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241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281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2节>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答案】:

C

【解析】: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这种途径的理论基础是()。

A、需要层次理论

B、强化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B

【解析】: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强化能够促进动机的产生,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未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

反馈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强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自我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

A、是“超我”的活动机制

B、是一种压抑或克制能力

C、绝大部分“防御机制”有积极意义

D、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

B

【解析】: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的活动机制,绝大多数具有消极意义,能够引发个体心理障碍,是先天的一种能力。

4.“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答案】:

A

【解析】:

心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猛烈而时间短的情绪状态。

故选A。

5.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强化可分为()。

A、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自然强化物和人为近似强化物

D、强化和惩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解析】:

正强化与负强化是根据强化的目的和强化的性质划分的。

6.李老师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如何能通过自己的授课提高学生的成绩,这说明李老师处于()。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A

【解析】:

生涯关注理论的阶段不包括关注自我感受阶段,故排除D项。

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题干描述的情况符合关注情境阶段的特征。

7.心理学家指出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  )。

A、警觉反应阶段

B、抗拒阶段

C、衰竭阶段

D、结束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

8.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

这说明该试卷具有较好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

A

【解析】:

程度相当的平行班成绩基本一致说明这张试卷的测量结果比较可靠,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称为测验的信度。

9.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

B、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

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角色

【答案】:

D

【解析】: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就要看他能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10.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A、社会教育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基础教育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答案】:

C

【解析】:

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11.王老师最近工作总觉得没什么热情,感觉很疲劳,工作效率也比较低,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一点意思。

王老师目前的状态属于职业倦怠哪方面的表现?

()

A、去人性化

B、个人成就感低

C、情绪耗竭

D、缺乏工作动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案】:

C

【解析】:

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三个方面,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等;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题干描述的是情绪耗竭的表现。

12.小雨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与同学交流过程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

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A、抑郁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B

【解析】: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

小雨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惧症。

13.某学生发明了一种充气雨衣,雨衣下面是一个气圈,充气后雨衣张开,雨水便不会灌进鞋子了。

这一充气雨衣的构想,是从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得来的。

这种构想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思维

【答案】:

D

【解析】:

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都可形成“原型”。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题目中的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就是“原型”,由此发明了充气雨衣体现了原型启发的作用。

14.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B

【解析】:

知觉的规律性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整体性。

15.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

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A

【解析】: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这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重大作用,教师应着重加强教学效能感的训练。

故选A。

16.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C

【解析】:

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长的第三阶段,而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17.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

A、智育

B、德育

C、教学

D、美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德育的含义

【答案】:

B

【解析】: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18.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容极其简单

B、方式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平等的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德育的含义

【答案】:

D

【解析】:

原始社会的德育是平等的,不具有阶级性。

19.以下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发展特征要求的是(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答案】:

C

【解析】:

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是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之一。

20.厌恶疗法属于()。

A、行为矫正法

B、精神分析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答案】:

A

【解析】:

厌恶疗法是通过呈现或体验厌恶性刺激,来逐步消除不良行为或消极情绪的一种行为矫正疗法。

2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

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B

【解析】:

他律阶段的儿童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处于权威(他律)阶段。

22.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社会的发展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案】:

A

【解析】:

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功能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其他功能的发挥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23.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B、生活即教育

C、有教无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C

【解析】: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

24.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了背景。

这主要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B

【解析】: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可以由该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特征来判断其他特征,从而产生整体性的知觉;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

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这种把对象从背景区分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结合题干可知,学生把黑白两色字体进行区分。

把白色字体作为知觉对象,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25.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低等

B、一般

C、中等

D、高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案】:

C

【解析】: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26.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或个别性的前提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演绎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思维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归纳法的概念。

归纳法是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或个别性的前提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式。

27.为改正学生乱丢垃圾的恶习,维持教室良好的卫生环境,王老师与学生订立规定,进行班级小组评比:

如果小组卫生打扫干净清洁的,就贴一个五角星;同时教室卫生环境维持良好的,就贴两个五角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改正乱丢垃圾坏习惯的,贴三个五角星。

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属于()。

A、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动调节法

D、代币奖励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答案】:

D

【解析】:

代币奖励法就是运用代币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代币起着表征的作用,只是一个符号,在小学里尤其是以小红花、五角星等为代表,也可以是记分卡、点数等,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28.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D

【解析】: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理论流派

【答案】:

D

【解析】: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30.学生中流传“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B、动机强化说

C、动机需要论

D、归因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案】:

A

【解析】: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三种不同难度的情境,对应三种不同的动机激发水平,这其中所体现的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故选A。

31.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答案】:

A

【解析】: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注重个人价值,要培养“自然人”,社会本位论注重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32.在新课改中提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

A、甄别适合培养的学生

B、选拔适合教的学生

C、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D、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答案】:

D

【解析】:

在新课改中提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33.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说的是一种()。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答案】:

B

【解析】: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人逢喜事”所引起的“精神爽”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该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34.小刘老怀疑自己的手脏,所以一天不停地洗手,这种行为属于()。

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考虑

D、强迫焦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B

【解析】: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例如门是否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35.我国最早开始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1862年建立的()。

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中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6节>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答案】:

C

【解析】:

我国最早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36.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

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7.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

A、迷箱实验

B、迷津实验

C、叠箱实验

D、“三座山”实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认知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苛勒的经典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

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在单箱情境中,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笼子的顶板,使它够不着。

但笼中有一箱子可利用。

识别箱子与香蕉的关系后,饥饿的黑猩猩将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

在更复杂的叠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间的重叠及其稳固关系后,也解决了这一较复杂的问题。

38.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列关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先教后学、以教定学转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B、由关注信息的传递转向关注信息的吸收内化

C、由依赖传统教学手段转为依赖微视频的制作与使用

D、由强调全班同步学习转为允许个体异步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D

【解析】:

翻转课堂让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并没有强调是否允许个体异步学习。

39.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概念

【答案】:

A

【解析】: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40.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认知风格。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内倾型

D、外倾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A

【解析】:

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可以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以及内倾型和外倾型。

场依存型者与场独立型者的差异有:

场依存型者比场独立型者更多地注意他人的脸色,场依存型者看来较招人喜欢,场独立型者一般都有很强的个人定向,且比较自信,自尊心较强,因此结合题干可知选A。

而外倾型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是受寻找客观事实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倾型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外部事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