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41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docx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岗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一、电气岗位、生产现场触电事故应急处置

1、事故类型:

触电事故

2、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3、注意事项:

1)动作要快,尽量缩短触电者带电时间,缩短触电者心脏停止心跳和呼吸中止时间。

2)在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防止触电者被摔伤,防止自己触电和事故扩大。

3)运用正确的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对触电者进行抢救,不得轻易中止抢救。

4)对于触电者在触电时同时发生的外伤,应根据不同情况酌情处理。

对不危及生命的轻度外伤,可放在触电急救之后处理。

对于严重外伤,应与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同时进行。

5)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按程序上报。

4、预防措施:

1)电气作业人员对安全必须高度负责,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各项安

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2)安装电气必须符合绝缘和隔离要求,拆除电气设备要彻底、干净,对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一定要有效接地。

3)电气作业人员要正确使用绝缘的手套、鞋、垫、夹钳、杆和验电笔等安全电气工具。

4)加强全员的防触电事故教育,提高全员防触电意识。

5)健全安全用电制度。

6)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电工作业。

7)使用电气设备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

8)针对发生触电事故高峰值带有季节性的特点做好防范工作。

二、岗位机械伤害应急处置

1、事故类型:

机械伤害

2、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3、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抢救时首先要观察受伤者有无意识。

2)如果受伤者出血应先进行止血、包扎。

3)如果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4)救护人员要安慰伤者,自己也要尽量保持镇定,消除患者的恐惧

心理5)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

4、预防措施:

1)各种机械的传动部分必须要有防护罩和防护套。

2)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到作业。

3)操作人员要按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要“三紧”。

4)使用砂轮机、切割机,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盘动皮带、盘动转动设备等,严禁戴手套。

5)机械运转中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或把机械交给别人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

6)作业时思想要集中,杜绝酒后作业。

三、出炉岗位漏水应急处置

1、事故类型:

炉嘴、炉门框、出炉烟罩漏水事故

2、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3、注意事项:

1)在有意外危险的情况时首先要将现场操作人员撤离现场

2)关闭水分配器阀时要及时准确。

3)地面积水要清理干净

4)发现漏水时不得继续进行出炉操作。

4、预防措施:

1)做好检查工作,及时处理泄漏。

2)对出炉员工做好工艺操作规程的培训,在发现漏水时,能迅速切断水路关闭水阀。

3)做好检修计划、检修台帐,有计划的对出炉循环水系统进行检修,做好事前控制。

4)循环水在每次检修时,要做好所属车间水路系统检查工作使其畅通无阻。

四、烧伤事故应急处置

1、事故类型:

烧伤事故

2、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3、注意事项:

1)现场抢救时,救治人员必须沉着、镇静,有组织地协调不可忙乱。

2)衣服着火时,要制止伤员奔跑呼叫,以免助燃和吸入火焰,并使伤

员迅速离开密闭和通气不良的现场。

3)防止吸入烟雾和高热空气引起吸入性损伤。

4)灭火时,力求迅速。

5)要保护疮面,防止感染。

6)对有吸入性损伤的伤员,应密切观察,并迅速后送至附近医疗单位进一步处理。

4、预防措施:

1)出炉岗位员工劳保用品(隔热面罩、棉手套、大头鞋)配备齐全,并且要正确使用。

2)保持出炉平台的隔热挡屏完好无损。

3)电石拉运小车5米以内区域不得站人,以防电石锅电石翻车。

4)出炉开眼、堵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禁止用湿泥球封堵炉眼。

5)在正常情况下,严格控制吹氧开眼,在吹氧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正面操作,吹氧管不宜伸入炉内过长,防止压力过大,避免氧气接触溶池产生爆炸。

6)电石锅中液体电石不能装太满,以防外溢。

五、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处置

1、事故类型:

中毒事故

2、事故现象:

1)现场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闪爆。

2)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恶心、无力。

3)重度患者深度昏迷、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3、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4、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抢救纪律在抢救煤气事故时要遵守救人胜于救物,防止二次中毒。

2)在进入中毒区域的抢救人员要先进行中毒气体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

3)及时进行有毒气体的置换。

5、预防措施:

1)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煤气安全规程和相关制度。

2)现场一氧化碳检测设施灵验有效,要定期对一氧化碳聚积区域进行分析测定,发现超标及时处理。

3)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4)在进入一氧化碳聚积区域要随身携带CO检测仪需二人以上,一前一后巡检。

在作业时要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监护工作要严肃认真,不得擅离职守。

5)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作业前必须做一氧化碳实验或化验分析,合格方可入内。

6)对煤气设备特别是室内设备,应有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泄漏制度,

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六、环型加料机一氧化碳闪爆事故应急处置

1、事故类型:

爆炸事故

2、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3、注意事项:

1)现场作业人员要紧急疏散、撤离。

2)在开炉盖检查时必须打开粗气阀门,降低炉内压力,并要充氮置换

3)及时对现场进行通风置换。

4、预防措施:

1)配料工做好料仓料位仪的监控工作,保持环型料仓料位在规定范围内,杜绝空仓引起一氧化碳上串。

2)配料工若发现环型加料机加料时料位仍然下降,应及时联系巡检人员至现场检查下料系统有无卡死。

3)发现配料批次、配料量发生异常,必须立即通知巡检岗位人员到现场检查,排除异常状况。

七、变压器漏油着火事故应急处置

2、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3、注意事项:

1)应立即打下变压器底部放油阀们,将油面降低,并往变压器外壳浇水使油冷却。

2)如果变压器外壳裂开着火,则应将变压器内的油全部放掉。

3)变压器漏油着火灭火时要切断电源,并且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4)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并要有人接警。

4、预防措施:

1)做好对变压器的日常检查工作,在油冷却系统中,检查散热器有

无渗漏、生锈、污垢淤积以及任何限制油自由流动的机械损伤。

同时,

应经常检查变压器的油位、油色,有无渗漏,发现缺陷及时消除。

2)避免变压器过载运行,过载运行会造成绝缘材料变脆弱,加速老化,形成大量裂纹甚至脱落,严重时使线体裸露,而造成匝间短路。

3)杜绝在变压器室吸烟或携带火种,禁止在变压器室内动火作业。

4)做好变压器油温的监视工作,确保变压器油的循环和冷却。

八、电极液压油管漏油着火事故应急处置

2、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3、注意事项:

1)发生着火事故时,首先要进行电石炉停电,并停液压油泵。

2)要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切不可用水灭火。

3)事故报告要准确及时,并要有人接警。

4、预防措施:

1)加强设备液压油系统巡查工作,发现油压系统有渗漏现象及时处理。

2)中控工要将油压控制稳定,禁止超压工作。

3)将电石炉压控制稳定,杜绝电石炉长时间窜火的现象,电石炉盖窜火每次要控制在5分钟内。

4)加强应急消防器材安全装置等管理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建立台帐,按规范设置使用,并给予明确标识,对无效的设施及时上报解决。

九、电极硬断应急处置

1、事故类型:

电极硬断事故

2、事故现象

1)电流突然下降后回升。

2)炉气温度突然上升。

3)电炉产生的电弧声异常。

3、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4、注意事项:

1)电极硬断时切不可下放电极。

2)检查断头时要打开粗气烟道阀门撤压,并对炉内进行充氮置换。

3)在松放电极时要特别引起警惕,认真观看电极焙烧情况,严格控制电极下放长度,若发现电极恶化,应迅速降低负荷,必要时做停电处理。

5、预防措施:

1)选用质量好、稳定的电极糊,不使用不合格的电极糊。

2)严格检查电极筒制作和筒的焊接质量,达到技术规范。

3)要严格执行电极管理制度,按规定下放电极,认真控制间隔时间,接时填充电极糊,保持规定的高度和电极的工作长度。

4)电极送风和导电铜瓦的冷却水量要合理控制,使电极消耗与焙烧速度平衡。

5)注意电极壳上部的绝缘,如炭粒、电极糊碎渣、焊渣都会造成电

极壳接地短路,重则击穿电极糊造成漏糊,轻则使电极壳向上漏电使

电极过度焙烧。

十、电极软断应急处置

1、事故类型:

电极软断

2、事故现象:

1)电流突然上升,电极对炉底电压下降

2)电极筒大量冒黑烟。

3)炉气压力突然增大,防爆孔打开。

3、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4、注意事项:

1)发生电极软断时,首先要电石炉停电。

2)应立即下放电极,使电极减少流糊。

5、预防措施:

1)选用质量好、稳定的电极糊,不使用不合格的电极糊。

2)严格检查电极筒制作和筒的焊接质量,达到技术规范。

3)在松放电极时要特别引起警惕,认真观看电极焙烧情况,严格控制电极下放长度,若发现电极恶化,应迅速降低负荷,必要时做停电处理。

4)要严格执行电极管理制度,按规定下放电极,认真控制间隔时间,接时填充电极糊,保持规定的高度和电极的工作长度。

5)电极送风和导电铜瓦的冷却水量要合理控制,使电极消耗与焙烧速度平衡。

十一、炉内循环水设备漏水事故

1、事故类型:

电极循环水设备漏水事故

2、事故现象:

1)炉气中的H2含量高。

2)单相电极电流可能下降。

3)炉气出口温度降低。

4)炉气压力增大。

3、事故应急处置及流程:

4、注意事项:

1)首先要对电石炉进行停电。

2)及时关小或关闭冷却水,减少漏水。

3)检查漏水情况前要进行炉膛撤压并进行充氮置换、通风等操作。

5、预防措施:

1)平时要细致观察各仪表的变化,炉气净化工要密切监视炉气中的

H2含量指标,发现H2含量超标,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发现漏水后中控工立即向岗位班长汇报,禁止上下移动电极,岗位班长通知中控工停电,紧急情况中控工先停炉后汇报。

3)经常检查炉内冷却水系统,保证有足够的循环水量,同时将炉内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宜过高。

4)在观察检查漏水情况时,严禁正对炉门。

5)做好设备维护检查工作,做到定期检修更换。

员工伤愈出院

身份证复印件、单位证明(两份)

报工伤管理中心

医院处方笺、医疗发票、及其他相关诊治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