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54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docx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SICHUANUNIVERSITY

BUSINESSSCHOOL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本方案力图系统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代码:

1201)一级学科硕博士培养方案,涉及6个二级学科专业(管理科学1201Z1、工程管理1201Z2、管理系统工程1201Z3、工业工程1201Z4、低碳经济与管理1201Z5、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1201Z6),分别设置博士、硕士、硕博连读三类培养方案。

SICHUANUNIVERSITY

BUSINESSSCHOOL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1201

一、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理统计)、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实验管理学)理论基础,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地应用理论的综合分析与演绎,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既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该学科培养的学生能够广泛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正确的观点、理论、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具有能熟练地运用一门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撰写专业论文和进行交流的外语能力人才。

具体的目标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博士生经过3-6年以上培养,不仅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和经济理论基础,而且还必须掌握深厚的数理知识与相关工程知识,有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具有能熟练地运用一门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撰写专业论文和进行交流的外语能力;

(4)在本门学科上能做出一些创新性的贡献;

(5)身体健康。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1)本学科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着重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加强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使他们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2)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

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以利于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开发其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指导小组成员在导师领导下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要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培养质量;

(3)博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由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

(4)聘请国外和国内著名大学的相关教授作为兼职博士生导师,招生和答辩在四川大学进行,实际学习和研究过程可在本校也可在兼职教授所在学校。

2.学习年限

一般为3-6年。

三、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博士生在学习期间,主要精力应集中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应不少于两年。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生的资格考核、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等。

1.博士资格考试

博士资格考试是在博士生完成课程学习阶段正式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进行的一次严格系统的综合考核,是学位论文开题前的重要准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资格考试重点考核博士生是否掌握了符合学位标准要求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资格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一般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通过资格综合考核的博士生方可进行开题报告。

未通过资格综合考核者,一般在第一次资格综合考核后半年至一年内再进行一次。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和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且制定具体的研究工作计划。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开题报告时间应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研究进度情况确定,最迟距离申请答辩日期不少于2年。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开题报告在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的进行,并由以博士生导师为主题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

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夸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若学位论文开题有重大变动,应重做开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创新性与前沿性。

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备案。

为了保证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要求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进行开题报告之前,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教育部认定的科技查新工作站进行论文开题查新工作。

3.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应在第四学期进行,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察小组(3-5名教授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查。

4.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部分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按学校规定发表学术论文。

为鼓励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探索重要的学科前沿问题,从事原创性的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或者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作为取得我校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应以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其导师或者副导师是第二作者,且不少于两篇)按下述要求公开发表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学术论文。

(1)至少在国外期刊或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及以上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国外权威期刊上;或有1篇发表在国内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报、《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编辑出版的学报、或有1篇被SCI(SSCI)或者EI(AHCI)收录;

(2)研究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但没有被SCI、SSCI、EI、ISTP收录,其发表核心刊物文章基本要求综述中,只能有一篇可作此等同处理,若被SCI、SSCI、EI、ISTP收录,则按实际篇数处理。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送审的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送审的基本条件有:

修完所规定的学分要求;

通过博士资格考核;

完成论文开题查新报告和论文选题报告;

完成论文中期检查;

满足学术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要求;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并通过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审查。

6.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

博士生在通过论文送审的资格审查后即可进行学位论文的送审与答辩,具体要求按照四川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若干管理办法及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学科涉及6个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二级学科:

1.管理科学2.工程管理

3.管理系统工程4.工业工程

5.低碳经济与管理6.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

类别

课程名称

课内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36

2

1

考试

校级平台课

第一外国语

90

3

1

考试

研究生综合素质系列课程(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论文写作)

18

1

1-6

考查

学术交流活动

20次

3

1-6

考查

高级经济学

54

3

2

考试

学科平台课

泛函分析

36

2

1

考试

专业平台课

据二级学科

至少选两门

近似代数

36

2

1

考试

随机过程

36

2

1

考试

决策理论与决策系统

36

2

2

考试

系统工程

36

2

2

考试

计算智能

36

2

2

考试

基础设施产业研究

36

2

2

考试

管理建模理论与方法

54

3

1

考试

优化技术课

凸优化

36

2

1

考试

马尔可夫决策

36

2

1

考试

博弈论

36

2

2

考试

多元统计分析

54

3

1

考试

统计技术课

线性回归分析

36

2

1

考试

实验设计与分析

54

3

2

考试

结构方程建模

36

2

2

考试

计量经济学

36

2

2

考试

管理科学研究前沿

36

2

2

考查

1201Z1

专业基础课

工程管理研究前沿

36

2

2

考查

1201Z2

专业基础课

项目管理

36

2

2

考试

管理系统工程研究前沿

36

2

2

考查

1201Z3

专业基础课

信息论与系统控制论

36

2

2

考试

工业工程研究前沿

36

2

2

考查

1201Z4

专业基础课

生产计划与控制

36

2

2

考试

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前沿

36

2

2

考查

1201Z5

专业基础课

低碳投融资

36

2

2

考试

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研究前沿

36

2

2

考查

1201Z6

专业基础课

能源产业管理

36

2

2

考试

名师名家精品课程

36

2

不定

考查

专业限选课

第二外国语(英语)

72

2

2

考查

其他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日语)

72

2

2

考查

第二外国语(法语)

72

2

2

考查

第二外国语(德语)

72

2

2

考查

第二外国语(俄语)

72

2

2

考查

注:

1、应修总学分为24学分;

2、在专业平台课中,1201Z1必选《决策理论与决策系统》或《系统工程》,1201Z2必选《基础设施产业研究》或《计算智能》,1201Z3必选《系统工程》或《决策理论与决策系统》,1201Z4必选《计算智能》或《系统工程》,1201Z5与1201Z6必选《基础设施产业研究》或《系统工程》。

SICHUANUNIVERSITY

BUSINESSSCHOOL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12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除了掌握扎实的数学理论和经济理论基础,而且还必须掌握深厚的数理知识与相关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

生源要求:

除执行国家学位招生和管理的基本条件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科背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基础。

选拔方式:

采用统招及提前自主招生相结合。

三、培养方式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依据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进行。

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硕士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和公益劳动,加强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锻炼。

2.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导师组集体培养,鼓励聘请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合作培养研究生。

3.研究生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等方式,着重培养和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必修环节由教学或科研实践、外文文献阅读报告、学术活动、学位论文构成。

其中:

教学或科研实践环节,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协助导师开展研究工作,由导师负责考核;外文文献阅读报告环节,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外文文献阅读并写出阅读报告,由导师负责考核;学术活动环节,一是,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听15次以上学术报告,由学院研究生办公室核实;二是,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要在本科生或研究生范围之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并在正式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包括录用)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学院研究生办公室核实。

四、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管理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论文评审与答辩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环节,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论文应有两位(校内外各一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专家委员会应由3-5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相关专家组成。

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学科涉及6个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二级学科:

1.管理科学2.工程管理

3.管理系统工程4.工业工程

5.低碳经济与管理6.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

类别

课程名称

课内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第一外国语

90

4

1、2

考试

校级平台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研究生综合素质系列课程(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论文写作)

18

1

1-6

考查

学术交流活动

15次

2

1-6

考查

高级经济学

54

3

2

考试

学科平台课

统计学(含多元统计)

54

3

2

考试

专业平台课

据二级学科

至少选四门

管理定量方法与技术

54

3

1

考试

管理研究方法

36

2

1

考试

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

36

2

2

考试

系统工程基础

36

2

2

考试

计算智能基础

36

2

2

考试

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

36

2

2

考试

凸优化基础

36

2

1

考试

优化技术课

马尔可夫决策基础

36

2

1

考试

博弈论基础

36

2

2

考试

应用回归分析

36

2

1

考试

统计技术课

实验设计与分析基础

54

3

2

考试

结构方程建模基础

36

2

2

考试

计量经济学基础

36

2

2

考试

服务运作管理

36

2

3

考试

1201Z1

专业基础课

产业组织理论

36

2

3

考试

现代工程管理

36

2

3

考试

1201Z2

专业基础课

工程管理研究方法

36

2

3

考试

WEB数据挖掘

36

2

3

考试

1201Z3

专业基础课

物流工程管理

36

2

3

考试

服务运作管理

36

2

3

考试

1201Z4

专业基础课

供应链管理

36

2

3

考试

绿色运营管理

36

2

3

考试

1201Z5

专业基础课

碳交易与碳金融

36

2

3

考试

能源金融

36

2

3

考试

1201Z6

专业基础课

能源安全

36

2

3

考试

名师名家精品课程

36

2

不定

考查

专业限选课

自然辩证法概念

18

1

2

考试

至少选修

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2

考试

第二外国语(英语)

72

2

2

考查

其他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日语)

72

2

2

考查

第二外国语(法语)

72

2

2

考查

第二外国语(德语)

72

2

2

考查

第二外国语(俄语)

72

2

2

考查

体育

36

1

2

考查

注:

1、本专业研究应修满34学分;

2、在专业平台课中,1201Z1必选《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或《系统工程基础》,1201Z2必选《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或《计算智能基础》,1201Z3必选《系统工程基础》或《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1201Z4必选《计算智能基础》或《系统工程基础》,1201Z5与1201Z6必选《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或《系统工程基础》。

SICHUANUNIVERSITY

BUSINESSSCHOOL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1201Z1

一、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理统计)、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实验管理学)理论基础,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地应用理论的综合分析与演绎,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既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该学科培养的学生能够广泛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正确的观点、理论、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具有能熟练地运用一门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撰写专业论文和进行交流的外语能力人才。

具体的目标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博士生(直博)经过5-8年以上培养,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属性理论和经济理论基础,而且还必须掌握深厚的数理知识与相关工程知识,有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具有能熟练地运用一门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撰写专业论文和进行交流的外语能力;

(4)在本门学科上能做出一些创新性的贡献;

(5)身体健康。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1)本学科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着重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加强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使他们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2)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

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以利于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开发其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指导小组成员在导师领导下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要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培养质量;

(3)博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由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

(4)聘请国外和国内著名大学的相关教授作为兼职博士生导师,招生和答辩在四川大学进行,实际学习和研究过程可在本校也可在兼职教授所在学校。

2.学习年限

提前攻博研究生学习年限:

一般为5-8年(含硕士阶段)。

三、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博士生在学习期间,主要精力应集中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应不少于两年。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生的资格考核、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等。

1.博士资格考试

博士资格考试是在博士生完成课程学习阶段正式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进行的一次严格系统的综合考核,是学位论文开题前的重要准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资格考试重点考核博士生是否掌握了符合学位标准要求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直博生的博士资格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一般在提前攻博后的第二学期末进行。

通过资格综合考核的博士生方可进行开题报告。

未通过资格综合考核者,一般在第一次资格综合考核后半年至一年内再进行一次。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和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且制定具体的研究工作计划。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开题报告时间应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研究进度情况确定,最迟距离申请答辩日期不少于2年。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开题报告在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的进行,并由以博士生导师为主题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

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夸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若学位论文开题有重大变动,应重做开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创新性与前沿性。

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备案。

为了保证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要求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进行开题报告之前,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教育部认定的科技查新工作站进行论文开题查新工作。

3.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应在第四学期进行,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察小组(3-5名教授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查。

4.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部分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按学校规定发表学术论文。

为鼓励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探索重要的学科前沿问题,从事原创性的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或者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作为取得我校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应以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其导师或者副导师是第二作者,且不少于两篇)按下述要求公开发表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学术论文。

(1)至少在国外期刊或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及以上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国外权威期刊上,或有1篇发表在国内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报、《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编辑出版的学报、或有1篇被SCI(SSCI)或者EI(AHCI)收录;

(2)研究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但没有被SCI、SSCI、EI、ISTP收录,其发表核心刊物文章基本要求综述中,只能有一篇可作此等同处理,若被SCI、SSCI、EI、ISTP收录,则按实际篇数处理。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送审的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送审的基本条件有:

修完所规定的学分要求;

通过博士资格考核;

完成论文开题查新报告和论文选题报告;

完成论文中期检查;

满足学术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要求;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并通过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审查。

6.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

博士生在通过论文送审的资格审查后即可进行学位论文的送审与答辩,具体要求按照四川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若干管理办法及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学科涉及6个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二级学科:

1.管理科学2.工程管理

3.管理系统工程4.工业工程

5.低碳经济与管理6.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

类别

课程名称

课内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第一外国语

90

4

1、2

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