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83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修订:

常州市实验初中吴正英

审稿:

常州市北环中学蒋丽华

一、单元主题解析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体裁上看:

有杂文,有散文,有古代的赠序,有现代诗歌;从内容上看:

有珍惜生命历程的独特体验,有对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弘扬,有对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的提倡,有对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的歌颂。

刘心武的《错过》辨证地叙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以及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

我们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人生的终点”。

莫怀戚的《散步》通过描写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作者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和勉励之情。

李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以及崇高精神。

臧克家《有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打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二、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

通过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由于受到了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他们在理解本单元含蓄深刻的人生体验时还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法:

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品味语言把握感情。

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3、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多用勾画法;解读文本时《错过》《送东阳马生序》《有的人》可以用比较法来学习;《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可以通过想象来把握一棵树的形象;《散步》可以用列提纲的方法来学习。

在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写法、语言、修辞等进行学习时,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质疑。

要重视质疑、提问,因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形成技巧,促进能力的发展。

总之,方法很多,但是要因文而异,灵活多样。

三、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研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

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

4、通过诵读、识记,积累优美的语言。

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二十一错过(2课时)

★二十二散步(1课时)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

★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

★二十五有的人(2课时)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1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2课时)

★专题叶(1课时)

五、单元教学过程

第1课时错过(刘心武)

(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3、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

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3、学法设想:

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

1、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思考,回答。

导入:

1、有一名人说过: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联系实际畅谈: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

 (要求:

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2、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以“错过”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错过”能改成“过错”吗?

为什么?

听,指导学生评价。

(解决文章思路问题。

2、细读课文: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最想推荐的语句,并且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巡视

2、

小组交流推荐。

巡视,或参与某组。

3、

全班交流推荐

听,指导学生评价。

课后学习:

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2课时错过(刘心武)

(二)

1、语文活动:

真情告白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回忆。

导入:

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

2、

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

听,指导学生评价。

2、语文探究活动: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思考,“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

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听,适度评价。

3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

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课后学习:

了解亲人的“错过”,从你的记忆库里或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挑选出正确对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评点或鼓励他们。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教师完全抛开了教参,另辟蹊径,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的,它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会了如何让语文与我们的生活、人生紧密联系。

因为这个班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培养,已基本上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但如何真正学好语文,解读文本的同时,能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这正是这一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展现给我们的最大亮点。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教师应当紧紧抓住语文特点,从字、词、句入手,以小见大,由此及彼。

如文章最后一段的:

“但在人生的终点站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

我虽然错过了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其中“最好”“含笑”“毕竟”“最关键”等教师都要引领学生去体味和感悟,这有助于从细微处理解文本的主旨。

当然这一节课,教师要是能把更大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就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新课程的信息。

第3课时散步(莫怀戚)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揣摩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亲情。

2、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

3、通过对亲情的感悟,从而能继承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并且要加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准备几则尊老爱幼的小故事。

1、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想象

思考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

有感情朗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事件及表现的主题。

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

(注意:

概括内容要有人物、事物、主旨。

巡视;指导。

3、

回答事件及主题。

听,适度评价。

2、细读课文,美点寻踪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阅读

批注

提示:

“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影响等内容。

2、

成果展示

听,适度评价。

3、比较阅读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巡视。

2、

回答

听,点拨,讲评

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教学设计二:

目标:

1、理解课文主旨,体会、珍惜家庭亲情。

1、读作品发现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试着发现它的美点,并用几句话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导入

谈生活在具体的小事所体现的美点;

同学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美的身影,你能说一些吗?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它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真情的一次流露;它也许是久久寻觅的人生的真知灼见……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它的倩影。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在莫怀戚的《散步》中去寻找生活中的美。

2、

板书:

《散步》

 

(二)学法指导: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提问:

默读全文,说说对全文内容的理解。

1、人物谱系:

2、内容简析:

3、情感脉络:

2、

听,笔记记录。

听,点拨,讲评。

教师归纳:

本文借一家四口散步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图景。

事情虽简单,却写得一波三折,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3

思考

引导提问:

这篇散文为了表现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生活中极普通的事情(散步)来写,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教师归纳:

这种表现手法是——以小见大。

(三)、深层解读:

1主题阐释: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找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1)找出文中让你最感动的细节、有感情地细读这些语句,要求读出你感受到的人性之美与人情之美。

(2)让学生有感情地示范朗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教师提示后再让一名学生示范朗读。

2、

回答

听,点拨,讲评

提示:

⑴文章感情基调:

欢愉而深沉。

⑵欢愉时语速快,深沉时语速慢。

⑶人物性格特征:

“我”——善良孝顺、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决定走大路、背母亲)。

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听我的)。

儿子——活泼听话,聪明伶俐。

我母亲——老迈、顺从、善解人意、慈爱亲切、爱护小辈。

2、美点寻踪。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1)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对春天景物的生动描写

小家伙的话表现他天真可爱

用生活的细节表现深沉的感情

结尾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2)男、女生分读,再分组评析。

各组推荐代表交流评析。

巡视。

2、

回答

听,点拨,讲评

例如:

教师评: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

“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1)分组用圈点批注法画出文中大家认为最精美的语句,并以旁批的形式分析其美在哪里。

(2)各组推荐代表以“我们欣赏的美句是:

__________,它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之美”的句式展示各小组的寻美成果。

学生展示:

巡视。

听,点拨,讲评。

2、

回答

教师补充:

(1)情趣昂然之美: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含义丰富之美: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3)句式对称整饬之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运用顶真辞格,琅琅上口,富有韵感。

 

(三)练笔(选择其中的两题)

1、学“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生活中选取与亲情有关的真实、具体的小事,从中感受人间真情,感悟世间真理。

然后用下列句式写一段话:

句式:

亲情是___________,从中我感受(悟)到了_____________。

2、“文似看山不喜平”。

本文情节简单,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请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要能反映出亲情小事中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以使所叙小事的情节更曲折、情蕴更丰富。

3、有矛盾分歧,就会有思想斗争,你能进一步想象一下出现分歧时双方的心理活动吗?

(四)教师总结: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第4课时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一)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

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2、能理解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能理解课文对比手法的运用,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想象

导入:

常言道: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

“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

自读课文注释

介绍作者和本文体裁特点

3、

听,用笔给不会读的字注音,用竖线标出某些长句的朗读节奏。

教师范读。

4、

自读,读给同桌听,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

听,适度评价。

2、疏通文意: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

巡视,指导。

2、

同桌交流,解决疑难。

巡视,参与。

3、

全班交流疑难。

听,评价。

4、

听思考

点拨重点字词:

序嗜无从致书每益以诸走汤再腰逾

俟衾烨负箧曳屣

课后学习:

重点字词解释,熟读成诵课文。

 

第5课时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二)

1、复习上节课内容: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试背课文,听,评价。

由检查重点字词、背诵课文导入。

2、

分两组比赛:

自行出题(关于课文翻译方面的问题),思考,回答。

主持比赛,适度评价。

2、语文活动:

宋濂对马生对我(填表)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细读课文,填写表格。

巡视,指导。

2、

小组交流。

巡视,参与。

3、

全班交流,重在评价“比赛结果”,谈感受。

听,适度评价。

附表格:

(比赛项目自填,越多越好)

选手

比赛项目

宋濂

马生

书的来源

向别人借,还要自己动手抄写

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师生态度

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对老师毕恭毕敬,弯着身子,侧着耳朵

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

生活情况

学习条件

……

比赛结果

3、迁移学习: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讲故事比赛:

把你知道(或收集到)的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讲给同学听。

交流,如:

①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②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③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④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⑤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等

2、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将你收集到的有关勤学的名言推荐给同学们,要求将这则名言的意思给大家讲解清楚,并说明自己推荐的理由。

交流,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3、

课堂小作文:

读了本文,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字数不限。

如: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此句表明勤能补拙。

②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

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③另有题目如“尊师好学”、“谈学习”、“学习中的苦与乐”等

4、

组织交流

相互启发、共享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的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马生专心求学,刻苦自励,情真意切。

文章的叙述、描写自然结合,中间穿插议论,道理明显。

学习本文,在明白道理的前提下,熟记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文言词汇,为以后文言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我们好要从文言文的学习中,把握对比的写作手法,灵活巧妙地将记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

课后学习:

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封回信。

古文基础概括:

省略句: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伺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一字多义:

以之于通假字:

被支

同义复词:

假借扣问沃灌慕艳廪稍

 

第6课时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一棵树”的艺术形象;

2、理解诗所表达的主题;

3、学习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1、解题,把握情感。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思考,交流

导入:

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

2、

思考: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能否换成“我是一棵树,我骄傲”?

并回答。

指导解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轻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巡视

2、

有感情朗读全诗,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节反复诵读,准备读给大家听。

巡视参与

3、

朗读,听,评价:

看谁能把诗中“骄傲”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

听,适度评价。

3、再读课文,把握主旨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朗读课文,概括诗歌各部分内容

巡视

2、

合作探讨:

诗歌中一棵树的形象

巡视参与:

3、

归纳课文主旨:

这棵树是炎黄子孙的化身,是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

但他并不一定永远停留在那里,他有高度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他来自人民,所以他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的新世界。

4、三读课文,品味欣赏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词语,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巡视

2、

从文中找出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语句,并讨论它们的作用。

巡视参与

课后学习:

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本设计对阅读诗歌的要求分为三大板块:

一、通过反复朗读,初步整体感知“树”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二、注意诵读指导,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涵,同时真正理解“树”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注意品味语言的美,从词语到修辞手法的角度。

第7课时有的人(臧克家)

(一)

学习目标:

1、能理解鲁迅的为人和精神;

2、能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3、能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课前学习:

了解鲁迅的事迹,评价他的为人。

一、解题,熟读全诗: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思考回答

导入:

1、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

2、哪一句体现鲁迅先生甘于给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品德?

2、

听,思考。

学生放声自由读。

指名配乐朗读。

(师生互评)

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以第二小节为例,指导朗读:

有感情就是要进入角色,这里通过两种人的形象对比,表达了爱憎之情,这种感情朗读时就体同在语气和语调上。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狂妄、轻浮)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庄重、崇敬)

3、

思考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