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718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23日在普洱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沈培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普洱市第一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首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普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未雨绸缪、超前谋划,立足全局、系统谋划,立意高远、高位谋划,大胆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突出、特点明显、亮点闪烁,圆满完成“十五”计划,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实现了任期目标。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全力加快经济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7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0亿元,年均增长12.3%,超计划3.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5.8亿元增加到13.7亿元,年均增长18.9%,超计划8.9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从22.3亿元增加到59.3亿元,年均增长2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9.2亿元增加到132亿元,年均增长27.5%,超计划12.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6.2亿元增加到52亿元,年均增长14.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390元增加到113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90元增加到2536元,年均分别增长9.8%和8.7%。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213.6亿元和155.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2%和17.8%。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2.9%提高到37.8%。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达到1021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23.4%和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1%和10.6%。

各项主要指标不但超额完成去年人代会确定的计划目标,而且生产总值、财政总收支、固定资产投资三大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农村面貌深刻变化。

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三农”工作进入了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时期,发展的难点逐步突破。

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建成高稳产农田189.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169万亩。

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从80.8万吨增加到84.8万吨;林、茶、烟、桑、胶、畜等特色产业全面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从34.9亿元增加到87.8亿元,年均增长7.4%。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解决了42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49元。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力推进,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农机具、农用车、摩托车、家电、手机等大量进入农民家庭。

2008年,建成高稳产农田4.2万亩,启动24个省级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实施46个市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73个乡镇及村庄规划试点和518个整村推进项目,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人。

上海和宝钢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世行和英国政府混合贷款扶贫项目进展顺利,解决了10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81元。

(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五年来,我们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5亿元,发展的根基日益坚实。

交通方面,按照高等级公路、县际油路、经济干线、农村公路、口岸通道五个层次,加快推进公路路网建设,思小高速、景永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思澜二级公路一、二期工程完工,磨思高速、澜惠二级、省道218(0538)线普洱段和无量山、哀牢山经济干线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全市公路里程达1.9万公里,其中油路里程为2428公里;建成75个农村客运站点,实施了思茅港等码头渡口改建;普洱至昆明的航班由每周1班增加到每周20多班;机场迁建和泛亚铁路普洱段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立体大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能源方面,糯扎渡电站筹建进展顺利,崖羊山等6座中型电站投产发电,水电装机容量由11.5万千瓦增加到183.6万千瓦,一批服务重点产业和城乡发展的骨干电网投入使用。

水利方面,完成1.5万件“五小”水利工程,解决了45万人的饮水问题;建成思茅大中河等5座中型水库,实施了23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五一、小坝子等9座中小型水库,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建方面,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县城—建制镇—集镇四级规划体系,规划建成区73.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21平方公里扩大到42平方公里,南部开发初具规模,中部改造积极推进,北部路网基本形成;景谷、澜沧次中心城市和以墨江“双子星城”为代表的县城建设加快推进。

全市城镇化率达29%。

2008年,思澜公路三期、碧云大桥等重点工程开工。

石门坎、三江口电站实现截流,完成墨江500千伏等3个电网工程,唐胜220千伏等3座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

建成思茅第三自来水厂、木乃河和大箐河水库,完成思茅河一期治理工程。

中心城区路网建成7条、在建4条,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启动。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五年来,我们通过对资源再认识、潜力再分析,突出发展茶、林、电、矿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培植壮大烟草、蚕桑、旅游等骨干产业,发展的重点更加彰显。

把茶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实现了由“农业普洱”、“文化普洱”到“科学普洱”的跨越,产值从2.4亿元增加到14.3亿元,年均增长42.7%。

做好造林、护林、用林三篇文章,发展壮大林产工业,产值从17.3亿元增加到43.3亿元,年均增长20.2%。

引进华能、大唐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加快水电开发,电力产值从2.6亿元增加到14.2亿元,年均增长40.5%。

采取规范整合、市场配置等措施,促进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矿业产值从5.1亿元增加到30.5亿元,年均增长43.1%。

巩固提升烟草产业,产量从11.6万担增加到49.1万担,年均增长33.5%;加快培植蚕桑产业,产值从535万元增加到5999万元,年均增长62.2%;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建成中华普洱茶博览园,积极推进景迈山旅游区、普洱国家公园、大茶马古道、北回归线标志园等景区景点建设,旅游总收入从3.2亿元增加到11.4亿元,年均增长28.9%。

构建思宁江墨工业经济带,加快普洱和景谷等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从30.3亿元增加到9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9.5亿元增加到2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7%和24.7%。

2008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2%,增幅居全省第一。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

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4.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1%。

普洱茶功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工建设;完成人工造林50.4万亩;天壁水泥年产120万吨和大为垦业化肥年产20万吨生产线等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普洱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建成12户、在建29户。

(五)改革创新纵深推进,体制机制彰显活力。

五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思路的创新激活体制机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矛盾问题,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基本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税和县(区)财政收入超收上解制度。

金融和粮食流通改革稳步推进,教育和农村医疗等社会事业改革步伐加快。

完成电价改革,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立足整体发展,创新工作方法,全力谋划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县域梯度发展、民生基础重点发展,实现了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采取整合资源、作价转让、优化配置等举措,率先开展矿产、水务、集体林权制度、国有商品林流转等改革。

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创新镇沅拉祜族苦聪人扶贫开发和宁洱“6·3”地震恢复重建方式。

通过五年的改革创新,我们创造了矿业发展、投融资、扶贫开发、抗震救灾提升式恢复重建的“普洱模式”,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全国林改座谈会和全省茶产业、林业、水务、矿产等发展改革工作现场会先后在普洱召开。

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商品林流转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继续推进矿业整合、国土资源管理和投融资体制等领域的改革。

(六)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品牌形象逐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与提升对外形象同步推进,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

深入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世纪金源、香港励晶、柏联、天士力等知名企业落户普洱,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组建了驻北京、上海联络处,增进与老挝丰沙里省、越南奠边府、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的友好往来,与相邻州市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组织企业赴老挝、马来西亚等国举办展洽会,扩大了松香、茶叶、咖啡等产品的自营出口。

提出普洱走向世界的目标,不断提升普洱品牌形象。

全力打造普洱绿三角、思宁江墨普洱茶/哈尼太阳文化旅游环线;拉祜族长诗《牡帕密帕》、普洱茶贡茶制作工艺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洱茶被评为云南改革开放30年十大文化品牌之一,《普洱》杂志及一批社科、文艺作品在对外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孟连、勐康、龙富口岸升级,通道、口岸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市名更改,赢得普洱走向世界的无形资产;举办两届中国普洱茶节、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和“百年贡茶回归故里”活动,参与中央电视台2007年“倾国倾城”魅力城市推介活动并成功进入前十名。

五年累计签订经济合作项目442项,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0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312万美元,实施境外替代种植124万亩。

2008年,实施各类经济合作项目123项,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56万美元。

新增替代种植30.3万亩。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720万美元,增长41.8%。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五年来,我们坚持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理念,紧紧抓住民生这个根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发展的成果惠及民众。

“两基”教育工作扎实推进,9个县(区)实现“普九”,高中、职业、成人、幼儿教育蓬勃发展,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改造中小学危房4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84所,实施西盟二中搬迁,建成普洱二中,完成中心城区5所中学教学楼改扩建,加快了师专新校区、市职教中心等建设;制定贫困大学生奖助办法,500名大学生得到资助。

实施了市第二人民医院等5个市级医疗单位项目及489个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得到加强;166.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3.9%。

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五年获省政府考核一等奖,人口自然增长率由8.9‰下降到5.86‰。

全面实施“文明县城”等创建活动,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思茅区被评为全省首届7个“文明城市”之一。

群众性文化和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实施66个文化基础建设项目、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承办了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举办了首届全市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和传统体育运动会。

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3.9%和95.2%,分别提高4.3和3.6个百分点。

成功举办省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9.3%提高到45.5%。

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扎实开展“七彩云南·生态普洱”保护行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退耕还林15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49.1平方公里。

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对矿山、交通、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和气象、地震等监测预警。

更加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制度,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再就业2.3万人;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失业保险金;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6万城镇人口和34.1万农村人口纳入低保范围,逐步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

解决18.6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建成廉租住房7.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51.6万平方米。

2008年,全面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就学,免除书费55.3万人次、学费57.3万人次,寄宿制学生27.2万人次获得生活补贴。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内异地持卡就医。

思茅重生关爱中心迁入澜沧县建设。

及时处置了婴幼儿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稳妥处置孟连“7·19”事件,深入开展“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

(八)民主法制持续加强,行政能力逐步提高。

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政府工作更趋规范务实,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重大决策出台前广泛开展调研、咨询和听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不断完善。

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基层民主有序推进。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逐步健全,撤并乡镇18个。

制定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认真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和行政复议工作,不断加强审计、监察、人事、统计、档案、老龄、残疾人、侨务、人防、地方志、水文等工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开展树新风、强作风教育活动,公务员队伍素质和政府执行能力不断提高。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完成“四五”普法,“五五”普法进展顺利。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

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澜沧、孟连和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建成使用。

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边疆团结稳定。

各位代表!

五年来,我们不仅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道路,使普洱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是必须坚持立足市情,系统、长远、高位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这是过去五年发展的关键所在;二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这是过去五年发展的核心所在;三是必须坚持尽最大努力改善和发展民生事业,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这是过去五年发展的根本所在。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着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汗水。

在此,我谨代表第一届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普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普洱改革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普洱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是: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从孟连“7·19”事件中反映出部分干部关注民生不够,存在思想、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信任。

二、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

今后五年,是普洱加速转型蓄势、谋求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任务,我们要清醒认识经济欠发达但发展潜力大的基本市情,顺应全市人民求进思富的强烈愿望,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的巨大活力,奋力开创加速崛起、科学发展新局面,逐步缩小与全国全省发展的差距,努力推进普洱走向世界。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加繁荣。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和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格局基本形成,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经济形态竞相繁荣,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今后五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6%和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

农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增加值达到1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8%;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和2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2.5%。

基础更加坚实。

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重点,着眼于打基础、强根本、增实力,抓好前期工作,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推进机制,建设和管护并举,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基础设施项目。

今后五年,计划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其中:

电力投资450亿元、交通投资219亿元、社会事业和旅游投资193亿元、房地产投资90亿元、工业及技改投资70亿元、农田水利投资64亿元。

加快电站建设,在建大中型电站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720万千瓦。

加快立体大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公路互通互连,完善库区航运设施,启动机场迁建和泛亚铁路中线普洱段建设;公路建设以高等级公路为重点,努力构建“纵横交错、内联外环、四通八达”的路网,不断推进经济干线、农村通达工程建设,解决产业发展难和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建成5座在建水库,新开工7座中小型水库,争取实施19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07万亩。

发展更具活力。

坚持提升产业不松劲,深化改革不懈怠,扩大开放不停步,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按照抓实工业提升产业的思路,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培植一批销售收入上亿、超十亿的企业。

加速“科学普洱”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掘降血糖、血脂、血压、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系列功能产品,加快茶产业资源、企业和品牌的有效整合,形成以普洱茶交易中心为载体的全国普洱茶市场,力争茶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重视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加快林板、林化和林竹浆纸一体化进程,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值120亿元。

推进配套电网建设,发展载能工业,力争电力产值突破100亿元。

实施矿电结合,发展矿产品冶炼和制成品生产,实现产值120亿元。

建设精品景区景点,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打造全国旅游名市和全省旅游大市;推进现代新烟区建设,烟叶产量达到125万担,实现烟叶复烤加工;发展茧丝绸精深加工,建成全国重要的茧丝绸产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生物创新产业,以石斛、木本油料等产业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带动山区综合开发。

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产业整合、企业重组、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面开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农村基本经营、农业支持保护等制度建设。

深化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体制机制。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以东南亚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完成孟连、勐康、龙富三个国家级口岸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通道口岸货场、仓储等物流设施建设,发展面向东南亚的现代物流业。

城乡更加秀美。

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和协调发展。

以提升普洱整体形象、建设“世界的普洱”为目标,按中心城区、县城、集镇和村庄四个层次一体化规划建设,完成全市城镇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城镇协调发展良好格局。

中心城区以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为重点,实施“南拓北建东扩中改”,形成“北部勤政为民、南部休闲度假、东部勤奋学习、西部工业物流、中部发财致富”的城市发展布局,凸显绿色、文明、活力、和谐、富裕的城市新形象,建设名副其实的倾国倾城魅力城市。

强化产业支撑和区域资源整合,加快次中心城市建设。

县城建设要突出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特色。

围绕产业开发和工程移民安置,抓好旅游小镇和特色集镇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组直至自然村的规划,抓好农村民居安全工程,力争建成新农村建设试点村600个,促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确立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编制和实施生态文明市建设规划,强化水土流失治理、植被保护和恢复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促进山川更加美丽。

到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4%,绿化覆盖率达38%。

社会更加和谐。

坚持以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巩固义务教育,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高等院校发展,全面完成普洱学院、普洱职业技术学院的申报、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人才。

加大科技研发及推广力度,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应用体系,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主要产业先进技术推广面达75%以上。

完善县、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医疗救治能力;加快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坚持围绕中心、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城乡统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发展以茶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普洱文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好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力争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和98%以上。

继续整合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深入开展平安普洱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

人民更加幸福。

致力于用实际行动谋取人民幸福,切实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持续增产增收,到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9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22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00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8%。

强力推进新一轮“兴边富民”和边疆“解五难”工程,将财政支出更多地倾斜向于边境县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确保边疆更加稳定。

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基本解决5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财政、信贷和行政措施,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

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加强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78.4万人次享有各类社会保险,实现农村低保全覆盖;逐步提高新农合参合标准和比例。

健全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将教师周转房纳入保障性用房范畴。

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确保扶持项目和补偿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障办法,强化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重视对戒毒人员、艾滋病感染者等特殊人群的关爱。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不畏惧困难,不回避问题,深化市情再认识,善于从外部形势的变化中捕捉发展机遇,敢于在增长下滑的逆境中培育有利因素,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把握发展契机,运用政策良机,抢占竞争先机,努力化解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