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587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docx

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政策问题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伴生而来的污泥无害化问题日益严重,污泥环保产业呼之欲出。

污泥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其处理处置是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逃避污泥”还是“消灭污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污泥资源化放在首位是为了最终彻底解决污泥的处置(出路)问题。

确立与坚持资源化发展的方针和配套的产业发展政策,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作者长期从事污泥资源化技术与政策研究,本文是从其合著的《污泥宣言》一书中摘录的部分章节,补充加工而成。

关键字: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问题

前言

污泥的安全、卫生、无害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

人源于土,终归于土。

人类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是淡水与土壤,污泥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却异化为“城市环境新隐患”。

污泥处理处置的不完整,表现出人类的幼稚与自私,在我国则表现为环境产权的缺失。

如果说“非典”是中国融入现代文明进程的挫折与代价,那么,禽流感就不仅仅是“杀鸡给猴看”,而且警示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

“戴口罩的春天”结结实实封住了国人太好吃的嘴:

这一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改变我们的生活。

“泥水并重”是城市成熟的标志,是人类睿智的体现,是污泥产业的发端,至少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就此,看谁在这条道路上跑得最远:

污泥的资源化是最有生命力的,因为脚下的土壤贫瘠、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均具有战略产业的意义。

“污泥浓缩、脱水—外运(填埋)”不仅是写在设计文件中的“经典”语言,也是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泥处理的“习惯”做法,本质上是被动地“逃避”污泥;另外一个极端是不顾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一味追求“消灭污泥”:

填埋和焚烧——发达国家已经限制和淘汰的处置手段。

无论是“逃避”还是“消灭”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我国制定污泥产业化技术政策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逃避”和“消灭”都是不负责任的,资源化的选择是明智的。

资源化处置是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处置方式,在实现污泥无害处置的同时,还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降低处置成本,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化腐朽为神奇,变污泥为沃土:

靠勇气,凭良知。

技术。

政策。

资金。

开辟一个市场,导引一片产业。

人总是要做些事情的。

尤其是做好事,做善事。

对得起这份俸禄,对得起这片环境,对得起母亲。

一、对污泥的哲学思考

1.1环境与发展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水率很高的絮状泥粒,它实际上是由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及所吸附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物所形成的聚集体。

按含有的主要成分的不同,污泥可分为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两大类。

城市污水净化厂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聚集的结果。

污泥也是如此。

农耕文明的“肥水不落他人田”不会带来污泥的处理处置之类的社会问题,也不会导致区域有机质的缺失。

大工业革命积聚的城市生活群体排泄物具有“规模化”特征,污水、污泥、垃圾处理成为城市经济的派生物,直至演变为“城市环境新隐患”。

远离农田的污泥失去了其作为肥料的自然属性和经济价值。

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垃圾是大工业的产物,是城市发展过程的衍生物,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根廷·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警示人类的生存必须建立在环境与发展协调的基础上,即发展要注意保护环境,发展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2003年的SARS和超速增长的GDP像一对孪生兄弟缠绕着中华儿女的双足:

树立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

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痛定思痛,确立以人为本,坚持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用生态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反思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基本方针:

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不难看出,认知固废的角度和相应采取的策略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尽管可能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总体判断是消极的,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作为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甚至是有害的。

对城市污水污泥来讲,“减量化”与“稳定化”是手段,“无害化”是其直接目的。

手段的失效,目的就无从谈起。

考证厌氧消化—填埋、热干化—焚烧等常规的处理处置方式,其处理过程及剩余物处置无法实现污泥的最终无害化处置。

因此,资源化是污泥最彻底、最安全、最经济的处置方式。

1.2资源化的意义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员,既不可能违背生态系统规律,也不可能脱离生态系统而生存。

循环经济理论表达了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深刻反省——人是自然·生物圈的一部分,不是万能的上帝。

人与其他生物一样依存于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人类对许多重要资源的使用和浪费以及污染物的产生都已经超过了可持续的比率。

按照生态理论的观点,污泥是生物圈有机质链条的重要组成环节,长时期缺失(焚烧、填埋)将导致区域生态的失衡。

《污水

污泥使用或处置的标准》(美国联邦法规总则中的第40项),于1993年3月22日实施。

首次将污泥定义为“生物固体”:

生物固体是污水处理后产生的一种可以有益回收再利用的初级有机固体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总量的加大,对环境标准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从而也使治污成本迅速上升,进而加大能耗,增加环境和社会负担。

我们必须考虑到社会总支出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以及社会和环境的承受能力。

不能一方面不计成本追求污泥处理处置的“绝对安全”,另一方面由于能耗的加大与成本的上升造成新的消耗性污染。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能的。

资源化是处理处置过程的统一,处理是为了利用,结果决定过程。

因此,资源化真正实现了污泥的无害化处置。

把资源化放在首位的观点是人类对自然本质的感知。

坚持资源化为主的方针,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本着节俭、安全、环境、资源的方针,选择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以科学、公平、持久的态度对待污泥的处理处置。

1.3坚持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生态产业革命与发展立足于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与进步,统筹兼顾,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既不能盲目自大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也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把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处置上升到牢固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按照循环经济的观点自觉把污泥的处理处置与生态平衡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和浪费。

二、环境产权

环境问题的重要特点,在于其“外部不经济性”。

环境产权的非人格化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制度设计缺陷和政策制定的滞后。

我们无法设想把污泥排入某家产权明晰的鱼塘或水域,但却可以公然的或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排入河流、湖泊、海洋等公共水域。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已明确规定了污泥排放标准,与此同时颁布

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3-1-18)将排污收费由原来的超标收费改为排污即收费与超标收费并行,将超标单因子收费改为总量多因子收费。

但由于污水处理厂的事业单位属性与环保执法机构的非独立性而缺乏行使环境产权的刚性约束,仍旧摆脱不了先污染后治理、前面治理后面污染的恶性循环。

污泥处理处置的失效不仅是污水处理厂全部功能实现的问题,而且作为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结点其整体功能也将随之失效,甚至污泥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灾害。

城市公用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将逐步完善环境产权的管理体制,配套产业政策,提高环境产权意识,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政治文明关系密切,由于生态与政治的紧密关联,更由于全球生态危机导致适应人类生存的空间日益缩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威胁,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念,促使环境问题日趋政治化。

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和环境文明的协调发展与建设,有赖于民主社会的进步,有赖于公众环境产权意识的觉醒。

环保产业是政策引导性产业,需要专家、企业家与政治家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后者的积极参与是十分重要的。

公众的介入和政治参与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激发公众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壮大环境保护的社会力量;有助于让更多的在有关活动中无经济利益的人参与决策,避免既得利益集团按照经济标准制定环境政策而损害环保的缺陷,让决策朝着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对政府的监督,制止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短期行为,制定不恰当的政策;有助于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生态环境危机。

“自扫各自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小农经济意识显然比起地球村民地胸怀狭隘得多。

2.1市场功效失灵

污泥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源化产品的最终出路。

不能把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片面理解为由市场承担资源化产品的最终处置和出路的全部责任,而应当是政策与市场共同努力的结果。

政府负有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的责任。

一般讲,企业市场经营

目标与政府环境保护要求存在着现实冲突,政府除了通过法规与契约来限制企业可能对环境的损害性排放,但仍然不能绝对避免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做出损害环境的行为,例如,全国比比皆是的污泥掩耳盗铃的“外运”等等,在制度设计层面只有基本满足经营者的合理利润需求的法律规范才是有意义的。

市场本身没有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因此,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确定产品价格只能反映边际私人成本而不能反映边际社会成本,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家必须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对生产活动进行干预,结合经济活动中的环境外部效应,确定恰当的边际社会成本,减小乃至消除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

我们要把污泥资源化产品的最终处置纳入政策法规和利益调节机制,而绝非是单纯就污泥补贴的讨价还价,最终伤害的仍然是环境和社会公众利益。

生物固体资源化的事实不能完全代替无害化处置的可能。

事实与可能之间的差距是由于污泥有害物质及肥料市场的不确定性及污泥资源化的比例受到客观因素限制所造成的。

例如:

由于污泥一定时期的有害成分超标,不适于资源化;又由于肥料销售的季节性以及市场变化等等,都会影响污泥的资源化效果。

因此,百分之百资源化的提法是不科学的,以强调市场化而推卸政府的职能是不负责任的。

要从政策导向与制度设计层面解决资源化产品的出路问题。

以产品销路来简单判断资源化的有效性的观念应当改变。

资源化的首要目的是固体废弃物处理,政府的政策导向与制度设计要符合这样一个需求。

国内外都是如此。

资源化产品要以政府购买为主,指令性把资源化产品与城市绿化结合起来,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与生态恢复结合起来。

资源化与经济效益要以无害化为前提,其处理结果不一定仅仅以肥料产品的方式销售,至少可以实现卫生填埋(减量、稳定)。

山西沃土生物有限公司把污泥资源化概括为三个方面:

农业利用、土地利用和建筑材料,努力实现资源化基础上污泥环境的零排放。

2.2《503法案》的启示

美国《503法案》将污泥肥料产品分为A类与B类两种,前者是经深加工包装后出售的商品肥料,按不同季节一般市场售价为20美元~60美元/吨,折合人民币最高不过500元/吨,相当于沃土田园的价格;后者经稳定化处理后(含水率80%)喷射到农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由于美国排污费标准较高(一般与供水价格相等,甚至高于自来水费,特别是大城市)和法律保障、税收减免政策以及规模化经营,污水处理厂稳定化处理后的污泥由专业化公司加工处置。

美国农业有健全的休耕、轮作制度和直接补贴制度,分期分片施用不会造成农田的砂砾化与有害成分富集,达到生物固体资源化的目的。

低价格或免费施用反映出土壤消纳及资源化的利益调节机制。

资源化产品低廉的价格与稳定的补贴来源,以及由此形成的价格调节机制可以切实保障污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最终处置:

①随季节调整市场售价;②价格低廉;③免费使用。

从而切实保障污泥的无害化处置。

意大利法律规定污水处理厂要妥善处置污泥,其处置费按规定的污水处理费以单独形式收取;污泥(生物固体)的资源化由专业化公司承担,市场化运作,政府给予补贴与税收优惠。

日本明确规定资源化产品的市场引导政策,用污泥制成的地砖价格同等的条件下政府指令性采购与使用。

西班牙垃圾堆肥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也不过是3个欧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仅为30元人民币;我国同类产品的市场售价一般都在200元左右,而我国劳动力价格大都是欧洲国家的二十到三十分之一。

价格扭曲反映出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和政策导向的偏差。

2.3政府干预失灵

政府干预是对环境保护的市场失灵的校正,优势市场在政府干预下充分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

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常常会干预失灵,或是在公用环境的情况下政府功能失效。

在环保实践中,市场可解决的问题应尽量交由市场去解决。

只有当市场机制不健全、环境资源产权不明晰、外部性和公共环境难于排解时,才应该由政府干预。

通过特许经营制度,签订《市政公用设施特许经营合同》明确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契约的方式规范各自的行为,应当是保持政府和市场干预行为平衡有效方式。

政府行使环境产权必然以零排放为最高目标,制定与落实各项相关政策,推动污泥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发挥政府的服务与监督职能。

政府为提高公用事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公众利益及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用事业发展,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对某项市政公用产品或服务进行经营的权利,即特许经营权。

政府通过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明确政府与获得特许权的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政府在资源产品利用上要给予支持与引导,鼓励使用。

资金要保障。

垃圾、污泥处理的责任是政府的,讲市场化,是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效率。

垃圾、污泥的出路不单是市场的选择,而是政策扶持与市场配置互动的结果。

三、污泥属性分析

污泥是社会化产物,它包括:

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属性。

污泥的属性由于处理处置方式不同常常是相互冲突的:

污泥的自然属性衍生的生物固体概念表达了资源化意义,但不

等于说由于其可循环利用的自然生物特性则可以掩盖或抹煞其固体废弃物的社会属性,更不能由此免除或减少处理处置所发生的费用,其基本经济属性并没有随之而改变。

污泥的社会属性约束了其自然属性以及经济属性的实现,厌氧消化—填埋、热干化—焚烧处理处置的污泥其自然属性完全被掩盖,经济价值为零,但满足了其社会属性的实现,“消灭污泥论”就是以此为依据的。

好氧堆肥—资源化工艺前者体现了污泥的社会属性,后者则是污泥自然属性的表达,由此而满足其经济属性的要求。

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体现了污泥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

3.1社会属性

污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发展早期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安全的需要,逐步演变为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以至产生了必须依赖工业化处理的自然社会问题。

人类积聚生活排泄物的处理处置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不可避免的代价,由此衍生出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

人类是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生物物种,其生存的输入和输出不仅要保持自身平衡,同时必须与生态环境平衡。

对人的正常生活来讲,餐馆与厕所是同等重要的。

污泥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社会环境对污泥是排斥的,将其定义为“固体废弃物”。

与此相对应所采取的处理处置手段便以消除为目的,彻底消除最好。

于是,焚烧、填埋、消化,以至于走极端的资源化处置也出于同一目的:

消灭污泥!

由此产生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消灭污泥?

采用什么方式消灭污泥?

消灭污泥的代价是什么?

3.2自然属性

消灭污泥是因为污泥对人、对环境来讲是有害的,如此大量高含水量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的确不容易,难点在于处置过程和处置不当都将引起二次污染。

从安全、有效、经济的角度审视并由此制定的技术政策必然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减量化,进而无害化。

稳定化是中间过渡性政策。

消灭污泥直接造成资源消耗和高昂经济支出的双重代价:

用不可再生的能源消灭了不可再生的资源。

按照生态学理论,一个地区产生的污泥有机质长时期的缺失将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不可修复的损伤。

污泥资源化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3.3经济属性

污泥的经济价值源于其自然资源属性,即“生物固体是污水处理过后产生的一种可以有益回收再利用的初级有机固体产品。

”污泥的资源属性是固体,这种固体是生物的、有机

的,而有机生物固体的资源化最高形式就是农业利用,生物有机质得以循环利用;但决非只能农业利用,其固体特性还可以用来覆盖垃圾填埋场,建筑回填土,园林培养基等土地利用,以及加工生产道路基质、铺路材料等。

与污泥资源属性密切相关的经济属性则必须依赖政策的导引其价值才会显现:

污泥资源化的生态意义,污泥资源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污泥资源化处置的节能功效。

污泥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产品加工的最小成本约束;污泥资源化产品生产成本同样受最小成本的约束,或者说污泥资源化产品的销售利润包含了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成本;更深一步讲,污泥资源化产品销售的低价格包含了对土壤消化有害物的补偿。

因此,任何高成本、高耗能的污泥资源化产品生产工艺都是不能持久的,任何偏离污泥价值的市场价格是赢得不了市场的。

3.4谁来买单?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与建立相应的利益调节机制是调整污泥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前提条件。

根据污泥资源化产品的市场发育水平动态调整污泥补贴价格,一次核定,分段核减。

例如,项目建设及运营初期以三年为界,保持足额补贴,培育污泥资源化产品包括肥料产品市场,降低投资经营风险;运营五年为第二阶段,投资者的投资已大部分收回,市场发育基本成熟,终端用户稳定;运营七年为第三阶段,投资者的投资已全部收回,进入稳定收益期。

每个阶段降低一定比例的污泥补贴,或根据实际发生成本予以复核。

这样既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导向,充分照顾到投资者的利益,又体现出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促进资源化产业的发展,逐步减轻政府负担,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必要的、合理的污泥处理费用是保障污泥无害化安全处置和资源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而资源化产生的效益可以作为污泥达标处理处置费用的一个补充,特别是在排污费偏低的情况下,对于弥补污泥费用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产业区分

人类产业文明发展史迄今可概括为农业、手工业、大工业、信息、全球经济一体化商业等五次产业革命。

城市是人类积聚的载体,淡水与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以淡水、土壤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将是人类产业发展史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污泥集中体现了土和水的融合,土与水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

古希腊神话的亚当和夏娃就是用水和泥创造了人类。

人类对此的感悟是与生命同源的。

污泥源于水,从水中分离出来再归于大地是最朴素、最自然的生态平衡原理。

基于污水处理工业的污泥资源化产业是城市水系工程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按照统一的生态规划确立其产业的发展方向,建设水资源循环系统工程,实现水环境与土壤环境的动态平衡发展。

正确区分产业界限是保障污泥资源化产业健康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

处理与处置是污泥实现无害化、资源化的两个不同阶段,分别隶属两个不同的产业。

好氧堆肥是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之一,其处理结果不能等同于肥料制品,更不具备商品肥料的市场属性,其处置过程仍然需要成本。

例如,运输费、填埋费、排污费等。

采取市场化方式解决污泥的处置问题,首先要在污泥好氧堆肥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按照终端产品的特性要求组织产品的深加工,并实现其市场销售。

基于资源化基础上的污泥处置与市场销售是同一过程,因而可以节省污泥处置的运输、填埋、排污等相关费用,节省的费用应当被认为是运营者向政府缴纳的特许经营费。

4.1污泥处理

现代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分为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两部分,污泥的处理又可分为前处理和后处理。

污泥的前处理是指经浓缩、脱水,包括厌氧消化处理得到一般含水率为75%~80%(或以污泥干重计)泥饼的预处理过程。

污泥的后处理是指在污泥前处理的基础上,泥饼通过高温好氧堆肥消毒装置的堆肥处理,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符合国家标准的排放要求。

把污泥处理过程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对于明晰污泥处理成本,划清污泥补贴界限,推进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污水处理厂的条件,可以采取集中、分散处理两种方式。

若条件许可,把堆肥装置与肥料生产线连为一体,形成污泥达标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完整的设施装置;而对于集中处理受技术或环境限制不能一体化建设的项目,可以在污水处理厂就地完成高温好氧堆肥无害化处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减少污泥运输过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集中到污泥资源化生产厂深加工。

污泥高温好氧堆肥处理是污泥处理的后续工程,因为,无论污泥的前处理是否经过厌氧或者是好氧消化处理,都存在着达标排放的最终处置问题,经高温好氧堆肥处理的污泥可以满足新标准的排放要求。

但污泥是否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对于平衡能源是有意义的。

利用厌氧消化所产生的沼气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可以降低污泥的初始水分,提高温度,减少发酵填充料,节省加工费用。

4.2污泥处置

由于处理后的污水其处置方式为“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所以其最终处置相对容易。

污泥的固体性质和生物性质决定了其处置的难度,无论采取填埋、焚烧、碳化、填海、干化等何种处置方式,都存在着二次污染、耗费能源、处置空间的问题。

如果改变污泥的废弃物性质,作为资源来加以利用,问题便可以妥善解决。

因此,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最佳方式。

“消灭污泥论”的偏激认识源于人类的自私,试图通过彻底消除或者掩盖不文明的痕迹获取道德上的释然与心理上的安慰。

建立在安全、无害化处置基础上的污泥资源化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认识问题,是观念的转变,坚持把资源化放在首位,是为了最终彻底解决污泥的处置问题。

要从维护生态平衡的高度,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符合国情的技术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加快污泥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4.3处理与处置的统一

污泥处理和处置的统一依赖于污水处理厂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和市场化进程。

我国污水处理厂传统的事业体制由于利益机制缺位,经费全额预算管理,因而降低成本,节省费用与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利益不挂钩,导致污水处理成本扭曲,缺少污泥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因此,在原体制内实现污泥高温好氧处理与资源化处置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一定要把污水处理厂和其职工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合理合法的制度设计,有效调动污水处理厂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否则,“好事”也难以为继。

污水处理厂管理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是理顺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推进资源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

在一个产权明晰,成本控制严格,利益分配机制健全的污水处理厂,经营者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

市场化的利益目标是一致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污泥资源化技术是以资源化为首要目标,通过“农业利用、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多种资源化工艺技术,把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统一起来,把资源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统一起来,最终实现污泥环境的零排放。

此种意义上的污泥资源化设施是污水处理厂泥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功能的延伸。

五、产业发展政策

政策的可****作性往往是政策制定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因素,包括政策与环境的相容性,制定的依据,与现实的适应性,前瞻性,经济量化指标等等。

政策是临时立法,政策制定与立法程序不同。

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拉开了产业化发展的序幕,并为各项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污泥资源化是人类社会推进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创造人与和谐的都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将污泥资源化列为重要目标,通过建立资源利用,限制填埋、焚烧等法规促进污泥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污泥资源化率均已超过50%。

为了保障污泥处理处置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