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docx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
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3、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4、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
5、教学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6、教育心理学形成于()年。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879年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A)年。
A.1879年B.1903年C.1913年D.1924年
8、心理学的缔造者是()。
A.桑代克B.冯特C.斯金纳D.布鲁纳
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B.桑代克C.苛勒D.华生
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里学》D.《教育心里学大纲》
11、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里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B.卡普切列夫C.列昂节夫D.鲁宾斯坦
12、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并确立了学科体系的是()在1903年发表的《教育心理学》。
A.桑代克B.冯特C.华生D.苛勒
13、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教学过程
14、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是以()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
1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在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1、教育心理学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
A.如何教B.如何管理C.怎样学D.怎样评价
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含()要素。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3、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它们是()。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管理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
E.认识过程
4、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年龄差异B.智力差异C.群体差异D.个体差异E.性格差异
5、教学媒体包括()。
A.书本B.录像C.图片D.教师
E.计算机网络
6、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方面。
A.敬业精神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教学资格
E.职业要求
7、教学环境包括()。
A.基础条件B.师生关系C.上下级关系D.物质环境
E.社会环境
8、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
A.课堂自然条件B.师生关系C.教学设施D.上下级关系
E.空间布置
9、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
A.课堂纪律B.课堂气氛C.教学设施D.师生关系
E.同学关系
10、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作用。
A.描述B.验证C.解释D.预测
E.控制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N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N)
3、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N)
4、教学媒体只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它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N)
5、教育心理学只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
(N)
6、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Y)
7、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Y)
8、实验法是在教育和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方法。
(N)
9、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Y)
四、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处填入正确答案)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3、学生对学与教的过程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
4、学生通过群体差异可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的思维水平差异上。
5、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6、教学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7、教育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8、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
“学生喜欢我吗?
”、“同学们怎么看我?
”等。
9、处于关注情景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如何呈现材料?
”等问题。
10、教育心理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等。
11、教学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与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与反思。
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13、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14、1903年,美国心理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为西方该学科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5、2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的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五、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教学内容
3、教学媒体4、教学环境5、学习过程6、教学过程7、观察法
六、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些什么?
3、教育心理学可以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4、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什么作用(意义)?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七、论述题
1、试论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1、答案要点: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谢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甚至交叉、重叠。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心理学提供基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各年级阶段发展的规律;(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4)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狭义而言,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
2、试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2)建国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目自己的理论体系。
(3)建国后,主要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
(4)60年代前期,在学科心理学方面作了大量人实验研究。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中断。
70年代后期,重新复苏繁荣,自己编写和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
(5)目前,工作者综合国内外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中.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少年期是指年龄在(B)阶段的儿童。
A.6~1l、12岁B.11、12岁~14、15岁
C.14、15~17、18岁D.3~6、7岁
2.青年初期的年龄在(C)阶段。
A.6、7~11、12岁B.11、12岁~14、15岁
C.14、15~17、18岁D.3~6、7岁
3.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不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
4.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
A.可能性B.观察性C.目的性D.可控制性
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C)。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华生
6.“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B)。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
8.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
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列昂节夫B.赞可夫C.维果斯基D.鲁宾斯坦
10.最近发展区是指(C)。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1.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C)。
A.信任感B.自主感C.主动性D.勤奋感
1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D)。
A.自主感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13.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B)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
14.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A)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A.放纵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
15.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C)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A.放纵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l.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ABCE)。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D.独立性
E.差异性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ABDE)。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期不同
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3.少年期的心理发展有以下特征(ABCE)。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D.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
E.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
4.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E)。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己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辨证思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5.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主要有(ABCD)。
A.以为外界的—切都是有生命的B.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D.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E有了守恒观念
6.形式运算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有(ABCD)。
A.能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B.能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
C.具有抽象逻辑思维D.思维具有可逆与补偿性
E.思维缺乏灵活性
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ACE.)。
A.家庭教养方式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D.成人世界
E.同辈群体
8.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ACD)。
A.专制型B.开放型C.放纵型D.民主型
E.自由散漫型
9.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ACE)。
A.自我认识B.自我感觉C.自我体验D.自我教育
E.自我控制
lO.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ACE)三个阶段。
A.生理自我B.虚拟自我C.社会自我D.精神自我
E.心理自我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
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打“×”。
)
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N)
2.心理发展既有渐进的、连续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改变。
(Y)
3.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Y)
4.学习准备仅仅影响所学习的成功,而不影响学习效率。
(N)
5.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N)
6.埃里克森认为6~11岁的儿童,其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N)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N)
8.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N)
9.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Y)
四、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1.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段,按心理学家的划分是少年期。
2.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3.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守恒观念。
5.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6.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7.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
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8.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9.埃里克森认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lO.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与主动感相对应的是内疚感。
11.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2.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3.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度。
1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5.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五、名词解释
1.心是发展2.学习准备3.关键期4.守恒5.最近发展区
6.人格7.自我认识8.认知方式
六、简答题
1.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了哪些阶段?
2.少年期心理发展有些什么特征?
3.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些什么特征?
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七、论述题
1.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试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过他们当前的认知结构的要求,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事物,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3)最近发展区的意义,最近发展区指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
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D)。
A.蜜蜂采蜜B.猴子练习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2.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B)。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3.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C)。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
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进行的分析,这种学习属于(C)。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
5.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A)。
A.规则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6.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C)学习。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态度D.言语信息
7.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
A.桑代克B.华生C.苛勒D.加涅
8.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A)创立的。
A.巴甫洛夫B.列昂节夫C.维果斯基D.鲁宾斯坦
9.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C)。
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
10.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B)。
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
11.“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A)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这种现象是(B)。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
13.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B)。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获得
14.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D)。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15.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C)。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1.根据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内涵包括(ACD)。
A.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C.学习是反复经验引起的D.学习是身心成熟的结果
E.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2.学生学习的内容有(ABCDE)。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D.道德品质的培养
F.健康心理的培养
3.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不同的类型(ABCD)。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
E.行为训练
4.我国心理学家一般将学习分为(ACE)。
A.知识学习B.经验学习C.技能学习D.动作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ABCE)。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6.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CE)。
A.桑代克B.布鲁纳C.斯金纳D.加涅
E.巴甫洛夫
7.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提出的基本规律是(ACE)。
A.效果律B.强化律C.练习律D.消退律
E.准备律
8.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AE)。
A.获得与消退B.正强化与负强化C.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D.惩罚
E.刺激泛化与分化
9.斯金纳将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AC)。
A.应答性行为B.习得性行为C.操作性D.强化行为
E.消退行为
10.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ABCE)。
A.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D.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E.惩罚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前“√”或打“×”。
)
1.学习活动的过程是个体经验的获得过程。
(Y)
2.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惟-因素。
(N)
3.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Y)
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力*距离”,是解决问题学习。
N
5.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之为言语信息。
(N)
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认知结构为基础的。
(N)
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Y)
8.苛勒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是操作性学习。
(N)
9.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
(Y)
10.斯金纳认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
(Y)
四、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