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411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docx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

打开美国大学之门的十把钥匙(上)

—— 兼谈美国对于高考改革与“取消高考”的争论

 任长松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  副编审

本文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8期。

 [摘要]美国高校录取工作的宗旨就是要从众多申请者(考生)中选拔出那些最有可能在大学取得成功的学生,他们在选拔新生时往往全面考察报考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及其他背景因素,包括高中选修的AP课程等大学预备课程的成绩、大学入学考试成绩、高中成绩总评、高中年级排名等十大因素。

但在众多因素中,学业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考查指标。

美国关于大学入学考试改革的争论也非常激烈,甚至有人提出“取消高考”的主张。

美国高校录取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其中的争论,值得我们关注、研究与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校录取体制,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与ACT,取消高考

 

TenKeystoOpentheGatesofUSColleges

Ren,Changsong  CurriculumResearchDepartment,People’sEducationPress

[Abstract]Morethan10keyfactorsareveryimportantduringcollegeadmission.Amongthem,academicfactorsaremostimportant,suchasgradesincollegepreparatorycourses(suchasAPProgram),standardizedcollegeadmissiontest(SATorACT),HighSchoolGPA,ClassRank,etc.Non-academicfactorsarealsoveryimportant.However,academicfactorsaretopfactors.Therearelotsofarguesonhowthecollegeadmissiontestshouldbeimprovedorevenifitisnecessary.

[KeyWords]CollegeAdmission,AcademicFactors,CollegeAdmissionTest,SAT,ACT

 我国高考基本上是以高考分数作为选拔与录取的指标,虽然也有少数大学和省市在探索新的录取体制,但对于我国多数大学来说,打开大学之门基本上只需一把钥匙,那就是高考分数。

而在美国,要打开高校之门则需要至少十把钥匙。

高校录取工作就是要从众多申请者(考生)中选拔出那些最有可能在大学取得成功的学生。

而以下众多因素均与他们能否在大学取得成功密切相关:

在各个学科领域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新颖问题的能力、学习策略与技能(如组织与安排个人时间的能力、做笔记的能力等)、动机与坚持性(MotivationandPersistence)、态度与价值观、焦虑水平,等等。

因此,美国大学在选拔新生时往往要全面考察报考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及其他背景因素。

美国大学录取时一般要求申请者递交如下一些入学申请材料:

个人信息(包括种族、信仰、国籍、语言、父母及家庭背景等),就读高中的有关信息,高中成绩单(修习过的课程,包括AP课程等,及所获成绩Grades,年级排名等),SAT或ACT等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咨询员推荐信、教师推荐信,论文、写作或个人陈述,课外活动与工作经验,个人特长及所获成就清单,其他考试成绩(如州毕业会考成绩,SAT学科考试成绩,国际学生要提供TOEFL成绩等),面试表现,对大学学习计划的想法(感兴趣的专业等),以及对该大学的兴趣(为什么选择这所大学,是否参观过校园等)。

 

(一)高校录取影响因素排行榜

根据全美大学录取咨询协会(theNationalAssociationforCollegeAdmissionCounseling,NACAC)2006年5月公布的年度报告《2006年大学录取状况(StateofCollegeAdmission2006)》[①],影响大学录取人员决定是否录取某学生的主要因素,按其重要性(“认为该因素相当重要的大学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有如下一些因素。

1. 影响大学录取人员决策的三大首要因素(TopFactors)

1)在高中选修的大学预备课程等严格学术课程的成绩(GradesinCollegePreparatoryCourses,如AP、IB课程),该因素主要反映了高中所学课程的学术水准。

2)SAT、ACT等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的成绩(StandardizedAdmissionTests)。

3)高中各科成绩总评(GradedinAllCourses/GradePointAverages,GPA)。

2. 较为重要的学术因素(“Tip”AcademicFactors)

4)在高中的年级排名(ClassRank),如38/365表示在本年级365名学生中排第38位。

5)学生提交给大学录取委员会的论文或写作样本(EssayorWritingSample)。

6)咨询辅导员推荐信(CounselorRecommendation)。

7)教师推荐信(TeacherRecommendation)。

3. 较为重要的非学术因素(“Tip”Non-AcademicFactors)

8)学生展现出来的、可证实的兴趣(Student’sDemonstratedInterest)。

9)面试表现(Interview)。

10)工作经验与课外活动表现(Work/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

其中,前四项(考试成绩或排名)是较为客观的可量化指标,后六项则是较为综合性的难以量化的主观指标。

  

影响大学录取人员决策的因素还有一些。

如,州毕业会考成绩[②],以及SAT学科考试成绩等近年来也跻身大学录取过程,成为排在上面十大因素之后的一些影响较小的新因子。

但学科考试成绩往往更主要地是用来给学生入学后配置课程(Placement)时参考,而且主要是一些入学竞争更为激烈的大学采用。

另外,学生承担学费的能力、学生所在地、父母是否校友等有时也会成为影响录取人员决策的因素之一,但其重要性均排在最后。

有些大学强调大学生群体的种族多样性、地域多样性、文化背景多样性、经济背景多样性等,因此,有时会对少数族裔学生、偏远或落后地区学生、特殊文化背景学生以及经济困难学生等给予特别的关照。

 

(二)学业成绩最重要

由上论述亦可见,尽管美国高校较为重视全面考察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但学术因素仍然是最为关键的指标。

尤其是前三项从各方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可量化指标(考试分数)多年来更是一直倍受关注,在高校录取考察结构中占据要职。

1.大学预备课程成绩

在录取过程中,申请者高中学业(尤其是高学术水平的严格学术课程)的修习与完成情况,一直是美国高校录取人员最为关注的参考指标。

高中课程及学业成就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因为前者反映的是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总体学术表现,而后者只是学生在短短三四个小时内的学术表现。

那么,用什么指标反映高中生的学业情况呢?

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高中各科成绩总评GPA。

然而,高中GPA(即HSGPA,HighSchoolGradePointAverage)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高中的学业,但由于不同高中不同课程的学术水平差异较大,不同学校的评价标准也参差不齐,获得同样GPA分数的两个学生可能学术能力差异极大。

即使在同一所高中,某学生由于选修了许多高难度的学术课程(如AP课程)而使其许多门课程只获得了“A-”的成绩,其总体GPA虽然可能低于另一位选修了较多容易的课程且门门得A的学生的总体GPA,但其实际上的高中学业成就与学术潜力却可能更高。

因此,高中GPA的可比性较差,许多高校不得不根据学生就学高中的学术声望以及学生所选高中课程的具体情况,对其提交的GPA分数进行重新计算。

[③]而像高中AP课程这样的大学预备课程或大学水平课程,却集中反映了学生选修高学术水平课程的情况,且AP考试等评价手段全美标准统一,可比性较强。

于是,“高中所选修的大学预备课程的成绩”就成为一个反映学生高中学业及其成绩的更重要、更直接、更可比、更易量化操作的因素,倍受高校录取人员的关注。

[④]

统计表明,“大学预备课程成绩”十几年来一直排在众多大学录取考察与依据因素之首,认为其相当重要的大学所占比例自1993至2004年一直保持在80%左右的高位。

尽管2005年首次跌至75%以下,仍在众多因素中遥遥领先。

具体地说,大学预备课程或大学水平课程(CollegePreparatoryCourses,CPC)指那些在高中开设的、专为学生升学而准备的、基本上达到大学水平的课程,包括AP课程(AdvancedPlacementCourses),IB课程(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Courses)、双重注册课程(DualEnrollmentCourses,即同时注册并可同时获得高中和大学学分的课程),以及其他高学术水平课程,如强化课程(EnrichedCurriculum)等。

[⑤]

研究数据也证实,高中所选大学预备课程的成绩,比大学入学考试成绩更能预测大学学业的成功。

实际上,这些统计数据和研究结论,是高校录取人员确定考察结构的主要依据。

如UC-Berkeley高等教育研究中心(CenterforStudiesinHigherEducation,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的SaulGieser等人针对加利福尼亚大学(UC)近8万名学生于2001年所作的研究证实[⑥],高中所选大学预备课程的成绩(HSGPAinCollegePreparatoryCourses)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学业成绩的最佳预测指标(theBestPredictorofFGPA,FreshmanGradePointsAverage),甚至与SATI的考试成绩相比,它与大学一年级学业成功的相关性都要更强一些。

Gieser等人还进一步追踪了这近8万名大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业发展状况与趋势,他们于2007年6月新近发表的研究报告[⑦]继而表明,HSGPA不仅能最有效地预测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业成败,在大学四年的整个过程中,它都一直是学业成绩最强有力的预测指标[⑧]。

令人吃惊的是,HSGPA与大学学业成败(大学累积GPA,CumulativeCollegeGPA)的相关性,在大学一年级之后还变得更强了。

尤其在处境不利学生和升学率较低的少数族裔学生群体(DisadvantagedandUnderrepresentedMinorityStudents)中,HSGPA比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的影响力更集中。

对数据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证实,在UC系统的各校区,在大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如生物科学领域、数学物理领域、社会人文领域、一般学科领域等),均存在这一趋势:

与其他因素(包括SAT成绩)相比,高中GPA是大学四年级累积GPA(CumulativeFourth-YearCollegeGPA)、大学四年毕业率(Four-YearCollegeGraduation)[⑨]的最佳预测指标。

如,HSGPA能够解释大学四年级累积GPA20.4%的差异(ExplainedVariance),而SATI(新SAT推理考试的前身)则只能解释13.4%的差异。

如果将二者结合,则解释度会略有提高(24.7%)。

[UC在计算HSGPA时都是只计算高中生的大学预备课程成绩。

美国高校在录取中把大学预备课程成绩作为第一位的考察因素,应该说,在客观上向高中及其学生、教师、家长发出了这样一种清晰的信号:

“为中学后教育做好准备的最佳方式就是:

全面地修习严格的、富有挑战性的、学术水平较高的大学预备课程,刻苦努力,掌握学科内容,并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而这与当前美国“提高K-12阶段教育的质量与学术性”这一改革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也是高校希望中小学努力去追求与实践的。

高校录取政策不应把学生们引向将过多的时间花在大量模拟考试上,而应导向更加关注核心学术课程(语、数、科、社、外、艺)的学习。

如UC系统要求学生在高中要学好英语、数学、实验科学、历史与社会科学、外语、艺术这六大领域的课程。

[⑩]

 

2.SAT、ACT等大学入学考试成绩

多年来,“SAT、ACT等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在高校录取中的位置一直位居第二。

由于大学入学考试重在考察学生在大学基本学术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且其成绩具有全美标准统一、可比性强的特点,加之SAT拥有80多年的编制经验,ACT也有50年的历史积累,其信度、效度都比较高,近年来一直倍受重视。

据StateofCollegeAdmission2006表31的数据,认为SAT、ACT等在高校录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大学,由1993年的46%,一路攀升到2005年的59%。

由于美国大学不承担大学入学考试的设计、组织、实施工作(由各考试机构负责),而且不承担参加考试的费用(考生自己负担),因此,提出申请者须提交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的要求,对大学来说基本上不增加什么录取成本。

实际上,30年来,一直有超过90%的四年制高校要求申请者提交大学入学考试成绩。

[11]2003年,全美高校新生(EnrolledFirst-yearStudents)中有61%在申请大学时递交的是SAT成绩,50%递交的ACT成绩[12]。

研究也表明,在高中GPA以及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SAT成绩高的学生更倾向于在大学获得更高的成绩[13]。

尽管高中GPA是大学学业的最佳预测指标,但正如前述,如果将高中GPA与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其预测效果要高于仅仅依靠其中某一项。

[14]

2001年发表的一项综述分析对1985年以来的19项研究报告(涉及共计227所高校的6.4万名学生)进行了系统回顾与综合分析,发现:

与高中总评成绩(HSGPA)一样,SATI考试成绩也与大学学业成功(FinalCollegeGPA)之间显著相关(平均约为0.4)。

另外,高中GPA和SATI考试成绩两项的综合与大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强于其中任何一项。

[15]

2001年Hezlett等人的另一项元分析研究,考查了对SATI的预测效度所开展的约3000项研究,涉及超过100万学生。

该元分析发现:

SATI是大学一年级学业成绩FGPA的有效预测指标(多元相关系数MultipleCorrelations在0.44到0.62之间),也是大学累积GPA和能否大学毕业的有效预测指标(多元相关系数在0.35到0.45左右)。

[16]

在一项针对365所高校的7.5万名学生所做的研究中,Astin等人发现,即使对其中高中GPA得A或A+那9000名学生来说,SAT成绩仍然是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

高中GPA得A或A+的学生中,SATI低于700分的学生,只有28%的人大学毕业;随着SATI成绩的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率也随之稳步提升;SATI考到1300分以上的学生则有80%的人大学毕业。

另一项针对超过7000名大学生的全国性样本所作的分析表明,SATI成绩属于整个群体中最差的那1/5的学生,只有7%获得了学士学位,而成绩最好的那1/5学生,则有67%获得了学士学位。

[17]

 

3.其他学术因素

除上述两大因素外,认为“高中各科成绩总评HSGPA”相当重要的大学,也从1993年的39%(排名第四),发展到1995年的41%(跃升为第三),并进一步持续上升到2005年的54%。

只有“高中年级排名”,从1993年的42%(排名第三),一路跌至2005年的31%(第四),这可能是由于各校差异较大因此高中排名在全国范围内可比性较小所导致。

[18]

美国教育部资助的、一项以全美近1万名学生的数据为基础的研究表明,高中课程的学术水平(RigorofHighSchoolCurriculum)与学士学位的获得之间的相关性最强(0.54),其次是SATI考试成绩(0.48),以及年级排名或高中GPA(0.44)。

[19]

 

4.总体分析

总体来看,前三项指标作为三大首要因素(TopFactors),认为其相当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大学共计均达到了近90%。

排在其后的四大较重要学术因素(“Tip”AcademicFactors)只达到60%左右的水平。

较为重要的非学术因素(“Tip”Non-AcademicFactors)被认为相当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则仅有40%~50%。

三大首要因素所反映出的学业成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无论公立高校还是私立,都对这三大因素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前三大首要因素是量化指标,尤其是前两项成绩(大学预备课程成绩、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均为全美统一成绩,可比性强,因此在上述十大因素中显得最易操作,客观性更好,效率也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