望夏普推出HI-MD,不过这个呼声已经越来越小。

夏普近来的MD产品线一览:

   2000年可录MT66、MT77(支持MDLP,三色LED灯指示)

          单放ST55(世界最小)、ST60、ST66、(开始支持MDLP)ST77(三色LED灯指示)、ST70(三色9个LED灯指示)。

(由于2000年是MDLP发布的一年,所以本年度的MD产品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回。

   2001年NETIM-MT880(世界最早对外发布的NETMD,SHARP的NETMD用IM开头。

7色光USB灯指示)

          可录MT770(世界最小,世界最薄,三色LED指示)

          单放ST880(首款搭载杜比环境耳机系统的MD,四色LED灯指示)、ST770(世界最薄,11.6MM,三色LED灯指示)

   2002年可录DR7(1BIT数字放大技术的开始)

          单放DS8、DS5、ST800、ST700(后两款都是双面设计)

   2003年NET IM-DR80(线控可显示汉字)

          单放DS70(线控可显示汉字)、DS30、ST600。

另外本年度还有个谣言说夏普出了款ST900单放MD,其实这条消息是假的,明显的是合成图。

    2004年可录DR77(仍是老1BIT技术)

          单放DS77、DS55(在日本,DS55是主打产品,售价要高于DS77),夏普从这代单放MD开始使用新1BITH.A技术(单放机还是普通1BIT),但1BIT标志还是老。

DS33,发布的时候已经是04年12月底了,在2005年才对外发售,从这一代开始,SHARP的MD采用了新的1BIT标志和SmartPush出碟系统,DS33居然没X-BASS。

   2005年NET和可录的都没发布新品。

仅有款单放:

DP700(底座带音响功能)。

   2006年单放DS700,可以看成是DS55延续,线控当然也不能能显示汉字了。

   2007年MD方面没任何消息,包括所有的厂家。

SONY篇

   贵为随身听听第一大品牌的索尼,在MD方面可谓是错漏百出,颇有希日老AIWA(大写AIWA)的风采。

R900/909/910、N10和E710都是大名鼎鼎的“问题机”!

进入21世纪后的索尼总爱出问题,不仅在MD的质量上存在的重大缺陷,笔记本电池、数码相机和CCD事件也出了问题,而且还是重大问题。

在MD末日,诸多厂商沉默时,索尼仍然坚持MD,并大力推出、更新MD(技术),MD能坚持到2006年末,索尼功不可没。

   1998年,索尼为了应付来自于MP3以及CD刻录机的压力,发布了MDLP技术。

但真正MDLP技术面市时,已经是2000年的时候了。

在这里,就从2000年的SONY谈起。

本年度,MDLP技术让MD火了一把,一时间,到处都在谈论MDLP。

SONY第一批上市支持MDLP的机器是(可录)R900,(单放)E900/700/500。

除了R/E900这两款机器在市场上反响热烈外,其他两款机器都被淹没在机海中。

   2001年(市场是2002年)的R/E909双雄和业界首部NETMDN1又让索尼火了一把,R909凭借0.18微米新型低耗集成电路在电力上完败MT770,加上新生的T-TYPS技术,还特别用到了早前在索尼的新款CD随身听上使用的“G”防震系统(G-Protection)把R909推向了高峰,更被广大发烧友称索尼MD音质的终结。

但E909的日子就没那么好了,尽管E909也比较火,引人关注,更身兼数项世界记录(播放时间世界最长,世界最轻)但从市场看来,ST880把E909打的一败涂地。

N1可是本年度的绝对亮点,日版N1的上市价格高达3300元。

做为首款NETMD,N1功能非常强大,NET转换速度有32倍,胜出MT880很多倍;110小时播放时间也让其他可录MD望尘莫及;配备的可显示汉字线控也是N1最大的亮点之一,一度这个线控和后来的35线控价格被炒到300多元。

N1也有个的缺陷,必须要连上底座才可以传歌。

不过更致命的还是排线问题,本人曾在2003年武汉汉口今日电器维修店就看到好几台“躺”着的N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索尼从今年开始在MD上配备底座了,同时索尼高端可录/NETMD主体上开始采用可以显示三行文字信息的大屏幕。

   2002年是索尼的顶峰,也是MD最火的一年!

这一年,N10出尽风头!

做为MD10周年的纪念版N10,当年风头真的是太盛了——10周年的纪念头衔象征顶级,世界最轻、世界最小、世界最薄更是N10引以为傲的三大亮点!

除此外,N10(还有后面的E10)做为10周年纪念版还配备了一向只在纪念版机器中出现的E838耳塞(当时的E838市值180元)和高端的锂电池。

尽管N10是索尼精心设计的一款机器,但是它仍然是一款存在着缺陷的机器。

很多N10都存在NET连接电脑无法录歌的问题。

在NET时也无法连接外接电池盒,使得底座和电源要常带于身。

即便如此,N10依旧是人气高涨,可以说N10是历史上最火的一款MD。

记得当时今日电器论坛还有一段关于N10和MR230的凄楚故事,故事里说到一个败家子因为母亲只给他买了MR230而没买N10因此而把MR230砸了,最后他母亲在无奈的情况下给他买了款N10(家里父母下岗)。

另外一个拉风的机器就是今天泛滥的N910,那时还有不少人放弃N10而选择它——一因为价格,二因为电池,三因为机器和电脑传输歌曲时时N910可接电池盒。

相比N10和N910,与N10同有10周年纪念称号的E10,风头就少多了(这是由于国情所决定的,E10做为市场上最昂贵的单放MD,注定了它被市场抛弃的结局),当然E10仍然是很有人气的MD,虽然多数倾慕者都是抱着观望态度。

E10虽然风头被N10/910盖过,但在今天的二手市场看来,E10似乎是最值钱的(后面的EH1和NH1的关系也是如此)。

E10为了最大限度的追去轻薄,机壳设计的很薄,机芯更是采用“夸张”的塑料为载体,这一切都造成了E10是部脆弱的MD,拥有E10的朋友可要小心了。

   上述三款MD可谓是传统MD中的顶峰(后来的N920也可算入其中),功能异常强大,各项参数、配置也相当高。

夏普ST880在市场极为火爆,杜比耳机系统无疑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加之过去夏普在MD上和索尼处处针锋相对,索尼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N10/910,E10——本年MD的中三款顶级机器搭载了索尼最新的虚拟耳机技术听觉引擎(VirtualPhonesTechnologyAcousticEngine)声场设定技术,用来抗衡夏普的杜比耳机系统。

可惜索尼的VPT技术收到的只是一片骂声,VPT对音质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最可怜的还是R910,由于中国索尼没引进,它被完全埋没了,没几个人知道。

其实R910的素质和R909相当,说R909是索尼MD的终结倒不如说是R910。

另外,本年度索尼还有个震撼人心的消息,在10月将爱华并购!

爱华此时仍然是随身听界的巨头,索尼得到了爱华,按照常理来说索尼在随身听界的地位会得到空前的加强,并会在市场份额方面远远超出唯一的竞争者松下公司(就2002年而言,当时其他公司根本无法同传统随身听三巨头相比)。

但不到两年,爱华老底就被索尼玩完,一代巨星爱华这个品牌就存在了70年代出生人中的脑海里。

   2003年,索尼看到了N10的热销和缺陷,于是推出了N910,希望继续延续N10的成功。

显然N910是非常成功的MD,同时代拉风程度金次于的MD无疑就是今天泛滥的N910,那时还有不少人放弃N10而选择它——一因为价格,二因为电池,三因为机器和电脑传输歌曲时时N910可接电池盒。

N910/10继续在市场上的狂扫,使索尼看到了NETMD的战胜MP3的希望。

单纯的NETMD也就出台了——NE810,算是给单纯的NETMD开了个先河。

不过市场证明,单纯的NETMD并不受欢迎。

NE810取消了在传统NETMD的基础上取消了录音功能,也取消了可录/NETMD的一向标配的LCD屏幕,因此在体积上做到了一定的突破,仅为14.8MM。

作为NETMD的最大特色,自然配备了可以显示汉字的35线控。

时髦的数字放大技术也加入其中。

不知为什么播放时间从N910的114小时降为106小时,要知道NE810是取消了主机上的屏幕。

以往的女性MD似乎不被重视,但从本年初和本年抹推出的E610/620可以看出,索尼开始重视这一市场。

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我个人还认为索尼这段时间的单放MD毫无出彩之处(论音质,体积,播放时间,索尼都不是其他厂商的对手),也只能靠设计和定位的特别而寻求突破!

   2004年是传统MD最后风光的一年,因为HI-MD的反扑,也是MD回光返照的一年。

本年度的N920被誉为MD末代皇帝,加入了新生的数字放大技术,做为最后一代传统顶级MD,注定了它的英雄末路——随着HI-MD的兴起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索尼的强项在于可录和NETMD,既然连N920都失败了,今天发布的其他单放款机器自然也同N920的下场一样。

7月10日,比计划晚来三个月的HI-MD集团军终于在日本本土震撼登场了,NH1/EH1/NH3D携NH900一同出击,这可是同时代随身听中最热门,最引人关注的一回盛世!

索尼在日本本土还启用歌手中岛美嘉做为其代言人,希望解译力揽狂澜。

把视线再放到国内来吧,同时期以NH1为领头羊的HI-MD阵营再大陆也强势登场了,MP3的终结者口号再次响起!

索尼为了HI-MD在不同城市连做了几场发布会,这是索尼在大陆对随身听最为重视的一回。

自从01年就开始争论的MP3和MD谁好的话题再度成为大家的焦点,网上自然少不了一番口舌大战。

最高端的NH1颇有当年N10的风采,集诸多优势为一身,价格也是高高在上(上市价格高达3500价位,MD能有这个价格还是上个世纪的事情),购买的人也是多之又多。

如果说HI-MD是失败品的话,但NH1绝对是市场成功之作,当然这仅仅只指大陆市场。

在日本和北美,NH1并没多少人买账(NH1和EH1的音质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评价,但是日本人仍然热衷更为成熟的传统MD。

在北美市场,NH1几乎无人问津。

HI-MD继续保持着(MD的)低迷状态,这点倒出乎了索尼的意料。

不过对于索尼来说,这应该是正常情况了,他们预测将大获成功的HD1硬盘随身听也是今年阴沟翻船了。

再回过头来说NH1,NH1在RH1未出之前可算是市面上功能最全的MD机了,音质位居MD前列,其的底座也是一大设计亮点(看起来更像支架),配备全新40线控,支持USBPCM录音等等,NH1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

NH1的出台的确挽回了不少了MD顾客,他们一开始坚信HI-MD已无必要通过光纤来录制歌曲,甚至某论坛版主在HI-MD提问帖当中就是这样回答的。

经过事实证明,无论是MD,又或者是HI-MD,要想获得最高音质就得通过光纤。

EH1的出现让人感到不解,因为这个时候索尼连HI-MD碟片的产量都无法跟上,更别说市面上能有HI-MD唱片发售了(不过索尼也不傻,推出了一款USB型的HI-MD刻录机),EH1在完全没有唱片的支持度过了其短暂的一生,次年为EH930代替。

首批高端HI-MD为清一色的超简约设计,EH1也不例外,机身简洁到仅仅只有一条弧线的设计。

EH1在市场上是完败,但这并未能阻挡其成为MD经典机型。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