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141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教案新人教版

《瞻前顾后·合理推求———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见目标2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事先印发“2005、2008、2010年浙江高考古文真题”,布置学生事先做好,尤其强调的是在做第一道实词含义理解的选择题时,你是用了什么方法,才得出正确答案的。

一、课前热身

(学生齐读填空)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老师:

得很流畅,相信2012年的高考古文名句填空“2分”应该没问题,同学们有这个自信吗?

——

当然,文言文在高考试题中,不只名句填空题中出现它的身影,哪里还出现古文题目?

——文言文阅读理解

多少分?

——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分值仅次于作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文段,尤其是准确理解文段中文言实词的词义。

二、解读考纲

一)《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浅

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二)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基础手册】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

对文段中的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也重点考查实词的理解。

为了提高这类题目的得分率,平时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温州市一模答题情况

高三文科语文各小题得分率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得分率

16

3

0.55

18.4%

三、方法探究

方法一:

对应互译法

1、规律探寻

提问:

想一想,有规律吗?

①忧懈怠,则思慎始

而敬终。

(谨慎)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拔)

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余)

译文:

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

④卖官鬻爵(卖)

【补问】根据什么方法来推断上面词的词义的呢?

2、老师讲解

文言文中对偶句、并列词句很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可以推知未

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3、高考掠影

【回眸】2005年浙江卷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

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

搁浅。

B.庭除甚芜除:

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虞:

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

整理。

【答案】B

【解析】应为“台阶”的意思,其实从“堂庑甚残”句中可判断出是一个名词,因为它是与“庑”相对应的。

庑:

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林黛玉进贾府》有讲到“厢庑游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

【回眸】2012年浙江高考样卷

……与其失善,宁其利淫。

无善人,则国从之。

故《夏书》曰: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惧失善也。

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赏而畏刑劝:

劝说。

B.朝夕临政临:

亲自处理。

C.晋人寘诸戎车之殿寘:

安置,安排。

D.声子使椒鸣逆之逆:

迎接。

【答案】A

【解析】劝应该解析为“喜欢”,因其与后面的“畏”相对。

方法二:

汉字字形推断法

1、规律探寻

提问:

想一想,有规律吗?

①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双目失明)

译文: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②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绳子)

译文:

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

③彀gòu士十万人(弓箭手)

④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

解析:

飨:

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

粲:

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翻译:

我的母亲在东边,不买卖难得到白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

2、老师讲解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其大体的意思。

3练一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解析】“籴”、“粜”大家比较陌生。

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方法三:

知识迁移法

1、规律探寻

提问:

想一想,有规律吗?

①昭(人名)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2009年高考课标卷)

译文:

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

缠绕、环绕祖母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②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2009年高考课标卷)

译文:

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逼近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用绳子往下吊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③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白吃饭尸位素餐

译文:

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啊,可不

要吃白饭啊。

④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

(97年全国卷)

解析:

绳之以法(制裁)

2、老师讲解

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此外,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

帮助。

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3、高考掠影

【回眸】一模1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及太子所赐药,则饵之饵:

B、弟子为之迎医,皆不听进听:

允许

C、于是子孙悉集,酒阑阑:

兴致浓

D、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亡:

通“无”

【答案】B

【解析】阑应该是“将尽”之意,比如“灯火阑珊”(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春意阑珊”“意兴阑珊”(将尽、衰落)

【1998年高考】

第18题、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

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

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

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

指年龄。

【答案】B

【解析】上面前三项都能从课文中找到实例。

A→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

下,则尽其天年。

C→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010年浙江卷】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

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

……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尠有屈焉屈:

屈辱。

B.鸠率僧旅鸠:

聚合。

C.将加大辟大辟:

死刑。

D.遗其珍物遗:

赠送

【答案】A。

【解析】屈:

屈服。

例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方法四:

成分分析法

1、规律探寻

提问:

想一想,有规律吗?

①范增数目项王。

(用眼睛示意)谓语

译文: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②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险固的地势)宾语

译文:

占据了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

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视力)主语

译文:

视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④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腰上佩着)谓语

译文:

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

2、老师讲解

我们推断实词时可以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先确定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

即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2、高考掠影

例1【2000年全国题】1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

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

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

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

使者。

【答案】CC句——译文:

亲自放驴,拿柴来烧火煮饭。

【分析】“樵”在句中作什么成分?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

迁延: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樵”是什么意思?

名词作动动词,砍柴。

方法五:

语境分析推断法

1、试试看: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

“汝何业?

”曰:

“卖卜。

”岑曰:

“我夫人有

娠,弄璋乎?

弄瓦乎?

”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

“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古今谭概》

提问:

弄璋、弄瓦何意?

老师提示:

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

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所以,弄璋:

生男,弄瓦:

生女

【补注】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

璋:

一种玉器;古人把瓦给女孩子玩。

瓦:

原始的纺锤。

2、老师讲解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3、高考掠影

【回眸:

一模前自测考】

初,曹操微时,人莫知者。

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

谓曰:

“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操常感其知己。

及后经过玄墓,辄凄怆致祭。

(节选自《后汉书·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有删减)

19.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案其奸案:

查办

B.南匈奴及高句骊伯固并畔畔:

反叛

C.未欲迫之迫:

逼近

D.曹操微时微:

隐匿(地位低下)

【2008年浙江卷】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白居易传》元·辛文房)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致仕:

做官。

B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

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

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艰难:

艰涩。

【答案】A

【解析】致仕:

退休或辞职回家。

四、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语段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2解释下列语段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写)。

驻(车马停止不前)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同“返”,返回),下马伫(长时间地站着)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才)去。

译文:

欧阳询曾经走(在路上),看见一古代的石碑,是晋朝索靖所写的。

停下马观看它,很久才离开。

(他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下马站立,等到疲劳了,就铺开裘皮大衣坐下来观看,于是睡在了石碑的旁边,三天后才离开。

【解析】

我们得出“布”的意思是“铺”,主要是依照上下文中的“伫立”“及疲”“裘”“坐”“宿”等词语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语段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原文: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

少有器局,颇涉文史。

大业中,为治礼郎。

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译文: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

青年时有才识度量,很广博地阅览了文史书籍。

隋大业年间,当治礼郎。

士廉的妹妹先前嫁给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

我们得出“适”的意思是“出嫁”,主要是依照下文中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我们把这种根据文句间的意思来推断词义的方法称为语境分析法。

3、(08上海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

“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日: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解析】固:

坚守、固守。

济:

成功。

——主要依据语境推断法

五、课堂总

这节通过具体的语段分析及对高考实词题目的回顾,我们得出了五种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大家在今后的做题中不断地去总结,但又一点要注意的是:

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在具体语段中,往往互为辅助,互为验证。

但请同学们记住一点——如果我们能把积累和推断方法结合起来,我们就有了进入“文言王国”的一双有力的翅膀,我们就会飞到一个新的天地,飞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布置作业

《语文总复习导引》P118—P120中的“自主练习”

七、板书设计

实词词义的推断

对应互译法

字形推断法

知识迁移法

成分分析法

语境分析法

总原则:

因文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