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907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docx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二新人教版整理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

(二)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

(二)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

(二)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阶段评估检测

(二)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细胞内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催化ATP合成与分解的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A正确;低温能抑制酶活性,但是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导致酶结构被破坏的因素有高温、过酸或过碱,B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底物被其他酶降解,D正确。

2。

(2018·长沙模拟)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pH对来自同一生物体的酶A和酶B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pH从2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

酶B的催化效率始终高于酶A

C。

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

酶A与酶B可能在不同部位起作用

【解析】选D.将pH从2调至6,酶B的活性不变,A错误;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A和酶B的活性大小有区别,pH小于5时,酶A的活性大于酶B;pH等于5时,酶B与酶A的活性相等;pH大于5时,酶B的活性大于酶A,B错误;酶A和酶B的催化作用都具有高效性,C错误;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应该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D正确.

3。

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开始实验时4支试管(1号试管对照;2号试管加热;3号试管滴入FeCl3溶液;4号试管滴入肝脏研磨液)内的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状态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分子正处于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表示4号试管的是(  )

【解析】选C。

由题意分析可知,1号试管对照,反应速率最低;2号试管是加热,加热可以为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提供能量,反应速率与1号试管相比速率增大,3号试管是加入无机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4号试管滴入肝脏研磨液(内含过氧化氢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则反应速率最大。

因此C项处于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的频率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应该是4号试管。

4.(2018·兰州模拟)用α、β、γ表示ATP上3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DNA的复制

B.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基因的转录

D.ATP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分解

【解析】选C.ATP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可作为转录合成RNA的原料,A错误、C正确;ATP分子中只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叶绿体中水的分解利用的是色素吸收、转化的光能,而不是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D错误。

5.据图判断,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种物质都不含高能磷酸键

B。

植物体内能量1可用于CO2的固定,能量2来自水的光解

C。

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可为转录过程提供原料和能量

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甲是ADP分子,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CO2的固定不消耗能量,B错误;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ATP水解产物可为转录过程提供原料和能量,C正确;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量也是动态平衡的,D错误。

6.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合成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氧来自水

D.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从CO2开始先后经C3、C5最后形成糖类

【解析】选A.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生成ATP,暗反应消耗ATP,B错误;光合作用中,水中的O通过水的光解全部生成O2,而有机物中的O全部来自CO2,C错误;暗反应过程中C从CO2开始先经固定生成C3,然后经C3的还原过程生成糖类或C5,D错误。

7.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

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

A.增加、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增加

C。

减少、增加、减少D。

增加、减少、增加

【解析】选B.夏季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吸收的CO2减少,根据暗反应图解可知,CO2减少时,C5与二氧化碳结合量减少而积累增加,而C3生成量减少;由于C3生成量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因消耗减少而积累,短时间内会出现ATP增加。

8.(2018·石家庄模拟)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细胞代谢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的①②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③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

某种植物细胞④过程的进行需要的能量可来自⑥⑦⑧

C。

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②

D.若人体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则⑧过程产生的CO2是⑥过程产生的CO2的3倍

【解析】选B。

图中①②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植物细胞的类囊体薄膜上,③表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可以来自⑧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图中⑥⑦表示无氧呼吸,植物不可能同时进行这两种无氧呼吸,B错误;Mg是合成叶绿素的成分,光反应阶段需要叶绿素吸收光能,若植物缺Mg则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②光反应过程,C正确;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消耗等量的葡萄糖,⑧过程产生的CO2是⑥过程产生的CO2的3倍,D正确。

9.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B。

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葡萄糖的消耗增加

【解析】选A。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H]与O2结合生成水,若a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A正确;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减少,B错误;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减少,C错误;若d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葡萄糖的消耗减少,D错误。

10。

(2018·洛阳模拟)如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

A.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不移动

B.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C。

装置1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D.装置1中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左移

【解析】选B。

装置1中NaOH溶液能吸收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红色液滴的移动完全是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影响,所以装置1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释放CO2,二者体积相等,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完全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决定,因此装置2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红色液滴右移。

11。

(2018·邯郸模拟)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宜条件下,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氧气浓度: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可来自水和有机物

C。

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

同一细胞中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

【解析】选A。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叶绿体中氧气浓度最高;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线粒体中氧气浓度最低,因此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氧气浓度为: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不需要水的参与,B错误;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C错误;同一细胞中只能进行一种类型的无氧呼吸,所以不可能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D错误。

12.(2018·德州模拟)将小鼠(2N=40)精子的染色体DNA用32P标记,与未标记的卵细胞受精后放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被标记的细胞所占的比例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下降

B。

被标记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下降

C.第一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

D。

第二次分裂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有20个

【解析】选D。

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标记了的精子和未标记的卵细胞受精后放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此时原本的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体被标记。

在最初的分裂过程中随着分裂被标记的细胞所占的比例有可能不变,即都是1,A错误。

被标记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在第一次分裂后期是不变的,B错误。

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应有40条染色体是有标记的,C错误.因为半保留复制,第二次分裂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有20个,D正确。

13.在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C。

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合成唾液淀粉酶的mRNA

D。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

【解析】选C。

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具有周期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A正确;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正确;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因此不含指导合成唾液淀粉酶的mRNA,C错误;癌症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有关,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D正确。

14。

(2018·太原模拟)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属于该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④②D。

③④

【解析】选C。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均为2n,有丝分裂中期含染色单体,为图中④所示;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染色单体,为图中②所示。

15。

(2018·济南模拟)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增殖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

B.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T与U

C。

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

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保持相同

【解析】选A。

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A正确;T是合成DNA的原料,U是合成RNA的原料,分裂期不再进行DNA和RNA的合成,但分裂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会大量利用T与U,B错误;人体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D错误。

16。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

图中Ⅰ至Ⅳ过程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1中所有酶活性都降低,细胞2和细胞1的遗传物质相同

B。

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死亡,此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

D。

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解析】选D。

图中Ⅰ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Ⅱ过程表示细胞衰老,Ⅲ过程表示细胞癌变,Ⅳ过程表示细胞凋亡。

细胞1是衰老的细胞,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细胞2是癌变的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分化,但没有发育成个体,不能体现全能性;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死亡,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17。

下列各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的排列顺序为甲→丙→戊→丁→乙→己

B.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丙、丁和戊

C.若在戊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形成的4个精细胞都异常

D。

戊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存在2条Y染色体的可能

【解析】选C。

观察各阶段的分裂图像,可知减数分裂的排列顺序为甲→丙→戊→乙→丁→己,A错误;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若在戊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异常,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形成的4个精细胞都异常,C正确;戊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不可能有2条Y染色体共存,D错误。

18.(2018·大同模拟)如图甲、乙为高等动物某器官内细胞的分裂图和完整分裂周期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坐标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据图甲细胞分裂图像特点可以判断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内

B。

图甲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其子代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ab

C.图乙中曲线的变化能够代表图甲细胞所代表的分裂方式

D.图乙曲线3~4时间段内一定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和基因突变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2)图示信息:

图甲中A和b已经组合在一起,即形成的精子类型已经确定.

【解析】选C.图甲细胞处于减Ⅰ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处于减Ⅰ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图甲细胞处于减Ⅰ后期,不存在四分体;图甲中细胞内基因A和b在减Ⅰ后期已经组合到一起了,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即Ab和aB两种;图乙曲线3~4时间段,细胞处于减Ⅱ后期和末期,减Ⅱ后期能够发生着丝点分裂,但是一般不发生基因突变。

19.(2018·武汉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内红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其中④过程中会出现核糖体丢失,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存在细胞的增殖

B。

②过程中部分细胞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后期会出现基因重组

C。

③过程细胞核消失,形成的细胞仍能合成蛋白质

D。

④过程形成的红细胞与蛙的红细胞一样能进行无丝分裂

【解析】选C。

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有核红细胞,因此①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也存在细胞的增殖,A错误;②为细胞增殖过程,方式为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加倍,因此该过程中部分细胞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但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基因重组,B错误;③过程细胞核消失,形成的细胞仍含有核糖体,因此仍能合成蛋白质,C正确;④过程形成的红细胞已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再增殖,D错误。

20。

(2018·潍坊模拟)近期《自然》证实基因甲基化缺失是致癌的重要原因,基因甲基化是指在基因调控过程中,基因内部的甲基基团通过酶的作用激活基因,使其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

若甲基基团缺失,则基因表达出异常的蛋白质,可导致细胞癌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细胞内的基因都会发生甲基化

B。

基因表达时以解旋后的任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链

C.甲基基团缺失导致基因的结构改变

D.癌细胞内的基因甲基化明显

【解析】选C.细胞发生癌变不是细胞内的基因都会发生甲基化,只有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才可发生甲基化,A错误;基因表达时以解旋后的特定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链,而不是任一条链都能作为转录的模板,B错误;甲基基团缺失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增添、缺失或替换使基因结构改变,C正确;癌细胞内甲基基团缺失,因此基因甲基化并不明显,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0分)

21。

(8分)(2018·合肥模拟)为了研究某种物质X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36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A

B

C

D

E

F

X物质的浓度

(μg·mL-1)

0

2

4

8

16

32

细胞中ATP的浓度

(μmol·mL-1)

80

70

50

20

5

1

细胞死亡的

百分率(%)

1

3

10

25

70

95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混有浓度为2μ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阻碍了消化酶的________,影响消化;妨碍营养物质的________(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或“胞吞”),从而会影响大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X物质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2)实验数据表明,随着X物质浓度增大,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3)若用混有浓度为2μ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阻碍了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妨碍营养物质的主动运输,从而会影响大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答案:

(1)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2)随着X物质浓度增大,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3)合成和分泌 主动运输

22.(12分)某实验小组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测定了黄瓜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如图1所示。

在湿度为40%时黄瓜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光合作用过程中水被利用的场所是________. 

(2)分析图1可知,随着环境中相对湿度的降低,黄瓜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不断降低。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的C点时,黄瓜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途径是_________,若将图2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至60%,则短时间内叶肉细胞C3的含量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相对湿度提高后B点将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

 

【解析】

(1)黄瓜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参与光解而被利用,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随着环境中相对湿度的降低,植物气孔导度降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且参与光合作用的水分可能受限,导致黄瓜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不断降低。

(3)图2中的C点为光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达到了最大值,且大于呼吸作用,所以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有两个去向,一部分进入线粒体用于有氧呼吸,另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

由图1可知,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至60%后,气孔导度增加,则吸收的CO2增加,导致C3含量升高,同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也增加,B点将向左移动。

答案:

(1)类囊体薄膜

(2)气孔导度下降导致二氧化碳和水分供应不足

(3)由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升高 左移

23。

(12分)(2018·武汉模拟)如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下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氧气浓度的变化)。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1小时后氧气的浓度变化相对量如表:

组别

1

2

3

4

5

光质

自然光

红光

蓝光

橙光

紫光

O2相对变化量

+18

+15

+13

+11

+12

组别

6

7

8

9

光质

黄光

靛光

绿光

无光

O2相对变化量

+3

+8

-1

—4

注:

O2相对变化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1)实验中加入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中第9组的作用既可以作为________,又可以测________。

 

(3)在绿光条件下,消耗[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4)在红光条件下,该植物经过2小时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总量相对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由绿光突然转换为红光,则此时刻其叶肉细胞中C5的浓度将________. 

【解析】

(1)实验中加入NaHCO3溶液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

(2)第9组没有光照,属于对照组;该组氧气的减少量能反映细胞呼吸的强度。

(3)由表格信息可知,绿光条件下,实际光合作用为—1+4=3,即绿光条件下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消耗[H]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4)由题表可知,红光条件下净光合作用强度是15,呼吸作用强度是4,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是19,2小时制造O2总量的相对值是19×2=38。

(5)如果由绿光突然转换为红光,光反应增强,产生的[H]、ATP增多,C3还原形成的C5增加,CO2浓度不变,消耗的C5不变,则此时刻其叶肉细胞中C5的浓度将增加。

答案:

(1)提供二氧化碳

(2)对照组 呼吸作用

(3)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4)38 (5)增加

24。

(12分)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依赖于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

动物细胞内存在有一种SGO蛋白,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在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也有分布,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变化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图1所示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黏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这体现了酶的________。

科学家发现,这种酶在有丝分裂中期已经开始大量起作用,而各着丝点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

据图推测,SGO蛋白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细胞最可能出现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_____。

 

(3)与图1相比,图2中黏连蛋白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基因型为AaBbCc的卵原细胞,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正常情况下,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种,如果在________时期之前破坏________,则产生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会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