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469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

《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docx

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制度

会计基本理论

财务报告目标革新与现行会计一般原则的冲突

一、时期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革新

随着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要求,更要关注潜在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以此增强其融资潜力。

因此,向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能反映企业公允价值(而非账面价值)的会计信息,已成为新时期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

而现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与这一目标相冲突。

二、财务报告新目标与现行会计原则的冲突

现行的会计一般原则强调会计核算对象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验证性,对资产的确认和计价注重反映其交易事实和历史交易成本,并强调资产的实体性特征,对损益的确认和计量注重稳健原则。

而新时期的财务报告目标,则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实质性特征,对资产的确认和计价注重其公允价值,对损益的确认和计量强调相关性。

(一)历史成本原则与企业资产公允计价的偏离

在历史成本原则下,由于技术进步造成资产无形减值和关联方交易的存在,过去形成的资产帐面价值与现行公允价值的偏离,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正。

如果企业提供的信息虽然在形式上是真实可靠的,但因与现行实际价值严重偏离,则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传统会计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二)客观性原则对企业整体价值判定的制约

客观性原则要求:

(1)经济业务已发生;

(2)交易价格已明确;(3)已获得客观凭证。

这就使得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经理人员股票期权等可能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由于不符合客观性原则的要求而被排斥在会计报告之外,从而导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

(三)谨慎性原则与资产价值的低估

谨慎性原则强调的是,不确认可能发生的利益,但承认可能发生的损失。

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名著《会计原理》中指出,所谓的谨慎性原则,事实上导致对企业资产和收益的低估。

如今,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不再片面强调应预计可能的损失而不预计可能的收益。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二号公告中提出“谨慎性表示对经营环境的不确定的审慎处理。

但是,财务报告中谨慎性不应等同于有意或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

总之,新时期财务报告目标的革新已成事实,对会计核算原则的改造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寻求新框架,建立新原则,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钟俊华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5期,作者:

赵爱玲)

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轨时期,会计工作倍受各方面关注,如何做好会计市场经济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会计理论研究功用

会计理论研究的功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过去的会计实务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对实务的总结,一方面可以从过去合理的会计实务中提炼出理论成份,完善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实务的认识,提高会计实务的总体水平。

 

2.为当前的会计实务服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企业会计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

许多会计事项是企业会计人员以前未曾遇到过的,而在现有的会计法规中又找不到相应的规范做法。

这种情况下,一是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二是需要会计理论研究者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做法。

3.为会计准则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会计理论研究,不但可以为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向会计人员解释为什么准则要这么规定。

4.为未来的会计实务指明发展方向和目标。

通过会计理论研究,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事项及其所带来的会计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

二、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面临的任务

分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需要我们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建国以来,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者仍不懈努力,为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

以下从几个方面作出分析和讨论:

1.对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缺乏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我们应当正视这一现象并积极努力。

  

2.作为经济体制转换国家,会计问题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研究。

3.深入研究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4.开展有关企业改组、兼并及资产重组(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的研究。

5.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问题研究。

6.研究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

7.继续开展与会计准则有关的理论研究。

8.加强非盈利组织会计问题的研究。

9.开展会计人员管理问题研究。

10.研究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除以上所列的问题外,还有许多经济转换时期所出现的、与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复杂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应具备前瞻性和敏感性,积极努力,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献出自己的才华。

三、 会计理论研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1. 坚持双百方针。

2.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携起手来,互相促进。

3.合理借鉴国际成果,不搞迷信崇拜。

4.研究方法多样化。

(李丽梅整理自《会计研究》2002年第5期,作者:

刘玉廷)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对比

规范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强调演义方法对会计理论进行研究,并由此形成规范会计理论。

规范会计理论下的会计模式都是先假定会计目标再继而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

由于目前人们对会计目标认知上的差异,根据单一目标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在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共信息的今天,其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怀疑。

实证研究方法的出发点是指以事实结果为标准,验证与衡量理论或观点、假说的正确性。

1978年,美国会计学家瓦茨和齐默尔曼合作发表了“关于决定会计准则的实证理论”一文,这是最早关于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

1986年,两人出版的《实证会计理论》把实证会计研究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此后,实证会计研究硕果累累。

二、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

实证会计研究的内容,在瓦茨和齐默尔曼德《实证会计理论》中,大致可概括为:

⑴提出了有效假设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⑵研究会计盈利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⑶对竞争性假设的实证检验;⑷对会计信息和破产风险的相关性进行检验;⑸对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报酬计划、债务契约进行实证检验;⑹对会计与政治活动、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进行实证检验。

在我国目前的会计理论研究中,可作实证研究课题的有:

⑴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时间、内容、文字风格、方式等受何种因素的影响;⑵公司为何要用某一信息披露策略;⑶公司信息披露策略和战术的选择与变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及对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公司职员的影响;⑷选择和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⑸会计方法选择和变更对企业、投资者及管理人员的经济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⑹会计方法选择和变更对企业股票价格的影响;⑺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社会经济后果;⑻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司的会计报表等。

三、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局限性

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利用粗略的替代变量来表示契约成本和政治成本。

由于对所采用的一些概念还不能予以明确的解释并加以量化,验证模式中的契约成本、政治成本等只好以“替代物”来表示;②限定的线形模型缺乏依据,在所假设的模型中,预测能力较低;③契约中的变量都是线形的,忽视了相互之间存在共线形;④大部分实证会计理论进行的研究多限于某一时点上的对比。

这种对比,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尚值得怀疑。

总之,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

规范研究的结论需要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实证研究需要规范研究的结论作为基础和前提。

(钟骏华整理自《现代财经》2003年第2期,作者:

刘中华)

统计检验: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核心

一、统计检验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之关系

实证研究中的假设,是对所研究问题的结果或状态的一种预期,需要通过假设检验,用证据判断其真伪。

建立可证伪的假设就是建立可检验的假设。

假设检验统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论证是否可以据此推翻原假设。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唯一目的是,利用数据检验假设,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

因此,统计检验是实证研究方法的核心。

二、统计检验在实证会计一般实证过程中的体现

统计检验在实证会计的一般实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体现。

第一步,提出原假设和备选假设

第二步,选取作假设检验用的统计量

第三步,临界区域的构造及其利用

第四步,显著性水平的确定及临界值的决定

三、使用简单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概率论中,两个随机变量X、Y之间的相关程度常用相关系数ρ表示,它实际是线性相关性,且须假设X、Y均来自正态总体。

因而,H0:

ρ=0,H1:

ρ≠0这种形式的检验就很常见。

若H0成立,则X、Y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一般说来,我们也就不必关心它们了。

其次,对容易量化与不容易量化者要有所选择。

在实证会计文献中,这种形式的简单原假设检验也很普遍,但形式上有变化。

人们更常用回归方程能否通过统计检验的方式,来考虑两个随机变量是否有否相关关系(甚至因果关系)。

最后,进一步思考贝叶斯推断的特点。

进行形如H0:

ρ=0,H1:

ρ≠0的原假设为简单假设的检验,通常是不适当的。

事实上,完全接受丝毫不差的ρ=0的可能性不存在。

更合理的原假设应该是ρ∈Θ0=(0-b,0+b),其中b>0为某一常数,选择b使ρ∈Θ0与ρ=0“难以区别”。

贝叶斯方法认为样本的作用是使对θ的认识深化,由先验分布转化为后验分布。

后验分布包含了θ的先验信息与样本观测值提供的信息,从而形成贝叶斯推断的基础。

问题在于,“先验分布转化为后验分布”是否具有完全性。

特别是在经典推断与贝叶斯推断所得结论不相协调时,更应谨慎从事,例如可结合数据并注意到先验密度来对模型的适用性展开研究。

这时,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及会计实践经验就能发挥作用。

(梅玲整理自《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年第6期,作者:

龚风乾)

会计研究方法论

会计研究方法,又称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指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即研究者为发展和完善会计理论,在搜集和整理会计实践经验材料并开展理性思维的过程中采用的一切途径、手段、工具和方法。

一、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

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是指各种会计研究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对于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

科学研究方法是哲学方法最一般规律的应用和具体的一般科学方法的概括。

在科学的认识过程所需采用的方法中,包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和特殊科学研究方法,构成了上、中、下三个层次。

会计研究方法体系也应包括这三个层次:

1、哲学方法。

构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但是,西方科学哲学中的合理成分也应当为我所用。

2、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一般科学研究方法为各个学科领域提供了普遍应用的一般方法,主要有:

经济学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系统论方法。

3、特殊科学研究方法。

特殊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各个学科领域所专门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

由于数学、电子计算机应用、行为科学等方面的方法大量导入会计学,使会计学研究对象外延和具体内容迅速扩大,会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也将是复合性的,即广泛吸收各种适用于会计科学研究的方法,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其他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二、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

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要以研究目的为导向。

为此,研究者应当采用演绎法和归纳法这些规范研究方法。

2、要考虑经济发展背景。

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性,会计环境不同的国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同时我们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还要考虑经济发展背景。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会计研究方法仍然要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

(钟骏华整理自《财会月刊》2003年第2期,作者:

任春艳)

会计准则与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是怎样制定的?

我国会计准则是怎样制定的?

其程序是怎样的?

财政部日前制定发布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以下简称《程序》)将给您一个完整的答复。

根据《程序》,财政部会计司负责会计准则的草拟工作,实行项目起草组负责制。

项目起草组原则上以会计司各处为单位组成,吸收相关人员参加。

草拟的会计准则分为讨论稿、征求意见稿、草案和送审稿。

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分为立项、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发布四个阶段。

在立项阶段,会计司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会计准则立项意见,向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有关方面征求意见。

立项意见应包括对立项的背景和理由作出说明。

会计司根据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立项意见作出修改和调整,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领导批准后正式立项。

会计司应将立项情况向会计准则委员会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会计准则委员会应根据需要,结合确定的会计准则项目和立项意见,成立项目研究组,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在起草阶段,会计司根据立项组成项目起草组,并将项目起草组的成员及有关情况向会计准则委员会通报。

项目起草组根据所承担的会计准则项目,及时提出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在有关研究报告和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完成准则讨论稿,由会计司提交会计准则委员会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会计司应通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以及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印发征求意见稿、在会计准则委员会网站和其他主要媒体上公布、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项目起草组应对公开征求的意见进行汇总,并根据反馈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草案,由会计司再次提交会计准则委员会征求意见。

在发布阶段,项目起草组根据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会计司按规定程序报送财政部领导审核后,由财政部发布并组织实施。

《程序》还指出,已发布实施的会计准则,如需进行重大修订,修订程序同前。

(陈玉媛整理自《中国财经报》2003年7月23日,作者:

柴慧)

中、日、美会计准则比较

一、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

日本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较为典型的半官方组织,美国是较为典型的民间组织,中国则是典型的官方组织。

二、会计准则的法律依据

日本企业会计准则的法律依据是《证券交易法》,美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法律依据是《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三、会计准则的发布方式

日本的《企业会计准则》是采取整套集中发布,美国、中国采取的是拟定系统编号、陆续发布的方式。

四、会计目标

美国会计准则反映了会计的单一目标,日本会计准则反映了会计的双重目标,中国会计准则则反映了会计的多重目标。

五、会计准则的结构

日本的《企业会计原则》采取“形成结构”的方式,包括一般原则、损益表原则和资产负债表原则三部分,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不分层次结构,按照每个专题分别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纵向上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横向上每一具体会计准则包括引言、定义、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揭示事项、附则七个部分。

六、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日本的《企业会计原则》包括三个基本内容:

企业会计的一般原则、损益表原则和资产负债表原则;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十项基本内容:

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附则;美国会计准则数量庞大,公告和有关的解释性文件数量众多。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日本《企业会计原则》在第一部分企业会计的一般原则中规定了七项质量特征;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在第二章一般原则中规定了八项质量特征;美国SFAC第二辑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由第一辑与第四辑SFAC决定的财务报告目标决定,因此,最重要的质量是“决策的有用性”。

八、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日本颁布的《企业会计原则》,只适用于必须符合《证券交易法》的上市公司;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准则,一般适用于州及地方政府团体外的所有公共企业及私人企业;中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

“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冯兆大整理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年9月,作者:

崔贞)

财务报告舞弊的法律思考

财务报告舞弊,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手段。

从法律上界定财务报告舞弊性质,让虚假财务报告的策划者和提供者承担法律责任是遏制这一行为的关键。

作者认为,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初始动机和最终目的主要是侵吞占有他人的资产,它危害的是成千上万人的利益,造成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因此,从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动机、目的、手段及造成的结果来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犯罪活动。

擅自虚构有关数据资料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是一种明知故犯的故意行为,有故意犯罪的特征。

而且,一连串财务报告舞弊案件的事实足以反证舞弊性财务报告是一种有授意、有策划、有组织的合伙行为,这就进一步暴露了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还具有合伙犯罪的特征。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经定位在是一种“合伙、故意犯罪”,就不存在“构成犯罪”和“不构成犯罪”之分,只有起诉和免于起诉、犯罪轻与重之别。

财务报告舞弊的犯罪者一律交法院处理。

财政监督只对财务报告是否是舞弊做出鉴定。

因此,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定性清楚,不但使财务报告舞弊事实的处理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它构成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初始心理的强大威慑力量,这正是法律的威严所在。

(孙光国整理自《经济师》2002年第7期,作者:

田存礼李德溥)

中美企业会计欺诈比较与反思

一、中美企业会计造假动因和手段比较

1.利益驱动是造假的直接原因。

美国实行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度以来,首席执行官(CEO)的薪水构成中,股票期权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调查表明,美国最大的365家公司的CEO1998年收入增长了36%,而上市公司平均盈利则没有明显增长。

经理人为了变现手中的股票,不计后果地作假虚增利润以提高股票价格。

在我国,这种造假动因不明显。

2.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为造假提供了空间。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程和衍生金融工具花样繁多,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落后就日显突出。

例如,安然公司虚报6亿美元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关联交易、能源期货等形式。

但我国的造假却是明目张胆地违反会计制度,在造假性质上更为恶劣。

3.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管不力成了会计造假的润滑剂。

4.从中介机构的作用来看,美国95%的上市公司都被“五大”所瓜分,会计师事务所不存在业务来源问题;而我国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取悦、争取客户,默许上市公司造假。

5.美国会计造假多采用打“擦边球”的做法,如安然事件,是由于安达信不把真实的财务状况告诉投资者。

相反,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联合造假,公然违背会计制度。

二、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提高造假成本是治理会计欺诈的根本

美国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发生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做出了新的规定,要求高管人员就其持股及其变动情况做出更详细的披露;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我国也应采取措施:

1.加快制度建设,使之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2.提高造假成本。

安然事件后,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

上市公司的CEO和CFO对虚假会计信息承担刑事责任,其罚金由原来的100万美元提高到500万美元,监禁期由10年提高到20年。

我国也要强化审计业务的风险机制,加快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改造。

目前国内4000家事务所中,只有13.6%实行了合伙制,全国20家大型事务所和78家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事务所全部为有限责任公司。

3.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

内部治理要解决好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要逐渐成为职业经理人。

首先必须增设内部审计委员会等机构,以加强内部审计;其次要建立并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各方面的监管,促使上市公司规范发展。

(钟俊华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1期,作者:

刘钟声)

外资企业对外投资资产评估增减值财务处理有新规

财政部日前发出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对外投资资产评估增减值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3]181号)中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以实物或者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即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并按有关规定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通知还规定,原《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新企业财务制度的补充规定》[(93)财工字第474号]不再执行,企业原按此规定以实物或者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评估增减值已经计入损益的,因投出资产评估增减值不产生现金流量,企业在利润分配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企业按照原有财务制度规定作为利润处理尚未分配的,可用于以后年度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

(陈玉媛整理自《中国财经报》2003年7月16日,作者:

柴韬)

财务管理

财务理论前沿分析

文章试图粗线条地勾勒西方财务理论的发展前沿。

对财务理论研究动态的关注—较为全面地介绍以及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廓清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从而创造性地将财务理论的思想与技巧运用到我国的财务学教育和理论研究以及公司理财实践中去。

文章首先简要地总结经典(主流)现代财务理论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面临的挑战;随后介绍行为财务学(BehavioralFinance)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引出后现代财务(Post-modernFinance);最后部分为总结。

作者系统地归纳了经典现代财务理论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无套利假设;有效市场假说;完美资本市场下的储蓄和投资;均值-方差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要素定价模型;资本结构以及股利无关性;净现值;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技术;事件研究;代理问题与信号传递;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公司估价技术等。

而同时,经典财务理论也面临着重要的挑战:

一是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挑战;二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以及其他未解决的问题或争论。

由于主流财务理论的基本假设——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和有效率的市场竞争——受到极大地怀疑,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的行为财务学方兴未艾地发展起来。

其研究重点为:

特定的、具体的预测;聚集效应;频繁地交易;可感知的信息;预期的形成过程以及评估非理性行为等。

文章还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传统财务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批评,认为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可能与所研究的特定问题相分离,而且,方法的目的与方法本身也不能分离。

因此,后现代财务研究的财务问题,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一个人有可能找到的具体的、有意义的瞬间经验,而不存在脱离历史与制度背景的、不变的、普适的财务定理。

(姜英兵整理自《国际财务与会计》2002年双月刊第6期,作者:

谷祺)

困境公司价值相关性研究

在任何一个证券市场上,总会有一定比例的上市公司因为自身或外部原因而陷于经营困境,这些公司的权益价值决定因素与正常经营的公司有何不同,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困境公司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问题。

研究发现在决定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因素中,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对困境公司和正常经营公司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对于经营困境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与股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盈余与股价之间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对于正常经营公司,盈余与股价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不健全、股份公司破产清算的法律程序不完善以及上市公司的上市机制不完善。

该项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为了使我国证券市场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消除因对“壳资源”的炒做而对股票市场正常运行所造成的危害,应尽快完善我国企业破产和上市公司退市的法律与实践,使业绩不良的上市公司得以及时退出股票市场。

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上市机制,使有资格上市的企业能够顺利由正常渠道上市,使我国股票市场,特别是A股市场的运行更加规范和正常。

(姜英兵整理自《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作者:

王震刘力)

组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