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
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
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
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
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让别人复述时他却是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乱说一通;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
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
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
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将“注意听他人讲话”当作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社交技能之一。
在如今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
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优化。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既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今天,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倾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倾听能力”,真正掌握“倾听”这种金钥匙,从而深切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真正地爱上语文。
倾听是我们接受社会、学习,取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正确的语言表达,更需要人们用心地倾听。
它也曾给人类感情的沟通产生了巨大的魅力。
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半的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
听与说同样重要。
在新课程大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
我们的孩子会表达了,课堂热闹了,但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
在经历了这么一场深刻的改革之后,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吗?
是否给课堂教学、课堂效应、教学效果产生了下面的影响吗?
是否给孩子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的时机吗?
我想其实不然。
纵观如今课堂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结:
孩子们很活泼,胆子很大,课堂非常地活跃。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趣了手,大声嚷道:
“老师,我来,我来。
”当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老师的赏识.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当老师布置作业时,学生往往审错题意,没有按要求做.更让人担忧和伤心的是:
有些课堂还存在着乱班现象,即使老师敲破了讲台,也还是无济于事.一个没有倾听质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一个不能让孩子们用心倾听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很理想.同一个班的学生刚入学,学校提供了两样的师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贫富"差距之大,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不倾听或不会倾听的不良习惯.必然影响他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所以提高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势在必行,义不容辞。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时,学生们有的总爱插话,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表情沮丧,在唉声叹气中遗憾,有的好像与自己无关,在那玩弄文具、学具等,有的端端正正的坐着却从不发言,还有的站起来发言的内容是重复的。
这些不正确的倾听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迫在眉睫。
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
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的。
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别,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
针对学生听说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这一集体环境下的学生之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外研究者认为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
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
国内研究者把新课程改革与倾听习惯教育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
从本质上讲,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是一脉相通的。
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人。
不同之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学科、内容、方法具有个体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课堂上倾听能力的现状与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教师的语言魅力研究。
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影响学生倾听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学生倾听。
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表达能力;语调的变化既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也应有琅琅上口韵脚等。
(三)探索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策略。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3至2013.5))
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二)实施阶段(2013.6至2015.4)
1.2013年5月---6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把握学生外在的倾听表现,培养良好的倾听品质。
2.2014年7月---8月,研究教师语言魅力,通过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和语调的变化等,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意倾听,促进倾听能力、学习能力和谐发展与提高。
3.2014年9月---12月,进行提高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具体包括复述式倾听、转述式倾听、评价式倾听以及倾听弦外之音,让学生在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就能专注课堂,倾听师生交流,形成倾听能力。
4.2015年1月---4月,综合运用研究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倾听,提高学习效果。
(三)总结阶段:
2016年5月,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推广引导学生有效倾听的策略。
将实验报告上报有关教科研部门,接受上级教科所的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制定了小学生语文课堂听课情况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访问等形式,我们认为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小学一门基础课程,但是仍然没有引起家长、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重视。
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家长和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语文课就行。
而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正是这种心理在作怪,所以学生才学习不专心。
没有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
2.教师教学中的偷懒现象。
由于部分教师也在思想上存在上述认识,所以就表现在教学上敷衍了事,能偷懒则偷懒,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呢?
有些教师虽然也采用了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形式单一,不能够吸引学生,长此以往就使学生失去了兴趣。
(二)更加关注了教师的语言魅力。
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了学生的倾听。
1.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
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忌用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
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2.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
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
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
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3.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
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4.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三)探索了学生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1.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习惯。
2.实行奖励制度,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3.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目标。
(1)听说一句话训练。
让学生听说一句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们把自己编的学生喜欢听的、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的句子报两、三句。
说一句,让学生马上复述。
(2)开展了以“说说倾听的好处”“学会倾听践行动”为主题的讨论会(树立倾听的意识,明确应该怎样去做),课堂上做个“会倾听的学生”。
(3)开展“老师讲课我会听”“我是神耳朵”“我是文明小听众”等活动,看谁得的红旗多,调动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4)课外做个“会倾听的好伙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做“击鼓传话”“学说绕口令”“猜谜语”“听故事讲故事”等游戏,虚心、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5)在家做个“会倾听的好孩子”,以问卷调查、倡议书、反馈表等形式取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监督、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帮助孩子形成倾听的好习惯。
(6)定期开展“学会倾听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根据上述表现进行表彰奖励。
(7)开展课堂倾听笔记展评(能摘抄老师和同学的讲述重点,学会做笔记)
(8)开展听写速记比赛(听写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数学公式、英文短语等,培养学生调集最大潜力去倾听的能力)
(9)角色互换:
我当一次老师(5——10分钟,科目自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操作,参与实验的五个实验班,通过听课、学生家长反馈等评价手段的实施,我们发现,学生的倾听习惯在逐渐养成,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保证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学会了尊重,懂得了谦虚礼貌。
在倾听习惯的养成训练过程中,学生渐渐懂得了尊重,当别人说话时,有耐心地听完,再发表意见,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养成了良好的交往习惯。
七、课题的结论
(一)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倾听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善待每一个学生,用激励的措施巩固行为,开发潜能。
学生不仅能做到认真倾听,还能做到边听边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体现的尤其明显。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使语文综合能力的逐步提高,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提高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
当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学生生命的灵性,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孩子们动(脑、口、手)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上讨论声、表扬声、鼓掌声不绝于耳。
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热闹”现象之下隐藏着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
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于强调新颖,强调不拘一格。
试问,在某些气氛热烈的课堂上,学生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究竟有多高呢?
经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均对此引起了重视。
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来说,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八、研究后的思考
(一)面临问题
课题研究一年以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
“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听课的意识。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愿意听,乐意听,成了现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
(二)反思
上课专心听讲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作为自控力不强的小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长期的指导、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
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关注和指导。
九、参考文献
(一)于漪主编:
《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版。
(二)李朝辉:
《小学语文教育》2002年第5期。
(三)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
《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版。
(四)李晓文、王莹著:
《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
(五)张全祥:
《教师如何引领课堂》,《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4期。
(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的《倾听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