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历史第四次考试试题doc.docx
《学年高三历史第四次考试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历史第四次考试试题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历史第四次考试试题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第四次考试试题
―、选择每题1.5分,共48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雅典所有公民都有资格担任法官,城邦将司法判决权赋予陪审法庭,陪审庭合议决定最终判决,让公民成为司法审判的主体。
这种做法()
A.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的原则B.使雅典公民成为法律专业人才
C.提高了雅典人参政的积极性D.使雅典城邦开始成为公民团体
2.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这一主张()
A.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
C.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
3.《罗马法》规定:
“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
又规定: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由此可见罗马法()
A.重视道德B.重视契约C.重视自由D.重视习俗
4.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
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不得强迫骑士和其他拥有土地者服额外的兵役。
国王如有违反可对其采取剥夺土地没收财产等手段予以制裁。
这反映了《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B.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D.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
5.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大臣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C.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6.1928年美国法官塔夫特说:
“这个国家的联邦和各州宪法把政府权力划分为3个分支。
这并非说,3个分支不是同一政府的协调部分,或在其责任范围内,每个分支不可行使其他两个分支的行动权力。
在决定它可以从其他分支寻求何种帮助时,这种帮助的范围和属性必须根据常识和政府协调的内在要求来确定。
”这表明()
A.美国政府机构不是分权政府B.政府权力划分违背分权制衡原则
C.现实统治需要政府机构相互合作D.美国政府要加强中央集权
7.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1640年英国革命史》一书中叙述查理一世被审判时的情景:
“第三次开庭在1月23日,情形还是同过去一样,人民向国王表示同情,且变得日益热烈起来。
盛怒的军官们及士兵们虽然大声叫喊‘执行法律,杀头!
’也是无济于事。
……‘上帝拯救国王’的群众呼声在四面八方起伏回荡。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专制统治的民意基础强大B.内战后议会取得了绝对的权威
C.建立共和政体的群众基础良好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具有复杂性
8.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
而到1890年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
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
A.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B.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C.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 D.宰相己经形同虚设
9.巴黎公社曾公布:
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对贫困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
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维护劳动者的利益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10.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
“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
”恩格斯意在说明()
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11.奥地利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1917年4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写道:
“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
”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 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帝国的专制制度
B. 列宁领导的革命的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
C. 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
D. 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一战,符合人民意愿
12.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欧洲的衰落。
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它们的陆军、海军和联盟体系已不再统治全球。
这表明()
A.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不在B.欧洲国家逐渐沦为发展中国家
C.欧洲的分裂导致国际地位的下降 D.欧洲曾经的全球霸权不复存在
13.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
此表
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 )
国家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
10%
90%
50%
50%
25%
A .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 B .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
C .英国与英国势力相当 D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14.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
“在那里(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
A.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B.应该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
C.应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D.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
15.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
这反映出美苏()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16.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批评北约和华约间的军备竞赛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而冷战结束后,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发展的潮流。
这反映了()
A.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B.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C.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D.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
17.本杰明·基恩认为,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该评价认为美洲的发现()
A.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B.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C.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D.有利于两个大陆文化的融合
18.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19.“对所运载的进出口货物和商品给予便利、降价、特权的船只仅指英格兰、爱尔兰、威尔士领地、根西
岛、泽西或者特威德河畔贝里克城镇所造船只,或船只主人且至少四分之三的海员为英格兰人的船只。
”颁布于17世纪的这一条例()
A.意在与法国争夺美洲B.顺应了殖民争霸需要C.推动了贸易自由主义D.斗争矛头直指西班牙
20.英国人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1843年出版)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生态恶化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21.19世纪的英国逐渐抛弃长期以来的贸易保护政策,转而大力提倡自由贸易政策,这主要基于()
A.自由主义经济理论B.强大的工业实力C.推动全球贸易发展D.殖民霸主地位
22.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23.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
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C.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D.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24.胡佛在任期间大幅度提高了税收,同时将政府支出增加了六倍。
在增加公共工程的同时,联邦政府组建了金融复兴公司,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铁路公司提供救助,那些经营还过得去的公司则得不到这样的优惠。
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
A.完全抛弃“自由放任”B.经济政策逐步调整C.经济政策成效显著D.积极转变经济政策
25.小福尔索姆在《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提到,罗斯福曾经猛烈攻击胡佛签署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中崎形的商关税。
然而直到1940年,美国才与21个国家谈妥了关税减让,大约涉及美国出口额的60%,可见他并没有立即兑现承诺削减关税,而推行《农业调整法》来付钱给农民不让他们去种地。
据此可知()
A.新政措施拖延了美国与其他国家关税矛盾的缓解
B.新政迟迟没有降低关税是为了补贴农民
C.胡佛和罗斯福都赞成高关税政策
D.罗斯福认为经济恢复后美国才有条件开放国内市场
26.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
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
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
A.旨在保护小农经济 B.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C.制约农业生产发展 D.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7.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托洛茨基认为:
“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
”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
这些观点()
A.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谈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28.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据此分析()
A.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B.单一公有制已经建立
C.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D.新经济政策被终止
29.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30.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31.雨果曾说:
“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32.当今世界,“零和博弈”的游戏被逐渐放弃,相互妥协、互利共赢的国际格局则越来越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
A.美国已无力主宰世界B.第三世界国家已兴起C.地缘政治冲突已削弱D.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二、非选择题:
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
……“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
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
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
巴思伯爵不
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
……他总共
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纪录。
……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
兰等人复职。
——阎熙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其主要内容有:
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其具体规定是:
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
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
根本改变的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
(7分)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
(6分)
(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4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
……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
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阿诺徳.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科学,史论结合)(12分)
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欧洲一体化进程部分大事记:
1967年——欧洲共同体创立,有六个成员国。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2002年1月——欧元正式在欧盟12国流通。
2003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
2005年——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了《欧洲宪法条约》,一体化进程陷入僵局。
2007年12月13日,再次扩大后的27个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里斯本条约》,2009年《里斯本条约》的生效为欧盟重启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9年11月19日——欧盟选举赫尔曼·范龙佩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凯瑟琳·阿什頓女士被任命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7分)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特点。
(8分)
1-5AABDB6-10CDBCD11-15BDDDC16-20ACDBD21-25BABBA
26-30BACAA31-32AD
33.(25分)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分)原因:
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
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6分)
(2)基本原则: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首相要得到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
(4分)
政治根源:
乔治二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3分)
(3)主要内容:
取消或减少原有选区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
(2分)影响:
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分)
(4)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结合政治传统,适合本国国情;要讲究改革策略,釆取灵活的斗争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行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4分,任答两点)
34.(12分)示例一论题: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4分)
阐述: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工业革命后不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19世纪2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其固有的矛盾终于导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总之,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不会消亡。
(8分)
示例二论题: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
(4分)
阐述:
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
总之,斯大林模式的内在弊端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
(8分)
35.(15分)目的:
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
提高国际影响力。
(两点4分,三点5分)
影响:
增强了欧洲的影响力,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分)
(2)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欧洲一体化在困难和挑战中前进(或—体化进程曲折);
持续时间长;规模逐渐扩大;建立超国家权力机构。
(8分,任答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