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815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

《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学考试作业.docx

人口学考试作业

 

《人口学》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

树达学院

班级:

行政管理

学号:

200921030115

姓名:

杨丽萍

2011年6月

《人口学》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两种方法考察当前树达学院在校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

调查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内心情感上是倾向于传统节日的,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浓浓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民族认同感。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洋节”何以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流行,而传统节日反而愈见冷淡呢?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文化大国,善于包容和接纳各种文化,如何做到在吸收外来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良好的保存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立性完整性和中国特色呢?

我们首先要了解:

中国传统节日的根源是什么?

在现今更注重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的大众心态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又占怎样的一个地位?

本文就从文化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传统节日走出尴尬的困境,在象征未来与希望的大学校园里展现它无与伦比的魅力。

【关键词】:

大学生民族节日意识

一.调查背景

2008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这项政策的颁布吸引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眼球。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WTO和申奥的成功,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许多节日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新一代的年轻人遗忘,更有甚者我们年年过的中国传统节日,因为自身不够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及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希望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刻不容缓。

就此问题,我对我校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本次报告分别对以上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对如何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根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与节日密切相关的节气也被编成脍炙人口的节气歌流传下来。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体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露露女士的《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将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统计归纳为20个,其中来自日月时令交会的,或与之有关系的有16个:

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巳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都与时气节奏大有关系;几个表面上与时气无关的,比如端午节、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节,细查古制,也有时令的讲究。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

此月多灾多难,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避五毒乃是过“端午”之初衷。

腊八、祭灶以及除夕节,均是春节的“伴节”,自然也是与时气相关的。

而其余四节正月初七的“人胜节”、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则来源于传说、神话和宗教。

中国传统节日之产生乃至传承发展的根源在于千年的农耕文明,具体的支撑又表现在三个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中国农历历法为其刻画出具体的时令节点;中国人至为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

即便是“躲债七天”的杨白劳,也得“回家来”,并且虽然“钱少不能买”,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

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以至于躲债的杨白劳甘冒被抓的风险也一定要回家来?

其实,杨白劳不但欠黄世仁的债,他同样还欠“年”一个“债”。

前一个债务是有形的,可以量化,亦是能够暂且欠一欠、躲一躲的;后一个无形的债务则既不可量化,又不能拖欠和躲避。

非独杨白劳,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欠“年”一个“债”。

这个“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但是尽管春节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年味却显见地越来越淡,不但过年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不小的变化,就是内心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了。

比起春节,其他同样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就更显颓落了。

虽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但是参与的热情却与日俱减,更不要说“人胜”、“中和”、“上巳”这些几近消失的节日了。

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舶来的“洋节”却是越过越红火,我们自己对传统节日变得很淡漠了,相反却对国外的一些东西趋之若鹜。

比如说现在的年轻人心中,就有了所谓的‘个性解放’的需求,他们把过去倾注在以家庭、宗族为主的节日身上的热情,转向个人节日,于是像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就开始在城市里面流行起来。

 

这是一些显见的现象,由来也不止一年了,2005年由于有“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和“将春节改期”的专家提议,使得“传统节日民俗保护”的讨论格外热火,看得出,“中国节情结”在社会上还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年轻人也不是不过传统节日,但是他们不明白怎么回事,一问全不知道”。

李露露说,“随着我们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民间节日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正在面临消失。

传统节日也在不断淡化,外来节日则逐渐抬头,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抢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文化界当中,这一呼声也很高。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

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

目前,除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但是在2008年以前我国的法定节日有10个,分别是:

新年、春节、国际劳动节、妇女节、植树节、五四青年节、国际儿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

其中只有春节属于传统文化节日。

其他节日,或来源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国庆节),或与国家、政府的行政设定有关,有的则是采用国际公例,总之多是近、现代发展形成的历史产物。

这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出现断裂很重要的一个表现。

05年以后中国传统节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最终在07年达到广泛认同,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至此,终于正式拉开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的序幕。

四.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

a、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设计适合大学生的有关传统节日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在校园内随机发放,回收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寻找挖掘尖锐问题,系统分析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本次调研的指导方法,其大体步骤为: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仔细考虑确立研究方向后提出问题,设计适合大学生的调查问卷。

本着广泛涵盖传统节日知识又贴近大学生们的生活的原则设置问题。

设置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对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的流变及对西方节日的看法,对传统节日保护等多方面问题。

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我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在校内随机发放问卷并及时回收。

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

回收率100%。

3.    问卷统计

设计统计表,对回收的35份问卷进行分类统计。

4.统计结果分析

4.1对统计数据做图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识十分薄弱,有些数据看上去简直是“触目惊心”,例如调查问卷第八题:

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

单选)在作出答案的35个人中竟然有16人选择了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

“你经常过传统节日吗?

这一问题(第13题)上32.91%的同学充满兴致37.61%的同学只过自己喜欢的,还有22.22%的同学随社会大流,更有7.27%的同学不太感兴趣。

而在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看法一题的调查中有54.50%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38.1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

比较乐观的是87.56%的同学认为大力倡导重视传统节日是必要的,13名同学意识到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够,17名同学认为应该采取注重民族文化教育的方法来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b.调查结果分析:

1.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所以说,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比较低,这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2.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总之,大多数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看待是辩证的,多方面的。

3.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4.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4.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4.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将民族节日活动场所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是具有可行性的事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将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活动用品,如节日民族服饰、节日饮食器具、节日娱乐道具、节日婚恋用品等等,作为可移动文物,征集入藏,妥善保管,不使消失,并创造条件,举办展览,建立相应的专题博物馆或陈列室。

2.将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和有代表性的活动项目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承人等办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鼓励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人传授技艺,对有代表性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保护区域和传承人授予相应称号,使其有传人,生生不息。

等等。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

建议:

1.传统的节日应该取消“代沟”。

有很多传统节日,但是有些节日只是特定人群或者是特定的地方来过。

要打破这种局限,让更多人加入到节日中去。

比如“重阳节”不再是老年人庆祝的节日,年轻人也可以参加到敬老的活动中。

2.丰富节日内容,扩大影响力。

比如端午节,可以搞个大型的活动,龙舟比赛可以邀请国外的选手参加,还可以搞粽子品尝会等等,把端午节特有的民族特色都展示出来,自然会吸引人们的目光。

3.商家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发掘商机。

“洋节”很大程度上都是商家“炒”热的。

其实,南宁还有不少的传统节日还大有发掘的商业价值,比如“三月三”、“炮龙节”等等,甚至把传统节日做成“品牌”,更多的人自然会了解并参与进来。

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不要盲目地崇洋媚外。

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参考文献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

《民间文学论坛》

《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

《中国节》

八.附录:

调查问卷

 

 你好!

       

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

为了了解对传统节日的知晓情况,我们特设计了这份问卷。

根据抽样设计,你被选作调查对象,麻烦你花费一些时间协助我们填写这份问卷。

问卷上的所有信息仅供统计分析之用,希望您在填写时如实地反映你的情况和真实想法。

谢谢你的支持与协助!

        

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

           -----之和谐校园调查报告

1、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看法吗?

(单选)  

A、都很好B、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前者更多  C、都不是很好D、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后者更多 

2、 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除24节气)的有多少:

(单选)

  A、少于4个B、3-5个C、6-7个D、7个以上

3、  你知道的外来节日的有多少:

(单选)

  A、少于3个B、3-5个C、6-7个D、7个以上

4、  相比外来节日,你更喜欢哪个:

(单选)

  A、传统节日(答第5题,跳过第6题)B外来节日(答第6题,跳过第5题)

5、  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

(单选) 

 A、自有古老的魅力B、习俗有趣C、有独特的内涵D、习惯成自然

6、  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

(单选)

  A、内涵传统没新意B、习俗过时C、周围没人还过D、洋节更有意思  E、其它________ 

7、 你对国家在清明、端午和中秋节放假有何看法?

(多选)

  A、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  B、让我们有时间真正地过传统节日  C、能让青少年更好理解中国传统节日  D、只是又多了个能放松休息的日子罢了  E、哪怕恢复这三个节假日,效果也不大

8、  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

(单选)

  A、人们仍然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  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  C、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  D、其他________ 

9、 你对外来节日的态度如何:

(单选)

  A、既然从外传进来了,自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  B、在过了几次洋节之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  C、从最初就不喜欢这些从外传进来的节日,像文化入侵一般 

10、 你对传统节日的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单选)

  A、恢复更多的节日并放假B、政府应开展传统纪念活动  C、从现在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发展让它流传下去  D、对于外来的节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  E、其他________ 

11、你了解的西方节日有(多选)

  A、圣诞节B、感恩节C、愚人节D、情人节E、复活节

12、  你经常过传统节日吗?

(单选)

  A、经常过B、有时过C、看情况而定D、从来不过 

13、 你认为西方节日为什么受欢迎?

(单选)  

A、娱乐性强B、新鲜C、崇洋媚外D、其它 

14、 你认为中国和西方节日最大区别在于?

(单选)

  A、中国节日过于注重吃B、中国节日娱乐性不强  C、过于严肃D、其它 

15、 你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

(单选)

  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  C、旧的繁文缛节又流行起来,不利于社会进步D、无所谓,不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