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49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

《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docx

时寒冰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经济学天益社区

时寒冰:

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

-经济学-天益社区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主页-

 

fgboc退出短消息

搜索

标签

我的

控制面板

帮助

天益社区»经济学»时寒冰:

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收藏订阅推荐打印时寒冰:

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

luwei

文曲星

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在线1#大中小发表于2009-5-1011:

26只看该作者

时寒冰:

中国遭受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

发信站:

天益社区(),版面:

经济学

本文链接:

 

9月22日夜晚,央视记者采访我对于次债危机的看法:

我认为:

次债危机已经无药可治,全世界只能一起陪着美国等死,现在,决定结局的只能是上帝。

这话说过了吗?

任何一位对金融衍生品过度发达的杠杆效应有深入了解的人,都会发出如此悲观的预期。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次级债券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之高。

今年3月份,我在给《南风窗》杂志写的评论《次债与金融泡沫的终结》中指出:

“次级债将金融衍生品的‘衍生’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称其为金融衍生品的巅峰之作恐怕并不为过。

次级债衍生品犹如一个倒立的金字塔,一旦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风险就会成倍放大,并带来灾难性后果。

”“由次级债衍生出来的创新产品,已经掘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而这个无底洞就是作为一个超级大坟墓而存在的,再多资金也填不满!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

“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金融大鳄索罗斯认为:

“全球长达60年的大牛市已经结束,全球正面临60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次债危机是二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

美国的金融衍生品过度发达,投资大师罗杰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确存在次级衍生品即衍生品的衍生品。

不过,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对衍生品进行估价,因为没有一个积极的市场。

”罗杰斯在次债危机之前多次预言这场危机的到来,并在次债危机前清空自己在美国的所有房产移居到新加坡。

这些对金融市场脉搏把握最精准的著名人士,他们的这种悲观预期,难道是凭空而来吗?

当央视记者问及次债危机下一步的发展时,我回答说:

其一、美国将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

其二、将快速向实体经济蔓延,从金融危机演化成经济危机。

央视记者问我次债危机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我的回答是:

三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次债危机导致美、欧消费需求下降,将降低中国产品的出口。

无论是高附加值产品还是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下降趋势都难以避免,当务之急是鼓励内需。

其二,次债危机发生后,美元将继续贬值,目前的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贬值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同时,大批热钱在美元贬值或有贬值预期的影响下,会热炒大宗商品,推高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增加中国原材料的进口成本。

其三,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带来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损失会继续增加。

同时,大批盘踞在中国楼市的热钱,会撤离。

因此,绝不可以出台政策救楼市,救楼市的结果只能是让热钱高位逃跑,将对中国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还有很多问题,我的回答过于尖锐,未能播出,但鉴于时间因素,也不再补充了。

在央视东方时空做的这期节目中,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市场室主任曹红辉的分析很透彻,我们对次债危机的危害及其前景的判断一致。

但是,有一点,我与他的观点截然不同。

曹红辉先生认为,在这场次债危机中,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可以有所作为。

事实上,在此之前,也有专家撰文指出:

美国次债危机恰是中国的机会。

我要说的是:

这的确是机会,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

中国早已经自废武功!

据公开报道:

中国外汇储备中约有1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其中包括2000—3000亿美元的ABS债券,另外,中国持有这次两家房贷公司的3760亿美元公司债(根据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2007年联合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的报告”——原文名字是Foreign

PortfolioHoldingsofU.S.

Securities——中国是房贷美和房利美这两家公司排名第一的外国债权人,持有3760亿美元公司债券)!

7月16日,我在《谁来拯救中国3760亿美元财富?

》愤怒的质问:

早在2004年,格林斯潘就向国会发出预警:

“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同,房贷美和房利美没有有效风险控制,却不断扩大的业务规模,潜藏很大风险。

然而,中国掌管庞大外汇储备,掌控着人民血汗钱的有关官员,却对格林斯潘的警告置之不理。

报告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对美国证券的持有从3410亿美元三翻至9220亿美元,且偏重债券投资。

仅2006年到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增幅就高达32%,而日本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只小幅上升8%。

在次债危机即将露出狰狞面孔的前夜,中国增持美国债券的依据是什么?

我的文章被屏蔽。

但随后,我国香港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金融专家刘梦熊撰写了《我为人民鼓与呼》一文,在香港三家媒体同时发表。

刘梦熊质问中国财政金融管理当局有关拍板人:

“你们这班败家子哪里来这么大的胆子,拿国家人民的钱,来买天文数字的3763亿美元美国‘两房’公司债券。

现在‘两房’基本上已破产,你们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

如此离谱决策有没有黑幕,人大常委会应立即组织特别调查组彻查,追究责任!

刘梦熊在文中指出,中国购买美国次级债的行为,被“国际经济界称为一件匪夷所思的大丑闻”。

他指出:

“国际公认的原则是,外汇储备公认的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分散为宜,但中国财金当局却将外储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投资于美国‘两房’,这相当于将大部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当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和东南亚楼市崩溃,还闹出‘负资产’,业主和银行一齐遭殃,说明房屋按揭本身风险很大,其衍生债券更是危险品。

不能只集中在一个菜篮里,这是金融投资常识性的金科玉律。

外汇储备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稳健至上,比重分散,结构多元。

可是我们那些可爱的手握重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败家子一般的官员,个个还都是硕士、博士学位!

是啊,这种决策太匪夷所思了!

有关次债危机的可怕后果,早在2007年,我通过大量公开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就得出结论:

次债危机将是一个可怕的无底洞。

然而,拥有更系统更完整更丰富数据和信息,拥有更专业更博学更有经验专业团队的政府、银行等有关部门,却看不到次债危机后果的严重性,这难道不奇怪吗?

这在次债危机过程中,相关部门和银行的决策者,不仅看不到次债危机的严重性,还带着抄底的想法,一次次又一次次地扑上去,撞在枪口上。

如果这种做法仅仅是由于愚蠢尚可原谅,问题是,如果是故意为之呢?

这些决策是怎么出台的?

为什么许多决策对中国不利对外国反而是有利的。

决策的不透明使人民丧失了基本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一些可怕的暗箱操作大行其道。

最离谱的是,2007年5月,尚未成立的中投公司委托汇金公司旗下的建银投资,以30亿美元购买了美国PE公司黑石集团10%的股份计1.01亿股无投票权普通股,每股认购价29.605美元。

如今,这笔投资已经损失大半。

一个尚未正式成立的公司,竟然如此大手笔运作。

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难道形同垃圾吗?

在次债危机中,中国的损失极其惨烈,因此,即使有机会,中国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流走,因为,我们的巨额资金被套或打水漂,我们已经不再是能够找寻并抓住机会的人,而是一个巨大的可怜虫!

——在把数千亿美元的财富败了之后,最多也只能做个遭人唾弃的可怜虫了!

现在,美国次债危机即使带来了机会,中国自保还来不及,国内企业资金短缺,叫苦连天,大量资金被套在美国债券上,有的已经血本无归,哪里还有资金去抓机会?

由于愚蠢的决策,中国数额惊人的财富被用于跟美国一起陪葬。

美国每一次金融危机的恶化,对国内的金融机构和外汇储备都如同割肉,这是难以抑制的阵痛!

——如果他们还懂得心疼人民创造财富的不易,还没有丧失疼痛这种基本功能的话。

在昨天接受央视采访时,我特别强调了决策的透明度问题。

我们巨额财富投向美国所依据的,竟然是美国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我们豢养那么多庞大的专家队伍在干什么?

如果我们自己的评级机构、研究机构,不对美国相关企业的现状、盈利能力、潜在风险、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评估,而完全参照国外现成的评级标准作出投资决策,那么,我们庞大而臃肿的官僚化的专家、决策队伍,应该解散,而不是继续当寄生虫。

也许,只有真正关心这个国家、关心这个民族未来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血汗钱被败掉的痛楚。

在次债危机从房地产领域蔓延到金融领域,并正蔓延到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领域的时候,任何人都无回天之力了,我们只能陪着美国静静等待上帝的裁决!

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即使被封杀,这些话也必须说出来。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有良知者别无选择。

-

UID46714帖子998精华3积分15988在线时间538小时注册时间2006-7-19最后登录2009-5-10查看详细资料引用

报告评分回复TOP

tanbuyin

举人

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2#大中小发表于2009-5-1011:

46只看该作者

攸攸苍天,此何人哉!

UID6442帖子273精华0积分590在线时间421小时注册时间2004-6-11最后登录2009-5-10查看详细资料引用报告

评分回复TOP

weiguan

举人

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在线3#大中小发表于2009-5-1016:

06只看该作者

地震没有预警,没有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投资决策失误,也未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太不可思议了。

[本帖最后由weiguan于2009-5-1008:

08编辑]

UID55355帖子635精华0积分926在线时间874小时注册时间2006-11-8最后登录2009-5-10查看详细资料引用

报告评分回复TOP

luwei

文曲星

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在线4#大中小发表于2009-5-1016:

12只看该作者

我为什么写《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答《中国报道》记者问

我为什么写《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

  ——答《中国报道》记者问

  

  >>《中国怎么办——时寒冰谈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书摘

   

  一.关于写作

  

  《中国报道》记者:

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开始构思《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的?

  时寒冰:

当次贷危机的苗头刚刚露出来的时候,我就开始密切关注并收集资料,因为我此前对美国的房地产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又比较喜欢金融,两个领域的结合,使得我对次贷危机的起源、发展进程、严重后果和未来趋势,看得更清楚一些,随后写了一些分析文章,对次贷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危害性发出预警。

这也是《中央电视台》做专题节目时,称我是“国内最早预警次贷危机严重后果的学者之一”的原因。

  

当时我还没有打算写书,但是,当我看到国内国外出版的有关次贷危机的书后,我惊讶的发现,这些书对次贷危机的研究过于肤浅,很多都不得要领,没有触及实质,更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尤其中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很多都没有提及。

于是,我决定自己动手写一本深度剖析次贷危机,及相关对策建议的书。

这个时间是2008年第2季度,动手写则是在第三季度。

  

  

《中国报道》记者:

市面上关于次贷危机的书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您这部书带给读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是您的第一部作品,您对它有着怎样的期待?

  

时寒冰:

是的,市面上的书很多都是资料的摘录,而这些资料网上到处都是,就好比做饭,各种蔬菜.调味品很容易买到,关键是烹饪环节。

而许多次贷危机的书,恰恰烹饪环节一团糟。

这既与当下浮躁的学术气氛有关,也与出版社过于赶时效性的急躁有关。

就次贷危机而言,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很多书都没有涉及,而是避开了。

比如,次贷危机谁是赢家?

巨大的财富哪里去了……诸如此类的危机,这些书几乎都避开了。

问题是,如果避开这些实质性问题,就等于连次贷危机最基本的表层都没有突破,哪里还会有深入剖析和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我写的这本书一开始就没有回避这些要害问题,而是层层解剖,逐步深入,让哪怕缺乏金融专业知识的人也能读懂,并能思考对策。

这本书出来后,改变了许多人对次贷危机的认识,包括许多研究者(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也开始接受我的观点。

  作为我的第一部倾注了心血的作品,我期待这本书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结论,还有研究的态度、分析的方法和思考的方式,我相信,后者更能让读者受益。

  

  

《中国报道》记者:

这部书不仅资料非常详尽,而且很多观点都非常具有启发性。

您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费了不少心力。

这个过程中,有什么记忆深刻而且有意思的事情?

 

  

时寒冰:

谢谢您的肯定!

是的,这部书虽然写的时间不长,却是我十几年的积累。

我十多年前开始做经济趋势研究,这本书是对研究的一个总结。

写书的过程是忘我的过程,大约有十几天,我都是通宵工作,即从第一天中午开始写作,一口气写到第二天的深夜,连续工作达30多个小时,所以,很多人读这部书都是一下子读完的(我也是这样写完的)。

中间有几次连饭都没有吃,就在单位吃些饼干之类的,再喝点白开水就行了。

当时并不觉得苦,强烈的责任感督促着,是感觉不到累的。

但是,等书出版后,我连续生病,当时透支太厉害了。

如果说记忆最深的是什么?

那就是那种纯粹的投入,那是一种完全忘我的状态。

那时,为了写书,我推掉了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

做学问、做研究必须投入,必须踏踏实实。

这是我最深的感受。

  

  《中国报道》记者:

听说您的一个粉丝专程从国外赶来参加这部书发布仪式。

在您与这些读者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最关心什么问题,为什么?

  

时寒冰:

是的,但不只一位。

网友们的支持一直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新书首发式那天,在德国和美国工作的几位朋友,特意飞到北京,还有福建、黑龙江、江苏、河南、辽宁等地的朋友,总共五、六百人。

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版社准备了几百本书,但不到一个小时就售完了,然后又送去了几百本,又一抢而光,大大出乎出版社的意料。

  

这些读者大都是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关注我作品的,他们与我一样,期待这个国家能够向前走,能够实现复兴的梦想。

面对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他们迫切需要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次贷危机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它的破坏性到底有多大,它会延续到何方,我国该如何应对等等,正是这种责任感,把我们聚集到了新书的首发式。

我非常感谢这些真诚的朋友给予我的亲人般的信任和支持。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研究、前行的最重要动力。

  

  《中国报道》记者:

请用一句话总结本书。

  时寒冰:

揭开次贷危机幕后的层层谜团,让世界看到真相,让国人找到应对次贷危机的总体策略和具体的应对措施。

  

  二.关于次贷危机

  

  

《中国报道》记者:

您在书的一开始就预言,尽管现在表面上面临通缩,但实际上可能面临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据您预测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多久,是否最糟糕的还在后面?

  

时寒冰:

是的。

我在书中写道:

次贷危机恶化之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深幅下跌。

但这次下跌只是为下一次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做准备——酝酿期越长,未来的全球通货膨胀越可怕,道理再简单不过:

各国数额惊人的救市资金所带来的货币的贬值效应早晚会释放出来,这些“廉价资金”必然会让世界付出代价。

因此,我在书中大胆预言:

紧随次贷危机之后,全球性通货膨胀即将到来。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危害要远远大于欧美等国,为什么?

因为西方国家在次贷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虚拟经济,而我国却是实体经济。

因此,次贷危机在西方国家演变为金融危机,而在中国却演变成局部的经济危机。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民穷社会,中产阶级没有培养起来,加之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需严重不足。

  

因此,次贷危机对中国而言其实是一个导火索,它加速了中国民穷弊端的暴露。

次贷危机后,美国等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的复苏难度。

因此,谈到次贷危机后的糟糕局面,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西方国家。

  

次贷危机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我估计,从开始爆发到结束这个周期,即使乐观的看,至少也应该在5年以上。

而且,民穷的现状决定着,中国将遭受比西方国家更长的痛苦调整阶段。

  

  

《中国报道》记者:

书中揭示了美国强大的利益集团才是这场次贷危机的最大赢家,而全世界都在为这场危机埋单。

这样一个结论,您认为是否早有征兆?

您是如何发现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的?

  

时寒冰:

第一个问题我在书中其实解答得非常清楚了。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始于1970年,在研究美国住房政策变化的事情,我惊讶的发现,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美国公共住房建设在住房政策中的核心地位被淡化!

资产证券化在小布什时期发展到了极致。

美国正是借助资产证券化的羽翼,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美国拼命向全世界推销其基于次级贷款创设出来的各种证券时,危机的隐患其实就已经种下了。

  

要弄清楚次贷危机的根源,看透其真相,既要懂美国的房地产政策,又要熟悉美国的金融运作、虚拟经济的发展轨迹,只有将这些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才能发现其中的利益联结点。

这就是我所研究的“利益分析法”,我用这种方式解析次贷危机,就找到了答案。

  

  《中国报道》记者:

您在书中指出美国的种种救市措施,表明“大政府时代”的到来,认为这是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事件。

为什么?

  

时寒冰:

这个问题我在书中专门做了阐述。

从罗斯福开始,在西方国家,政府的强力干预走向前台,发挥威力。

为了应对始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

而罗斯福干预经济的“新政”,与小布什政府和美联储所主导的国家接管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对市场失灵后的强力修复,而后者,则是政府直接接管,让政府的有形之手直接插入经济体中,从而,催生出一个更强势的政府。

    事实上,罗斯福“新政”改革的过程,也是联邦政府权力迅速扩张的过程。

正是从罗斯福的大政府开始,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开始以世界领导者的身份走向世界。

那么,在布什通过救市建立起来的大政府遗产,交到新任总统奥巴马后,为了应对次贷危机,政府的权力会进一步强化。

而像美国这样的起着全球经济火车头作用的国家,其大政府的形成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它依托军事强权和货币强权形成的在金融和经济方面的侵略性和掠夺性,将会使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一句话:

大政府将加大世界的变数。

  

  

《中国报道》记者:

比次贷危机更严重的是经济危机,比经济危机更严重的是粮食和石油危机。

而以美国为主导的这两场危机,是否无可避免地要到来?

它们会带来哪些危害?

  

时寒冰:

美国是金融衍生品高度发达的国家,期货业尤其发达,而这常被作为操纵实物价格的工具使用。

比如,利用期货的发现价格功能,通过对未来商品价格变动趋势的演绎,来影响、左右和操纵现实生活中的油价、粮价,早已经被华尔街的金融专家运用得非常娴熟。

一旦石油危机尤其粮食危机到来,世界很容易陷入动荡不安的状态中。

    曾任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的约翰·布洛克就这样说过:

“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捣乱。

”在未来,粮食战争将是比石油战争和货币战争更可怕、杀伤力更强的武器。

    粮食战争古已有之。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

齐国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

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它小国。

结果,鲁、梁等小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亡,齐国渔翁得利,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如果我们熟知这段历史,就应该对未来的石油战争和粮食战争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

  

  《中国报道》记者:

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任重而道远,这次金融危机是否为此提供了契机?

  

时寒冰:

其实,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这场次贷危机,让世界更清晰地认识到了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紧迫感将促使一些国家走到一起,就如同当初欧洲国家抱团取暖的做法那样。

因此,这使得我们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充满了期待。

但是,在短期内,美元的强势地位是很难撼动的。

  

  《中国报道》记者:

从长远来看,这场经济危机将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决定性影响?

  

时寒冰:

这个题目比较大。

从长远来看,这场金融危机将使得世界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强权掠夺下的国家经济破产,失业率骤然上升下的社会动荡,大政府的形成,区域化货币合作的深入,对金融衍生品过度膨胀的反思,从通货紧缩向提前到来的局部通货膨胀的过渡再到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到来等等,将使得现有的弱肉强食下的规则体系逐渐打破,并催生出新的强权体系与合作体系。

如果站在更悲观的角度来看问题,甚至,倘若局面进一步恶化,一些国家可能会为了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

简而言之,未来的世界将更加动荡,我们应做好过冬的准备。

  

  

  三.关于中国怎么办

  

  《中国报道》记者:

近年来,中国对金融创新十分重视,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也很积极,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金融创新提出了怎样的警示?

  

时寒冰:

应当承认,国内对于金融战争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更别说应对金融战争的能力了。

如果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研究金融衍生品就会发现,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说的再直接点,通过金融衍生品掠夺世界的能力,中国并不具备(也不应那样做),身处食物链低端的中国,应该考虑到,金融衍生品过度发达的一切后果都将独自承受,不仅不能向世界转嫁,还有可能被强权者利用。

所以,中国不应盲目相信金融创新,过度的创新可能会埋下无穷隐患,导致严重意料的后果。

这是必须要警惕的。

  

  

《中国报道》记者: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程度,大于对美国和欧洲,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政策的滞后决定。

这一弊端是否比危机本身更值得注意?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时寒冰:

是的。

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一问题。

  

第一:

中国实体经济受冲击大,的确与中国应对政策的滞后有关。

中国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对国际环境的变化进行判断,而缺少对趋势的前瞻性的判断与把握。

甚至,当次贷危机恶化以后,许多人还把次贷危机当成仅限于欧美的区域危机,没有对危机给中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作出足够理性的分析,再加上决策体制本身的官僚化,使得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远远大于欧美。

并且,即使在次贷危机恶化的趋势清晰显现出来后,中国也未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