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260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docx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1

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与优化研究

一、基本概念

(一)果蔬类农产品的特殊性

与其它产品相比,果蔬类农产品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供求特性,从而使得果蔬类农产品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它产品的特性:

1.果蔬的特性:

(1)易腐性;(2)种类的多样性;(3)不均一性。

水果蔬菜的个体差异很大、同一块地的蔬菜,同一植株上的果实,其成熟度、品质、大小、形状等各不相同,而且在贮运过程中的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一样。

2.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的独特性:

(1)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难度大。

“新鲜”是果蔬类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由于新鲜果蔬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最初产品形状、规格、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这些生鲜果蔬,需要特有的物流设备如冷库、冷藏车等,需要专门技术,例如保鲜、包装、储藏技术等,对物流的过程要求非常苛刻。

因此针对不同物流对象的品质进行分析,使用不同的物流工具,制订有针对性的物流方案,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能有效提高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的质量。

(2)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需求的非均衡性。

果蔬类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具有季节性。

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性大,具有不稳定性。

首先,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降水等存在差异,有各地适宜种植的品种,形成季节性物流。

其次,同一地区由于季节变化,因农产品品种变化而形成季节性物流。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产出具有季节性,农产品的消费却是每日都在发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特点对农业物流服务提出更为特殊的要求。

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强,鲜活量多,不易贮藏运输,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矛盾。

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消费、集中生产与均衡消费的矛盾,需要有完善的物流体系为载体。

(二)果蔬宅配的定义

果蔬宅配是一种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如网络平台、电话、传真、Email等),订购一定数量和一定品种的水果、蔬菜类农产品,由服务提供方采用相应的物流技术,把指定的物品在指定的时间内送到指定地点的服务。

其中,果蔬宅配的对象分为B2B和B2C,B2B主要指的是机关、学校、宾馆饭店等,B2C主要针对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人群;果蔬类农产品可以是一般的果蔬,也可以是无公害果蔬、绿色果蔬和有机果蔬;订购方式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话、传真等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方式,但主要提倡以与宅配中心配套的果蔬宅配网为主;订购数量以单件计算;订购品种可以自行组合,也可以由宅配中心营养搭配;服务提供方主要指参与宅配业务的物流主体,可以是企业自营运输,联合运输等方式;物品送达的时间要在客户的期望时间内;指定的地点可以是住宅等私人场所或是写字楼等公共场所。

果蔬宅配从宅配性质上属于农产品宅配,其中根据不同果蔬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可以划分为常温果蔬宅配、低温果蔬宅配。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果蔬流通现状

(一)日本果蔬流通现状

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的一般流通渠道是由生产者或者发货团体经由批发市场发出,在批发市场先由批发业者和中间批发业者交易,再由中间批发业者贩卖给零售业者,最后流通到消费者手中。

依据农林水产省《蔬菜水果集体出货机构调查》(2001年5月)蔬菜的集发货组织共2703家,其中综合农协有1810家,专业农协42家,自发合作社851家。

此外集发货企业918家,用以向消费地市场发货的产地集发货市场有39处。

水果方面,集发货组织团体1586家,其中综合农协有1020家,专业农协60家,自发合作社851家,集发货企业678家,产地集发货市场有39处。

近年来,伴随着食品的丰足,消费者对蔬菜水果的安全性、规格化、健康标准和保鲜程度的视觉效果要求有增无减,追求当地的产品当地消费。

像这样当地产品当地消费的所谓“地产地消”的活动被广泛开展。

在超市中,出现了当地蔬菜的专售货柜,在全国各地开设了生产者直销所。

生产者直销所有家庭贩卖和早市形式,也有灵活利用农协的直营设施,道路利用者的休息设施,及配备餐厅的“服务区”等多种多样的形态,全国共有1万1千到1万2千个。

直销所由各生产者独自定价,并负责回收卖剩的产品。

直销的货品主要取决去消费者持有的产品,蔬菜的直销量仅占总出货量的1%,而水果中采取直销模式的情况相对较多,约有3%实施的是宅配送,如梨(7.8%)、樱桃(6.8%)、洋梨(4.6%)、苹果(4.1%)和柿子(4.1%)等。

2.美国

近年来,美国的消费者更加喜欢到超市购买蔬菜尤其是净菜。

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到外就餐增多,从而催生出了大量的大型果蔬宅配中心。

超市、餐饮和服务业也纷纷构建自己的果蔬宅配中心,它们对新鲜蔬菜流通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

在美国,超市已经代替中小零售商店,占据消费者蔬菜市场份额的33%。

其中,生产型蔬菜超市以丰富的品种、新鲜的产品、优良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日益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美国的拉笛尔蔬菜超市里,宽大的货架及蔬菜的专用箱里均整齐地摆放着近百种新鲜蔬菜,每种蔬菜都标有当日的价格牌,成捆的蔬菜都系着标明其重量和价格的标签。

在超市的半成品蔬菜货架上,各种蔬菜经加工成不同形状放在专用的玻璃柜里供顾客挑选购买,设在店后的蔬菜“农场”,与超市只隔着一层玻璃,人们可以从超市清楚地看到将要购买的蔬菜是如何生长过程,“农场”近10米高的大棚被充分利用。

从地面一直到棚顶,几十层可以自动调节升降的金属架上种植有不同的蔬菜,自上而下分为一个生长和成熟周期。

金属架的四根柱子为自来水管道,每层的架子都设有喷水口,“农场”工人只要按一下遥控器按纽,即可为任何一层蔬菜浇水。

棚顶吊有少十盏高低不同的人造小太阳灯,能够照射到每个角落,以满足蔬菜对阳光的需求;棚内还设有温、湿度自动调节器,里面的“气候”和“季节’’都山人工控制和掌握。

此外,顾客还可以登陆该超市网站,在网上订购自己所需要的蔬菜,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购买到超市所配送的蔬菜。

由于拉笛尔蔬菜超市省去了各地收购、运输和中间商等多道环节,损耗率极低,因而其售价比市价普遍低5%-7%,与同类蔬菜市场相比具有明显的质量和价格优势。

该种具有生产功能的超市将蔬菜的生产与销售整个价值链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3.欧洲。

(1)瑞典。

随着瑞典有机果蔬消费需求增长,有机果蔬配送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这些果蔬主要配送至居民、公司以及公众机构和组织等。

瑞典有机果蔬配送业务兴起于1998年,主要由3家大型公司经营。

有机果蔬单价约为20欧元/箱,消费者可以自主确定配送的时间,一般是每周配送一次。

目前消费者还不能确定配送产品的种类,由配送商家根据现有的有机果蔬品种来确定配送的种类。

由于这个原因,有的消费者不支持这种配送方式,宁愿到超市购买,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挑选产品,但超市有机果蔬的供货量非常有限。

(2)荷兰。

欧洲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以荷兰最为典型,原因之一是它具有非常有利的区位优势——位于欧洲的中心。

荷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物流产业,向世界各地配送了优质的农产品,荷兰是果蔬生产大国,蔬菜、水果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仅为5%,它的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主要具备以下特点,果蔬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发达;流通链缩短,实现了物流增值;发展电子化果蔬流通,信息化程度高;注重发展冷藏冷冻储藏,冷藏冷冻行业非常发达。

众多专业的物流公司支撑着荷兰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发展,为荷兰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提供着高质量的服务。

新鲜水果、蔬菜由于具有鲜活易腐的特性,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都需要专业的保鲜和冷藏技术设备以及足够的设备容积量。

荷兰的冷藏冷冻储运业非常发达,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均制冷和冷冻容积量能够超过荷兰,行业中大多数公司都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

公司的共同特点是专业、高效,能充分保证运输,储存和配送,这也正是荷兰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特点。

4.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地区果蔬类农产品的物流业发展已经比较完善,对物流技术改进非常重视,水果、蔬菜等的保鲜、储存技术处于国际领先行业。

果蔬宅配近年来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有机蔬果、绿色蔬果、无公害蔬果的宅配,每到过年过节,优质果蔬宅配就成为了一种风尚,受到男女老少的青睐。

一般果蔬宅配都是客户通过网络订购的方式,商家从邻近相应配送中心进行配送。

三、我国果蔬流通现状

(一)我国果蔬流通现状及物流模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随着各地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果蔬生产国,蔬菜产量、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蔬菜面积迅速扩大,已由1996年的1.6亩增至2006年2.7亩。

我国的果园面积已由1996年的1.3亿亩增至2006年的1.5亿亩,总产量由4653万吨增至9599万吨,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7%,今后水果产量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但由于果蔬类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流通渠道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滞后;果蔬类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一体化程度低,流通体制缺乏活力,流通方式陈旧;市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的基础作用薄弱,果蔬类农产品总量平衡、季节平衡、区域平衡、年际平衡的能力不高;果蔬类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发展进程缓慢,价格调节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果蔬类农产品经营管理水平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流通效益差,缺乏综合竞争力,导致了生产的繁荣并没有在最后的价值实现上得到支撑。

例如水果采摘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加工比例仅占到10%,贮藏比例不足20%,每年有1/4的水果腐烂变质不能利用。

果蔬产品从采收、运输、储存、批发到消费者手中,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果蔬采摘后的腐烂损耗,几乎可以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而在发达国家,这类产品的物流损耗只有1%-2%。

长期以来,我国在果蔬类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增产上全力以赴,但在运输的道路、物流保鲜技术、物流加工和冷链建设等基础投入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巨大。

1、我国水果物流模式。

对我国水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高达25%-30%的损失率进行细分,可以发现,水果在分选、运输、批发和配送等环节的损失占到整个物流损失的主要部分,这主要是在这些环节因运输、搬运和装卸而引发的机械损伤所致。

从我国水果物流的生产者——购销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消费者这一主要模式来看,水果在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经历了多次的配送批发,甚至重复运输。

这种传统的物流模式无疑延长了可控物流时间,增加了物流损耗。

我国水果市场特点:

1)对水果的新鲜程度和多样化要求高,需要完整的冷链体系。

目前冷链体系尚未形成,储、运、销技术水平低下,流通过程中果品腐损率居高不下。

2)农户信息渠道不畅通,不能很好的掌握市场的真正需求,加之水果类农产品种植周期长,水果价格和需求量的大幅度波动经常带给农户不理想的收益,甚至导致大量水果因销不出去而腐烂。

3)有品牌的购物机构在食品安全、合理定价、购物环境、信誉等方面占一定的优势,逐步替代农贸市场和个体水果经营者。

4)在水果流通渠道中,水果流通层次较多,效率不高,通过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渠道比例最高,批发市场处于核心地位。

5)生产规模和产品的质量是影响农户选择销售渠道的重要因素,农户往往选择比较熟悉或是信誉比较好的商贩或中间机构进行交易,从而保证价格的合理性,货款的稳定性。

2、我国蔬菜物流模式

蔬菜产业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

蔬菜成为中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也是世界蔬菜生产大国。

目前,蔬菜供应链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以农贸市场为供应链终端的蔬菜供应链体系;一种是以连锁超市等有品牌的机构为供应链终端的蔬菜供应链体系。

我国蔬菜市场特点:

1)在蔬菜流通渠道中,蔬菜流通层次较多,效率不高,通过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渠道比例最高,批发市场处于核心地位;目前,从生产者(农户)直接到消费者或中间通过有品牌的购物机构这一环节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的这两条路径流通渠道正在目益扩宽,蔬菜销售量虽然不及前者,但流通效率很高。

2)目前蔬菜市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批发市场混乱,没有统一的销售模式,多而杂,基本上是一对一的买卖,价格起伏较大,称量准确度也不高,不能追溯到蔬菜的来源。

3)我国从事蔬菜批发业务的主体多元化。

“小规模,大群体”是我国蔬菜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主体的典型特征,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经营不稳定。

全国比较大的批发市场中,从事蔬菜运销的商人90%-95%是个体经营组织。

4)我国蔬菜加工标准体系逐步构建,有效的保证了我国蔬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但仍然存在标准相互重叠、更新缓慢、指标缺乏量化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如何将市场的需求信息顺畅准确地传递到生产领域,引导生产;如何组织高效的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将新鲜的果蔬顺利地从生产领域传送给消费者,实现价值,成为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二)我国果蔬流通存在问题分析

据调查,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而果蔬等鲜活产品则占60%左右,甚至更多。

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造成果蔬等农产品物流成本损失大、效率低的原因很多:

(1)流通环节长。

以蔬菜为例,传统的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参与交易主体多,规模小,导致流通费用高。

据调查,未经任何加工包装的蔬菜从生产者经众多中间环节到消费者其价格要增加3-10倍。

(2)物流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加之运价、运力和交通基础状况和农产品保鲜技术等原因而损失巨大。

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由于保鲜技术的落后与整体产销脱节及区域性零散化经营的模式,我国水果蔬菜等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约在25%-30%;新鲜水果、易变质食品的流通费用有的高达商品销售价格的70%-80%。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其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3)可追溯性较差。

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的交易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一家可以对处于整个流通过程中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进行监管和负责。

这样,果蔬产品经过多次集散,人们难以对其溯源求根,一旦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无法找到源头,也无法建立起果蔬产品生产的品牌基地。

(4)缺乏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采购大多还比较原始,网络营销、配送的实时跟踪调度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DSS)还运用较少。

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前场后店”果蔬超市、日本农民协会的“蔬菜直销配送”、荷兰的鲜花“网络营销”等基于先进科技支持的案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们也正是解决我国果蔬产品物流过程问题的他山之石。

四、我国发展城市果蔬宅配的意义

发展城市果蔬宅配业是变革我国果蔬流通生产关系的根本举措,是实现果蔬流通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城市果蔬宅配业,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国家赋予果蔬物流主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同时也是物流主体稳定供需关系、壮大自身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选择。

(1)发展城市果蔬宅配是我国果蔬类农产品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果蔬买方市场的形成,果蔬增产不增效的矛盾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各级政府积极推行果蔬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和发展果蔬龙头企业、果蔬配送中心等蔬菜流通、加工企业,构建现代果蔬物流新体系,大力推行订单水果蔬菜、合同水果蔬菜,促进了我国果蔬产业的良性发展,从而推动了城市果蔬宅配业的兴起与发展。

可以说,城市果蔬宅配业的发展是我国果蔬类农产品产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2)发展城市果蔬宅配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城市果蔬宅配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化流通体制和合理高效的现代物流方式。

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实现果蔬生产单位少库存甚至“零库存”,降低社会生产的总成本。

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发达国家在果蔬经营中通过配送实现的份额,美国为31%,英国为59%,德国为61%,日本为69.5%,且为社会生产节约成本10%.20%。

在我国,农业部门曾在计划体制年代采用过“送货上门”、“代供代销”、“按需供应”、“流通加工”等方式,尽管含有配送的因素,但对配送的系统认识、引进和试行,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果蔬配送的推广与发展对改革我国现行不合理的物流体制,合理配置资源,稳定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此,不少果蔬物流企业把配送作为一种从用户需要到用户满意的营销策略加以推广和应用。

由此可见,城市果蔬宅配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果蔬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3)发展城市果蔬宅配是我国果蔬消费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水果、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消费品,城市果蔬的供应与消费事关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伴随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日渐繁忙,时间观念越来越强,简化事务、方便消费,使果蔬宅配逐渐成为果蔬消费社会化的需要。

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果蔬消费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果蔬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也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这种城市果蔬消费社会化的大趋势已为果蔬宅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商机。

因此,城市果蔬宅配业的发展成为了果蔬消费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电子化的管理手段再被广泛用于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同时,也使果蔬宅配这一新型果蔬供应链模式的实施成为可能,也将必然成为发展趋势。

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新型流通系统的成本,同时促进果蔬商品的标准化进程、品牌的创立等,提高整个果蔬产业链的竞争力。

五、城市果蔬宅配的模式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配送模式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因此存在一些不同的概念。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配送模式就是某种配送流程。

而这种配送流程使用于某一类产品”;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配送模式是指构成配送运动的诸要素的组合形态及其运动的标准形式,它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及工艺流程而相对固定的配送规律”。

本文认为配送模式就是对于某种配送业务的运作模式。

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类别主要有以下三种:

1.按经营主体分类:

自营配送:

外包配送;混合配送;联盟配送。

2.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及数量分类: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少品种、大批量配送;成套配送。

3.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量定点配送。

目前,综合国内外对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结合果蔬的特殊性和宅配的服务特性,本文按照经营主体的不同对果蔬宅配运作模式进行划分,果蔬类农产品宅配模式主要划分成四种:

自营宅配模式、部分外包宅配模式、全部外包宅配模式和联盟宅配模式。

(一)果蔬自营宅配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规模、商品配送量、经营策略以及业务网点布局等多种条件与因素,在合适的地点自己建造或改造一个宅配中心,依靠自己构建的网络体系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

对于实力雄厚和规模强大的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为了实时地对其果蔬类农产品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进行控制和管理,防止商业信息的泄密,企业往往会考虑自建生鲜加工宅配中心和冷链运输部门,通过不断整合自身资源,同时利用机遇吸收外界资源,形成自身的物流配送网络,从而实现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自我经营。

自营模式下,在新建或扩建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时,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在对其规模大小与功能模块进行规划与设计时,往往要借鉴相关项目的经验,进行多方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来合理决策。

同时,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应尤其注重企业内部信息流通,通过企业内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对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冷链运输部门、生产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各部门之间信息地整合化控制,从而保证物流、商流、资金流等信息在企业内的畅通运行。

例如,销售部门的销售订单信息流向生鲜加工宅配中心,生鲜加工中心通过判断在产品不足时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信息,在库存产品充足时根据该信息安排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加工和分拣,同时将何时配送的信息传递给运输部门,通过企业的配送路线优化调度系统来进行运输路线与车辆安排。

(二)果蔬部分外包宅配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自身适当地建立小型宅配系统,大范围的配送采用全部外包宅配模式,小范围的配送采用自营宅配模式。

部分外包宅配模式充分考虑自营宅配与外包宅配的优劣势,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来运营。

果蔬类农产品部分外包配送模式下,经营企业为了集中资源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会将其配送中的相对于农产品流通企业运营而言不具备竞争力的业务进行外包,通过借助第三方物流商的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运作,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配送运作。

比如说,对于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而言,在某个区域建立起区域性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不规模经济时,可以考虑租赁该区域内的第三方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来作为企业该区域内的配送集散地;一般由于冷藏车辆的投资较大,企业的冷藏车辆数目往往有限,对于某些路线可以考虑外包给专业化的农产品冷链运输企业,通过其规模化的运输配载来降低运输成本。

选择部分外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经营理念,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先进与否,其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其物流配送网点的覆盖率,物流服务综合化程度,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度与安全度,长期性战略性发展的意愿等等都是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重要性考量因素。

从长期发展来看,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应注重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与专业物流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对库存的控制、商品在途信息的跟踪、商品销售信息的整合,通过双方之间的信息平台对接来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的共享。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三)果蔬全部外包宅配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不建宅配中心,而以签订合同的形式把企业的宅配业务委托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并且与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形成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互相盈利。

采用全部外包宅配模式的企业不用对物流配送建设而投资,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管理费用。

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则利用信息商务平台来对农产品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公司、销售终端进行协调。

但这种模式在第三方农产品物流配送公司的选择上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力差的配送公司不但不能节省物流费用,反而使商品不能准时送达,对企业的信誉将造成不良影响。

在我国,由于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原有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农产品物流理念的缺乏,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都处于起步或转型阶段,能提供综合化、定制化果蔬类农产品高质量物流配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是凤毛麟角,而企业出于对关键业务丧失控制和企业客户信息泄漏等风险的顾虑,往往选择这种配送业务的运作时都比较谨慎。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经济大环境的改善,政府对于大力发展农产品三方物流的政策倾斜,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商于自身不断的发展,全国性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配送网络地加速建设,适应农产品社会化配送的环境将逐步形成。

随着物流理论和实践中对于社会化模式中的合作双方战略合作机制、利润分配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的不断创新,以及全球果蔬类农产品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化配送方式在未来将会受到越来越多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的青睐,并成为逐步过渡、最终实现的方式。

(四)果蔬联盟宅配模式。

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的联盟宅配模式,是指几个果蔬类农产品经营企业在配送网络与服务上存在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各方在基于互相信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通过协作性信息平台将各方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冷链运输部门等相关物流服务部门连接成为“虚拟联盟”,通过配送要素之间的双向或多向流动,信息共享以及一系列的决策支持技术来实现各方之间的配送业务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

联盟宅配模式可以在经营不同果蔬类农产品的企业之间开展,在这种方式下,参与各方通过对其它方物流配送网络的使用而大大扩大了自己的物流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来实现物流配送运作的规模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与风险、减少投资、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目标,最终实现参与各方的共赢。

联盟宅配模式下,参与该配送各方的协作意愿、各自信息化程度、参与各方之间的费用分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