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639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docx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420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

研究总报告

内丘县内丘镇中学姚晓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1世纪,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生力军,担负着完善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使命,并肩负着建设新时期新农村的艰巨任务。

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含义,主要是指通过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减少村办中小学,扩大农村镇所在地中小学的规模,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学校的规模效益。

从而提高农村镇所在地的中小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但是,我县城乡教育之间还存在差距,不能均衡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要求。

因而,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城市化生活,成为我县农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县基础教育阶段还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管理僵化、教师素质不高、校园文化匮乏、留守儿童增多等诸多问题。

目前,我县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因而,我们开展《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融合,努力实现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我县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建设和谐社会下的城镇化的新型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全面适应城市化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理论依据

1.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建构主义是国外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思潮,有人把它看作是教育思想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下,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活动中,主动选择信息,逐渐建构对这些信息的理解、解释、假设,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真创造或者类创造)过程。

这意味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习起引导和支持作用,学习可以被促进或支持,不能被控制或指挥。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好的教学就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建构知识,发展灵活的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实践能力。

3.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

“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

“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认为:

“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苏灵杨先生也认为:

“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

5.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布鲁纳是20世纪60年代学科结构运动的倡导者。

在教学设计上,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的主张,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模式。

发现学习(discoveryleaming),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他们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这种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第二,注重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灵活提取信息。

6.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中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整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是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要实现这种价值追求,我们必须“轻结论,重过程”。

(2)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人是开放性、创造性的存在,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似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

使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教育均衡发展。

(4)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农村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现代教学设计要强调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发展功能,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

同时,要通过深入有效的评价,及时强化和矫正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一句话,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省内外研究颇多,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如山东济南市从自身农村教育占主体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农村教育城市化》的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提供了样板。

另外,山东青岛九联小学的《农村城市化对教育发展要求及改革对策研究》、江苏无锡市西彰中学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初中生德性养成教育的研究》、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徐邦桃的《农村中学德育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城市化与乡土性平衡发展研究》等等,都在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

我县自199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学校的各项教学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农村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却越拉越大。

这不能不使我们对现行发展农村教育的理念、目标、模式等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研究。

在我县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升入大学,进入城市。

大部分学生留在了农村。

而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留在农村的学生很难肩负起农村城市化的艰巨任务。

因此,在我县进行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的尝试,使城乡教育相融合,均衡发展,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为我县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城市化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大的变迁之一。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就是其中受到较大冲击的领域之一。

作为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面对城市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农村基础教育该何去何从,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城市化对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城市化的过程即是教育发展的过程。

然而,城市化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却大大打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在教育水平和发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化需要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在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不应该再对城市化进程无动于衷,政府和学校都应该积极主动去研究城市化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要求,联手走出一条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1.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包括内丘县小学,初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2.本课题的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联系内丘县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使城乡教育相融合,均衡发展,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为我县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我县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途径和方法;

2.总结我县农村教师适应城市化进程所必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3.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融合,努力实现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针对内丘基础教育各学科,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综合实践等三个方面全面展开。

1.我县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

2.我县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农村城市化发展中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

3.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包括内丘县小学,初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我们以梁莉坤老师所任的初一二班为主要实验班,其他课题组成员所任的班级为对照班,主要在初中阶段进行实验。

(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调查在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教育接轨中,学生在各个方面自身的学习体会以及教师教学的现状。

2.个案研究法:

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个案(教案、课堂实录等)进行收集整理、个别分析,作为课题研究的补充。

3.行动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城市先进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技巧、方式、设计、使用、组合。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学习评价机制的建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每个方面的内容,在共同设计的基础上,分别由成员个体负责实施实验研究。

4.文献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初步以论文的形式展开课题的广泛讨论,计划两年时间内,以多篇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

积极筹备阶段:

(2010年4月—2010年7月)

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

在各个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完成调查分析。

课题组成员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学习,进行必要理论准备。

通过看书、上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名家名师论文专著,把握本学科教改的最新动态,掌握新课标、新教材的具体精神,并深刻分析历年的中考情况。

参加必要的培训学习。

课题主持人姚晓敏老师参加了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颁布暨教育科研培训会议。

主持人通过培训基本上掌握了开展研究的基本程序,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8月2日姚晓敏老师参加邢台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优秀教学课例大奖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把握教改的最新动态。

本着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的原则,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运用图书馆、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电子备课室等设施,不断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2、针对我校教学现状,做好调查研究,使教科研做到了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7月3日,武僧连老师对初二的一个班60多名学生进行了《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问卷调查,梁莉坤老师对初一二班3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郝文霞老师对初三五班和六班1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别写出了详实的调查报告。

把握了现状,摸清了底数。

由课题主持人姚晓敏老师组织课题组老师针对要进行实验的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为本课题研究准备了第一手资料,使课题研究更切合我校实际。

并对初中学生特别是实验班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使其理解课题研究目的,更好地配合课题研究。

3、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经过两个多月的积极酝酿,由课题主持人姚晓敏执笔,完成开题报告,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新学期伊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邀请了邢台市教委规划办的有关领导,举行了由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的课题开题仪式,正式开题。

组织课题组骨干教师对课题进行大胆尝试,对计划进行调整完善,为下一步全面铺开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

方案实施阶段:

(2010年8月—2012年3月)

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

开展家访、社会调查、家长座谈会和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围绕研究课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从2010年8月1日开始我们课题组进入正式实验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广采博撷,不断充电。

“二十一世纪是学习的世纪”,任何人只要有进取心,想取得一点成绩,就必须不断学习,否则,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赶不上飞速发展的社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我们搞教科研更离不开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很好掌握新课标的要求,以此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把工作做好,关于这一点是我们课题组和学校领导的共识。

两年来,学校领导为我们筹备2.6万元资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们课题组曾先后赴北京、山东、山西、石家庄、承德、唐山、邢台等地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研讨会,共计50人次。

另外学校还多次聘请专家到我校讲学。

同时学校还订购了大量的教学光盘,组织老师们观摩名师授课进行学习,老师们更是珍惜学习机会,如饥似渴的学习新理念、新课标,更新观念,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

此外,我们课题组还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开展教科研活动,如我们利用集体备课、说课、理论沙龙等教研活动,在一起交流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探索新课标的真谛及最佳教学设计。

及时整理总结学习成果,把学习心得及时在各种公开课上展示出来。

现在,在我们课题组的带动下,无论是青年教师的过关课、出师课,还是中老年教师的示范课、研究课,包括优质课大赛,新理念、新课标的气息扑面而来。

再加上利用“说——讲——评”一体化工程,及时总结和推广了最新的教研成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年多来,我们的理论做到了制度化、常规化,学习成了课题组老师的生命需要。

2.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形成文字性材料。

在此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梁莉坤的论文《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研究》,2011年9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37期第三版发表

郝海燕的论文《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2011年10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41期第四版发表

姚晓敏的论文《县域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教育相融合的研究》,2011年12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0期第一版发表

郝文霞的论文《城市化过程中县域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2011年12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1期第一版发表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课题期间,荣获各种荣誉证书若干。

第三阶段:

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

(2012年4月——2012年6月)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2.完成课题调查报告。

十、课题研究成效及成果

经过课题组两年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已初见成效,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老师们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新理念、新课标已深入人心,内化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成为老师们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南。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各种课型的展示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已表现的日臻完美,就是强化诵读的阅读教学新要求也被老师们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我们课题组的带动下,我们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已基本上更新了观念,为我县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完成《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调查研究》问卷,问卷涉及到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学校改革的各个层面。

包括:

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的师资及管理、学生对学校的期望。

这些内容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便于一线教师掌握一手材料,及时反馈,及时总结。

以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在“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课题方案完成后,首先在初中进行了试用,当学生对“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内容熟悉后,为了让学生对“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课题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谋划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学校改革》和《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从“从整体上看,你觉得你所在的学校用于教学或辅助教学的设施器材出于什么样的状态?

”“学校的文体设施,如体育器械、文艺器材怎么样?

”“你和城市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差别?

”“你为什么不愿意选择农村学校”“国家在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你是否准备好了将来成为城市居民的一员”“我们在哪些方面和城镇(城市)居民有较大差异?

”等五十六个问题中详细调查了学生对“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了解,期望等方面的看法和观点。

问卷涉及四个班的学生,每班填写问卷的学生比例均超过50%。

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00份。

见第17--25页,附件1—1——附件1—4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数据的核实、整理和比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学生的认识、了解、意识来看,我县城乡教育之间还存在差距,不能均衡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要求。

因而,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城市化生活,成为我县农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而,我们开展《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融合,努力实现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城乡教育相融合,均衡发展,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为我县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城市化需要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在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不应该再对城市化进程无动于衷,政府和学校都应该积极主动去研究城市化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要求,联手走出一条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通过问卷,了解了学生的认识和想法后。

教学上,我们课题组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联系内丘县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运用教学实际探索一条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努力使城乡教育相融合,为我县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发挥最大的能量。

教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远程教育”“多媒体培训”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教师在不断学习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我们课题组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资源条件、指导能力、时间分配等相关因素,创造性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合理选择课题活动学习内容。

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县域农村基础教育的教材和教学体系。

缩短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

(三).经过课题组两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初步探索出县域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是明确价值取向。

农村学校要正确理解农村教育的价值在于:

既要为高一年级学校输送新的合格生,也要为发展农村经济培养合格的劳动大军;既要培养适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人才,又要培养适应城市工业化和城市生活的人才。

农村学校要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在与城市教育接轨的同时,既要避免陷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总拿自己的短处与城市教育的长处去比较;又要改变农村教育旨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片面理解,致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脱轨。

2、是创建学校特色。

农村学校的外部条件远比城市学校来得差,某种程度上讲,城乡教育的差距正是由于城市化导致的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外部条件上的差距造成的。

因此,在农村学校发展外部条件改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学校要发挥优势,就要在自身内部特色创建上下功夫。

如建立既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又能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及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创建生态、环保教育等学校文化特色。

3、是建立校际学习共同体。

打破地域限制,建立校际学习共同体,是农村学校利用外部条件积极寻求发展的新思路。

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可以是有着相似办学背景的农村学校之间取长补短,也可以是与优质的城市学校结对帮扶,通过校际之间领导班子就教学管理和教师就专业成长建立或相互学习或师徒结对的制度,不但有利于农村学校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而且还有利于形成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四).构建了课题活动模式及学生“四位一体”的课题活动多元参与评价方式

课题教学过程

课题确定后,为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质量,使每个学生确实亲临其中,发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探索出“四位一体”的课题学习,学生多元参与评价方式。

见26页——27页,附件5——附件6。

即:

①学生自评②学生互评

③家长评价④教师评价

⑤延迟评价

过程评价程序:

每学期期末时,我们会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同伴在本学期的各项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家长进行家长评价,最后教师综合各方面评价进行教师评价。

(五)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和理论研究水平得以提高,归纳出的几种学习课型效果显著

(1)质疑探究型:

就是在问题提出后,放手让学生提问,以学生的质疑为起点确定学习主题,以求学习更有针对性。

是一种纯“生成”的课,靠师生的机智推进。

(2)案例导引型:

精选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展开分析,指导学生自主展开学习主题的设计。

(3)拓展延伸型:

在课题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后,围绕一个焦点或兴趣点,对之展开设想、策略、观点等的调查访谈、资料搜集、假设论证等,实现课堂内外的拓展交汇,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4)小组对抗型:

小组学习方案整体设计采用辩论的形式形成。

即小组学习方案形成后,在全班内交流,互补不足,教师科学调控,激发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辩论中完成“学习方案”。

这些课堂学习的重心不再只落到小组活动主题,而是着力于整合与拓展。

第一是做到“融”,即融全班学生的智慧,第二是做到“广”和“深”。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置疑、学会提问、学会比较、学会拓展、学会点评、学会修改、学会整合。

学习的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自然增加,实践的热情、表达的创新当然不在话下。

本课题研究成果《县域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在学校的教改科研中产生了积极促进的影响。

课题组郝文霞等老师多次参加全县教学教研会,为与会教师做学习专题讲座。

并做示范观摩课。

2011年12月郝文霞老师撰写的论文《城市化过程中县域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1期第一版,并获荣誉证书。

2011年12月姚晓敏老师撰写的论文《县域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0期第一版发表,并获荣誉证书。

(六)“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课题开展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1)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