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841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湖北省十堰市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十堰市2018年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寓哲于画,自古而然。

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文中将山水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应引起艺术界的思考。

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昌“以禅喻画”,都在试图以山水画这一艺术载体表达一己之情感,社会之文明,自然之运化。

“道”就是自然界的总规律,山水画触及这里,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

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发展并与古人拉开距离,这就是一个突破口。

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可使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精神之奥义,最大限度地包含反映人类智慧所能认知的深刻哲理,使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审美范畴获得拓展,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

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结合得不好,会使绘画流于对哲学意念的简单的标签式诠释,从而伤害到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

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联系哲学思维,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不是强加给观众一堆不知所云的干巴巴的哲学概念。

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关系,必然是最大限度地相反相成,二者互相矛盾又互相包容,这是达成视觉与精神圆融关系的关键。

相反相成的概念,是指事物双方是可以互化互生的,在矛盾双方运动到极端状态,互相互生的关系才会发生,艺术上的大美才会出现。

比如著名画家黄宾虹画山水画“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典型例子。

古人说“执其两端而用中”,矛盾的一方不是尽想着消灭对方。

为什么讲和谐社会?

要让对方存在,要化相反之力为促进之力。

艺术的相反之力,是促进艺术之力,艺术的高层次和谐是靠相反的两极——艺术和精神,在激烈的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艺术与哲学合观的艺术实践从“问天、问史、问我”入手。

问天,问天地造化,问宇宙玄机,探究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山川、宇宙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规律。

问史,问古问今,问人文世事,更迭变迁、继承发展。

问我,即清浊排污,澄怀静虑,以利明志。

这种内省的自我观照是为了把握一己之个性,明了自己的性格、精神、情绪等艺术特质,从而在艺术实践中顺应之、强化之、发扬之。

问,是思考的过程,学习前人要问,但问不仅于此,还可以是疑问、质问,乃至否定。

所以,学问——反问——疑问,是进行形而上思维的一般过程,从恭问老师前人是怎么做的,到以自己的眼光反问为什么这么做,到对一切事物的疑问,有肯定,有否定,哲学思维的形成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就体现其中。

将艺术思想落实到艺术实践中,这个过程非常苦。

我常说自己“又笨又慢”“蜗行有痕”“十年一剑”,就是强调再高明的理念都得靠艰苦的实践去落实。

(摘编自贾又福《艺术与哲学合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里提出了值得艺术界思考的观点,他首次指出,山水不是单

纯的山水,山水中蕴含着哲理。

B.今天我们画家画的山水画如果不突破哲学,是难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也难以超越

古人山水画的艺术水平。

C.将艺术和哲学结合的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的精神意义,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

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

D.艺术与哲学的结合,不是把一些不知在说什么的抽象的哲学概念强加给观众,而是通过

视觉形象来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吕“以禅喻画”的绘画特点,是为了论证古人

用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观点。

B.文本引用句子“执其两端而用中”,是为了说明不要因艺术性而否定精神性,也不要因精

神性而不讲艺术性,而要把握好两者的分寸。

C.本文开头阐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接着从艺术与哲学的结合、相反相成两个方面进行论

证,然后阐述艺术与哲学结合的艺术实践问题。

D.本文最后用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十年一剑”等例子作为论据,论证将艺术思想落实到艺

术实践中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宾虹的具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风格的山水画,表现出艺术上的大美,体现了艺术

性与精神性相反相成、可以互化互生的辩证关系。

B.如果山水画的艺术性与精神性达到了高层次的和谐,那么此时其艺术性和精神性是处

在激烈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C.-个艺术家从“问天、问史、问我”人手,进行自我内省,把握自己的个性,明确白己的艺

术特质,可以在艺术实践中顺应、强化、发扬这种艺术特质。

D.-个人的哲学思维是在“学问——反问——疑问”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个人独立思考的

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出来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蓝袍先生

陈忠实

我依稀记得,爷爷死后,父亲脱下了蓝色长袍,换上了一件藏青色布袍,一来表示给爷爷的亡灵守志守节,二来标志着他已过而立之年,该脱下青年时期的蓝色长袍了。

爷爷死后,父亲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人,那眉骨愈加隆起,像横亘在眼睛上方的一道高崖,眼神也散净了灵光宝气,纯粹变成了一副冷峻威严的神色,在学堂里,他不苟言笑,在那张四方抽屉桌前,正襟危坐,腰部挺直.从早到晚,也不见疲倦,咳嗽一声,足以使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吓一大跳,来去学堂的路上,走过半截村巷,抬头挺胸,目不斜视,从不主动与任何人打招呼。

别人和他搭话问候时,他只点一下头,脚不停步,就走过去了。

在我18岁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了那座黑皮太师椅上。

过罢正月十五,私塾又开学了。

我穿上蓝布长袍,第一次去坐馆,心里怎么也稳实不下来。

父亲一般先读书,后晌才写字,我也应该这样做。

我在父亲用过的石砚台上滴上水,三只指头捏着墨锭,缓缓地研磨。

我刚写下两字,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蓝袍先生——”

我的脑子里轰然一声爆响,耳朵里传来学堂里恣意放肆的哄笑的声浪。

我转过头,看见一张傻乎乎愣笑着的脸,这是村子里一个半傻的大孩子。

这个傻瓜蛋儿,打破他的脑袋,也不会给我起下这样一个雅号的,我立即追问:

“谁叫你这么称呼我?

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静默中潜伏着许多期待。

“他……他不叫我说他的名字。

”傻子说。

“你说——他是谁?

”我冷眼追问。

“我不敢说——他打我!

”傻瓜怕了。

“我先打你,看你说不说!

”我说。

我从桌上摸过板子,那块被父亲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了,心里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让地说:

“伸出手来!

我从他的背后拉过他的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当下就弯下腰去,用右手护住左手嚎啕起来:

“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蓝袍先生’,让我挨打……呜呜呜呜呜……”

我立即站起来,一下子瞅住杨马娃,命令:

“杨马娃,到前头来!

杨马娃虎不失威,晃一下脑袋,走到前头来了。

“是你教唆他的吗?

”我斥问。

“不是。

”他平静地回答,早有准备。

“就是你!

”傻子瞪着眼,“你说……”

“谁能作证呢?

”杨马娃不慌不急。

“……”傻子急迫地瞪着眼。

“不要作证的人!

”我早已不能忍耐这种恶作剧还在继续往下演,“伸出手——”

杨马娃伸出手来。

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

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闪了一下,又自动闪上来,没有躲避,也听不到挨打者的呻唤。

我又抽下一板子,那只手依然照直伸着……教室里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

我记得父亲打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吟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

我抽下五板子了……

傻子突然跪倒在地,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说:

“先……先先先生!

马娃叫我叫你‘蓝袍先生’,我说你要打手的,他说不会,你和俺俩都是在一块念书的,不会打手的。

他就叫我跟你耍玩,叫‘蓝袍先生’……我往后再不……”

我似乎觉得胳膊有点沉,抬不起来了,再一想,如果马娃一直不开口,我能一直打下去吗?

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机会,正好下台,不失威风也不失体面。

傻瓜先爬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杨马娃则不慌不忙,文质彬彬地鞠了躬,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

杨马娃退学了。

对杨马娃的退学,我也不觉得遗憾。

杨马娃早该退学去做庄稼或当相公去了,只是生得矮小,父母疼其体力不支,就叫他在学堂多混几年……迟早是要走的。

两月过去了,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秩序正常。

我从村中走过去时,可以踏出缓急有致的脚步了,再不紧张了。

我在教桌前端直坐一晌,看书或授课,不再觉得腰酸腿困了。

人说,我活脱就是二十年前我爸的原样儿!

连脾气也跟我爸一模一样了。

(选自《蓝袍先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我”用板子抽打杨马娃时,运用了环境描写等描写手法,“教室里很静,听不到

一丝声响”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B.小说对“我”的父亲着墨不多,却刻画出父亲的鲜明性格,如写父亲走路时不与人搭话,

反映出父亲胆小怕事的特点。

C.小说中的父亲有着重要作用,上承爷爷的私塾教育,下启“我”的私塾教育,父亲对“我”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小说围绕“我”与杨马娃的矛盾展开,“我”顶替父亲成为一名私塾先生,第一天就受到了

冲击挑战,最终“我”战胜了杨马娃。

5.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5分)

(1)那眉骨愈加隆起,像横亘在眼睛上方的一道高崖。

(3分)

(2)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

(2分)

6.小说的标题“蓝袍先生”,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无人机开始在民用市场起步,其中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域表现出对无人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备较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前景,而考虑到无人机现阶段的技术已可满足需求,故预计供需的契合度较高。

在其他相对小众的民用领域方面,无人机凭借其优势,预计也将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方面一展身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无人机“黑飞”愈发猖獗的今天,及时出台法律和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航空安全刻不容缓。

要有效禁止“黑飞”,就必须通过法律明确划定界限,怎样使用无人机才算合理合法地“白飞”?

许多购买无人机的朋友,可能既不清楚如何申请证照,又不太明白哪些地方是禁区,对于“黑飞”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缺乏认识。

一些无人机使用者只是觉得机场周边空旷,因此到机场附近放飞无人机。

自己觉得无人机距离机场尚有距离,却不知不觉进入了航道,给航行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法律需要明确划定边界,证照谁来管理,哪些地方可以放心使用无人机。

绑住无人机任性的翅膀,离不开技术创新。

例如,技术手段已经证明“电子围栏”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越界。

又例如,一些企业对于售出的每一架无人机都能在云端实时监控。

假若企业和监管部门在技术层面肯于投入,无人机越界“黑飞”的现象就会得到整治。

杜绝无人机“黑飞”,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无人机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和法律意识。

有人建议,要采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每一台无人机的产品说明中都做出明确警示并引导用户到监管部门网站了解相关法律和禁飞区域。

无论怎样,只有唤醒每位无人机使用者的法律意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避免悲剧发生。

(选自王健《作为“双刃剑”的无人机》)

材料四: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2017年6月1日起,已经或正准备购买无人机的用户需要注意,如果您的无人机起飞重量在250克(含)以上,就必须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进行实名登记注册。

8月31日后如果仍未注册,其行为将被视为非法,无人机的使用也将受影响。

民用无人机的登记注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是无人机管理的基础。

5月18日,民航局已完成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并上线运行。

2017年以来,无人机“黑飞”威胁民航安全事件频发。

据民航局方面介绍,仅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就发生12起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其中7起造成航班调整、避让、备降、延误。

6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材料五:

【注】无人机自主控制等级是衡量无人机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在民用市场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

领域,市场前景乐观。

B.因为无人机有优势,所以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

领域也产生了大量需求。

C.我国无人机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国家的支持和任务带动是推力,进入“十三五”后,中

高端无人机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

D.无人机“黑飞”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些人对相关情况不了解,一些人根据常识判断使

用区域,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4年民间资本大量涌人无人机市场,使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达到饱和状态,是因为我国

无人机研发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B.材料五中的图表,将中国和美国的无人机自主控制等级发展趋势进行对比,直观地反映

出两国在无人机某些性能上的差距。

C.美国的无人机性能发展总体上比中国快,但是中国的无人机性能也在逐渐提高,从发展

趋势看,两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D.材料四中第一段为新闻导语,而第二段至第四段是新闻背景,这个背景是为了说明当前

无人机“黑飞”猖獗。

E.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涉及了无人机安全的问题,但报道的角度不同,材料三侧重时事评

论,材料四侧重消息报道。

9.怎样使“无人机”安全飞行?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

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随母依舅氏往临海郡,时年十二。

郡土豪刘填者,资财巨万,以女妻之。

元规母以其兄弟幼弱,欲结强援。

元规泣请日:

“姻不失亲,古人所重。

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

”母感其言而止。

元规性孝,事母甚谨,晨昏未尝离左右。

梁时山阴县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孤侄入船,元规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及水退获全,时人皆称其至行。

元规少好学,从吴兴沈文阿受业,十八,通《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

梁中大通元年,诏策《春秋》,举高第,时名儒成称赏之。

起家湘东王国左常侍,转员外散骑侍郎。

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

除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

及侯景寇乱,携家属还会稽。

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亲受《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赏赐优厚。

迁国子祭酒。

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适会元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以为荣。

俄除尚书祠部郎。

自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逵、服虔之义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证通析,无复疑滞。

每国家议吉凶大礼,常参预焉。

丁母忧去职,服阕,除鄱阳王府中录事参军,俄转散骑侍郎,迁南平王府限内参军。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元规著《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卷,《礼记音》两卷。

(选自《陈书·王元规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

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B.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

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C.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

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D.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

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年,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也有其他含义。

B.诏策,文中指封建社会的一种取士制度,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

C.历史上称一个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为后主。

如三国时蜀国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D.古代称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为“服阕”。

守丧,是孝顺行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元规出身悲苦,自强白立。

他八岁时失去父亲,随着母亲去投靠舅舅;他的母亲想攀

附土豪,因遭他反对而作罢。

B.王元规讲究孝道,品行高尚。

他侍奉母亲十分恭谨,早晚陪伴母亲;当洪水来临时,他抛

下亲生子女,先救母亲、妹妹等人。

C.王元规受人称赞,被皇帝赏识。

他因品行、学识被人称赞;他被后主引荐为学士,后主还

给他讲授《礼记》《左传》等。

D.王元规博学多才,著述非常丰富。

他通晓《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写了《春秋

发题辞》及《义记》等很多著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姻不失亲,古人所重。

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

(5分)

(2)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登云门诸山

[明]宗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乌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诗人身在山中,以萦绕耳边的乐声,渲染出高山之巅空灵而神秘的意趣。

D.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E.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

15.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四根弦一起发出声响,好像猛力撕开丝帛一般的一句是▲”,紧接着,“▲,▲”两句,以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的效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来自四川的马盼盼是一名在校学生,刚满19岁的他怀揣梦想,弃笔从戎来到雪域高原,正

值花季的他从此把豆蔻年华献给了祖国。

②从经年累月的潜心钻研、电光石火的灵感乍现到熊熊燃烧的智慧火焰,人类取得的累累硕

果背后,都历经了一番煅烧、冶炼的过程。

③山东烟台几百家企业联名作出诚信经营承诺,签署《信用承诺书》,各行各业纷纷表示,企

业要一言九鼎,把讲诚信作为企业的发展之本。

④荣瑞兰老人从事剪纸艺术工作60多年,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技艺炉火纯

青,形成了简洁明丽、生动传神的独特风格。

⑤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

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⑥动车禁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在执行力上下功夫,要增加旅客的违法成本,将屡教不改

者纳入“黑名单”,让他们受到惩处。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现有物流通道的基础上,榆中县人民政府计划兴建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

心,将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农业综合市场。

B.“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将以此为契机,明确发展方向,推广“人与生物圈”的核心理念

和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C.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的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相关产品在银行、机场等相

对安全封闭的局域网环境下应用广泛。

D.展览展出的各类化石及模型,揭示了从距今几万年到5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长河中,古脊

椎动物的神奇演化进程。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为响应市委、市政府“送温暖、送服务”的号召,我们几个志愿者向老人惠赠棉鞋。

B.您不久就要回国了,周六在阳光俱乐部我们会为您举行一个欢送会,请屈驾前来。

C.刘秀莲为了照顾舍弟,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的她回到家乡,在当地超市当收银员。

D.医生奉告我,我的伤口感染非常严重,骨头已经被细菌严重腐蚀,要赶快住院治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国民阅读率一直偏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

员白烨表示,一方面,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重物质甚于重精神,①。

另一方面,

我们在满足年轻一代阅读需求、引导社会大众阅读取向上,还有不到位、不切实的地方。

时也要看到,随着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成长,新兴的数字化阅读与

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驾齐驱,甚至大有超越的趋向。

②?

为了便于调查,谢锡文等人在

2013年底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面向社会开放,讲座现场

只可容纳200人,每期报名人数却有四五百人。

可见,③。

21.请围绕“行动起来,珍惜水资源”这个主题,就校园节约用水向同学写一封倡议书。

要求:

①紧扣主题,只写正文;②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③字数90~110。

(5分)

倡议书

同学们:

大家好!

倡议人:

李欣

2018年1月30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围观”恐怕是鲁迅最喜欢也最热衷描写的题材。

《药》里围观处决革命党的情景,后来又出现在《阿Q正传》里,只不过这一次围观的是枪毙阿Q,而且很不让人“满足”。

鲁迅还特意为“围观”量身定做了一篇小说《示众》,写一群路人如何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围观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游街示众。

这些无聊的围观群众,被鲁迅一并打包,装进一个叫“看客”的篮子里。

从此,“看客心态”成为中国国民性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实际上,在围观方面,其他国家的民众并不比中国人矜持多少。

请结合上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十堰市2018年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1.D(A“首次指出”错,参见原文“寓哲于画,自古而然”。

B“如果不突破哲学”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寓哲

于画,自古而然”“‘道’就是自然界的总规律,山水画触及这里,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

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发

展并与古人拉开距离,这就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