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431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44343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新年选编了四篇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和《一夜的工作》。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的时期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课文后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

目标导向: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8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通过读书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过程与方法: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课前应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予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提高自学能力。

4.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要注意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5.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6.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学到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十六年前的回忆》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灯光》、1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为人民服务》2课时习作4课时

《一夜的工作》1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方法

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品读李大钊语言、行动的语句,结合背景资料,体会李大钊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体会课文中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预习课文生字词,熟读课文。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

教学

过程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

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

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

(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填空: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

⑴读议句子,填空: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角色朗读。

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填空: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学生思考

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交流、全班汇报。

 

(1)学生思考交流。

(2)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

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师生共

同小结

板书

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前后照应被捕前

被捕忠于革命事业

被审

记住1927年4月28日

作业

布置

1、抄写课文生字词;2、背诵令你感动的部分并说明令你感动的原因。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方法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引导学生品读李大钊语言、行动的语句,结合背景资料,体会李大钊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体会课文中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预习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

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

时年38岁。

学生跟随教师回忆课文。

教学

过程

一、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

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

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二、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

你听出了什么?

a内容上:

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写法上:

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

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

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

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学生思考

学生交流

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小结

正是有了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才有了我们见天________?

所以我们要________?

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前后照应被捕前

被捕忠于革命事业

被审

记住1927年4月28日

作业

布置

1、找一些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2、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课题

11*灯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1.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加强朗读、默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培养语感。

3.抓住中重点,加以指点,重点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预习课文

学生自学

导入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板书课题)

教学

过程

一、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

(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4.集体交流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认真读读课文,思考

 

学生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学生读文。

 

交流先烈的动人故事。

 

小结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师生共同

小结

板书

设计

看(灯)

事物

听(“多好啊”)

联想---------往事

11、灯光

事物---------想(战友)

 

作业

布置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方法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能明白全文围绕课题讲了那几方面的意思;左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学生自学

导入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

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教学

过程

一、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二、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三、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

分几层意思讲?

每层意思是什么?

(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与重于泰山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小结

板书

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于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作业

布置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方法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能明白全文围绕课题讲了那几方面的意思;左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学生自学

导入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教学

过程

一、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二、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

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

(因果)

  (3)学生练习:

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

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

(宗旨:

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

“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

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

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重于泰山

  (5)板书(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

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

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

(因果)

  (5)思考:

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

“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

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

(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三、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nán) 还(huánhái) 要兴(xīng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 )兵( )简( )政( )

   

(2)死得其所( )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学生自读全文

  

 

小结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板书

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于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作业

布置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章节。

  2、完成练习册。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课题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准备

总理工作照片,重点句段课件。

教学方法

在了解课文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感受;深入了解教材,引导学生质疑;抓住课文的难点进行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自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自学

导入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

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板书课题)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交流。

教学

过程

一、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初读了课文,你对周总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⑴默读课文,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⑵有感情地读一读划住的句子,在旁边标住自己的感受。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课文。

如:

善于抓住文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善于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

从文中找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周总理身患重病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二十多小时。

经常是一个会还没结束,另一个会又等着他参加。

有一段时间,由于过度劳累,总理的嗓子哑了,医务人员只好在总理去开会前,用药水给他喷喷嗓子。

周总理干起工作来,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只好带上点干粮,请总理在途中的汽车上吃;有时这个会刚开完又去参加另一个会,来不及吃饭,工作人员只好用开水泡几块饼干,递给总理,在开会时喝下去,算是吃饭了。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

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

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小结

是啊,周总理是那么的简朴那么的劳苦,他身上还有许多的优秀品质,下去找找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设计

一张两把一盏

生活俭朴两杯一小碟

13.一夜的工作崇敬爱戴

一尺一叠

工作劳苦

画思索想问

作业

布置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

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