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867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docx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记叙文的有关考点和技巧

一、在题目上设题:

1.问题目的含义:

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

1.概括事件:

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

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概括情节的变化:

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

(1)有提示性填空

(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

思路:

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

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思路: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评价人物形象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

有模板;没有限制。

思路:

(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4.补写人物心理

思路:

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

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

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

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四、在记叙顺序上设题:

常考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

倒叙的作用:

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的作用:

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

五、在词语上设题

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语言组织:

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六、在句子上设题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思路: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

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

(往主旨上靠拢)

2.描写句理解(作用)

(1)人物描写句答题思路同三、2。

(2)自然环境描写句

思路:

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3)社会环境描写句

思路:

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

(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

七、在段落上设题

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思路:

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

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

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

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

八、在表现手法上设题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

(1)象征手法  作用: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作用: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  作用: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作用: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悬念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九、在语言特色上设题。

可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回答。

(1)比喻: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在表达方式上设题

记叙文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1)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1、在文章内容(中心)设题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十二、作批注或填写读书卡片。

 1.自己去发现文章中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手法等。

批注可以从语言、情感、写法、感受、联想等方面入手。

批注更讲究语言文采,可引用成语、名句,多用对偶、排比等。

2.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十三、在阅读收获或感受上设题

看是主观题,实则有倾向。

任意挥洒也可,但更要关注作者的倾向和意图。

与作者站在一边,作者的意思就是最保险、最稳妥的答案,只是让你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而已。

注意语言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晰,简洁有文采。

(可引用成语、名句,多用对偶、排比)

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一) 阅读《母亲这个词所能给予的》, 完成第14—16题。

(共10分)

母亲这个词所能给予的

              梁晓声

  1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2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3我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

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那些女人热得只穿背心。

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

这使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

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

她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

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4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

那毛茸茸的褐色的老头像一只老雄猿。

  5“找我妈!

  6“你妈是谁?

   7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8“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烤着的脸。

  9“妈——”

  10“妈——”

  11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2母亲大声问:

“你来干什么?

  13“我……”

  14“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15“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16“要钱干什么?

  17“买书……”

  18“多少钱?

  19“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20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

“大姐,别给!

没你这么当妈的!

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又对我喊:

“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

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21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22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这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

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23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为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24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

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

……”

 25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从此我拥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4.第③段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车间的环境?

(2分)

15.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a、b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个字,5分)

16.第25段为什么说“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

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3分)

 

 

(二)阅读记叙文《敲雪》,回答15——17题(共11分)

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

也许,外面下雪了。

我想。

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

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

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

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

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

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

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

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

“馋了吧?

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

”我们一起点头:

“想读!

”“还想吃吗?

”“不想!

”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

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

“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

“你看这树干嘛?

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

快了快了!

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

”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

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

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

“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

”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

”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

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睡呀,你怎么了?

”母亲不耐烦了。

“你懂啥?

这叫听雪!

”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

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

“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

”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

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

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

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

“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

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

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

“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

“谁叫你们吃?

这是你们的书本哪!

不想读书了?

  20“想!

”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

“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5.阅读第④—17段,请你用词语概括父亲在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

16.选文第③段中插叙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

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17.结合文章内容,仔细品味第 18段“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

‘爸,你尝尝,好甜呢!

’”中的“挑”和“捧”,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5分)

 

(三)阅读《一日的春光》,完成13-15小题。

(共12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

“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去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

每天夜里,灯下独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

“等着吧,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

“春天来了!

”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院里的桃花开了,可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

“到大觉寺看杏花去吧。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

春去了就去了吧!

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朗”——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天来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疼,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

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

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的涌出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孩子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定格为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

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

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

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

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噘着嘴说:

“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13.根据行文思路,将文中描摹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补充完整。

(3分)

景象:

黄尘漠漠   →            →海棠怒放

情感:

盼望、失落→            →         

作者长时间盼望春天,为什么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

(4分)

15.盛开的海棠让作者感受到了“一日的春光”,请从文中任选一处描写海棠的语句,作简要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一)10分

14.答案示例(共2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表明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挣钱十分艰辛;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反衬母亲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的血汗钱让儿子买书的慈祥与伟大。

15.答案示例(共5分,写出了什么2分,怎么写的2分,表达1分。

意思对即可):

a句:

表现了儿子对艰辛工作的母亲的深深疼爱之情。

“背直起来了”表明母亲长时间的弯曲着脊背,“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一双疲惫的眼睛”突出了瘦弱的母亲承受着异常繁重的工作,作为儿子第一次知道母亲的这种工作状态又是多么的震惊和不忍,一句一个“我的母亲”表现了儿子对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艰辛地劳作的无限怜惜之情。

b句:

强调了母亲工作紧张忙碌的程度。

几个“立刻又”的反复使用,后面的几个动作分开来写,突出表现了母亲劳动的艰辛和强度,也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挚爱,他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母亲“坐了下去”“弯曲了背”“头俯在缝纫机板上”“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心里充满了酸楚,充满了怜惜。

16.答案示例(共3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因为那钱饱含着母亲的辛劳与血汗,那钱是母亲给我买书的钱,那里面饱含着母亲的欣慰与期盼。

(二)

15、忧郁   担心   高兴   (共3分,1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①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喜爱、重视、悉心照顾,②父亲每年用卖水果的钱给我们凑学费。

体现了父亲对我们读书受教育的重视,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共3分,内容2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17、“挑”是精心选择。

“捧”是用双手托。

“挑”和“捧”写出了我对“让父亲吃桃”这件事的重视。

为保住今年的果木收成,以保住我们有足够的学费能上学读书,父亲整夜去敲树上的雪,以至一病不起。

我精心“挑”了最好的桃子,“捧”到父亲病床前让他品尝。

这两个字更充分表达了我对父爱的理解及对父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共5分,表层理解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深层含义1分,语言表达1分。

(三)

13.①杏花残败;②悼惜、憎嫌;③欣喜、满足

评分:

共3分。

每空1分。

14.①“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②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消除了心中憎嫌春天之情。

评分: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5.示例一:

“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棠花的茂盛,与下文“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形成呼应,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活力与生机的真切感受,流露出欣喜之情。

  示例二:

“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中的“挤”字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茂盛繁密的样子,引出下文关于孩子们的联想,传达出作者所感受到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流露出欣喜之情。

评分:

共5分。

找准赏析点1分,品析内容2分,赏析表达效果1分,语言表达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