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24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docx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系统脱敏治疗

10讲过敏性考试焦虑的临床系统脱敏治疗

过敏性考试焦虑行为与厌学行为在临床处理上,运用的是同一原理和同一临床技术——都是通过建立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以抑制旧的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行为反应。

其次,无论是从学校心理保健工作的角度,还是从学生本人的成长、发展角度,过敏性考试焦虑也都是与过敏性厌学行为同样重要和高频出现的心理障碍表现之一。

而从心理咨询员个人临床效果角度看,过敏性考试焦虑的诊断和治疗都远比其它心理障碍行为单纯,治愈效果比较彻底,临床成功效率比较高。

但是,由于升学考试事关学生的前途,所以心理咨询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一般比较大;在临床操作上,我们也要求心理咨询员要相对地慎重、保守,力争万无一失。

第一节考生的不适应反应及其类型

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学生的考试心理保健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考前过度焦虑,影响身体健康和复习效率;二是考场过敏性紧,影响应试期间的临场发挥;三是考场应试期间的强迫性分心,干扰知识点回忆、解题思维和注意等。

本章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中的前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应试期间的强迫分心问题涉及思维,涉及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潜意识状态下运行的原理,所以,放在下一部分中解决。

一、考前复习期间过度焦虑反应

考试前(复习期间)的适度焦虑有助于考生的复习积极状态的动员和潜能发挥,因为考生在一定时期保持一定程度的临考应激状态,可以增强动机和发掘出部分潜力。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够在考前动员起自己所有潜力来应付考前复习和考试的,其中有的人的考前焦虑反而降低他们的复习效果和应试效果,即那种平时学习表现不错,一考试就“砸”的学生,大多是由于考前和考试期间的不适应反应造成的。

而考前表现过度焦虑的考生和过敏性考试焦虑者还有所不同,他们的考前过度焦虑往往不为人所知,甚至不为自己所察觉。

他们认为考试前复习期间的某些不舒服,不正常现象是正常的,是人人都有的。

于是,他们长期带着这种考前的不适应反应应付考前复习,结果他们长期不能发挥出自己的应试复习潜力。

所以,我们主对所有的考生进行平时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太大的都可以进行必要的考试心理适应程度的检查。

考前不适应反应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检查。

㈠慢性生理反应

有一种考生对考试的过敏性反应很隐蔽,需要家长和本人进行长期观察总结,才能找到规律,例如有的学生一听到考试消息便生病。

多数学生只生一、两种病,比如牙龈肿痛;嗓子肿痛等;其中以消化系统疾病者居多,例如神经性倒胃、胃痛、腹泻等。

也有的考生不固定生一种病,但是,每逢考试必得病。

当家长、老师问他是否“上火”时,他说不“上火”。

因为谁也知道什么叫“上火”,营养不平衡,缺乏维生素;情绪焦虑;恐惧与忧虑;抗体下降导致炎症等,都称作“上火”,也都不算“上火”。

不管怎样,在这种时候最好不用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一般用过敏性情绪焦虑较好。

不管心是否感到焦虑的痛苦,只要是在考试前有规律地得病,一般都是在潜意识中有担忧、焦虑降低体抗体所致。

有的学生甚至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察觉自己有什么担忧和焦虑,有的中医会说:

有人“上火”是明“火”,即本人感到不适体验了;有人“上火”是“暗火”,即本人没有感到心中有什么不适体验。

㈡隐性心理反应

也有的考生身体健康,即使“上火”也不容易表现出生理上的疾病。

但是,这部分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检查和保健,因为他们即使不生病,也会由于心理上的过度焦虑反应而降低体能和智能,也就是说,他们的过度焦虑反应会降低他们的应试前的功课复习效果。

对这部分考生宜采用谈话问诊的方式,让他们谈考前复习期间的心情如何。

[临床实例11-1·某察觉不出自己考前的轻度焦虑状态]

高中生某,女,市某民办高级中学三年级学生。

其父亲在教育界工作,认识许多心理咨询员。

在某考前的三周左右时间,他让女儿检查一下考试前夕的心理状态,女儿某很不情愿。

当咨询员问某有无不适反应时,某断言:

“我一切正常,没有他们那么多的心理毛病”。

然后,咨询员问道:

“每天放学回家路上心情轻松吗?

路过公园时能够欣赏公园里的风景吗?

她说:

“谁考试前都不会有心情欣赏公园里的风景,都会心情沉沉的。

咨询员:

“吃饭正常吗?

某:

“完成任务,无所谓正常不正常。

母亲准备了饭,不吃不行。

谁还能在这个时候吃出什么滋味来才怪呢。

…………

最后,咨询员告诉某,说她考前的这种心态算不上是正常,焦虑程度偏高。

这种“心情沉重”不是正常反应,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把它消除掉。

当某接受心理训练后发现,在考前考生并不一定就没有轻松心情。

而且应该在复习功课以外的时间里保持比较轻松的心态。

经过临床指导训练后的某,每天放松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放松心情,边走路边体会放学后的轻松,体会欣赏校外风景的愉悦。

同时,在家庭晚自习前还安排了听音乐和随音乐跳舞等短小的放松活动。

后来学生家长说:

某的吃饭变得比以前积极多了;晚上在家中的自习效率提高了,自习的时间也有所延长。

高考结束后,她的考试成绩比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各科总分提高44分。

老师和家长都承认这40多分的获得,得利于学期末这段时间的复习效率的提高。

二、考试期间的过敏性身心紧反应

考试期间的过敏性身心紧反应,是指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反应。

其时间跨度一般包括参加考试前一天的休息、饮食、考试准备工作开始,以进入考场后的身心活动反应为重点,包括应试答题期间出现的种种过敏性生理、心理紧反应。

人们一般都泛称其为考试过度紧。

紧的是身、是心、是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生理反应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是身是心难以区分。

一般习惯于说是情绪紧,其实也是从生理反应上判断得知的,例如多数过敏性紧的考生表现为腿颤,有的单腿颤抖,有的双腿颤抖;有人手颤抖无力,握不住笔,无法书写;同时伴随的现象还有像心慌(多为心跳加快的感受)、出冷汗,胸口里发闷、心情沉重(胸腔里有下坠感)等等,也都是我们习惯地称为情绪反应,其实是生理反应的现象。

真正的心理反应应该主要包括暂时遗忘,思维混乱,思维迟钝,对考场中的刺激(如监考说话,走动)感受过敏(所谓过敏往往表现为对小的刺激引起不相称的高的兴奋)等。

我们在意的不是生理紧带来的痛苦体验,而是生理紧的同时,一定会伴随心理上的低能或错误增多,进而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

但是,也有的人临场生理紧却不影响智力活动效率,大脑中对知识的回忆和解决问题思路不但不发生障碍,反而变得更加敏捷、清晰。

也有人说,在他们考试发生这种紧时,使他们的大脑更加清晰、敏捷,只是手写不了字;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在紧的同时出现提笔忘字,或已经背熟的知识回忆不起来等。

我们之所以要强调过敏性的考试紧的生理反应一面,而避免笼而统之地一概说成是情绪紧,主要是考虑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给我们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启示——情绪是大脑对生理状态的感知。

即使情绪只是生理状态被大脑感知的结果,那么,当你情绪紧时,如果体查到了它的生理表现,就直接去控制它的生理表现。

这样在治疗上就做到了直达要害,釜底抽薪。

比如一名没有条件请心理咨询员保健治疗的学生,如果在紧得两腿发颤时,就用力绷紧腿部的肌肉,再放松;再绷紧,……;如果紧得心中发慌时,就深呼吸,把胸腔里的肌肉绷紧,再把气呼出去;……凡此种种,都是最快调节情绪的方法。

我们时常对那些应聘前,大会发言前,观摩教学试讲前紧的大学生说:

“你紧吗?

你哪里紧?

”他们常常说:

“我心情紧!

”我们告诉他说:

“不!

是你的生理在紧。

找到它在哪里?

在腿上?

在胸腔里?

在两肩?

在两手?

在呼吸?

……无论它在哪儿,你绷紧它的肌肉,肌肉放松了,情绪就不紧了。

”大学生们一试,都说:

果然如此。

原来是我们的生理紧,我们把它说成是情绪紧了。

三、考生的过敏性担忧

㈠过度担忧心态的形成

考生的过敏性担忧就其起源来说,是来自过敏性情绪波动的影响,但其实质根源则在于认知策略活动的性质。

即首先是由于考试来临之际的具体刺激情境(即C条件),引发了一部分错误的程序性知识反应(即A反应活动)。

这种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做出的认知反应本来是正常的,却由于过度焦虑情绪的推动作用,使其频频兴奋,长期兴奋不止,结果它就成了在潜意识中自动地运行的错误的程序性知识。

考试之前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形势产生的程序性知识并不都是错误的,担忧也并不都是消极的,积极、正确、自信的程序性知识也同时运行。

只是由于过度焦虑情绪的选择作用,它只指向和推动那些消极的、能够引起焦虑的知识产生兴奋,并且夸这些能够帮助加深焦虑和担忧的知识,于是,渐渐地抑制了那些积极的知识的兴奋,只频频引发消极情绪的程序性知识的不断地运行。

于是,出现了每天忧心不止,杞人忧天的现象。

例如在老师谈完考试事宜以后,每个人的大脑中都会想考试问题:

自己这次应试可能产生的结果,如这次考不好,自己将被分流到学习“慢生”一组去,或者家长不再相信自己作出的保证等;自己这次考试的优势、劣势,例如自己在应用题方面较弱,如果出应用题分数比重增加,自己成绩就会相应下降;考试期间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题偏难或与复习重点不对应等等;……在这种时候,个人的情绪开始起选择作用,如果是一个爱乐观的人,容易把注意力过多地指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并且想象考试之后的美好情景。

如果是一个性格的情绪特征比较平衡的人,会即指向乐观的一面,也指向悲观的一面;为乐观的部分优势、长处和可能产生的好的结果而自信,产生积极的期盼;为悲观的一面潜在的问题而偷偷地用劲儿,以防止消极因素扩大在这次考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等。

一名情绪爱波动的考生面临此情此景,对自己潜在的不利的一面因素产生强烈焦虑情绪,其强度高于正常水平,例如某生和同学谈起自己每次考外语多选题都要丢很多分,谈着谈着,竟一把抱住同学的肩膀哭了起来,哭得吃连晚饭都不吃了。

这种焦虑情绪异常强烈的人,很难把心向指向自己潜在的积极因素一面,比如当老师提起他在这次考试过程中都有哪些优势、长处、有利因素的时候,他会说:

那算什么呀?

谁没有呀?

要是人家出题的人不这么出题我的优势就一点作用不起了,等等。

于是,在他们心中积极一面因素不容易引起积极情绪来平衡心态,消极情绪过度反应并且推动他们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下来,总是指向对不利因素的思考,在消极情绪作用下,这种思考还时常夸事实。

于是,在这种不正常的片面地只提取消极因素知识的思维和过度焦虑情绪共同作用下,便表现为过度担忧。

㈡过度担忧与强迫分心

如果上述提到的片面思维和过度情绪反应现象出现在考前准备或复习期间,就表现为过敏性担忧,如果发生在考试答题过程中,就属于应试期间强迫性分心问题了。

有相当大一部分过敏性考试焦虑的学生,总是在考试过程中也心中充满担忧和强迫念头。

他们担忧的,关心的,在乎的,往往不是客观上真正的值得担忧的事,而是由于他们的心情绪波动不息,自动引起的相关念头。

此时,由于情绪的推波助澜作用,使得他们不大在意这些念头是否客观、合理、真实,只是有意无意地在大脑中一遍一遍地翻腾这些潜意识的、朦胧的念头。

作为考前的过度担忧现象,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在把这些念头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办法,使焦虑有所缓解;必要时,找老师谈谈话,或者自己也能想通的话,就写在日记中或白纸上,稍加分析也有积极作用。

早在弗洛伊德的那个时代就提出过领悟疗法,即把潜意识当中的容浮现到意识当中来,会使某些症状有所好转。

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过度担忧现象,则往往表现为潜意识地强迫分心现象,一般只有通过临床心理训练才有明显效果。

因为这种担忧此时是在紧的考试应试过程中自动出现的,考生此时只是一心答题,来不及去反思它,分析它,控制它;考生此时想的就是快些消除它,回避它,赶走它,……如果考生要解决它的心情特别急切的话,必然会产生情绪上的激动,那么,就可能出现一种现象:

越是急于想把它赶走,它越是频频地回到思维中来。

这种时候的这种自动地违背本人意愿回到大脑中来干扰应试思维的杂乱念头,便是我们所说的考试期间的强迫性分心现象。

它是一种思维障碍性质的应试不适应反应。

第二节过敏性考试焦虑反应的系统脱敏治疗

——获得积极潜意识情绪反应的学习过程

在临床上使用系统脱敏疗法解决过敏性考试焦虑反应问题,是最容易见效的方法。

这是因为系统脱敏治疗的关键技术因素是把当事人置身于放松或催眠状态下,利用高效的暗示学习过程,使当事人获得对考试情境的新的积极情绪反应的临床学习训练过程,是短时期便可立竿见影地收到明显效果的。

如果临床实施者有经验的话,甚至可以促进考生获得超过正常考生的积极心态,取得超常发挥效果。

向患者讲清楚他们获得过敏性考试焦虑反应和治愈考试焦虑反应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抑制与积极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建立心理机制,有助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有些患者在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即使没有临床训练,也可以大大地减轻过敏反应。

一、过敏性考试焦虑反应形成的心理机制

——讲给有考试过敏焦虑反应考生的道理

㈠向患者解释其过敏反应的形成机制

患者的对考试过敏性焦虑反应的S-E-R反射一般都是偶然形成的,如果咨询员细心的话,还可以帮助患者找到他们是在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境下获得对考试的过敏性焦虑反应行为的,以及后来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在患者本人的担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这种诊断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在近期找到考试过敏焦虑反应行为的来源,可以使患者可加信服,有助于治疗。

㈡帮助患者找到过度情绪反应的伴随症状

既然知道了对考试的过敏性情绪反应是由于情绪容易过度波动所致,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判断出考生本人的情绪具有容易过度波动的特点(也有少数考生例外)。

如果他们的情绪确实容易过度波动,那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就难免表现在人格和行为方面,例如厌学或厌烦某个老师;在同学关系方面表现小心眼(爱计较,为小事耿耿于怀)等,实际上就是由于情绪过度波动而不能将小事立即放下的表现。

作为高质量的临床心理保健,可以在解决考试过敏性焦虑的同时,把考生情绪易过度波动带来的一系列其它伴随不适应反应也一并解决。

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员,应该在较彻底地治愈当事人的考试过敏性焦虑以后,使其在整个生活行为、学习行为、人格表现等方面也明显地有所进步。

二、系统脱敏的临床技术操作要点

对于考试过敏性情绪焦虑反应的临床脱敏治疗技术要点,与厌学行为的脱敏治疗技术要点基本一致。

它采用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临床系统脱敏训练方式。

当一名学生表现出考前过敏性焦虑时,心理咨询员的主要工作便是:

找出引起过敏性反应的刺激情境

找到潜藏在当事人记忆中的引起过敏性反应的刺激情境模式,即S刺激。

例如有的考生说最怕监考老师进考场时的情景,那么,对他来说,监考老师进考场时的情景便是一个刺激情景(S)。

一名对考试有过敏反应的学生大脑中有许多个S-E-R自动条件反射的暂时神经联系,构成他考试过敏性紧的反应行为系统,那么,就有一系列的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情景(S)。

心理咨询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调查性谈话,让考生细细回忆,他大脑中一共有多少这种引起消极情绪反应的S-E-R行为反应系统?

要把它们全部找出来,一个也不能少。

在临床训练过程中,如果疏忽大意落掉了任何一个刺激情景的消极S-E-R模式未能彻底消除,到考试那天它都会自动发作起来,导致临场紧。

而这种临场紧还会导致连锁反应。

其中有些考生会在这个时候作错误的概括:

“完了,我的考试过敏反应训练前功尽弃了!

这次考试算没指望了!

”有一部分考生的这类念头一浮上来,其所带起的恐惧情绪反应真的会导致整个心理训练治疗的前功尽弃;即使是较轻度过敏反应的考生,明明没受太大的消极影响,也会由于消极情绪的作用而声称前一阶段的全部心理训练都付之东流了。

所以,临床诊断的第一阶段工作,就是要详尽地找到过敏性考试焦虑者的大脑中究竟有多少个消极S-E-R行为反应子系统,把全部的S找出来,一个不能漏掉。

[临床实例11-2·葛某对考试过敏反应的刺激情境及其排序]

中学生葛某,男,市第二中学初三考生。

在参加升学考试前表现出严重的过敏性考试焦虑反应。

我们在与他的谈话中,总结出他对以下刺激情境都有过敏反应(从弱到强排序):

1、下课休息时,动不动就有人提起考试的事儿,让人不舒服。

2、班主任宣布:

×日×时×分,进行×科考试,……

3、一想到距离某考试还有×天了,心情便立刻沉下来。

4、考试前一天晚上,动不动就想到:

明天就要考试了。

于是,一下子什么心情都没有了。

看书、吃饭、睡觉都成问题了。

5、考试那天早晨,早早醒来,收拾文具,听着文具盒响声,让人感到这是非常的一天。

6、吃早饭了,就怕妈妈说“好好答,一定考好!

”,“多吃点,……”那样的话。

她随时可能说,我此时一点食欲都没有。

7、我走在去考场的路上,心情沉沉的。

8、一转弯就看到学校校门了,就在这儿考试,我的心情沉重开始加剧。

  9、我看见其他应试者陆续来到考场,焦急地待那该死的铃声;它总是像暴炸一般地突然响起来;它响了,我的心一下了绷得紧紧的。

  10、监考的教师上讲台要讲什么注意事项了!

一切都不在自由了!

另一名老师开始发草纸,稀里哗啦地,大难临头的感觉。

  11、我收到了考卷。

开始做题之前,我把卷子仔细看了一遍。

心崩崩地跳着,两肩无力,腿有些颤抖。

  12、我用眼角余光“溜着”监考教师,他还不走开。

我的大脑全停止工作了。

13、我被一道试题难住了。

天哪,这次我输定了。

14、有人已经翻卷纸了,人家都答得那么快。

就我慢。

这种焦虑等级排序因人而宜,每个人对哪个刺激情境的反应最敏感,有时也有一些规律,比如随着时间向前推进,反应越来越重;也有时没有规律可循,比如有的人就怕考试的铃声大作;有的人最怕发卷纸的声音;有的人最怕第一眼看题;……。

有些过敏性反应严重的考生的过敏反应刺激情景多达20余个;也有的考生虽然有过敏反应的刺激情景很多,但是,由于其反应很轻,在排序时就将几个场面合并为一个场景了。

例如在经过两、三次心理训练后,当事人的过敏性反应已经明显降低了,就把上述的第5和第6个刺激情景合并为一个情景;再训练几次以后,便把第5、6、7、8合并为一个刺激场景;第1、2、3、4刺激场景一般在一两次训练之后,当发现考生已经对它不再过敏时,便可以合并为一个连续的场景,再后来便可以完会忽略掉。

总之,这种场景的处理要因人而宜,因实际情况而宜。

只要有助于在考生大脑中建立起参加考试情景的积极情绪反应成为优势兴奋反应,做什么样的灵活处理都不为过。

排列对刺激情境的过敏反应程度

协助当事人对其大脑中潜藏的各种条件性过敏焦虑反应进行轻重程度评价,并根据由轻到重的次序排列成“焦虑等级”。

这种排列的实质目的是寻找临床心理训练的起点目标,即从哪一个条件性过敏行为反应入手进行脱敏训练最好?

过敏性考试焦虑的治疗与其它心理障碍反应的治疗不同点在于它的集中性和时间紧迫性,即每年升高中考试和升大学考试前夕,有太多的人要求进行考前临床心理训练。

这样一来,咨询员势必面临一个工作效率问题。

如果每个考生的考前心理训练都是从“一听见有人提考试的事儿,……”这样的情景刺激模式开始进行脱敏训练,其治疗过程就太长了。

如果为了节省时间,都从考生进入考场开始进行心理训练,则会有不少对考试有严重过敏性反应的考生在临床训练过程中出现过度紧反应,有严重过敏性反应的人则可能表现出在临床心理训练过程中出现严重背痛、心慌、四肢颤抖、在恐惧中中断训练过程等复杂情况,这样不但导致整个心理训练失败,还可能造成难以设想的消极后果,比如考生从此害怕进行心理训练治疗等。

所以,根据考生的过敏反应程度,准确地切入对其进行心理训练的切入点,是关键的技术要点。

一般来说,对于你认为过敏性焦虑程度较轻的考生进行心理训练时,可以先从他反应最轻的刺激情境入手,在发现他反应很轻的情况下,顺便把第二刺激场景、第三刺激场景适当合并进来,作为一个刺激场景进行脱敏练习,这样就既可以大大地节省训练的时间,又可以保证安全。

当发现考生对某一刺激情景的反应并不像你事先设想地那么轻时,就停止合并其它场景的容;如果发现他对此情景反应确实一点都不在乎时,就在稍停数秒钟后自然地往下接续新的刺激反应情景。

临床脱敏的暗示学习过程

通过催眠或放松训练等方法,使当事人的情绪进入完全放松状态,即人为地制造一个积极的情绪“E”状态,等待去与“S”建立条件反射。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般是使用催眠、放松练习方法使其进入这种情绪状态。

在第11章已经有详细的交待。

  在偏远地区没有放松或催眠条件时,其它能够引起愉快情绪的手段也可使用。

只要当事人一进入高度兴奋的愉快状态、轻松状态,或其它一切与过敏性考试焦虑相反的情绪状态,便想一想引起考试焦虑的刺激情景,觉得它“不那么可怕了”,“好多了”等等,都说明有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遵照前面排列过的“焦虑等级”由弱到强的顺序,将其松弛的情绪反应有系统地与引起焦虑反应的情景一一予以匹配。

其实质目的是要在其大脑中建立起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联系。

也就是说,要使其当前的放松情绪状态(即E和R反应)与其长期有过敏反应的考试情境(S刺激)之间建立起新的,可以替代原来对考试情境过敏反应的新的反应方式,即对种种考试场景自动产生放松情绪反射的暂时神经联系。

这一步骤的关键要领是要建立S-E-R神经联系,所以,要把促进放松情绪状态与考试情境刺激之间自动化的优势兴奋的神经联系的学习过程反复进行。

根据实际情况,在多次放松练习过程中反复进行或在一次放松练习过程中反复进行。

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的脱敏练习,即可以在实验室中面对实物或实景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想象的方式进行。

比如我们上述讲的实际上都是在想象中进行的让放松情绪与刺激场景进行匹配的。

举例如下:

当考生情绪完全放松时,先让他带着宁静、轻松的心情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1个情境:

“下课休息时,大家都在很放松地说说笑笑,忽然有一名同学又说起了考试的事儿。

这时,咨询员便问当事人:

“体会一下,此时你的心情有什么不舒服的感受没有?

”若是在平时,他会感到心情厌烦或焦躁、沉重等,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由于他的情绪已经放松了,所以,似乎心中没有多少的明显的反应,或者还稍稍有一点点不舒服;或者干脆一点不舒服感觉都没有。

如果他表示没有任何不良反应,那么,就鼓励他说:

很好,对这一场景的脱敏已经成功了!

接下来再进行第2个,第3个场景的脱敏练习。

要特别注意一点,如果发现当事人对考试的过敏反应很严重,那么,要在脱敏练习过程中,及时让当事人的想象脱敏立刻停下来,接着进行新的放松练习,以防止使其消极情绪在放松过程中“泛滥”起来。

在第11章里笔者介绍过课堂厌学脱敏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对课堂情境情绪紧过度而爬起来的事例等。

在考试系统脱敏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强烈情绪反应,如果控制不住,则会给下一次放松练习和脱敏过程带来麻烦。

此技术实施环节的要领是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反应,例如:

当心理咨询员在指导语中说道:

“你听见同学们在谈论考试的事,有什么不舒服感受吗?

如果当事人脸上立刻做出痛苦表情,则是情绪反应强,这就需要赶紧停止关于考试容的想象,立刻说:

“让大脑停下来,做深呼吸,呼得深一些,……把背部肌肉绷紧(备用程序)……”也可用其它方法转移当事人的注意力,使之迅速离开过度反应的刺激情境。

如果此时咨询员反应迟缓,当事人的情绪则会迅速发作起来,做出预想不到的消极情绪行为反应。

如果当事人在听到心理咨询员的指示语言以后,迟迟不做反应,一般是他拿不准有或没有不舒服体验。

此时说明他的脱敏有一定效果,但还不太明显。

接下来,即使当事人表示没有不舒服体验,也说明脱敏效果不是很明显,也还要在下一次脱敏时再继续巩固练习。

如果当事人在听到心理咨询员的指示语后,迅速做出没有消极情绪体验的表示,一是说明当事人的情绪放松程度可能比较好,或者心态调整得比较好,所以,暂时实现的是积极情绪反应,而消极情绪被取代了;二是可能当事人的过敏反应本身就比较轻;三是可能说明脱敏做得好。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把一些刺激情景进行合并,以加快脱敏训练的效率。

当一个场景的脱敏想象练习结束时,一定要考虑到当事人的情绪放松情况会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要继续进行放松练习,再把情绪调整到相当放松状态。

当确信他的放松恢复到想象脱敏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