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6087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上

2014-2015学年四川省广安市恒升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3分)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少量Mg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次序是(  )

①加水溶解;②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③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④加入过量盐酸;⑤加入过量K2CO3;⑥过滤.

 

A.

①⑤③⑥④②

B.

①⑤③④⑥②

C.

①③④⑥⑤②

D.

①③⑤⑥④②

考点: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版权所有

专题:

实验设计题.

分析:

通过转化为沉淀的方法除去KCl中混有的少量可溶于水的MgSO4和CaCl2杂质.要先加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然后用K2CO3溶液去除过量的钡离子和钙离子;注意K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要先除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入的顺序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则无法除去;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BaCl2和K2CO3溶液.

解答:

解:

通过转化为沉淀的方法除去KCl中混有的少量可溶于水的MgSO4和CaCl2杂质.可采取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与Mg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加过量K2CO3溶液,与CaCl2和①中过量B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BaCO3沉淀和氯化钾→过滤,滤出上述步骤生成的沉淀→加适量盐酸,与过量K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操作中应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碳酸钾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⑤⑥④②,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注意物质除杂必需条件(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为解题的关键,把握试剂的加入顺序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3分)下列各选项中,后者不属于前者的是(  )

 

A.

酸、硫酸

B.

碳酸盐、Na2CO3

C.

化合物、氧化物

D.

钾盐、KOH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B、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碳酸盐电离出碳酸根;

C、化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负价氧和另外一个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D、钾盐为电离出钾离子与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

解:

A、硫酸电离出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属于酸,故A正确;

B、碳酸钠电离出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属于碳酸盐,故B正确;

C、氧化物是负价氧和另外一个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氢氧化钾电离出钾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3分)分离下列三组混合物依次采取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②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水溶液⑧氯化钠和碘(  )

 

A.

分液、蒸馏、萃取

B.

蒸发、过滤、分液

 

C.

分液、过滤、加热升华

D.

蒸馏、萃取、分液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①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

②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水溶液中,碳酸钙不溶于水;

⑧氯化钠和碘中,碘易升华.

解答:

解:

①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

②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水溶液中,碳酸钙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

⑧氯化钠和碘中,碘易升华,则选择加热升华法分离,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和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离方法选择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3分)一定浓度的下列溶液,不外加任何试剂,就能依次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

①NaOH溶液 ②MgSO4溶液 ③BaCl2溶液 ④KNO3溶液 ⑤FeCl3溶液.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⑤④①

C.

⑤①②③④

D.

⑤③②①④

考点: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

FeCl3溶液为黄色,可首先鉴别出,其余均为无色溶液,然后再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及现象来鉴别,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

FeCl3溶液为黄色,可首先鉴别出⑤,

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为NaOH,可鉴别出①;

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MgSO4溶液,可鉴别出②;

与MgSO4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可鉴别出③;

则最后一种物质为④KNO3溶液,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和现象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氯化铁为黄色溶液为解答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不大.

 

5.(3分)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布郎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

光束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

胶体微粒由于吸附阴、阳离子而带电荷,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考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版权所有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A.胶体微粒和溶液中的离子均做布朗运动;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但是溶液中的离子能通过;

D.胶体微粒具有电泳现象.

解答:

解: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和溶液中的离子均有的运动方式,不能据此把胶体和溶液区别开来,故A错误;

B.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

C.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溶液中的离子通过,不能使胶体微粒通过,可以采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故C正确;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产生电泳现象,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胶体中胶体粒子的直径及胶体的性质,注意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电泳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6.(3分)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中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

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

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大

 

D.

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小

考点:

分液和萃取.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萃取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两种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

解答:

解: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根据萃取的定义知:

萃取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两种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

A.选取的萃取剂与原溶剂必须互不相溶,且萃取剂和碘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

B.选取的萃取剂与原溶剂必须互不相溶,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B正确.

C.萃取剂必须和水不互溶,但密度不一定比水的大,故C错误.

D.萃取剂必须和水不互溶,但密度不一定比水的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其原则是:

两种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萃取是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难度不大.

 

7.(3分)下列实验目的可以实现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3.23gNaCl固体

 

B.

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盐酸

 

C.

实验时未经洗净的滴管可直接再吸取别的试剂

 

D.

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考点: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托盘天平精确到0.1;

B.量筒精确到0.1;

C.未经洗净的滴管污染试剂;

D.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解答:

解:

A.托盘天平精确到0.1,无法称取3.23gNaCl固体,故A错误;

B.量筒精确到0.1,无法量取7.50mL稀盐酸,故B错误;

C.未经洗净的滴管可能污染试剂,故C错误;

D.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8.(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B.

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C.

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D.

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版权所有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B、使用物质的量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化学式、微粒,盐酸溶质粒子为氢离子和氯离子,0.5mo1/L盐酸未告诉体积,无法计算;

C、根据n=

计算甲烷的物质的量,根据n=

计算水的物质的量,CH4与H2O每个分子都含有10个电子数,再根据N=nNA计算电子数;

D、CO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解答:

解:

A、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没有金属镁的量,无法求失去的电子数,故A错误;

B、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粒子指代不明确,盐酸溶质粒子为氢离子和氯离子,0.5mo1/L盐酸未告诉体积,无法计算,故B错误;

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的物质的量为

=1mol,18gH2O的物质的量为

=1mol,CH4与H2O每个分子都含有10个电子数,所以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故C正确;

D、CO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不能比较,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与对象、使用物质的量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微粒或化学式.

 

9.(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2g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

22.4L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

 

C.

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

 

D.

22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LHCl约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版权所有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A.氧气所处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

B.氮气不一定处于标况下;

C.标况下,水为液态,22.4L水的质量远远大于18g;

D.根据n=

=

计算气体物质的量进行比较.

解答:

解:

A.32gO2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氧气所处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其占有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A错误;

B.氮气不一定处于标况下,22.4LN2不一定为1mol,则不一定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故B错误;

C.标况下,水为液态,密度约是1g/ml,22.4L水的质量远远大于18g,故C错误;

D.22g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

=0.5mol,标准状况下11.2LHCl物质的量为

=0.5mol,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气体摩尔体积,比较基础,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与对象.

 

10.(3分)一定量的下列物质中,含电子总数为NA的是(  )

 

A.

0.012kg12C

B.

0.1molOH﹣

 

C.

6.02×1023个水分子

D.

0.5NA个NH4+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版权所有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一定量的下列物质中,含电子总数为NA的是含有电子为1mol,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0.012kg12C中所含原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为1mol,电子数为6mol,故A错误;

B、氢氧根离子是10电子微粒,0.1molOH﹣中含有电子数为NA,故B正确;

C、6.02×1023个水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电子数为10NA,故C错误;

D、铵根离子是10电子微粒,0.5NA个NH4+物质的量为0.5mol,电子数为5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和电子数计算,注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1.(3分)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L水;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gH2S气体;④0.2mol氨气,下列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体积:

①③②④

B.

密度:

④①③②

C.

质量:

①④③②

D.

氢原子数:

②④③①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版权所有

专题:

计算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标况下,水是液体,气体摩尔体积对其不适用,n(HCl)=

=0.5mol、n(H2S)=

=0.4mol、n(NH3)=0.2mol,根据V=nVm、ρ=

、m=nM、N=nNA再结合物质状态分析解答.

解答:

解:

标况下,水是液体,气体摩尔体积对其不适用,n(HCl)=

=0.5mol、n(H2S)=

=0.4mol、n(NH3)=0.2mol,

A.水的体积是0.112L,V(HCl)=0.5mol×22.4L/mol=11.2L、V(H2S)=0.4mol×22.4L/mol=8.96L、V(NH3)=0.2mol×22.4L/mol=4.48L,所以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故A错误;

B.水的密度是1g/mL,根据ρ=

知,气体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HCl的摩尔质量是36.5g/mol、硫化氢摩尔质量是34g/mol、氨气摩尔质量是17g/mol,气体密度都小于1g/mL,所以密度从小到大顺序是④③②①,故B错误;

C.水的质量是112g,m(HCl)=0.5mol×36.5g/mol=18.25g、m(H2S)=0.4mol×34g/mol=13.6g、m(NH3)=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从小到大顺序是④③②①,故C错误;

D.水中N(H)=

×2=12.4NA,HCl中N(H)=0.5mol×NA/mol×1=0.5NA,硫化氢中N(H)=0.4mol×NA/mol×2=0.8NA,氨气中N(H)=0.2×NA/mol×3=0.6NA,所以H原子个数由小到大顺序是②④③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灵活运用公式即可解答,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水的有关计算为易错点.

 

12.(3分)下列物质中,摩尔质量最大的是(  )

 

A.

10mLH2O

B.

0.8molH2SO4

C.

54gAl

D.

1gCaCO3

考点:

摩尔质量.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

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铝的摩尔质量是27g/mol,碳酸钙的摩尔质量是100g/mol,所以摩尔质量最大的是碳酸钙,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明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13.(3分)(2011•新疆一模)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

 

B.

1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同,体积也都约为22.4L

 

C.

在常温常压下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2转移电子数为1.204×1024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版权所有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对于固体、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

B、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一定,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压强、温度.

C、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生成1molH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据此计算转移电子数目.

D、气体分子所含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

解答:

解:

A、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对于固体、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A错误

B、1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同.物质的量一定,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压强、温度,1mol气体的体积可能为22.4L,可能不是22.4L,故B错误;

C、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生成1molH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转移电子数目为1.204×1024,故C正确;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气体分子所含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所以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对象与条件,可以借助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14.(3分)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1LH2SO4溶液中含98gH2SO4

B.

0.5L含49gH2SO4的溶液

 

C.

98gH2SO4溶于水配成2L溶液

D.

0.1L含24.5gH2SO4的溶液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n=

=c×V计算相关溶液的浓度.

解答:

解:

A.c(H2SO4)=

=1mol/L;

B.c(H2SO4)=

=1mol/L

C.c(H2SO4)=

=0.5mol/L;

D.c(H2SO4)=

=2.5mol/L,

则浓度最大的是D,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比较,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先关计算公式即可解答该题.

 

15.(3分)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各选项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B.

C.

D.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版权所有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n=

、N=n×NA、V=n×Vm来计算.

解答:

解:

由n=

可知,同种的气体的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的分子数为

由N=n×N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则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为

L,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明确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16.(3分)将标准状态下的aL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先求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溶液的质量、密度求出溶液的体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

氯化氢的物质的量n=

=

mol,氯化氢的质量m=n×M=

mol×36.5g/mol=

g,

溶液的体积V=

=

=

L,

则C=

=

=

mol/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正确判断溶液的体积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不能把溶剂的体积当做溶液的体积,题目难度中等.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2分)

17.(4分)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

过滤、蒸馏、蒸发、萃取、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结膜,可用 过滤 的方法除去;

(2)提取碘水中的碘,采用 萃取 的方法;

(3)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 蒸发 的方法;

(4)淡化食盐水,可采用 蒸馏 的方法.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CaCO3不溶于水,氢氧化钙溶于水;

(2)碘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

(3)水易挥发,NaCl的沸点高;

(4)食盐水中深邃的沸点低.

解答:

解:

(1)CaCO3是不溶于水的物质,要和石灰水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

过滤;

(2)碘微溶于水,碘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且苯、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萃取法分离,故答案为:

萃取;

(3)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加热时水挥发,剩余的为氯化钠,故答案为:

蒸发;

(4)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加热时水挥发,冷却后可得到纯净水,故答案为:

蒸馏.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及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分离方法中物理方法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8.(6分)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2和SO2分子数之比为 1:

1 ,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原子总数之比为 2:

3 ,摩尔质量之比为 7:

16 ,质量之比为 7:

16 ,密度之比为 7:

16 .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版权所有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