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195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方案.docx

《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方案.docx

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施工组织设计

安徽淮南广弘城一期施工组织设计

1.2.施工图纸

安徽淮南广弘城项目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地下车库、社区商业中心建筑施工图纸2010-03

安徽淮南广弘城项目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地下车库、社区商业中心结构施工图纸2010-03

1.3.规范、规程、标准:

类别

名称

编号

规范

国家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0-2002

规程

地方

建设规程监理规程

DBJ01-41-2002

规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J01-21-95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2.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安徽淮南广弘城一期项目社区商业中心

2

工程地址

淮南市山南新区南纬三路以南、南经十一路以西

3

建设单位

淮南市广弘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广州市黄浦建筑设计院

5

监理单位

南京工大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6

监督单位

淮南市质检站

7

施工总承包单位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

分包项目

消防工程;电视、电话、变配电及室外工程

9

资金来源

自筹

10

合同范围

设计施工图内全部土建、装饰、安装工程。

不包括:

A、桩基;B、室外附属工程;C、电梯工程;D、消防、通风工程;E、动力电源;F、二次加压水设备工程;G、监控。

11

合同性质

包工包料的承包模式

12

工期目标

总工期为460天

13

质量目标

质量合格

2.2设计概况

2.2.1.本工程46~54#楼为现浇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上十八层,地下0层,55~63#楼为现浇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社区商业中心为框架结构,地上二层局部五层,46~51裙楼为二层框架结构,47~49#裙楼为一层框架结构。

2.2.2.本工程地上、地下部分主要技术测量参数如下表:

46、51、52#楼

建筑物高度

55.45m

局部总高度

62.96m

±0.00标高

62.5m

室内外地坪高差

30cm

基底标高

-3.3m

最大基坑深度

2.8m

标准层高

首层

4.415m

2~18层

3m

机房

5.535m

主要纵向轴线尺寸

27.8m

主要横向轴线尺寸

16.25m

47、48、49、50#楼

建筑物高度

55.45m

局部总高度

62.96m

±0.00标高

62m

室内外地坪高差

30cm

基底标高

-3.3m

最大基坑深度

2.5m

标准层高

首层

4.415m

2~18层

3m

机房

5.535m

主要纵向轴线尺寸

27.8m

主要横向轴线尺寸

16.25m

53、54#楼

建筑物高度

55.45m

局部总高度

63.25m

±0.00标高

62m

室内外地坪高差

30cm

基底标高

-3.3m

最大基坑深度

2.5m

标准层高

首层

4.415m

2~18层

3m

机房

5.5m

主要纵向轴线尺寸

27.8m

主要横向轴线尺寸

16.25m

55~63#楼

建筑物高度

55.45

局部总高度

63.25m

±0.00标高

62m

室内外地坪高差

30cm

基底标高

-6.32m

最大基坑深度

7.02m

标准层高

首层

4.415m

2~18层

3m

机房

5.5m

主要纵向轴线尺寸

27.8m

主要横向轴线尺寸

16.25m

地下车库

建筑物高度

-1.2

局部总高度

±0.00标高

62m

室内外地坪高差

基底标高

-5.42m

最大基坑深度

7.02m

标准层高

首层

3.5m

主要纵向轴线尺寸

172.485m

主要横向轴线尺寸

142.318m

社区商业中心

建筑物高度

13.17m

局部总高度

21.9m

±0.00标高

64.0m

室内外地坪高差

60cm

基底标高

-2m

最大基坑深度

2m

标准层高

首层

4.5m、5.4m

二层

3m、3.6m、4.2m

三~五层

3.6m

中间镂空部位

20.50m

主要纵向轴线尺寸

65.391m

主要横向轴线尺寸

51m

三、施工部署:

3.1.定位方法:

本规程为新区新建工程,现场为农耕地,场地占地较大,因现场内栋号较多,适合定位的地方较少,本工程定位测量放线采用50*100*1000木桩垂直打入地下80cm,上口用15cm砼护桩,周边用钢管龙门架防护。

3.2.高程引测:

规划所给高程点在工地北大门马路北侧,点好BM2,高程为62.009m,需往返测量闭合,确定场内高程引测点。

3.3.建筑物高程测量方案编制原则:

3.3.1.认真学习,校核图纸尺寸,了解工程总体布局,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控制建筑物的主轴线。

3.3.2.根据主轴线的位置尺寸制定工程测量计划,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原则,将工程测量计划点位进行计算并绘制桩点位平面图上。

3.3.3,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坐标点,引测轴线坐标点

3.3.4.在基槽开挖过程中,为保证桩位的准确可靠,有利于工程施工应及时将主轴线引测到控制桩上,用5#铁钉做点,注明控制点位。

3.3.5.人员的组织,本工程人员安排见下表

测量人员安排

职务

姓名

岗位责任

具备的条件

施工员

陈建根

地下车库55~63#楼工作组织安排,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

从事测量工作7年

施工员

秦龙

46~54#楼,社区商业中心工作组织安排,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

从事测量工作7年

测量放线员

张桂辉

测量放线操作

从事测量放线工作3年

测量放线员

刘成平

测量放线操作

从事测量放线工作10年

为了保证建筑物楼层放线的测量精度,采用了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垂准仪等,测量仪器配置详见下表:

测量仪器配置

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精度

水准仪

NAL224

1

角度测量、轴线引测

±0.7mm

水准仪

AL332-1

1

标高抄测

±0.7mm

经纬仪

DJD2

2

标高抄测

2″

激光垂准仪

D2J2

1

垂直引测

垂准范围 向上 100m(室内) ;向下 50m(室内) ;精  度 向上 ±10” ;向下 ±30”

50米钢卷尺

长城JGW-502/

4

标高传距、量距

I级

四、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4.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4.1.1.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要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4.1.2.桩位必须用砼保护,地面以上设置醒目的围护栏杆,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4.2.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两级测设,首级为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进行投测。

平面控制网每个栋号共布设4个基准点分别为J/1\J/15控制点,二级控制网依据首级平面总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来测设各个栋号的控制轴线。

首级平面控制网

标高控制依据业主提供的由测绘部门测设的水准点BM2为依据,引测到现场首级平面控制网,建立水准基准组。

采用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正式基准点资料,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可用于护坡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平面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首级控制网

一级

≤5

≤1/20000

二级控制网

二级

≤10

≤1/.10000

4.4.轴线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减值物需要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平面控制网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

4.5.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5

1/20000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5.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精度的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5.1.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5.1.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由测绘部门测设的水准点,由我方测量工程师采用NAL224水准仪对测绘部门所测设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检查,检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5.1.3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高差全中误差(mm/km)

路线长度(km)

仪器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

平地闭合差(mm)

三等

6

≤50

NAL224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L

注:

L为往返侧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表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察积差

前后视累积差

最低地面高度(m)

基辅或红黑读数差(mm)

基、辅或红、黑所测高差较差(mm)

三级

NAL224

100m

3

6

0.3

1.0

1.5

5.2.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列计算:

MW=√1/N「WW/L」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线路环的个数。

5.2.2.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

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

六、±0.000m以下结构施工

6.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6.1.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实测的精度要求。

6.1.2.校测仪器采用测量精度±2″,DJD2型经纬仪

6.2.平面放样测量

6.2.1开挖线放养。

首先根据轴线控制住投测出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记,当基槽开挖至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使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基槽边线、电梯井、集水坑开挖边线,并撒出白灰线指导开挖。

6.2.2.轴线投测。

基础底板砼浇筑并凝固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整平、对中后、后视同轴对面方向桩,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

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6.2.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6.2.4.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轴线间距允许偏差

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L>90m

±20

6.2.5.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楼层的结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结构﹢1m标高,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6.3.±0.000m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6.3.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6.3.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

悬吊钢卷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位依据,使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6.3.3.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在土方开挖即将挖至设计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使用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并撒出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设计标高清土。

6.3.4.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使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立面上,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七、±0.000以上结构施工

7.1.平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投测采用经纬仪竖向传递法进行。

7.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7.1.1.1.内控点布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轴线内控点布设如下图所示:

 

栋号轴线内控点布置平面图

社区商业中心内控点布置平面图

7.1.1.2.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平面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砼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200*20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7.1.1.3.预埋件做法:

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Φ12钢筋,且与底板钢筋焊接浇筑。

7.1.1.4.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用墨斗弹出十字交叉线,并用红油漆标注。

7.1.1.5.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7.2.轴线内控点竖向投测

7.2.1.内控点竖向投测

7.2.1.1.在内控点上架设好激光铅垂仪,打开电源发射激光,作业层测量人员用激光接收靶接收,再架设经纬仪,取四点的中点作为轴线的控制点,竖向投测过程如下图所示。

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

7.2.1.2.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高度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H≤120m

±20

7.2.2.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卷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后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据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墙柱边线,控制线等细部线;

7.3.高程的传递

7.3.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经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永久水准点标注在塔吊标准节上,楼层永久水准点标注在电梯井管壁处,便于向上传递。

7.3.2.标高的属相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7.3.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高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7.3.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高度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H≤120m

±20

八、装饰施工测量

8.1.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8.1.1.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

用钢卷尺之际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关系角度。

8.1.2.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需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

8.1.3.墙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示。

8.1.4.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一次做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8.2.标高的抄测。

8.2.1.楼层建筑﹢1.000标高线抄测前也难怪先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引测水平线。

8.2.2.楼层建筑﹢1.000标高线抄测时,应尽量将水准仪位置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九、建筑物变形观测

9.1.沉降基准点布设

9.1.1基准点布置原则

9.1.1.1.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各栋号现场设置6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9.1.1.2.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9.1.1.3.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的基坑深度。

9.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9.2.1.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高程控制网埋设6个高程控制点。

9.2.2.基准点高程的校测:

基准点使用前,使用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内6个高程基准点林策,经平差计算后的4个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每站高差中的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1.0

±0.30

0.6√n

0.8√n

往返各两次

注:

n为测站数

9.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9.3.1.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9.3.2.建筑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每隔2`3根墙柱基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9.3.3.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9.3.4.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分界线。

9.3.5.宽度大于或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9.3.6.邻近堆放重物外,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滨(沟)处。

9.4.观测周期

9.4.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9.4.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

9.4.3.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一层观测一次。

9.4.4.基础周围有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

9.4.5.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9.4.6.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

9.4.7.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9.4.8.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不超过2mm,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9.4.9.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英及时观测。

9.4.10.交工前观测一次。

9.4.11.竣工后,第一年观测3~4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来决定观测次数。

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