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608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最新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

说明: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古诗文阅读(45分)

(一)默写常见名句名篇(7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2)      ,申之于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故木受绳则直,     。

(4)锲而不舍,。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7)师者,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

2、下列各句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2分)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②然秦以区区之地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自以为关中之固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⑦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⑧小学而

大遗

A①③④⑥⑧B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⑦⑧D②⑤⑥⑦⑧

3、下列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无以成江海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天下笑者

C非我也,岁也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申之以孝悌之义

4、下列加点字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雍州之地,崤函之固③有席卷天下④尊贤而重士⑤填然鼓之⑥却诸侯七百余里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⑧流血漂橹

A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B①⑤\②④\③⑦\⑥⑧

C①②\③⑦\⑤⑥\④⑧

D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5、下面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蟹六跪而二螯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心一也

C青,取之于蓝善假于物也

D蚓无爪牙之利五亩之宅

课内文段阅读,完成6—9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面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

风尚

B而耻学于师耻:

羞耻

C小学而大遗小学:

小的方面

D士大夫之族族:

一类人

7、都属于

师道不传的原因的一项是()(2分)

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③故圣益圣,愚益愚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⑤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⑥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②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

8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二段以感叹发端,携着批判的锋芒,如暴风骤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

B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将论述的重点转移到批判现实中来,揭示师道不传的原因。

C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文段中的第三组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9-11题(6分)

冯唐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

“嗟乎!

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

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唐谢曰:

“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

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

“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唐对曰: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②夫士卒

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

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良久,召唐让曰让:

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

霸业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

获罪,犯罪

D.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举:

推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冯唐以孝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赏赐决于外②而耻学于师

C.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

②虽有槁暴

D.①委任而责成功②尊贤而重士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

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

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四)句子翻译(12分)

12.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①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①。

  三春②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

①刀环:

刀柄上的铜环,②“三春”指暮春③“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1)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

请简要分析(3分)

(2)本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却无“怨”字,你能从“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两句诗中

品味出征人的哪些怨情?

(3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一)完成课内现代文阅读选择题。

(4分)

14、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黛玉的小心谨慎,“惟恐被人耻笑了去”也折射出黛玉寄人篱下的敏感孤高的性格。

B凤姐的出场采用先声夺人的写法,从凤姐华丽的妆扮中,可见凤姐的雍容华贵,也暗示了她的俗气与贪婪,从她的容貌描写中,可见她的刁钻与狡诈。

C宝玉出场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从王夫人、黛玉母亲口中得知宝玉是个顽劣异常的“混世魔王”,及至黛玉一见,他却是个俊朗清秀多情的年轻公子,而且似曾相识。

D因黛玉无玉,宝玉摔玉,既表现宝玉脾气暴躁,也可见他对天命的反抗,对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反叛。

15、下列对《祝福》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对祥林嫂追问死后是否有鬼神一事支吾不清,表明了“我”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的心理,也反映了当时的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B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两颊还是红的”,说明她有旺盛的生命力,第二次来鲁镇“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还带些泪痕”,说明她青春活力已消失,而且精神受到严重挫伤。

C鲁四老爷憎恶祥林嫂是寡妇,鲁镇的很多人也鄙弃她寡妇再嫁,但柳妈是个善女人,好心教她去捐门坎,免去死后受苦。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呼应,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反衬了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在冷静的语调中蕴含了无限的激愤。

(二)阅读下面小说阅读,完成16-17题。

(10分)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

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

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

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

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

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

一缩,就咽了。

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

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

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

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

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

布旗上下扭着动。

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

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6、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

、“静”;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从思想内洒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畜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D.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的艺术风格。

17、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

请简要分析。

(4分)

18、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四、语言运用(6分)

1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使人闻后无不拍手称快。

B.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这类节目被陆续推出,热情而又认真地引领广大观众,特别是暑假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识文断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C.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

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20.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与其他人作品相比绝对是。

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

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的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是要不得的。

A.卓尔不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B.与众不同  积心积虑  生吞活剥

C.鹤立鸡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D.出类拔萃  积心积虑  生吞活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经验,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B.《澳门日报》日前刊出社论说,围绕着是否应该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人们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因而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屡禁不止,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C.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政府在意大利众议院失去优势地位,其已于12日向总统纳波利塔诺递交了辞呈,正式辞职。

D.为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年,日前中国邮政发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纪念邮票一上市就受到市民的

追捧和欢迎,身价一路走高。

五、作文(35分=30+5)

22.请以“面对诱惑”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人说,人生时时都面临着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欢畅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的美味佳肴都是诱惑……

也有人说,诱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存在是对人的一种激励,一种鼓舞,一种鞭策,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进入某种最佳境界,从而优化人的生活质量。

你对诱惑是怎样理解的?

当你面对诱惑时,又会何去何从?

1、(7分)

(1)数罟不入洿池

(2)谨庠序之教

(3)金就砺则利

(4)金石可镂

(5)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6)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2分)C.假设连词:

即使。

(A.①介词:

因为;②介词:

把。

B.都是介词①在②向D.①连词,表递进:

并且,而且;②连词,表并列:

又。

11.(2分)D(这篇传文主要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因而“许多细节描写”这一说法不准确。

12.(12分)①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泰兵所虏杀。

②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③猪狗吃人的食物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

,赈济灾民。

④天下的人像云一样额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的响应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他。

13、(6分)(3分)

(1)借代手法。

“金河、玉关”边塞地名指代边关,“马策、刀环”是马鞭、刀柄上的铜环指代征战生涯(战争或战事),加上“岁岁”“朝朝”表现了征人长期换防戍边、频繁征战(练兵备战)的厌恶(怨恨)(对仗工整,“岁岁”、“朝朝”相对,强调戍边时间之长,“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强调战事频繁,“复”字、“与”字虚词相对,强调戍边生活的单调困苦,表现了征人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情)

(2)(3分)“三春白雪”指边塞暮春季节还白雪纷飞,表达了征人对边塞天气极寒怨恨。

征人每日看到的是万里黄河环绕黑山,表达了征人对边塞景色单调、环境艰苦的怨恨。

14、(2分)D是表现宝玉的任性率真,言行无所顾忌

15、(2分)C(柳妈的建议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境地,使她受到神权的压迫)

16、B(2分)

17、(4分)“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一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

18(4分)①外形:

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

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构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每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3点4分,意思答对即可。

19、B(2分)

20、A(2分)

21、选A(2分)(B项,强加因果;C项,表意不明,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政府”,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其”应该为“贝卢斯科尼”,而非第一个句子的主语。

可以在第一个句子前加上关联词“由于”,并将“其”改为“贝卢斯科尼”即可;D项,“追捧”和“欢迎”语序不当,应互换位置。

22、作文(35分)

附:

[参考译文]

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暑长,侍奉文帝。

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

“唉!

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到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

(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

”冯唐说:

“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

”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宫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

“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

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冯唐谢罪说:

“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卯。

文帝正以匈奴入屯为忧,于是才再问冯唐说:

“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

”冯唐回答说:

“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则任由将军裁断。

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

这并非无稽之谈,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受朝廷的牵制。

君主一切委托他,并且要求他成功,因此李牧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人,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澹林,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

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

他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

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泰兵所虏杀。

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飨宾客、

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

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

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规章条令呢?

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

该赏的不赏,可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

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

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

”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

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

当时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