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6042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

《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docx

语法学生版Word文档

57届初高中知识衔接材料

一、汉字的起源

  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

正如《荀子·解弊》所说: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

二、汉字的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甲骨文:

象形程度高,字体方向不稳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

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象形程度仍比较高,但已有了线条化的趋势。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

《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大篆:

也叫籀文,上承金文,下启小篆。

大篆的代表是“石鼓文”,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

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小篆:

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隶书:

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行书:

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运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楷书:

又称正楷、真书。

字形方正严整,有撇、捺和硬钩,笔画减少,波势减少,笔画趋于平易圆转,便于书写。

三、汉字的构造:

六书说

汉字的六种构成方法即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汉字字形的变化过程中慢慢从“象形”发展到了“表意”。

  象形:

简化了事物的图形,是最早造出来的汉字符号。

如:

日、月、子、井、网

  指事:

“指事”即象形字加上符号构成新字。

如:

“明”字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

“旦”字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指事字分两种:

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

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

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表意的标志;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照样画葫芦。

  会意: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它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就是“会意”。

如:

休,一人倚在木头旁表示休息。

形声:

用表义的形旁和表声的声旁结合起来构成的字。

如:

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

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又如词不达意、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望文生义、顾名思义、言不及义,这些词用“意”还是用“义”,较难区分,这就要求首先把这两个字含义搞明白,再结合词语的含义进行辨析推断。

“意”指意思、“义”指意义,前者从“心”,则指主观,词不达意,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用“意”不用“义”,强调主观思想、想法。

后者则指客观,望文生义,顾名思义,言不及义,词义都强调词语、事物自身含有的意义,强调词语等本身的客观含义,故用“义”不用“意”。

 

再如 和衣而卧、和衷共济、和盘托出、同心合力、貌合神离,用“和”还是用“合”,不好区分。

“和”有连带的意思。

 “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用“和”,连带着衣服睡下的意思。

“和盘托出”的“和”同样的含义。

“和衷共济”, 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和”和谐、和睦的意思,不能用“合”。

 “合”是结合到一起的意思。

“貌合神离”, 合、离相对,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怀着两条心,故不能用“和”。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

依据例子,请你也写几个形声字:

(1)、左形右声:

江、村

(2)、右形左声:

飘、攻

(3)、上形下声:

箕、宇

(4)、下形上声:

货、烈

(5)、内形外声:

问、闻

(6)、外形内声:

园、房

转注:

用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互相解释,如“考”和“老”,“颠”和“顶”。

  假借:

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

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

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

“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四、限时训练:

(一)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 A.别出机杼(shū) 鞭辟入里(pì) 稗官野史(bài)

 B.鳞次栉比(zhì) 奴颜婢膝(bì) 以儆效尤(jǐng)

 C.觥筹交错(gōng) 喑呜叱咤(chà) 瞠目结舌(chēng)

 D.纵横捭阖(bǎi) 相形见绌(zhuō) 鬼域伎俩(yù)

2.A.放浪形骸(hái) 箭在弦上(xuán) 兔死狗烹(pēng)

 B.岿然不动(guī) 温情脉脉(mò) 塞翁失马(sāi)

 C.以一当十(dāng) 臭味相投(xiù) 响遏行云(è)

 D.图穷匕见(xiàn) 草菅人命(jiān) 便宜行事(pián)

3. A.否极泰来(pǐ) 前倨后恭(jù) 饮鸩止渴(zhèn)

 B.众口铄金(shuò) 时乖运蹇(jiǎn) 安步当车(dāng)

 C.博闻强识(shí) 怙恶不悛(quān) 杞人忧天(qǐ)

 D.心怀叵测(pǒ) 诲人不倦(huǐ) 买椟还珠(dú)

4.A.人才济济(jì) 蛊惑人心(gǔ) 连篇累牍(dú)

 B.水涨船高(zhǎng) 稳操胜券(quàn) 破绽百出(zhàn)

 C.颐指气使(yí) 插科打诨(hún) 间不容发(jiàn)

 D.曲尽其妙(qū) 汗流浃背(jiá) 乳臭未干(chòu)

(二)、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松驰()既使()渲泄()九洲()挖墙角()渡假村()一幅对联()穿流不息()再接再励()谈笑风声()甘败下风()自抱自弃()一愁莫展()天翻地复()言简意骇()一股作气()悬梁刺骨()食不裹腹()迫不急待()一如继往()草管人命()娇揉造作()一诺千斤()不径而走()不落巢臼()烩炙人口()死皮癞脸()鼎立相助()黄梁美梦()美仑美奂()蛛丝蚂迹()萎糜不振()默守成规()沤心沥血()出奇不意()磬竹难书()声名雀起()人情事故()有持无恐()额首称庆()金榜提名()走头无路()趋之若骛()沽白无暇()不能自己()竭泽而鱼()滥芋充数()世外桃园()旁证博引()灸手可热()姿意妄为()

先理后兵()拐弯抹脚() 利兵秣马()名缰利索()响彻云宵()远见灼识()得垄望蜀()风生鹤唳()珠连璧合()惹事生非() 

清山绿水() 苍海桑田()删烦就简()变本加利() 

兵慌马乱() 以逸代劳()知迷不悟()沾轻怕重()

(三)、根据字形推断加点字的意思。

(1)刑天舞干戚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4)径造庐访成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

(6)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8)生而眇者不识日

(9)“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

A.墓穴B.棺材C.财物D.山洞

(10)适戍渔阳九百人

(11)振长策而驭宇内

(12)被明月兮佩宝璐

(1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1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5)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16)若少屈,冀得一归觐jìn

(17)夜缒而出

(18)旦日飨士卒

(19)四牡骙骙

(20)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1)交广市鲑(xie)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如:

“好!

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词可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等。

(说明:

现代汉语中的实虚词种类不同于古代汉语的实虚词。

古代汉语中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虚词主要有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

河流、高山、森林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政治、科学效率、;

表示时间名称:

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

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

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二、动词:

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作动词:

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使令动词:

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能愿动词:

(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判断动词:

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三、形容词:

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

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

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

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四、数词:

是表示数目的词

1、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

几、许多;

表序数:

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五、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

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

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

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

?

(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

例如:

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等)

2、疑问代词:

用来提出问题。

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

3、指示代词:

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虚词

六、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1、表示范围:

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语气:

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却、、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

表示否定:

不、没、没有、别;

表示时间:

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

表示程度:

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

表示情势:

仿佛、渐渐、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七、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表时间:

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

表处所:

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

表排除:

除除了

表对象、范围:

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

表方式、手段:

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

表目的、原因:

为为了为着因由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小结:

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词性的变化

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

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

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

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

(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

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

①这件事你得去。

(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

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

(这里的“得”读dé,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

③这件事你做得对。

(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

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

①桌上有一本书。

(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

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

(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

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

①星期天,我在家。

(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

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

(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示处所。

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

(这里的“在”相当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

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

①啊!

祖国多么美!

(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强烈感情,是叹词。

②祖国多么美啊!

(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许多词性用法很灵活,应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词性练习

一、1.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2.“上来”是()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

3.“不、没”都是()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

4.“很、挺、十分”是()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

5.“我、你、他”是()A指示代词B疑问代词C人称代词D名词

6.“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

二、指出下列词的词性:

非常()这里()前后()小()哪里()终于()已经()不()赋予()轰隆()大()忽然()简直()才()半夜()除了()很多()勇敢()思想()啊()或许()只好()二万()迅速()进来()仅仅()立刻()热爱()十几棵()喜欢()大约()次()哗啦()下去()斟酌()怎样()起来()晚上()亩()前面()或者()对于()跟()是()三百()美丽()叮当()夏天()鲁迅()我们()批评()的()吧()平坦()有()变化()十分()自己()聪明()从()专家()扩大()缓慢()应该()按照()回来()喂()马上()消失()飞机()许多()简直()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标记词所属的词类。

(1)这件事已经讨论过了。

(过)()

(2)天渐渐冷起来了。

(渐渐)()

(3)他正在教室里看书。

(正)()(4)自行车他骑出去了。

(出去)()

(5)我拿着—本书。

(着)()(6)你吃了饭再走。

(了)()

(7)他是外国人吗?

(吗)()(8)你应该努力学外语。

(努力)()

(9)他刚才来过。

(刚才)()(10)最好听的是这首歌。

(最)()

(11)房子上面铺着瓦。

(上面)()(12)这是一本袖珍词典。

(袖珍)()

(13)老张请我吃饭。

(请)()(14)幸亏他来。

(幸亏)()

(15)我忽然想起来了。

(忽然)()(16)这件事很突然。

(突然)()

(17)无论谁都说好。

(无论)()(18)他连忙说不行。

(连忙)()

(19)问题要彻底解决。

(彻底)()(20)我们应该历史地分析。

(历史)()

(21)我们又继续战斗了。

(继续)()(22)屋里有一扇门。

(扇)()

(23)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辩证)()(24)所有人都不得离开。

(所有)()

(25)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正常)()(26)我们要不断改进服务态度。

(不断)()

(27)共产党员要加强自我修养。

(修养)()(28)他作了一个报告。

(报告)()

(29)我们要赶快行动。

(行动)()(30)工程刚刚开始。

(刚刚)()

(31)所谓“大师”其实是骗子。

(所谓)()(32)这件事让他感慨万分。

(感慨)()

(33)这部影片儿童不宜观看。

(不宜)()(34)你有什么擅长?

(擅长)()

(35)我不敢再奢望什么。

(奢望)()(36)敌人企图拿下这个山头。

(企图)()

(37)然后再看你喜欢什么。

(然后)()(38)他这个人很勇敢。

(勇敢)()

(39)这个小孩真可爱。

(可爱)()(40)这两个方案是—样的。

(—样)()

(41)你不能等同于一个普通群众。

(等同)()(42)他们俩恋爱多年了。

(恋爱)()

(43)他这个人根本不行。

(根本)()(44)要扫除一切障碍。

(障碍)()

四、

1、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2、“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蛋圆形的镜子,一()雪白的毛巾,或者一()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囝帽。

”填入句中空格内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款顶B.只方个C.面方顶D.块款种

3、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B.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C.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

4、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5、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

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6、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①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

③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④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

⑤他患了一场大病。

()⑥他病了三天。

()

⑦这把锁锈死了。

()⑧这把锁长了锈。

()

7、指出正确说明下边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及意义的一项:

()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了,果然近不得台旁……

A.“近”本来是名词,这里作形容词,意思是依靠。

B.“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副词,意思是靠近。

C.“近”本来副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进去。

D.“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靠近。

8、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光荣骄傲战友B.制造报答提高寻求

C.角色语文经常兴趣D.非常偶尔清楚风景

9、下面句中画线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他在学校里②他在阅览室学B.①这座房子朝南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10、下面各组中画线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②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短语

短语的理解及其分类

(一)短语的理解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够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意义上能够搭配 即符合语义关系的要求,一般说符合逻辑。

如“吃月饼”可以,“吃月亮”则不行,除非在神话中。

“骑马”可以,“骑床”则不行。

语法上能够搭配 如动词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一个走”,一般不成立,不符合语法上的要求。

动宾短语,一般是动词+名词,而“跳美丽”不能搭配,“跳绳”当然可以。

没有句调 因为许多短语加上句调便成为句子。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

如,“红花”不同于“花红”:

“爸爸的妈妈”不同于“爸爸和妈妈”。

语序和虚词的不同,则短语类型不同,即为不同的短语。

(二)短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