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797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

《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

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

0.18umCMOS反相器的设计与仿真

2016311030103吴昊

1.实验目的

在SMIC0.18umCMOSmix-signal环境下设计一个反相器,使其tpHL=tpLH,并且tp越小越好。

利用这个反相器驱动2pf电容,观察tp。

以这个反相器为最小单元,驱动6pf电容,总延迟越小越好。

制作版图,后仿真,提取参数。

2.实验原理

1.反相器特性

1、输出高低电平为VDD和GND,电压摆幅等于电源电压;

2、逻辑电平与器件尺寸无关;

3、稳态是总存在输出到电源或者地通路;

4、输入阻抗高;

5、稳态时电源和地没通路;

2.开关阈值电压Vm和噪声容限

Vm的值取决于kp/kn

所以P管和N管的宽长比值不同,Vm的值不同。

增加P管宽度使Vm移向Vdd,增加N管宽度使Vm移向GND。

当Vm=1/2Vdd时,得到最大噪声容限。

要使得噪声容限最大,PMOS部分的尺寸要比NMOS大,计算结果是3.5倍,实际设计中一般是2~2.5倍。

3.反向器传播延迟优化

1、使电容最小(负载电容、自载电容、连线电容)

漏端扩散区的面积应尽可能小

输入电容要考虑:

(1)Cgs随栅压而变化

(2)密勒效应

(3)自举电路

2、使晶体管的等效导通电阻(输出电阻)较小:

加大晶体管的尺寸(驱动能力)

但这同时加大自载电容和负载电容(下一级晶体管的输入电容)

3、提高电源电压

提高电源电压可以降低延时,即可用功耗换取性能。

但超过一定程度后改善有限。

电压过高会引起可靠性问题.当电源电压超过2Vt以后作用不明显.

4、对称性设计要求

令Wp/Wn=μp/μu可得到相等的上升延时和下降延时,即tpHL=tpLH。

仿真结果表明:

当P,N管尺寸比为1.9时,延时最小,在2.4时为上升和下降延时相等。

4.反相器驱动能力考虑

1.单个反相器驱动固定负载

tp0为反相器的本征延迟,S是反向尺寸与参照反相器尺寸的比值。

tp0与门的尺寸大小无关而仅与工艺及版图有关。

无负载时,增加门的尺寸不能减少延迟。

有负载时,S很大时(大于等于10)使反相器延迟趋于本征延迟,因此继续加大尺寸不会有什么改善而只会显著增加面积。

2.反相器驱动大负载电容(反相器链)

给定负载CL,给定输入电容Cin时,可由公式

得到尺寸放大系数f和反相器级数N的关系。

又因为驱动大负载电容时最优f=3.6,tp最小。

所以即可以确定一个正确的反相器级数N来最小化延迟。

3.实验内容

1.反相器设计

经过不断的调整与仿真,在保证VM=1/2(VDD)=900mv同时尽量减小延时,最终确定Wp/Wn=47u/15u,管子较大为了确保反相器链的级数不

会过多。

 

反相器电路图:

反相器符号图:

反相器仿真图:

DC仿真:

由图可知:

反相器Vm≈900mv,即tphl=tphl。

Tran仿真:

由tran仿真结果可知,tpHL=0.09ns≈tpLH。

 

利用这个反相器驱动2pf电容,观察tran仿真结果:

由图可知tp为2ns,延迟较大,可见单个反相器的驱动能力有限。

 

输入栅电容计算:

Pmos电容参数:

pmos输入栅电容=Cgs+Cgd=19.659ff+19.698ff

Nmos电容参数:

Nmos输入栅电容=Cgs+Cgd=15.307ff+15.500ff

Cgin=19.659ff+19.698ff+5.307ff+15.500ff=70.164ff

 

反相器版图:

DRC:

2.设计反相器链驱动6pf电容

参数计算:

反相器链级数N的计算:

由公共F=CL/Cgin,1=6pf/70.164ff=85.5

因为反相器链的最优尺寸放大比例f=3.6,又知道F=85.5

所以可由

得N=lnF/lnf=3.472,

即反相器链的级数N为4时,延迟最小。

延迟tp计算:

tp0为反相器空载延迟=0.09ns

r为自载系数≈1

所以计算可得tp=1.44ns

原理图:

测试图:

Tran仿真:

由图可知,tp≈1.49ns,符合理论计算值的结果。

表明通过反相器链有效增强了其驱动能力。

 

版图:

DRC:

LVS:

PEX:

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使我对Candence工具使用更加熟练。

加强了我我对反相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理解。

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我学会了如何加强反相器稳定性,优化驱动能力,减小传播延迟,节省版图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