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483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9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

数字化小学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泉州大智慧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相关附图与附件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

2、建设地址:

晋江市深沪镇区同心路。

3、建设单位: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

4、项目负责人:

施剑吟。

5、建设内容与规模: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用地面积为11074㎡,总建筑面积22827.1㎡,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教学楼5208.5㎡、礼堂2275.2㎡、办公楼1940㎡、教师宿舍3090.4㎡、科学实验楼2806㎡、半地下层7507㎡。

新校园预计可容纳学生2000人,教师120人。

6、建设投资: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504.38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为3173.9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63.53万元、基本预备费用为166.88万元。

7、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主要由晋江深沪中心小学集资、银行贷款及申请财政拨款等。

具体筹措比例如下表:

资金来源

资金筹措总额(万元)

占总投资比例(%)

备注

银行贷款

1000

28.54%

申请财政拨款

1000

28.54%

深沪中心

小学集资

1504.38

42.92%

合计

3504.38

100%

8、建设工期:

本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3年,本项目采用滚动式开发建设,一期与二期交叉建设,从项目动工到全部建设完成需3年的时间。

1.2、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国家建设部等三部委《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

(2)《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闽政〔2009〕25号);

(3)《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4)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计划;

(5)《泉州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7)国家有关投资项目管理及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规、方法与参数;

(8)《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9)委托方提供的其它相关数据和资料。

1.2.2、研究范围

本项目为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报告主要从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入手,分析、研究学校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及建设条件,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建设方案、节能方案、环境影响以及投资估算及筹措方案、社会效益等,项目通过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价,从而确定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3、项目研究结论

通过对深沪中心小学新建工程的论证分析,学校主要以公益教学事业为主,项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有较强的可行性,各项评价指标显示,本项目建设可行。

同时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的建设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帮助解决当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运用新的治校理念、新的治校方式、新的治校举措,不断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促进当地教育事业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1、项目建设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很重视小学教育,把小学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重点,全面地支持小学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新的奋斗目标。

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将均衡教育思想作为新《义务教育法》的根本指导思想以走向教育公平的理想境界。

教育公平分为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质量公平三个层次,同时相对应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往往由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障;第二,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均衡发展还应包括学习条件的均等,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第三,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再教育机会或成功的机会。

1.1.1、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坚持把推进“两基”巩固提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逐步完善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全面推进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来,并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

进一步降低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辍学率,重点抓好民族地区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使其义务教育与全省同步发展。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完善落实政策措施,切实保证流动人口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做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双高普九”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确保“十一五”期间36个左右的县(市、区)实现“双高普九”,到2010年全省累计67个左右的县(市、区)实现“双高普九”。

制定分年度、分片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计划,大力加强农村及城镇薄弱学校建设,基本实现校校有符合规模要求的用地和教学用房,有合格的教师,有合格的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有卫生安全的食堂和宿舍的“四有”目标。

根据“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

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和改造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

以财政困难县为重点,加大农村初中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配齐配足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对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工作的指导,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福建特色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

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工作指导的力度,落实教学常规,确保农村学校按照国家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发挥省级实验区、基地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尤其是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建立健全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制度。

加快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

1.1.2、项目背景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于一九三六年由深沪镇五所私立私立合并而成,是晋江侨乡一所历史悠久影响较广的全日制中心小学。

现有学生1600多人,占全镇学生总数近1/3。

七十多年来,在旅外侨胞、国内外校友、乡人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开拓奋斗的光辉历程中,成长壮大、开花结果,业绩昭灼、荣誉载道。

作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的深沪中心小学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益显著,一直以来都是家长追逐的好学校。

现有的校区占地6468平方米,不足10亩地,生均占地面积仅为4.04平方米,只有省定合格校生均占地15平方米的1/4,省定合格要求的200米的环形跑道、每六个班一个篮球场,更是遥不可及;因为活动用地少,2007年教育部启动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学校捉襟见肘。

学校一到六年级29个班按要求每班每周3节体育课,平均每节课我们就有5、6个班必须同时上体育课,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开展冬季长跑活动,一个年段300多人,就足以绕现操场3周。

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建筑用地的标准,现有规模远远不足。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有增无减。

深沪中心小学分校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凝聚海内外办学力量,更好地整合镇区教育资源,使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扩展办学空间,接受时代挑战。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很重视小学教育,把小学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重点,全面地支持小学教育的发展。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好的小学教育将对这些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坚持把推进“两基”巩固提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力加强农村及城镇薄弱学校建设,基本实现校校有符合规模要求的用地和教学用房,有合格的教师,有合格的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有卫生安全的食堂和宿舍的“四有”目标。

根据“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

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凝聚各方办学力量,更好地整合镇区教育资源,使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扩展办学空间,接受时代挑战。

同时,新校区客观上减少深沪区入学压力,为渔业、企业单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解决入学难的问题,留住人才,为深沪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实现游资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营造出优良的人文环境和学术研究氛围,满足当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1.2.2、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福建省晋江市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经济实力连年居福建首位。

随着近年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工及其子女人数急剧增加,晋江市本地人口有103万人,外来人口也有近百万人,如何让广大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目前,非晋江户籍的在校学生10万余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三分之一。

晋江党政部门一直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摆在事关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认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既是改善用工环境,吸引外地务工人员,加快晋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勇当海峡西岸经济区排头兵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项目建设将为解决当地基础教育设施不足、提高人口素质奠定良好基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1.2.3、项目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深沪中心小学已成立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多年来取得了诸多成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和社会展的需要,学校建设相对滞后,现有规模远远不足。

师生人数发展剧增,现有的宿舍、教室已不能满足师生学习、住宿的需要,学校的现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所以项目的建设,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和设施,项目的建设是学校自身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3.1.1、选址原则

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2、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3、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4、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5、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6、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3.1.2、项目选址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晋江市深沪镇区同心路,交通、排水、供电非常便利。

项目选址符合规划要求。

项目用地位置图如下图: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环境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深沪镇地处福建省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台湾海峡西岸,三面临海,一面依山,南邻金井镇,西接龙湖镇,北临深沪湾,地理位置独特。

镇域面积33.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公里,辖19个行政村,本地人口4.8万多人。

海外侨胞4万多人,外来人口4.2万多人。

2、气象特征

深沪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日照充足、蒸发快,季风明显,雨量集中。

根据晋江气象台多年的观测统计资料,对本地区主要气象要素概述如下:

⑴气温

年平均气温为20.4℃,六月至九月气温较高,最热月份出现在七月,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为11.7℃,极端最低温度为0.1℃。

全年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为3.1天,无霜期为350天。

⑵降水量及蒸发量

年平均降水量为1095.4mm,年最多降水量1600.8mm(1963.7),日最大降水量为239.8mm(1973.3)。

一年中5月至9月为雨季,5、6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35%,12月份降水量最少。

常年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全年除5~月蒸发量少于降水量外,其余各月蒸发量均大于降水量。

年平均绝对湿度为20.1豪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⑶风场

本区域地处沿海,受季风影响显著,风向受地形影响较小,随季风转换的规律很明显,冬季以NE风为主,夏季以SSW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9m/s,最大风速为24m/s,每年六至十二月常有六~九级大风,日数为26.9天。

大气稳定度以D类为主。

⑷雾

多年平均雾日数为15.9天,最多年雾数24天,每年12月至次年5月为雾季,雾日集中在春季,平均每月出现雾日数为2~4天。

⑸灾难性气候

本区域农业灾难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台风、暴雨、大风和春寒。

自1951年~至1978年间,台风在福建省沿海登陆的次数共发生29次,占56%,台风多出现在7~9月,约占全年的88%,其中以8月最多,约占32%。

2、地质地貌

晋江市域位于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坳陷变质带中部,第四纪地质极为发育。

岩性主要有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金黑云母花岗岩。

地质结构受东北新华系结构控制。

因地处长乐—南澳大断裂中段,境内有青阳—安海、西坑—古厝、祥芝—围头三条断裂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等,项目所处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市域由西北向东南海面倾斜,地形以台地平面为主,主要山峰发布在西北部地紫帽山和中部的灵源山、高洲山、华表山罗裳山、崎山系戴云山系向东南沿海延伸的余脉。

晋江现有市区处于晋东平原,由九十九溪、晋江及海浪冲击而成,属于泉州平原的构成部分。

根据地貌类型划分,本地区地貌单元有丘陵、台地和平原三种,以台地最大、平原次之、丘陵最小。

3、水文状况

晋江市受地质结构的控制,境内没有大的河流发育,过境主要有晋江、九十九溪,以及饮水工程南渠,源于境内低丘、台地或湖泊,独流入海德溪流都是时令溪流,约有19条。

另外,境内有湖泊、水库等。

晋江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发源于戴云山之麓。

晋江上游分东溪、西溪两支,于南安市的双溪口汇合后称晋江,流经泉州市市区后入泉州湾。

晋江河长182公里,干流汇合口至入海口长29公里,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54.8亿立方米。

3.2.2、社会环境概况

1、经济发展

深沪又是福建省著名的工贸港口城镇。

依托国家一类口岸深沪港的优势,临海工业群发展迅猛。

现有各类生产企业4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6家,内衣生产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3.2万人。

另有内衣产业配套企业——织布厂62家,印花厂23家,织带厂25家,包装厂21家,漂染厂13家,拉链厂13家;SBS浔兴拉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4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1亿元,镇财政总收入1.62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29元,列福建省综合实力第21强。

先后荣获“福建省百强乡镇”、“省明星乡镇”、“省渔业十强镇”,连续三届荣获“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内衣行业是深沪镇最大的支柱产业,约占深沪镇经济总量的60%,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深沪镇内衣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独领风骚。

现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内衣生产基地,是公认的“中国内衣名镇”。

2004年1月9日,全国纺织行业发展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授牌。

授予晋江市深沪镇为“中国内衣名镇”荣誉称号。

深沪镇人才辈出,华侨多,是一个侨乡。

民族以汉族为主,其次还有少数回族,畲族。

2007年,深沪农民人均纯收入八千多元。

全镇染织企业14家,是全市最大的漂染产业基地;内衣服装是产值最大的支柱产业,年产值30亿元,仅短裤业产值就超13亿元,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区域性生产基地,是全国最重要的内衣生产基地之一,2003年被授予“中国内衣名镇”称号,浩沙、通亿2个内衣品牌获福建省著名商标;浔兴集团公司是“中国拉链中心”,是中国拉链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其“SBS”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农业有粮食、水产、畜禽、蔬菜、水果和农副产品的保鲜深加工等六大生产工具基地。

渔业产值3.91亿元,产量12.8万吨,有渔船347艘,总吨位2.2万,马力9.3万匹。

冷冻加工公司12家,日制冰1495吨,冷藏能力3000吨/次。

是福建省“渔业十强镇”。

2、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领域成绩斐然。

浔兴公司成为拉链行业的科技创新领跑者,浔兴紧密模具有限公司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该公司研制的“防止阻燃拉链技术开发”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其世界首创的30#塑钢拉链纳米技术应用和拉链计算机仿真填补了国内空白;福成良种畜牧场获得“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作奖”,该场复合预混合饲料获省级实施项目。

教育:

全镇有首峰、深沪2所中学,11所小学,7所幼儿独立园,其中首峰中学为省三级达标中学,中心小学、华峰小学为省级农村示范小学及晋江市一级达标学校,全镇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98%以上。

2003年9月深沪中学顺利完成新址搬迁,成功合并华海、浔光、华山三所小学,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文体: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活动异常活跃,全镇有投资500多万元的镇文化活动中心一座,体育馆一座,村级文体活动中心10个。

有370年历史的深沪御宾南音社、深沪音乐爱好者协会、太极拳协会、乒乓球协会、沪江灯谜社、沪江书画社、深沪民乐社、等各种文艺社团组织。

日常性及节庆性的群团组织活动常年不断。

卫生:

全镇有一级乙等卫生院一家,卫生所41家。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级验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广播电视:

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数5735户,入户率58.9%。

小康建设:

宽裕型小康建设成绩斐然,18个村(居)通过晋江市宽裕型小康村验收。

东华、群峰、运伙为晋江市文明精品村。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移风易俗深入人心,科学文明已成新风尚。

几年来,该镇先后荣获“福建省百强乡镇”、“省明星乡镇”,连续三届荣获“省文明乡镇“等荣誉。

3、城镇规划

深沪镇总体规划进入修编评审阶段,镇区规划用地5.55平方公里(不包括东海垵开发区),以建设“开放型的工业、港口、旅游型侨乡城镇”为目标,合理布局工业区、生活区、商贸区、旅游区,从风景旅游、生态环境、港口建设、抗震防灾及交通、能源、电讯、科教文卫、商贸服务、园林绿化等方面全面科学规划,总体规划趋于科学化、合理化,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4、基础设施

供水工程:

拥有日供水10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

污水处理:

拥有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25万吨的晋江金泉环保污水处理厂一座,准备扩容至日处理污水4万吨。

供电工程:

发电量3亿千瓦时的火力发电厂一座,3.5万伏和11万伏供电线2条,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

交通工程:

大深公路、深金公路、英深公路、泉州沿海大通道等贯穿全境,陆路、海路运输十分方便快捷。

码头建设:

现拥有商业码头、渔业码头各一个。

万吨级商业码头年吞吐量一百多万吨,后方堆场21万平方米。

渔业码头总投资5800多万元,顺岸码头443米,防波堤长300米。

2003年深沪港晋升为国家开放口岸,深沪国家中心渔港获国家农业部批准,渔港扩建工程总投资概算6675万元。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4.1、规划建设原则

针对校园建筑的需要,在建设模式、交通组织、生态环境以及开发对策上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校园的建筑及建设,应与城市的空间拓展及未来的城市形态相协调,在空间和形态上形成整体性;社会整体的持续是多方面的,环境品质的生态性是城市综合持续的重要载体,结合当前循环经济、和谐发展的思想的回归,文化生活的人文生态、绿地景观的自然生态、建筑技术的科学生态等等都应该成为本项目规划建设的思考点、立足点和发散点。

4.2、建设规模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1074平方米,约16.61亩,总建筑面积为22827.1平方米,新校园建成后,可容纳学生2000人、教师120人。

4.3、建设主要内容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总建筑面积22827.1平方米,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教学楼、礼堂、办公楼、教师宿舍、科学实验楼、校内道路及绿化工程、其它设施等建设,项目分二期完成,其中:

(1)一期工程:

教学楼:

5208.5㎡,办公楼:

1940㎡,科学实验楼:

2806㎡;

(2)二期工程:

礼堂:

2275.2㎡,教师宿舍楼:

3090.4㎡;

(3)附属工程:

运动场、建筑小品、大门、排水、电力、消防等;

(4)市政配套工程;道路建设,绿化等;

总体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用地面积

11074㎡

总建筑面积

22827.1㎡

其中

地上

15302.1㎡

地下

7507㎡

建筑占地面积

3375.1㎡

建筑密度

30.40%

容积率(地下部分以一半计入)

1.72

绿地率(规划路征用部分未计入)

35.00%

停车位

机动车(地下停车)

214位

自行车(地面停车)

532位

4.4、建设规模指标分析

注:

以下分析参照标准包括:

①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与评估工作的意见闽教基[2008]71号

②泉州市教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开展创建“小学‘十配套’达标乡(镇)”的通知》泉教综[1999]55号

③晋江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暂行规定晋政文[2008]204号

④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扩建现代数字化小学项目)

(注:

各规定有不一致处,均以晋政文[2008]204号为准)

 

具体分项面积指标

总建筑面积22827.1㎡

教学用房

总计:

10289.7㎡

 

 

 

 

每间面积(㎡)

间数

总面积(㎡)

标准教室

 

 

 

65

36

2340

配套教室

实验室

科学教室

 

71

1

71

仪器室

 

43

1

43

准备室

 

23

1

23

综合实践活动室

 

 

71

1

71

计算机网络教室

 

 

65

1

65

电教器材室

 

 

45

1

45

音乐室

 

 

65

1

65

美术室

 

 

73

1

73

器材室

体育

 

30

1

30

音乐

 

65

1

65

美术

 

65

1

65

多功能教室

 

 

120

1

120

 

 

生均面积

师均面积

配备比率

总面积(㎡)

图书馆

藏书室

 

 

 

60

学生阅览室

1.5

 

5%

120

教室阅览室

 

2.1

25%

52.5

礼堂

 

 

 

 

 

2275.2

走廊及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