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183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docx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

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究——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例

 

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良好的机制是志愿者服务长久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中国的志愿者服务在上世

纪90年代后获得长足发展,但机制建设滞后影响了志愿者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论文以公民社会理论和激励理论为理论基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主要案例,以

归纳和总结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为研究主线,以机制为核心分析概念,综合运用公

共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中国志

愿者服务机制的现状、特点和不足。

本论文认为,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可以分为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两大类。

其中

外部机制包括筹资机制、动员宣传机制、招募选拔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协调机制、

人力资本蓄养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内部机制包括注册机制、运行机制、权益保障机

制、激励机制、标准化机制和评估机制。

论文通过与国际志愿者服务经验和相关机制

的逐一比较研究,分析指出现有志愿者服务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全球志愿者

服务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标准化等趋势,提出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完善社会

化招募机制等10项政策建议,力图为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完善和志愿者服务事业

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志愿者服务机制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II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Voluntaryserviceswillfunctionwelliftheyhaveupstandingmechanisms.Thoughit

hasmadegreatprogressinthe1990s,china’svoluntaryserviceshastobreakthroughinits

mechanismforfurtherdevelopment.TheoriesadoptisbasedonCivilSocietyTheoryand

PromotingTheory.Also,wemakecasestudiesmainlyonChinaYouthVoluntaryActions

CYVA.Viamulti-principleperspectivessuchasPoliticalManagement,Politics,

SociologyandPsychology,weanalyzethemechanismofCYVAasthecoreaspect,

especiallyactualsituation,characteristicsandvulnerabilitiesVoluntaryservicesmechanismfallsintotwoaspects,andtheyareexternalandinternal

mechanism.Raisingmoney,drumbeating,recruiting,participating,harmonization,human

resourcesandsurveillancebuildtheexternalmechanismjointly.Comparatively,Internal

mechanismincluderegistration,functioning,interestprotection,stimulation,

standardizationandevaluationByspecificstudies,mainproblemsandlimitationsexistinginvoluntaryservice

mechanismscanbefound.Combiningwithmainstreamtrendsofworldvoluntaryservices

suchassocialization,marketalizationandstandardization,wemake10suggestions.Suchas,

multiplemoney-raisingmechanisms,consummatingsocializedrecruitingmechanismand

soon

Keyword:

VoluntaryservicemechanismChinaYouthVoluntaryAction

III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研究成果声明I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录IV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1

1.2.1概念界定1

1.2.2相关理论概述2

1.3研究思路与方法3

1.3.1研究思路3

1.3.2研究方法4

1.4论文框架4

第2章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现状6

2.1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现状6

2.1.1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历史和发展6

2.1.2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总体水平和地域分布.6

2.1.3中国志愿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7

2.2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分类、研究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8

2.2.1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分类8

2.2.2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9

2.2.3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0

第3章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机制研究12

3.1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12

3.1.1概况12

3.1.2重点项目12

3.1.3机制建设与管理网络.13

3.2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外部机制研究14

3.2.1筹资机制14

3.2.2动员宣传机制.15

3.2.3招募选拔机制.15

3.2.4社会参与机制.16

IV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3.2.5协调机制16

3.2.6人力资本蓄养机制17

3.2.7监督检查机制.17

3.3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内部机制研究18

3.3.1注册机制18

3.3.2运行机制19

3.3.3权益保障机制.19

3.3.4激励机制19

3.3.5标准化机制20

3.3.6评估机制20

第4章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23

4.1外部机制比较.23

4.1.1筹资渠道单一、民间资金进入的障碍大23

4.1.2社会化招募机制不足,多在学校等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组织招募.24

4.1.3志愿者服务的品牌形象管理能力有待加强.24

4.1.4行政色彩浓厚,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受限25

4.1.5志愿服务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行业监督和第三方监督.25

4.2内部机制比较.25

4.2.1机构注册障碍大,志愿者注册比例总体较低26

4.2.2临时性运作还比较普遍26

4.2.3志愿者基本权益得到较好保障,但补偿标准较低.26

4.2.4激励层次较低,深层次激励缺乏27

4.2.5志愿者服务的标准不够规范.28

4.2.6缺乏专业评估.28

4.3全球志愿者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28

4.3.1社会化趋势:

第三领域的力量将得到发挥.28

4.3.2市场化趋势:

更有效地配置服务资源29

4.3.3标准化趋势:

志愿者服务的基础性需要30

4.3.4法制化趋势:

为志愿者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31

4.3.5专业化趋势:

有利于整体提高志愿者服务的水平.33

4.3.6长效化趋势:

在不断积累中发展34

4.3.7国际合作:

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全面34

第5章完善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对策和建议36

5.1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36

5.2完善社会化招募机制.36

5.3完善和发展监督机制.37

5.4加快制定志愿者服务标准38

5.5完善和发展评估机制.38

5.6引入和发展竞争机制.38

5.7尽快出台《志愿服务法》,完善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39

5.8建立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志愿者激励机制39

V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5.9构建志愿者服务专业化机制.41

5.10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41

参考文献.4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45

致谢46VI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这是全球的共识。

中国的志愿

者服务从上世纪90年代后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者在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的出色表现,更使志愿

者的影响日益广泛。

志愿者服务对于当事各方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对于志愿者而

言,志愿者服务是其继续社会化、内化价值观念、拓展社会交往、丰富人生经验的重

要途径和平台;对服务对象而言,志愿者服务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维

护合法权益、促进身心健康;对于社会而言,志愿者服务和志愿活动蕴含的人文关怀

气息和奉献精神,是营造和谐社会、整合配置资源、缩小社会差距非常有效的实践载

体。

良好的机制是志愿者服务长久有效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志愿者服务的机制研

究对于引导、促进、提升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形式和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外志愿者服务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机制,而国内将志愿者服

务的机制这个关键性因素作为重点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尚未形成对志愿者服务机

制的清晰界定和全面把握。

因此,对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借

鉴西方先进志愿者服务的运行管理经验,形成适合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对中国志

愿者服务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对中国志

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

1.2.1概念界定

1.2.1.1志愿者

志愿者Volunteer,也称志愿人员、义工、志工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

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志愿者在香港

称为义工,在台湾则称为志工。

志愿者按服务内容可分为支教志愿者、扶贫志愿者、

救灾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及环保志愿者等。

1.2.1.2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则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

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服务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不

论是不是志愿者,只要无偿为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作出贡献,其行为

就可称为志愿服务。

1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1.2.1.3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服务则是由特定的专门机构来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要想从事志愿者服

务,首先要加入某个组织成为志愿者。

志愿者服务在中国也特指上世纪90年代由共

青团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同志愿服务相比,志愿者服务具有确定的目标

和稳定的运作机制。

因此,研究志愿者服务的机制更有现实意义。

1.2.1.4志愿者服务的机制

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志愿者服务机制是指志愿者

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成熟并固定化了的关系或模式。

研究志愿者服务的

机制,就是要着重研究这些关系或模式,并要特别注意把志愿者服务作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来研究。

1.2.2相关理论概述

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前人研究的成果积累,特别是对于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这

一新命题而言,更需要借助于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成熟理论。

基于本文的研究视角,

有必要对论文所运用的基础理论进行梳理,这些理论主要有公民社会理论和激励理论

等。

1.2.2.1公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理论形成和流行于17―19世纪上半叶,当时著名的自由主义公民社会

理论家托克维尔等人把公民社会看作是各种志愿性结社的集合体。

在20世纪80年代

以后,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理论的关注重新升温,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不断深入。

当代公

民社会理论提出了国家?

?

经济?

?

公民社会三分法,其中,戈登?

怀特的定义比较

具有影响力,“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

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

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公民社会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原

则,恰恰是这些价值和原则使得公民社会最终独立于国家和市场。

这些基本的社会价

值或原则是:

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和法治原则。

中国学者俞可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国家的成熟程度,与公民社会的发

达程度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已经在中国迅速崛起,并

且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发挥着日益重

要的作用。

俞可平认为,中国的公民社会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一是典型的政府主导

2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型,具有明显的官民双重性;二是正在形成过程中,具有过渡性;三是具有不规范性;

1

四是民间组织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影响力差距很大。

公民社会理论与志愿者服务机制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背景。

志愿者服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与公民社会发育不足有关,大部分能够在公民

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得到解决。

1.2.2.2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又称动机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激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型激

励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的需要,它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等。

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相比,

志愿者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缺乏硬性的责任相关性,也缺乏直接的经济利益相关性。

因此,在对成员的组织和激励过程中,目标激励、人本管理、文化建设和柔性管理就

显得更为重要。

一方面,要通过构建组织文化、设定组织目标将个体凝聚起来,以组

织行为和良好机制带动和规范个体行为,呼唤起个体成员持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

用服务对象的认同感使其感受到自身价值。

另一方面,要贯彻人本管理理念,深入研

究志愿者的需要和动机,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予以激励,从而形成良好的动力机制。

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有的学者对志愿者的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奥默托等学者关

于志愿者10类服务动机的研究成果等,对本论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在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访谈和文献

分析,形成论题及研究框架;之后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对所发现问题进行

讨论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文具体的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1

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3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图1.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努力使研究过程更加

严谨,结论更富有创新价值。

1.3.2.1文献研究

主要是从相关的统计资料、档案、文件、书籍和报刊等文字材料中收集研究信息,

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理论。

1.3.2.2比较分析

本研究把比较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国别比较、组织间比较、个案比较等方面,通过

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和发现各种志愿者服务机制的优势与不足。

1.3.2.3个案研究

本研究选择国内志愿者服务的典型案例?

?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进行深入解剖,

分析其成功经验与制约因素。

通过“解剖麻雀”式的个案分析,不仅可以获得理论上

的印证以及对问题的透彻理解,也可以使调查更加真实、生动、具体,提高研究结果

的可信度。

本研究的个案对整个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个案所代表的志愿者服务在

整个志愿者服务事业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主体地位。

1.4论文框架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

首先明确了在当前研究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重要意义,然后对

4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志愿者、志愿服务、机制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

法,指出本文对中国志愿服务机制的研究是从典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

的。

第二章,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现状。

在详细阐述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历史和发

展、总体水平和地域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分

类、研究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机制研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中国志愿服

务的典型成为重点研究的对象。

本文首先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历程、现状进

行了总体描述,然后重点在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两个层面上进行剖析,指出中国青年

志愿者行动存在7大外部机制和6大内部机制,进而详细论述了这些机制。

第四章,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中外志愿服务机制的比

较,和对国际志愿者服务发展趋势的把握,总结处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特色和不足

之处。

第五章,完善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典型研究和比较研究发现

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等10条可行性政策建议,以期改进

和完善中国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

5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现状

2.1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现状

2.1.1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历史和发展

新中国成型的、有组织的志愿者服务事业可以追溯到每年3月份的“学雷锋、做

好事”行动,雷锋精神和志愿者服务精神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性,都是以利他主义和

贡献社会为核心原则的。

改革开放之后,志愿服务、志愿者、义工等概念引入中国大陆,志愿者服务事业

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中国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与民间组织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推动

都有密切关系。

因此,中国志愿者服务可分为民间主导型和行政主导型两大类。

民间主导的志愿者服务种类繁多但范围和影响力较小。

民间志愿者服务最早可追

溯到1990年我国第一个规范的志愿者服务组织?

?

深圳市义工联的成立。

民间志愿者

服务的最新典型是5?

12汶川大地震后随即成立的“四川5?

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

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与当地的一些NGO(民间社会团体)以及上海、

贵州等地的NGO及志愿者协商成立了此民间救助服务中心,为NGO和志愿者提供信息

服务和交流平台。

行政主导的典型是共青团系统主推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系列

活动和民政系统推动的社区服务计划。

1993年12月,团中央正式推出中国青年志愿者

行动,1994年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启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计划。

目前,中国志愿者服务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官方民间互

动、国内国际联动。

官方和民间在志愿者服务方面达成了深刻全面的共识,都认识到,

志愿者服务事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发挥双方

的优势,构建有效的志愿者服务机制,才能促进志愿服者务事业长久发展。

同时,我

国的志愿者服务领域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也正在日益增加。

2.1.2中国志愿者服务的总体水平和地域分布

我国志愿者服务目前存在总体参与水平低和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和特点。

总体

来看,我国志愿者服务的参与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城市人口志愿者服务活动参

与率只有3%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志愿者占总人口的40%。

另外我国志愿者服务领域

6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2

和志愿者服务制度等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同国际志愿者服务先进水

准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这种差距既体现在参与水平和活动表现层面,也体现在制度设

计和机制建设层面。

我国志愿者服务领域的地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城乡之间

志愿者服务的分布不均,志愿者服务的推动者和执行者绝大多数为城市居民和大中学

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接收者绝大多数为农村居民;二是志愿者服务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志愿者服务开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有正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北京、

西安等地区和城市的志愿者服务比较发达,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志愿者服务相对落后。

2.1.3中国志愿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3.1志愿者服务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社会对志愿者服务认知不够深入

职员者服务在中国毕竟还是新生事物,志愿者服务理念普及程度还不够高,社会

公众对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还存在一定误区。

这就造成参与人群的比

例较低、成分单一,也会影响到社会对志愿者的评价和权益保护。

2.1.3.2资金的募集难度大、经费使用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在访谈中发现,基层志愿者组织普遍反映的困难是经费保障不足,缺乏相应的资

金筹集渠道,基层志愿者组织在资金的使用、监管机制尚未形成。

此外,由于没有相

关险种,如何给志愿者参加经常性服务上保险,是困扰许多基层组织的难题。

2.1.3.3志愿者服务发展不平衡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居民的整体素质、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各地志

愿服务活动呈现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志愿者服务的不均衡和志愿

者服务事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而存在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都是机制建设的缺失。

我国志愿者服务的参与水平

远低于国际水平,这是由于志愿服务的社会化机制、招募机制、注册机制、宣传动员

机制、标准化机制出现了问题。

区域发展不均衡则和我国志愿服务的运作机制、动员

宣传机制和立法机制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因此,要想解决我国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从机制上着手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2

新华网.“奥运契机”推动中国志愿服务驶向制度化轨道.2008年08月25日////0>.

7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2.2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分类、研究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正式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有20多年的历史,但数

量、形式和内容方面呈现“后来居上”的迅猛的发展势头。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

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志愿者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志愿者服务事业的

发展。

2.2.1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分类

本文研究的是志愿者服务的机制。

回顾近3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志愿者服务的发

展已经形成很多卓有成效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这些都是中国志愿者服务机制建设

的有益探索,都为我国志愿者服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经验,做出了贡献。

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机制问题,国内尚未有学者做专门的全面的划分。

笔者认为,

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可以划分为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

外部机制主要处理志愿者服务同

外界资源或主体的交流和互动,而内部机制主要处理志愿者服务本身如何高效、健康、

持续地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具体而言,外部机制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