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十二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512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湾区十二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龙湾区十二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龙湾区十二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龙湾区十二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龙湾区十二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湾区十二五.docx

《龙湾区十二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湾区十二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湾区十二五.docx

龙湾区十二五

龙湾区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建筑业实际,特制定《龙湾区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区建筑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建筑施工队伍不断壮大,企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队伍和工程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建筑房地产业发展较快。

“十一五”期间,全区建筑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48亿元,建筑业总产值是“十五”期间的2.69倍,创税总额达到5.56亿元。

建筑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市GDP的4.2%。

五年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分别增长20.76%。

房地产投资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商品房市场处于产销两旺的态势。

2006~2009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区外)累计达到52.5亿元,开工商品房面积达543万平方米,建成面积84万平方米。

2、建筑房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建筑企业的数量发展到56家,其中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4家,二级资质企业8家,三级资质企业3家;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3家,三级资质企业4家;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企业2家,二级资质企业4家,三级资质企业19家;工程监理企业2家;造价咨询、招标代理企业3家;工程检测企业1家;勘察设计企业1家;劳务分包资质企业2家。

房地产企业有家,其中二级资质5家,三级资质12家。

初步形成了以房屋建筑总承包为主,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共同发展的分工协作体系,经营触角向房屋建筑、房产开发、市政工程、装饰装璜、设备安装、防腐保温、钢结构、金属门窗等方面拓展延伸。

3、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目前全区建筑业从业人员25216人,拥有各类技经人员多人,具有高级职称资格人员人,中级职称资格人员多人,一级建造师141人,二级建造师446人。

绝大部分建筑业从业人员来自农村,建筑业已成为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重要载体。

4、建筑市场不断拓展。

企业拓展省外市场取得较大突破,十一五期间,省外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2.6亿元,省外市场涵盖内蒙古、河北、福建、江苏、湖北、甘肃、天津、安徽等地。

5、质量安全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紧紧抓住质量安全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抓设计质量,严格要求设计单位精心设计和施工图审查机构严格审查,确保设计质量的安全和可靠;二是抓施工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来规范施工行为,对违反规定的严肃查处,该整改的整改,该停工的停工,决不手软。

三抓施工安全管理,加强对深基坑,支模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监管力度。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确保建筑工地优质、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合格率年年达100%;有“钱江杯”工程1项,全国建筑工程(公建)装饰奖工程2项,“瓯江杯”工程4项,省建筑工程(公建)装饰奖工程1项,“龙湾杯”工程18项,创省标化工地4个,市标化工地15个,区标化工地60个。

   

6、行业服务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提升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在规范工作上有了新突破,创造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十一五期间,以建筑工程招投标为主要阵地,结合资格审查、质监安监、合同备案等各个环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落实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我区建筑市场和工程招投标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

在提升工作上有了新成绩,帮助企业提升资质,提升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7、节能减排工作有新的开端。

到2007年,全区60%以上的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达到节能50%的标准;到2008年,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面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在永中、状元、蒲州等中心区和靠市区的区域内实施节能65%的标准;到2010年,全区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65%的标准。

2010年安装并开始测试能耗监测工作,达到真正节能工作,12层以下居住建筑实行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从“十一五”整体情况来看,我区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建筑市场开拓不广,整体实力普遍偏弱,组织化程度及集中度不高,资本运作的路子不够灵活;二是施工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质量安全意识尚需强化;三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四是行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偏低,企业管理较为落后。

二、“十二五”规划制定情况

(一)指导思想

龙湾区建筑业“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区委、区政府“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统一部署,优化经济结构比例,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协调发展。

形成能支撑长期发展的建筑业经济结构和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建筑,力促法制化、人性化、综合协调、高效有序的和谐社会,为推进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建设基础资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1、建筑业发展规划

(1)建筑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建筑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调控机制,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素质明显提高。

A、市场监管: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切实有效的招投标全过程监管机制,以体制改革加强招投标管理,遏制招投标市场不规范行为。

建立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和严格的项目执法监察机制。

行业诚信状况明显好转,中介机构合法经营、服务到位。

B、经济总量:

建筑业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5%,产值达到250亿元。

C、经济结构:

在所有制方面,国有、集体资本从企业中退出;在行业组织方面,基本形成工程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合理格局。

力争1家企业晋升特级资质,6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并组建一家龙头集团企业。

尽快建设建筑产业后方基地,为拓展行业发展提供必要基础。

D、科技进步:

全区建筑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市级一流,全行业技术开发投入、技术装备率、动力装备率、机械化施工水平大幅度提升。

E、人才培养;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执业资格人员等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基本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到2015年,争取一级建造师达人,二级建造师达人,教育培训各类人员万人

F、工程质量:

“十一五”期间,基本消灭影响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在创优夺杯方面全市领先,力创“鲁班杯”工程一项,“钱江杯”工程项,“瓯江杯”工程项,“龙湾杯”工程项,创“长安杯”标化工地个,省标化工地个,市标化工地个,区标化工地个。

G、施工安全:

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防范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

全行业施工安全状况实现明显好转,防止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H、节能减排:

2011-2015,全区建筑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65%的标准,雨水综合利用项目应达到80%,十二层以下居住建筑应采用太阳能系统,引导房地产业向绿色建筑居住环境发展,基本完成高耗能的现有公共建筑的改造任务。

(2)发展的主要任务:

A、改善管理与服务,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实保障

理念更新,加快发展、培育和规范中介服务组织和市场,完善建设行业服务体系,采取各类政策措施扶持引导其做强做大,以利于向周边地区辐射。

要引导和鼓励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企业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投资者提供高品质、多样化服务;要切实加强招投标文件编制活动的监管;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探索和建立行业自律的有效方式。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和建筑事业服务体系。

完善工程担保制度、严格准入清出制度及执法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信用监管调节机制、完善工程交易及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竞争机制等现代建筑市场管理体系。

推进建筑业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化,对“大、强、优”等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建立绿色快速通道,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业务申请、咨询、指导等服务。

B、加快行业结构调整

推行企业数量规模调控,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构建合理的专业承包企业群体结构;加快行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总承包企业“做强、做大”,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精、特、高”方向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建立起合理的建筑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提高用工管理水平。

C、强化基础性建设,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管理素质的升级换代。

通过采取鼓励措施,确保五年内,总承包序列企业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0%以上通过O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50%以上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管理专家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升级换代。

抓好管理层队伍、执业资格队伍以及操作层队伍的建设工作。

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带动产业素质的升级换代。

通过强化建设主管部门的宏观导向,对企业和从业人员提出明确的资格要求,建立并完善科学、规范、动态的执业人员信用管理和准入清出制度,形成以高技能的技术工人为基础、以高素质专业岗位管理人员为骨干、以领先现代企业管理潮流人才为先导的人才梯次结构。

D、推进建设行业科技创新,走资源节约和科技进步之路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要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要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努力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

禁止粘土烧结制品的使用,大力推广应用商品砂浆等新型绿色建筑材料、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

要积极研究和开展建筑垃圾与废品的回收和利用。

研究提出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促进废物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

发展建筑节能,开展墙体革新,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坚持加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与改善建筑设备能效相结合。

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措施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节能率不断提高。

E、加强品牌建设为,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进一步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继续组织好“一法两条例”的宣贯工作,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健全体系、保证安全,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质量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确保全市建筑质量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确保全市建筑质量和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

以质量为中心,从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造价结算等一系列过程中突出质量第一的思想。

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建立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切实提高我市企业建筑工程的质量品位。

   

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

以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为抓手,落实安全生产投入,改进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广泛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和各种安全管理网络,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保证能力。

   

进一步创新监管机制。

结合我区建筑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转变思想,完善机制,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监管资源,改变单一的监管模式,转变为集中督查、平时督查和单项督查等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控制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完善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

完善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配套措施,确保一旦发生问题,能立即启动预案,保证人员、责任、职责、经费、装备到位,使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对起重机械安拆,建立登记制度,统一编号,强化检测、验收、安装、拆除、使用的过程管理。

抓好设备租赁单位的管理工作。

加强模板工程、深基坑开挖、整体脚手架(高处坠落)的重点监督检查,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F、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进一步建立健全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

推行和完善工程担保制度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完善工程结算和支付管理制度,建立预防拖欠信用评估和失信约束机制。

   

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强化建筑市场准入清出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理行业、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促进中介咨询机构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抓好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工作。

从源头抓起,重点整顿施工企业串通投标,招标过程暗箱操作,黑白合同等违规行为,实现建筑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争。

继续推行规范招投标行为的各项制度,大力倡导工程造价招标,严格控制方案招标定额。

   

进一步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建设。

努力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各方交易主体进入有形市场,继续加强网络数据库建设,推动电子政务,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推进网上投标、评标和公示机制,切实增加招标投标的透明度,实现阳光交易。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宣传,坚持依法行政,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

2、住房供应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的主要目标:

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改善,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住房建设和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区域房地产市场得到规范和培育,城乡房地产业协调发展。

A、人均住房面积达到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以上。

B、房地产业投资规模:

到2015年开发投资增加到亿元,年增长%。

(2)发展的主要任务:

A、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

把握国家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切实加强对国家重大政策实施及房地产应对策略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我区房地产业市场信息预警、预报系统,着力于市场调查监测,与相关部门一起运用综合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与全市经济发展相协调,创造良好的住房消费预期,引导房地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B、着力完善产品多样化的住房供应体系。

科学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努力采取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多措并举,尤其要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控制大套型,适当配置小套型,完善供应办法;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管理和供应对象的准入管理,在保证“经济”的前提下,切实注重居住环境质量,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的“适用性”;加强配租后的廉租住房管理,完善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作用,规范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制度。

C、规范房地产市场经营行为。

严禁无资质或超越资质开发;规范商品房销(预)售许可和销售广告管理,严格执行商品房合同备案制度,规范涉房收费行为,切实减轻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负担,努力营造各类房地产企业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中介服务企业不良记录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诚信记录。

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开发建设、商品房销售、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推动办公楼、商业用房等市场有序发展

5、大力发展住房存量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

8、加快推进旧房改造

近几年来,我县加快旧城改造进度,致力于城区道路改扩建、高速公路新建、中心广场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及教育园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了城市品位,也因此引发了大量拆迁户对住房的需求。

据2003年普查统计资料显示,因旧城拆迁而需购房的户数为539户,占调查总数的4.7%。

加之我县1979年以前建造的房屋有1064户,占住宅总户数的10.1%。

这些陈旧的房屋,也将随着我县“十一五”期间旧城改造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面临拆迁的必然,从而增强房地产市场的有

9、健全物业管理体系

加快房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房地产业现代化水平。

推动全区房地产业有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着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型转变,提高科技对房地产的贡献度;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提高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提高产业集中度。

4、大力建造节能省地型住宅。

按照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指导全市住宅建设,落实“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的产业政策;建立“节能省地型”住宅控制指标,研究制订并大力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创新机制,大力推进住宅建设的技术进步,通过引进和创造先进技术实现住宅产业的不断更新升级。

5、全面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体系。

积极推行房地产交易管理与房屋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在完成权属登记和产权交易一体化管理基础上,以有效保障国家和个人权益为核心,深化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证环节,强化民本意识,提高房地产行政管理水平;实现产权登记和产权交易的系统链接和升级,增强办事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激活住房二级市场,积极研究制订相关政策;逐步完善房屋测绘数字化系统,实现房屋测绘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扩展职能服务的覆盖面,加大集体土地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村镇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6、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中介服务。

支持并鼓励房地产置业担保、房屋收购和置换业务的开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的优惠;着力构建中介服务支撑体系,扶持一批有实力、服务规范的中介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引进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知名房地产中介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中介服务执业规则和标准,全面推行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加强房地产中介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实现所有房地产估价机构和大部分房地产经纪机构纳入房地产信用档案体系;开展房地产估价经纪机构资信评价等活动,向社会宣传、推介一批社会信誉好、综合实力强的中介机构。

A、加强宏观调控,保持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力推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生态环保型的开发建设项目。

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加强监管力度,通过政策、税收调节,以达到遏制投机行为、控制投资、抑制房价增长过快和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目的,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房地产增加值达到亿元。

B、优化人居环境,推进安康居住工程,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克服市政基础设施不足的开发瓶颈,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生态居住小区,提高小区住宅性能和景观规划设计水平;继续推进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为民众营造一个优良的人居环境。

 着力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理顺职责分工;推动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健全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行政管理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

建立房地产市场协调机制,更好地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共同协调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形成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合力。

加强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健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功能,完善房地产预警预报机制,深入分析房地产市场形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提供指导,为市民购房提供参考。

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和适时的信息发布,科学引导市场主体的心理预期。

 

(三)保障措施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建设行业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全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推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生态环保型的开发建设项目;其次,要用科学发展观选择建设科技工作的要点和重点,创建良好的建筑行业创新环境,努力整合区域建设科技资源,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高龙湾区建设行业技术水平;第三,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重构建设项目评价体系、建设科技投入评价体系,确保建筑行业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第四,加强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全方位提升龙湾区建设行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供环境支撑。

2、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保障全行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顺利推进。

主动为企业服务,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行政执法的立足点。

坚持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部门的利益脱钩,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与施工单位沟通协商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服务,形成有利于建筑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依法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应减尽减、应清尽清、应备案事项决不审批”的原则,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企业发展的自由度。

加强管理创新,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立高效、廉洁、诚信的政府服务体系。

坚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和企业,在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瓶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解决企业具体困难上觅良方、下真功、见效果。

3、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加大对各种违规行为的稽查、处罚力度,创造公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规范建设各方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积极查处整治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业主市场行为;治理违法转包、分包、挂靠行为。

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实行市场行为、质量和安全的一票否决制。

积极推进行业诚信建设,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对中介从业人员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实行企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相结合的市场准入制度,并逐步向以个人执业为主的制度转化,对违法违纪人员实行严格的从业禁入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