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20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docx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

结题报告

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何彪李广超

前言:

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研究”历经两年的研究今天终于结题了。

本课题的成果形式是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开发出一系列的校本教材,包括2004年在广东省立项的地方教材《水秀花香·芳村》以及各实验学校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的校本教材,两大部分。

回顾这一历程,特别要提到的是《水秀花香·芳村》这一地方教材。

2003年秋季,《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相继颁发后,我区教育局教研室认真落实两个《指南》的精神,并根据要求,组织有关人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走访、调查、考察和翻阅各种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芳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写出《水秀花香—芳村》(小学、初中各一册)这套地方教材。

本教材已于2004年5月25日经广东省立项审议通过;2004年12月30日经广东省教育厅初审通过,2006

年已经在我区开始发行使用。

该课题的研究已经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就该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

地方课程;课程资源;地方(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地方课程是地方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实施和管理的课程。

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地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以合理利用和

开发地方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强调因地制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本地化,在课程设置、课时比例上有一定弹性,给学校自主选择的空间,以增加地方课程对不同地区的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其目的就是要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和不同特点,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广东各学校开设各类具有广东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其中广东的历史地理和岭南文化等内容都将录入高中教材。

广东教育部门将设计中小学地方课程结构,以增进学生对相应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

广东省自主开发的课程主要包括:

社会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岭南乡土教育、体艺活动以及其他专题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地方课程在不同年级和年段开设,不同的地方可根据本地实际选择不同的地方课程,或根据本地实际,选择特定课程内容。

其中“乡土教育”使学生分专题地了解广东的历史、地理、文化名人以及广东省的社会发展等广泛内容,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并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根据课程改革政策和地方课程特点,我们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开发出一系列的地方课程和校本教材,包括2004年在广东省立项的地方教材《水秀花香·芳村》以及各实验学校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的校本教材。

这一做法也是适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这一课程改革的要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事是,作为区域性地方教材《水秀花香·芳村》,它描述我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记述我区人民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出来的巨大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我区的宝贵财富,我们把这些财富化作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向我区中小学生们娓娓道来,这无疑对加强新生一代爱护家乡、关心家园,从而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城区建设之中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是我区研制开发地方教材系列之一,是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套教材是配合学生德育、人文素质教育来组织教学活动的,是我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区域性的课程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开发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教材多样化政策而研制的,旨在反映我区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综合性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是我区地方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主要体现如下。

(一)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政策依据。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长期以来,我们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课程研制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套课程研制模式再也不能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发展正在面临着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发展良机。

为此,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借鉴国际上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课程改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轮的课程把课程的决策权力部分下放给地方和学校,并且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现在又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课程政策,改变以往“一纲一本”,从而过渡到“一纲多本”的模式;课程决策的权力逐步下放,课程管理也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机制。

(二)新课程的教材政策和管理制度是本课题研究的客观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

在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上,“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的教材政策和管理制度成为我们编写本教材的基石。

(三)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本课题研究的心理学学理依据。

本课题研究是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性质和要求为指针。

小学和初中阶段是儿童品德、生活、智力、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本课题所开发出的一系列教材正是从儿童这种认知心理特点出发,从儿童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从他们耳闻目睹的每一个事件出发,有近及远,由浅入深,引导儿童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芳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我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课程资源。

开发出的系列教材主要是描述我区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记述我区人民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出来的巨大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我区的宝贵财富,我们把这些财富化作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向我区下一代娓娓道来,这无疑对加强新一代热爱家乡、关心家园,从而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城区建设中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系列教材是我区研制开发地方教材系列之一,是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套教材是配合学生德育、人文素质教育来组织教学活动的,是我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区域性的课程资源。

三、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以地方教材《水秀花香·芳村》(中小学版)为切入口,将本地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课程资源,把优势的地方文化资源嵌入教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带动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新一轮课程改革地方教材的编制问题,包括地方教材的编制理念、体系、结构、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在地方教材编制过程中,积累教材编制的经验,把经验提升为理论,形成地方特色的教材体系结构,为以后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编制提供理论导向;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性办学特色。

本课题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文献法为基本方法。

总体工作安排为:

准备阶段:

2004年3月至5月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并进行调查和文献分析,在教材编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实施阶段:

2004年5月地方教材《水秀花香·芳村》(中小学版)已通过省教育厅编写立项,2004年10月出版的地方教材实验本通过省教育厅审定并供实验学校使用,2004年12月召开全区地方课程教学模式第一次研讨会;2005年10月出版的地方教材正式通过省教育厅审定并供全区学校使用,2005年12月召开全区地方课程教学模式第二次研讨会,并展示实验学校校本教材和介绍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

整理、结题阶段:

2006年5月系统整理有关地方课程的论文、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和学校校本课程,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结题。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除具有地方课程突出特点之外,其独特之处还在于:

(一)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紧密联系,将本区特有的地理、历史、文化、自然等作为课程资源,通过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后,编写地方教材《水秀花香·芳村》(中小学版),建立以书籍、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系统。

(二)将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方式,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设计课程模式、使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取得的成果

(—)关于本课题的重要成果之一:

《水秀花香·芳村》(中小学版)简介及试验情况

1、教材体系结构

本教材分小学和初中两个版本。

小学版供中年级和高年级使用;中学版供初一和初二年级使用。

各册的主体结构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学习主题下有若干课。

小学教材共七个单元,分十九课。

第一个单元是“美丽的芳村”。

包括四篇课文:

第1课是“美丽的芳村我的家”,第2课是“鹅潭夜色美”,第3课是“畅游花博园”,第4课是“花果飘香”。

第二个单元是“便利的交通”。

本单元也包括四篇课文:

即第5课是“四通八达的路网”,第6课是“地铁到芳村”,第7课是“珠江隧道”,第8课是“对外连接的桥梁”。

第三个单元是“芳村三件宝”。

本单元共三课,它们是:

第9课“争妍斗艳的鲜花”,第10课“形状奇特的盆景”,第11课“五彩斑斓的观赏鱼”。

第四单元为“我们生活的社区”。

本单元共两课,即第12课是“说说我们的社区”,第13课是“社区是个大家庭”。

第五单元为“人民的公仆”。

本单元共两课。

即第14课是“政府机构”,第15课是“公务员的工作”。

第六单元为“我们爱学习”。

本单元共两课。

即第16课是“我们的学校”,第17课“社会是所大学”。

第七单元是“卫生保健”。

本单元共两课,即第18课“卫生与健康”,第19课是“运动与健康”。

中学版共五个单元,全书共十八课。

第一单元为“人物春秋”,共四课。

第1课是“中华女杰何香凝”,第2课是“爱国诗人张维屏”,第3课“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第4课是“岭南画家苏卧龙”。

第二单元为“花乡风情”,本单元共三课,即第5课“芳村盆景显特色”,第6课是“‘人日’游花地”,第七课是芳村民间习俗。

第三单元为“文化教育”共两课,即第8课“昔日书乡”,第9课是“今日中学发展”。

本课又分为(上)和(下)两篇课文。

第四单元,有六篇课文,即第10课是“珠江钢琴奏凯歌”,第11课是“广钢广船显雄风”,第12课是“外资、民企发展快”,第13课是“专业市场齐发展”,第14课是“水陆交通路路通”,第15课是“信息网络显神通”。

第五单元是“未来规划”,本单元共三课,即第16课“商贸发展做文章”,第17课是“城区文化显特色”,第18课是“共绘蓝图美景”。

2、教材体例

(1)小学版。

小学教材共七个单元,分十九课。

目录:

第X单元,第X课;

正文:

第X单元,单元导读;第X课,课文导读,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图文并茂,文字与插图比例大致为3:

7,小学主要是图为主,而文字数量不多。

练习:

练习的设计不是附在课文的后面,而是随着课文的情节展开而设计的,而且,还根据课文的特点,比较灵活地设计的这些问题。

如,“找一找”“写一写”,“做一做”“考考你”,“说一说”、“试一试”、“你知道吗”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生动有趣,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并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去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

课文还视题材的性质,适当增加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穿插了“小知识”等有趣的小资料库等等。

有的单元后面还设有“小影集”(如第一单元),让学生亲自去拿起相机去感受芳村的美景,并把芳村的设想诉诸于文字,等等。

(2)中学版

中学版共五个单元,全书共十八课。

目录:

第X单元,第X课;

正文:

第X单元,单元导读;第X课,课文导读,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图文并茂,文字与插图比例大致为4:

6,与小学不同,文字数量略有增加。

练习:

练习的设计不是附在课文的后面,而是随着课文的情节展开而设计的,而且,还根据课文的特点,比较灵活地设计的这些问题。

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练一练”、“试一试”“故事廊”、“访一访”、“查一查”、“找一找”“写一写”,“活动与探究”里面还设有诸如“朗诵比赛”、“议一议”、“诗歌摘抄”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设计生动有趣,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并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去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

课文还视题材的性质,适当增加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穿插了“故事廊”等有趣的小资料库等等。

3、教材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教材分小学版和初中版,这两个版本各分上下册,它们的特点是:

(1)突出地方性。

本教材主要是以芳村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经济等为背景和表现题材的,主要是以叙述的方式记述芳村的历史沿革,描述芳村的地理概貌,记载芳村的风土人情,反映芳村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概况,讴歌芳村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如小学的单元就有“美丽的芳村”、“芳村三件宝”和“我们生活的社区”;初中单元设有“人物春秋”、“花乡风情”、“经济发展”和“未来规划”等,这些题材无不体现出本教材具有区域性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2)突出人文性。

整套教材的选材都是来自芳村的自然景观、文化习俗等,这些题材无不充满着人文性,可以说都是对每一个学生浇灌一份人文情怀。

课文提到的每一件事,直观生动而具体,因此,学了这些课文之后相信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会对家乡的人、家乡的事产生由衷的敬佩;同时,作为配合学生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对爱护家乡、投身家乡建设,甚至从爱家乡到爱祖国这样一种爱之情感的延伸无疑将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

(3)突出活动性。

本教材的学习过程是以“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过程的。

例如,小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畅游花博园”中的小主人公兰兰指着花博园的标志问道:

“这就是花博园的标志,你有更好的设计吗?

”,还有,图中小金鱼想去买花,他问小主人公:

“东东,我想去买花,要往那边去呀?

”,如此等等,这些对话都必须通过动脑筋才能够设计得出来,想得出来,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和亲身实践的习惯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又如,中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爱国女士何香凝”,该课后面的练习“活动与探究”是这样设计的:

“1、试一试:

何香凝对故乡具有深厚的情谊。

他曾经以棉村、菊树(海南的一个自然村)为题拟了一对联的上联,鼓励家乡人民团结奋斗,争取过上好生活,并请家乡人对出下联:

‘菊树棉村,不饥不寒常保暖’,你能对出下联吗?

2、找一找:

在芳村,有一所小学是为缅怀何香凝的光辉业绩而以他的英名命名的。

请大家找一找,这所小学位于芳村的什么地方,学校名是什么?

3、练一练:

学完课文后,你觉得何香凝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呢?

与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看法,并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点(50字左右)。

”可见,这样的课堂练习就是通过“试一试”、“找一找”、“练一练”等形式,让学生“从做中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4)突出时代感。

出版这部教材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实践的需要,是为贯彻国家课程政策而做的一件有益的事情,是为挖掘我区教育资源,从而使后一代更好地认识芳村、建设芳村的实践的需要。

(5)突出综合性。

主要体现为方法上的综合和教育过程的综合。

小学表现为活动和游戏整合在一起。

如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争妍斗艳的鲜花”,东东带兰兰去参观花场时问:

“哪些是桃花、菊花、玫瑰花、四季菊?

”又如同冊的第3课“畅游花博园”兰兰提议“来到网上查一查,动手做个小影集”;最后金鱼姐姐补充说:

“芳村的美景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够,小朋友们,拿起相机,去发现,去欣赏吧!

”。

而中学部分主要注重社会考察、自主思考和自主调查等活动。

如下册第一单元经济发展第2课“广钢广船显雄风”的“活动与探究”设计了“拟订一份‘采访提纲’,组织一次采访活动,了解一下上述企业最近的新发展情况。

”第5课“芳村盆景显特色”的练习设计是“同学们,也许在你们的身边,就有制作盆景的高手,去拜访他们,想一想,问一问,制作盆景除了‘蓄枝截干’法,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若有请想办法收集,并向同学们推介。

”这些教材内容在方法和教育过程中都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

本套教材分小学和初中两个年级的版本,主要供我区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使用。

4、对国内外本学科教材的比较分析

据我们所知,与本教材相类似的地方教材有《品德与社会》(徐德卿等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社会》(何化万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版)、《品德与生活》(李季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出版社2003年4月版)、《品德与社会》(高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历史与社会》(韩震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等。

我们这套地方教材在内容结构上主要是选材于学生身边的事物。

小学主要是以生活为主题,低年段主要来源于生活方面,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初中高年段主要也是贴近生活,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纪律的遵守、道德行为的养成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例如上册第二单元便利的交通第6课“地铁到芳村”,金鱼姐姐问:

“你知道怎样乘坐地铁吗?

”文中标有“购票厅、检票口、方向指示(轨道上方站名指示)、黄色安全线、车厢、出站口图”等图示,在人物对话中小主人公东东还不忘提醒大家说“一定要在黄色安全线外等车,在车厢内要坐稳或抓好扶”等,这些话语,既培养了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和安全教育。

初中上册第二单元花乡风情第5课“芳村盆景显特色”,课后练习是这样设计的:

“做一做:

夏养盆景六忌,蕴涵着哪些问科学道理,能否用你所学过的学科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科学现象,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体系结构上,教材图文并茂,图文比例是,小学版大约为7:

3,中学部分为6:

4。

这样的比例体现了一定的坡度,可以说比较合理,它提供了具体生动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重中小学低年段学生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思维来认知事物的特点,又有助于对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材选材上,本教材适应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政策,以芳村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社会经济等为题材的,力图反映和勾勒我区的区情和未来发展图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例如,小学有“美丽的芳村”、“芳村三件宝”等单元;中学有“人物春秋”、“花乡风情”、“未来规划”等单元,这些题材都是来自芳村的,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当然,国家教材主要是在更广泛的角度上去取材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区域性范围也比

较大;同时,在较高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社会教育和道德教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教材对比较小的区域,对它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情况就“无暇顾及”了,一线教师因各方面的局限又难以搜集本区域的一些资源。

本套地方教材的研制开发,正是补充了这一点,它通过描述我区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出来的巨大成就,这些都来自学生身边,通过挖掘整理所得,内容鲜活,贴近生活又来自生活。

教学活动是以现实生活为主题而展开的,因此,对学生来说,有新鲜感,学起来有味儿;对教师来说,也得心应手。

总的来说,本教材主要是配合学生德育、人文素质教育来组织教学活动的,是我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从这个角度说,也是弥补国家教材的不足。

5、试验方案

(1)教材试验的目的

本教材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教材多样化政策而编写的,即“试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

在本套教材大面积推广之前,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实行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作用,同时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建立教科书评价制度的标准,从课题内容、社会内容、教学设计、可读性和制作质量等五个纬度出发,对本套教材进行评价;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通过实验学校的使用,系统收集各方面的意见,然后进一步改进教材并逐步加以完善。

同时,实验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为以后本教材的实施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为全区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提供借鉴。

(2)试验方法

选取部分教学条件较好,科研能力较强,学校所在社区的课程资源较为丰富的中小学校作为实验学校。

采取边试验边修改,以点带面,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全面铺开。

(3)试验计划

1)设立地方课程教材评估小组,对教材的需要进行评估。

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

评估试验学校对本教材的需求情况,学校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以及对本教材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学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2)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本套地方教材所作出的价值定位。

学校通过师生和领导等方面的意见,确定本教材的目标,制定本教材课程的结构。

3)组织与实施。

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地方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根据本套教材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要求各个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组织实验学校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各实验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把该教材编入学校选修课的课程表中。

4)评价。

各实验学校设立地方教材评价机构,由校长直接领导。

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

评价活动包括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地方(校本)教材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学生对课程教材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家长及社会人士对该课程教材的评价等等。

(4)试验范围和试验学校的有关情况

本套教材拟在本区2所中学和3所小学首先进行试验。

分别是金道中学、花地中学;正南小学、何香凝小学和南塘小学。

试验学校的有关情况:

1)金道中学。

该校是芳村区一级学校,设备齐全,师资力量较强。

现有教职工8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研究生学历8人(含在读),大学本科70人;教学方面,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以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

学校有一大批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他们设计了一批形式多样、界面生动、内容充实的教学课件;以科学的流程管理为措施,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保证教学有序进行;学校坚持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实验,每学年都举办校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对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交流,并出版论文集。

今年来参与了“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课题”研讨会,在参加全国性的课题年会中,送评作品7件有6件获奖。

2)正南街小学。

该校拥有一支素质高、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教师4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5人,小学一级教师25人,二级教师1人,其中34位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学校坚持科研促教,科研兴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

在“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大潮中,学校积极开展“主动参与、积极发展”、“学生品德发展与家庭教育”,“小学生公民公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取得良好成绩,2002年获得区教学质量优秀奖。

3)何香凝纪念学校。

该校是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区一级学校。

拥有教师37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