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72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docx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唐山大地震节选1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吞噬  啮齿  装修  相儒以沫

B.盲人  养育  枭雄  袅袅炊烟

C.一瞥  凋蔽  哂笑  日晒雨淋

D.窒息  竹竿  旗杆  抗振救灾

解析:

选B。

A.“相儒以沫”应改为“相濡以沫”;C.“凋蔽”应改为“凋敝”;D.“抗振救灾”应改为“抗震救灾”。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棚子里的一切都是“大户”公有的。

人们相敬如宾,甘苦同尝。

B.马路上,逃难的人流熙熙攘攘向城外涌去,只听到纷乱的脚步声中夹杂着哭喊,整整闹腾了半夜。

C.并没有忘记自己身份的囚犯们墨守成规地立着,一步也不敢挪动。

D.傍晚,当男人们拖着沉重的脚步走下废墟的时候,首当其冲映入眼帘的是那柱袅袅的炊烟。

解析:

选B。

A.“相敬如宾”改为“相濡以沫”;C.“墨守成规”改为“战战兢兢”;D.“首当其冲”改为“首先”。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此刻,他们惊愕地望着久已不见的却不再是原样的一切:

影影绰绰的煤矿井架、凤凰山的山顶……而熟悉的街巷、民房,已经完全不可辨认。

B.所有的菜谱都由她安排:

干力气活的人吃什么、伤员吃什么,她全计划着。

C.“五室婶”立刻做出决定,酒,给扒尸体的大哥们喝;板鸭和火腿,切下来炒菜;鸡蛋,给身体虚弱的退休工人和正在闹痢疾的青年工人。

D.“别哭了,”“五室婶”走来劝他:

“这是天灾,不光你一个人,家家都有难,得想开点儿!

咱们还得挺住,还得好好活下去!

解析:

选A。

B.“干力气活的人吃什么”后面应该是逗号;C.“决定”后面应该是冒号;D.“走来劝他”后面应该是逗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们以自身的智慧、自觉与自信为标尺,选择文化的走向,建造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也会抛弃糟粕与毒素,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

B.古希腊时代之所以创造出维纳斯、持矛者、掷铁饼者这些千古不朽的雕塑,是由于艺术家对人的完美形体有一种衷心的迷恋所致。

C.尽管仍持谨慎态度,但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利益攸关者”,并认为中国参与重大事务的国际协调,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也意味着必须得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D.梁启超、顾颉刚这些学界巨擘都十分钦佩王国维,个中原因与其说是对王国维学识的赞赏,不如说是对王国维身上沉静优雅的知识分子风范的强烈认同。

解析:

选D。

A项搭配不当。

将“建造”改为“促进”或“推进”。

B项虚词误用。

“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不能用“是由于”。

C项成分残缺。

在“国际协调”后加“已无法回避”。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王 遐

10月7日是重阳节,无数中国老人和家人一起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望远,度过了这个和乐、温馨的节日。

而74岁的吴兰玉老人,却和以往的许多个重阳节一样,独自忙碌了一天,捡回了一大堆废纸箱、饮料瓶。

和以往许多个重阳节不一样的是,她如此忙碌不再是为了偿还沉重的债务,而仅仅是为了活动自己的肢体。

“我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我的腰、腿啥子就没得劲了。

”她说。

吴兰玉是兵团第二钢铁厂的职工家属,她的丈夫李升然、儿子李培川都是厂里的工人。

自从1990年27岁的儿子不幸患上了尿毒症,这个家庭就走上了困顿、辛酸之路。

儿子的肾移植手术需要10多万元费用,夫妇俩省吃俭用,一元钱一元钱地给儿子积攒手术费。

因为极度的焦虑和营养不良,1995年初,李升然被确诊为肝癌。

3个月时间,李升然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1996年,吴兰玉倾尽所有积蓄,又借了5.5万元钱,终于给儿子做了肾移植手术。

但是,这一切努力并没能挽回李培川的生命,1999年8月,他因多种脏器功能衰竭而停止了呼吸。

丈夫走了,儿子走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数万元借款怎么还?

坐在冰冷、昏暗的屋子里,没有经济来源的吴兰玉绝望至极。

她找出儿子吃剩下的一堆药,一股脑儿吞下去,然后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但是昏睡了一天一夜后,吴兰玉竟苏醒过来了。

知道自己没有死,她失声痛哭:

“老天爷都不让我死,因为我还欠着债呀!

吴兰玉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她明白,欠债就要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

吴兰玉逐个探访给她借款的姐妹,商定还款期限。

“只要我活着,一定会一分不少地把钱还给你们。

我吴兰玉虽然穷,但也要明事理、讲良心,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吴兰玉承诺道。

这以后,吴兰玉便背着一个编织袋行走在街头巷尾,她决定靠捡废品卖钱来偿还5.5万元借款。

这个没有多少文化、没有什么技能、身高不到1.50米的60多岁的老太太,以孱弱之身、用这样的方式担当起了一个对她来说几乎无法担当的责任。

吴兰玉每天天不亮就出门,黄昏时才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

拾掇好捡来的废品,她喘口气儿,然后煮一碗没有油花的土豆面疙瘩汤,算是吃了一天里的一顿正餐。

第二天她仍旧早早出门,把废品背到收废站卖掉,将换得的几元钱小心掖好,又接着走街串巷……她就这样风雨无阻地捡拾着废品,重复着一个又一个艰辛、凄苦的日子。

在居民区开小商店的唐坤莲借了1.2万元钱给吴兰玉,她的女儿后来也患了重病。

知道吴兰玉的难处,唐坤莲没有上门催款。

吴兰玉闻讯后非常不安。

两年后,当吴兰玉把1.2万元钱悉数还给唐坤莲时,唐坤莲惊讶极了,不敢相信家徒四壁、孤单无靠的吴兰玉竟然把借她的钱全部还清了。

那是吴兰玉还的第一笔借款,也是数额最大的一笔借款。

她说:

“还完了钱后,我激动了好几天。

我开始有了信心,晓得我用自己的双手在有生之年还清所有借款,是可以做到的。

攒钱、还债,这是吴兰玉9年来唯一的生活目的。

9年来,她没有买过油,没有买过肉,一日三餐都是馒头、泡米饭、面疙瘩汤。

9年来,她没有添置一件衣物,她的衣服大都穿了几十年,破损了缀上补丁再继续穿。

她把卖废品、打零工所得的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攒够了一笔欠款后,就立即给人家送去。

住在附近的许多居民都热诚地帮助着吴兰玉,他们经常给她送来一些面粉、大米和油、盐等生活用品。

邻居樊焕成说:

“这个老太太很坚强,很厚道,不管多苦多难,她都重信义、守信用,这一点让我们十分敬佩,我们能帮她一把就帮她一把。

当地领导都很关心吴兰玉,她的儿子离去后,就给她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

去年春节,兵团民政局局长刘钢来到吴兰玉家,见寒冷的季节家里竟然没有烧火炉,刘钢的心里一阵酸楚,第二天就给她送来了一吨煤。

今年春节,民政局想方设法资助了她5000元钱,帮她给最后两位借款人还清了债。

“我从心里感激这些领导,要不,我还得苦熬两年。

”吴兰玉告诉记者,“以后的日子不会太难了,我要好好地活着!

”稀疏的灰发下面,老人那张曾经写满了苦难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本文获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

报纸通讯类一等奖,有删改)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吴兰玉老人捡拾废品,再叙老人不幸的遭遇,属于设置悬念法。

B.这是一篇感人的人物通讯,作者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精神为目的。

C.文中写吴兰玉老人在丈夫和儿子死后,一个人拖着近乎天文数字的债务生活,是为了引起人们对老人的同情。

D.吴兰玉老人一直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精神背负着还债的责任,这正是这个社会需要歌颂的诚信精神。

E.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也表现了一人有难、大家共担的和谐社会中的邻里关系。

解析:

选CD。

C项“引起人们对老人的同情”理解错误;D项“一直”不符合文意,文中也写了老人脆弱的表现。

6.文章开头从重阳节写起,有什么用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节日的特点和“无数中国老人”在这一天的生活情况,以及下文写吴兰玉老人这天的生活,可以理解这样开头的用意。

答案:

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是老人们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幸福节日,以此反衬吴兰玉年复一年艰辛度日、独自过节的凄凉;又以这个不同往日的重阳节——还清了债务的轻松,来引出下面的故事。

7.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是吴兰玉拾荒还债,为何还要写其他人对吴兰玉的帮助?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这是文中的一处侧面描写,可以结合侧面描写的作用分析。

答案:

①体现通讯的真实性。

吴兰玉能够早日还债,源于她自己的坚强诚信,也离不开领导和乡邻(社会力量)的帮助。

②从侧面体现吴兰玉人格的感染力。

正是因为吴兰玉的坚强、守信,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钦佩,才有了他人无私的援助。

8.试从标题的角度探究这篇通讯的社会价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篇通讯的标题与一般通讯不同,它一方面概括了人物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借此对社会的呼唤。

能结合人物精神和社会意义分析即可。

答案:

①本通讯用主人公的一句话“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作标题,简洁、朴实,有人情味,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直接体现“诚实守信”这一主题,它所传达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能激发读者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

②通讯以此命题,意在体现舆论媒体的积极导向性,使我们看到诚信缺失的今天,有这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力量存在,能够唤起人们心灵中善良守信的一面,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从更深层次上引发人们去思考。

三、语言表达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尾。

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

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

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

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

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论应从作者(或作品)和读者两方面加以概括,答到“留白”和“参与”类的意思即可。

如“留白”也可表述为“留有一定空间(想象空间)”“留下悬念”等,“参与”也可表述为“读者自己思考(思索、发散思维)”等。

两者的顺序不论。

如只用一句话表述,但包含了两方面意思也可,如“文学作品要留给读者自我思考、抒发见解的空间”。

答案:

(示例)文学作品要有留白,以便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

10.结合文意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横线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且前后构成排比的修辞手法。

我不知道风声中夹杂着多少自远古而至的呢喃,______①________,我更不知道眼神中迷离着多少为心灵而生的迷茫。

我未曾欣赏过瓦尔登湖满天的星河,________②________,我更未曾触摸过乞力马扎罗山下静卧的雄狮……“我不知道”,这是我唯一能向心中的疑问作出的自豪的答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从所给文段来看,前一横线的中心话题是“我不知道”,后一横线处的话题是“我未曾”,仿写时要分别围绕这两个话题。

要注意要求仿写的句子必须与文段中的前后语句构成排比。

答案:

(示例)①我不知道泪水中漂泊着多少从洪荒而来的脚步 ②我未曾见识过可可西里奔跑的羚羊

11.请为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则标题。

(不超过20字)

新华网莫斯科6月6日电 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6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表示,在俄中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项目的基础上,未来两国可建立类似空中客车公司(空客)的航空联合企业。

罗戈津当日在新西伯利亚第二届国际科技论坛上表示,俄中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的项目即将进入飞机设计阶段,这一项目将成为两国科技合作的领军项目。

在此基础上,两国未来可仿照欧洲国家成立空客公司的先例,成立联合企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则新闻导语部分“在俄中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项目……航空联合企业”,可作为拟写新闻标题的核心内容,时间强调“未来”,事件强调“建立航空联合企业”,目的为“建造远程宽体客机”,重新组合即可。

答案:

俄盼与中国建航空联合企业,造远程宽体客机

12.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45人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

结果显示,95.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37.1%的受访者表示身边能说纯正方言的年轻人已经不多。

受访者中,“80后”占41.1%,“70后”占40.1%。

对“年轻人怯于说方言”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请加以阐述。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0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语言表述题,能结合方言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

(示例1)我认为年轻人在一些场合的交流中应大胆地说方言。

首先,乡音是最亲切的语言,说方言能使人产生很强的文化认同感和亲近感。

其次,方言中包含了当地的风俗和历史积淀,词汇较丰富,在交流中更能生动地传情达意。

再次,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最能体现我国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示例2)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怯于说方言是客观现实造成的。

首先,经济的发展带来人口的大范围流动,说方言不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其次,现在的年轻人文化程度都较高,他们上学和工作期间以说普通话为主。

再次,很多年轻人远离家乡,对方言有所生疏也是正常现象。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