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597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1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

《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单元细胞的代谢.docx

C单元细胞的代谢

C单元细胞的代谢

C1酶、ATP及代谢类型

                   

3.C1[2016·全国卷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3.C [解析]本题考查酶活力的测定实验,主要考查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及考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

酶活力受pH的影响,所以在酶与底物混合前应先让底物与缓冲液混合,然后再加入酶并保温、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C项正确。

4.C1、H3[2016·全国卷Ⅰ]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4.B [解析]本题以神经细胞为素材,考查ATP的应用和兴奋的产生、传递,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神经元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项正确。

神经递质在体液中随着体液的运输而移动,不消耗ATP,B项错误。

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蛋白,其合成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K+运输到细胞内和Na+运输到细胞外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2.C1、C4[2016·北京卷]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需要酶的催化

2.D [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会发生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B项错误。

ATP的合成过程需要能量的供应,也需要酶的催化,C项错误,D项正确。

1.B2、C1、C4、C5、C11[2016·四川卷]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O2的产生

B.H2O的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

1.A [解析]本题以叶肉细胞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膜等相关知识。

叶肉细胞产生O2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项符合题意。

叶肉细胞内有许多生化反应生成H2O,如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的脱水缩合等,不在生物膜上进行,B项不符合题意。

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有[H]的消耗,在光合作用中,[H]的消耗发生于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项不符合题意。

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呼吸中,也可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而细胞呼吸中只有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其他反应都不在生物膜上进行,D项不符合题意。

7.C1、D2[2016·四川卷]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7.C [解析]本题考查癌细胞的有关知识和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基因执行情况不同,A项正确。

细胞增殖、主动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而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B项正确。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BAX蛋白是凋亡蛋白,ABCG2蛋白为载体蛋白,相应的基因均非原癌基因,C项错误。

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ABCG2抑制剂能减少姜黄素的排出,可促进细胞的凋亡,D项正确。

8.C1[2016·江苏卷]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

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管号

1%焦性

没食子

酸/mL

2%

H2O2/mL

缓冲

液/mL

过氧化

物酶溶

液/mL

白菜梗

提取液/

mL

煮沸冷却后

的白菜梗提

取液/mL

1

2

2

2

2

2

2

2

3

2

2

2

4

2

2

2

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

8.A [解析]1号试管中没有加入白菜梗提取液和过氧化物酶溶液,只加入了缓冲液,所以属于空白对照组,其余的几组中2号试管也具有对照作用,A项正确,B项错误。

3号试管即便呈现橙红色,也需要与其他组对照才更有说服力,C项错误。

4号试管不显橙红色,其原因可能是高温使酶失活,D项错误。

11.C1、C4、C5、C11[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11.D [解析]本题考查ATP的合成与利用等知识。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而ATP是三磷酸腺苷,A项错误。

细胞呼吸过程中发生ATP的合成,加入呼吸抑制剂会抑制该反应的进行,导致ATP合成减少,ADP含量增多,B项错误。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不合成ATP,C项错误。

光下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合成ATP,细胞呼吸过程中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合成ATP,故D项正确。

29.C1、F2[2016·全国卷Ⅰ]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

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生产ADP。

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1)γ

(2)α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解析]本题考查ATP的水解及其与DNA在结构上的联系和DNA的半保留复制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ATP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产生ADP和一个磷酸基团。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即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产生的脱氧核苷酸可用于合成DNA,所以32P标记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

(3)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的两条含32P的单链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所以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29.C1[2016·全国卷Ⅱ]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9.

(1)B

(2)加快

(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解析]

(1)酶可改变反应速度,图中A、B两组的产物浓度最终相同,C组最终产物浓度明显低于A、B两组,说明C组酶活性最低;B组产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比A组短,说明B组酶的活性最高。

(2)A组处理温度低于B组,酶活性比B组低,在时间t1之前,将A组温度提高10℃,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加快。

(3)时间t2后C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说明酶已经失活,故在t2时,即使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C组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生物体内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酶是有机催化剂,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是其特性。

 

C2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2.C2[2016·全国卷Ⅰ]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环境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依题意,离子泵运输离子是一种消耗ATP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项错误。

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B项错误。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细胞呼吸,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项正确。

蛋白质变性剂会使离子泵变性,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1.B2、C2[2016·全国卷Ⅲ]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1.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故A项错误。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线粒体内膜上有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等,故B项错误。

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有膜的融合等现象,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故C项正确。

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故D项错误。

1.C2[2016·浙江卷]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1.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所以其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

因葡萄糖的运输需要载体,所以其转运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血糖浓度升高而增大,但因载体数量有限,故其转运速率存在最大值,并不会“不断增大”,B项错误。

转运方向是由细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决定的,而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C项正确。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D项错误。

1.A1、C2、D1、E7[2016·北京卷]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图1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

图1

  框号

选项  

1

2

3

4

5

A

组成细胞

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无机盐

B

人体细胞

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

C

物质跨

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

化)扩散

D

有丝分裂

分裂期

分裂间期

染色单

体分离

同源染色

体分离

 [解析]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综合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物质跨膜运输和有丝分裂等知识。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又包括水和无机盐,A项正确。

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细胞中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而性染色体又分X染色体和Y染色体,B项正确。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易化)扩散,C项正确。

有丝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既不会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D项错误。

2.B2、C2[2016·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解析]分泌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A项错误。

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不需经过内质网加工,可直接进入叶绿体,B项错误。

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需载体协助,该膜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C项正确。

超氧化物歧化酶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D项错误。

6.C2[2016·江苏卷]图1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6.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载体①是将溶质分子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至浓度高的一侧,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A项正确。

载体②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需要消耗ATP,B项错误。

图中载体①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项正确。

由于载体②对溶质分子的转运不仅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而且有载体的协助,所以其转运速率大于自由扩散速率,D项正确。

1.B2、C2[2016·海南卷]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

1.B [解析]本题考查对膜蛋白的分布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

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A项正确。

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需要膜蛋白协助,B项错误。

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使细胞内外被运输离子的浓度差增大,C项正确。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脂质双分子层,D项正确。

5.C2[2016·海南卷]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SO

的过程

5.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主动运输。

肺泡细胞释放CO2属于自由扩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属于主动运输;苯分子进入人体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丽藻细胞吸收SO

属于主动运输,故选D项。

19.C2、H1、H3[2016·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19.A [解析]本题以钠、钾离子为素材,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内环境稳态和兴奋的产生等知识。

参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主要包括Na+和Cl-,A项错误。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机理是K+外流,B项正确。

兴奋部位引起膜电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Na+内流,C项正确。

Na+在红细胞外浓度高于红细胞内,所以Na+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D项正确。

3.C2[2016·上海卷]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

图1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3.C [解析]图中①为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②为液泡,紫色色素分布在液泡中。

由细胞膜与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所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影响色素的分布。

9.H2、C2[2016·上海卷]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会相应升高。

在此过程中(  )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延髓糖中枢兴奋抑制糖原合成

C.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

9.C [解析]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量减少,A项错误,C项正确。

调节血糖的中枢位于下丘脑,B项错误。

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D项错误。

31.H5、C2[2016·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1.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本题以病毒感染动物机体为素材,考查免疫相关知识和胞吞、胞吐作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综合应用能力。

(1)由于病毒甲可引起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所以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免疫能力下降,对其他病原体的抵御能力降低,从而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疫苗为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

(3)胞吞和胞吐分别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所依赖的原理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都需要消耗能量。

 

C3植物的水分代谢与植物的矿质营养

1.C3[2016·天津卷]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1.B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和显微镜使用的有关知识。

图甲为观察的初始状态,图乙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状态,图丙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状态。

在观察的过程中不需要更换目镜,A项错误。

在实验的过程中,这三种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依次发生,B项正确。

乙所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与甲相比,乙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多,从细胞中出来的水分子少,因此总体表现为细胞吸水,D项错误。

19.C3、D1、J2[2016·江苏卷]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

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

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

19.A [解析]本题以显微镜为线索考查教材中规定的多个实验。

由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采用的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其中含有一个中央大液泡,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几乎整个细胞呈紫色,由于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所以不同的细胞发生的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也不相同,A项正确。

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糖体,B项错误。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仅有少数细胞处于能够观察到染色体形态的分裂期,C项错误。

酵母菌细胞中的液泡并不明显,且线粒体为无色,不经染色无法观察到,D项错误。

 

C4细胞呼吸

                   

2.C1、C4[2016·北京卷]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需要酶的催化

2.D [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会发生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B项错误。

ATP的合成过程需要能量的供应,也需要酶的催化,C项错误,D项正确。

1.B2、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