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495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

《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docx

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高速公路

路面工程

 

 

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方案名称:

项目部报审意见:

 

项目经理:

年月日

工程部审核情况:

 

审核人:

年月日

工程部领导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JL—A00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复)审表

 

工程名称:

编号:

致(监理单位):

现报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全套、部分),已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审查和批准。

附: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承包单位项目部(公章):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1、同意2、不同意3、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补充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1、同意2、不同意3、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补充后

并于月日前报来。

项目监理机构:

(公章)

总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注: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总结

一、试验路段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某区东南部,起于陆川县马坡镇,途经广西陆川县、玉林市福绵区,终于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

我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0+000~K43+400,长43.4Km,设计时速120公里,路面宽度为28米,其结构类型为:

4cm厚AC-13C沥青砼+6cm厚AC-20C沥青砼+8cm厚AC-25C沥青砼。

路面下面层结构采用AC-25C沥青混凝土,其设计厚度为8cm,宽度11.75m,总设计工程量为:

104.7万㎡。

矿料级配组成设计按“均匀﹑嵌挤﹑密实”的要求进行,采用粗集料断级配骨架密实型的沥青砼。

2﹑试验路段工程概况

1﹑本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采用AC-25C型沥青混凝土,其矿料级配组成为:

粗集料段级配骨架密实型结构。

2﹑本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设计工程量大,施工线路长,施工难度大,合理安排本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施工就尤为重要。

因此,为了探索沥青下面层施工机具的适应性及施工工艺,也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经验及相关数据,我部已按计划在2012年5月10日在K7+670~K8+540左幅进行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其摊铺长度为870m,设计宽度为11.75m,面积约为10223m2,下面层压实厚度为8cm。

3﹑施工天气情况:

晴,气温23~31℃,湿度89%,东南风2级。

3、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的目的

试验段的试铺目的:

确定沥青下面层施工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备及组合方式。

包括:

⑴、根据沥青路面的施工机械应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备及组合方式。

⑵、验证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实际生产能力,验证按施工配合比确定的材料的控制精度,确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和温度和操作工艺。

⑶、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沥青用量。

⑷、确定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及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及找平等操作工艺。

⑸、确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⑹、接缝的施工工艺;

⑺、建立用钻孔法测定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的压实标准密度。

⑻、通过试验,验证和确定施工配合比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⑼、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进度计划。

⑽、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⑾、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等。

⑿、熟悉沥青下面层施工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要求。

⒀、熟悉沥青下面层的施工及监理程序。

沥青下面层进行试验段的试铺前,根椐当地气候、路型结构和合格的沥青配合比,拟定试验路段的铺筑方案,采用经调试合格的施工机械进行热拌热铺沥青的试铺。

其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下面层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进行。

二、沥青下面层配合比

试验路沥青下面层混合料配合比采用沥青与集料重量比为3.8:

100,并按设计和投标合同要求掺入1%水泥用量,其最大理论密度为2.629g/cm3,试验室标准密度为2.537g/cm3。

1﹑本项目沥青下面层AC-25C目标配合比为:

19~30mm:

10~19mm:

5~10mm:

3~5mm:

0~3mm:

矿粉=25%:

28%:

14%:

6%:

26%:

1%,油石比为:

3.8%。

目标配合比矿料筛分结果:

筛孔尺寸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

19

26.5

31.5

级配上限

7

13

17

24

33

42

52

65

76

83

90

100

100

级配中限

3

4

5

8

12

16

24

45

57

65

75

90

100

级配下限

5

8.5

11

16

22.5

29

38

55

66.5

74

82.5

95

100

合成级配

4.7

5.9

8.0

12.4

17.8

27.3

33.3

50.5

66.4

74.3

75.3

97.3

100

2﹑目标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1油石比的确定

以0.5%间隔变化,采用4个不同的油石比3.5%、4.0%、4.5%、5.0%、制备4组马歇尔试件,马歇尔试件均是单个试件备料,试件尺寸为φ101.6mm×63.5mm,按技术要求每个试件双面各击实75次的方法成型。

试验成型时集料的烘料温度为16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为155℃,击实温度控制在150~155℃。

采用计算方法计算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经24h后测定其视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物理指标(试验时的水温为20℃,水的密度为0.99822g/cm³),测定物理指标后的试件,在60℃温度下测定其马歇尔稳定度。

据马歇尔试验结果以及空隙率、间隙率、饱和度和稳定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取沥青混合料AC-25C的最佳计算油石比为4.18%。

考虑到广西属于1-4区,为夏炎热冬温区,对高速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有可能产生较大车辙,因此,最终调整并选择确定最佳油石比为3.8%。

本次沥青混合料AC-25C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取为3.8%,除沥青饱和度外其余马歇尔指标均符合规范的技术要求。

2水稳定性检验

对设计的沥青混合料AC-25C采用最佳油石比3.8%制备试件,测定在浸60℃水喝48h后和浸60℃水30min后的马歇尔稳定度,测定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评价其水稳定性能。

实验结果为:

浸水残留稳定度SM。

为97.3%≥80(技术要求),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

96.6%≥75(技术要求)。

本次设计的沥青混合料AC-25C的水稳定性能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

3高温稳定性检验

对设计的沥青混合料AC-25C采用最佳油石比3.8%制备试件进行60℃车辙试验,试验结果为:

DS1=1635、DS2=1307、DS3=1645,DS平=1529≥1000(技术要求)。

本次设计的沥青混合料AC-25C目标配合比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

2﹑施工生产配合比设计为:

26.5~19mm:

19~9.5mm:

9.5~4.75mm:

4.75~2.36mm:

0~2.36mm:

矿粉:

水泥=32%:

18%:

16%:

7%:

23%:

3%:

1%,油石比为:

3.8%。

⑴﹑矿粉筛分结果,密度试验结果,矿料级配组成,最佳沥青用量(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试验结果:

密度试验结果为:

毛体积相对密度2.514,最大相对密度2.629

矿粉筛分结果:

亲水系数为0.61,表观相对密度为2.681,含水量为0.23。

施工生产配合比矿料筛分结果:

筛孔尺寸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

19

26.5

31.5

级配上限

7

13

17

24

33

42

52

65

76

83

90

100

100

级配中限

3

4

5

8

12

16

24

45

57

65

75

90

100

级配下限

5

8.5

11

16

22.5

29

38

55

66.5

74

82.5

95

100

合成级配

4.7

6.1

7.9

13.9

20.1

25.0

33.6

51.7

65.5

76.8

86.4

99.3

100

沥青下面层AC-250C施工生产配合比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可用于今后的沥青下面层施工。

三、施工人员、机械、材料情况

1﹑管理人员安排

序号

姓名

年龄

职务

职称

学历

1

吕延

37

项目经理

高级工程师

本科

2

梁钟勤

39

项目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本科

3

韦清宝

35

路面工程师

工程师

专科

4

唐秀利

50

路面工程师

工程师

专科

5

蓝柄文

47

路面工程师

工程师

专科

6

周绍基

34

质检及实验工程师

工程师

本科

7

刘宇

30

质检及实验工程师

工程师

本科

8

罗枫

31

测量工程师

工程师

本科

9

吴欣

32

测量工程师

工程师

本科

10

苏军荣

30

计量工程师

工程师

本科

11

王静

30

计量工程师

工程师

本科

12

梁海琴

29

财务会计

工程师

本科

13

程宏波

37

环保工程师

工程师

本科

14

王广明

40

专职安全员

工程师

专科

15

刘成湖

44

专职安全员

工程师

专科

16

卢明

29

专职安全员

工程师

本科

20

黄昱宏

40

专职安全员

高级工程师

专科

21

谭玉龙

43

专职安全员

经济中级

专科

22

梁斌

34

专职安全员

助理工程师

专科

2﹑劳动力安排

序号

人员名称

人数

备注

1

压路机手

6

双钢轮﹑胶轮

2

摊铺机手

4

摊铺机摊铺

3

熟练技工

23

现场施工

4

试验员

4

温度检查

5

汽车司机

18

15T自卸运输车

6

质检员

2

自检

3、机械设备配置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功率或能力

数量(台)

备注

1

沥青砼拌和站

MARINI4000

320T/H

1

2

矿粉储备罐

40T

2

3

沥青储备罐

50T

5

4

沥青砼摊铺机

ABG7620

2

5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

Sw900

13T

2

6

胶轮压路机

XP261

25T

2

7

大型装载机

3m3

3

8

发电机组

200KW

2

9

打夯机

3T

2

10

自卸卡车

东风

15T

18

11

重油储备罐

40T

1

通过实验路确定人员与各种机械安排能满足沥青下面层施工需要。

4﹑原材材料试验

①﹑用于沥青下面层施工的碎石分26.5~19mm:

19~9.5mm:

9.5~4.75mm:

4.75~2.36mm:

0~2.36mm:

五个颗粒级配分开堆放;其母岩单轴抗压强度、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液限、塑性指数等指标均要符合规范要求。

②﹑水泥为广西北流海螺牌P.O.32.5水泥,细度为1.5%,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7.2%,凝结时间初凝为263min,终凝为315min,安定性为合格,抗折强度3天为4.3MPa,抗压强度3天为22.7MPa。

③﹑本项目沥青下面层所用填充料矿粉是南宁市武鸣宝利矿粉厂生产的宝利牌矿粉。

④﹑沥青

测定沥青三大指标和各项物理﹑化学性能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本项目沥青下面层所用沥青为新加坡生产的埃索牌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设计要求

送样试验结果

针入度(250C,100g,5S)(0.1mm)

60-80

67

延度(5cm/mim,150C)(cm)不小于

100

>100

延度(5cm/mim,100C)(cm)不小于

15

软化点(环球法)(0C)不小于

46

47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9.5

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

-1.5-+1.0

薄膜加热试验1630C,5h

质量变化(%)不大于

±0.8

针入度比(%)不小于

61

延度(100)(cm)不小于

6

闪点(C0C)(0C)不小于

26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2.2

密度(150C)(g/cm3)

实测

1.043

动力粘度(绝对粘度,600C)(Pa.S)不小于

180

原材料各项指标均满足沥青中面层混合料施工需要。

四﹑沥青拌合方式

㈠拌和楼的拌和方式

⑴﹑我部施工沥青路面下面层AC-25C沥青混凝土采用的拌和楼型为MAC400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上料速度为290T/h,拌合数量为3.6T/次,拌合温度为165℃~180℃,拌合时间为40s(干拌时间为5s,湿拌时间为40s),加料时间为48,卸料时间为6s.

⑵﹑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①﹑确定试铺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为:

26.5~19mm:

19~9.5mm:

9.5~4.75mm:

4.75~2.36mm:

0~2.36mm:

矿粉:

水泥=32%:

18%:

16%:

7%:

23%:

3%:

1%,油石比为:

3.8%。

②﹑试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试验结果:

a拌合温度为163℃~178℃

b上料速度为280T/h~288T/h

c拌合数量为3.48T/次~3.56T/次

d拌合时间为40s(干拌时间为5s,湿拌时间为40s),加料时间为46~48s,卸料时间为5~6s.

五、沥青混合料摊铺

1﹑根据试验路施工方案,我合同段选用2台ABG沥青砼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一台摊铺机采用6.5米宽度摊铺,另一台采用5.5米宽度摊铺,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10cm左右宽度的摊铺重叠。

相邻两台摊铺机相距10~15m,不能距离太远,以防止造成前面摊铺机的混合料冷却。

2﹑熨平板预热方式和温度:

采用液化气燃烧加热,温度控制在115~120℃左右.

3﹑自动控制及找平方式,消除铺面离析的技术:

采用平衡梁导线控制厚度,采用人工找平方式消除铺面离析。

4﹑每台摊铺机开始摊铺2-3m后,检测人员应快速检测横坡度、高程、厚度等参数,以便检验和及时调整摊铺机的工作状态,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摊铺状态。

5﹑摊铺温度控制:

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应控制在不低于155℃进行摊铺。

6、沥青砼下面层摊铺时,采用一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

采用两台的摊铺机边侧走钢丝绳,前面一台摊铺机一侧伸出厚度传感器搭在钢丝绳上,传感器沿钢丝绳顶面移动,另一侧通过路面横坡仪传递高程,以达到控制标高要求;后面一台摊铺机一侧利用刚摊铺的沥青混合料厚度,另一侧走钢丝绳控制标高。

7、摊铺时,先将外侧(靠近硬路肩一侧)摊铺机稳定在施工段起点处,准备就绪后,指挥运输车倒驶喂料,待两侧熨平板前喂足料后开动摊铺机先行摊铺,摊铺速度以3~5m/min速度匀速前进,或同时考虑拌和、运输、碾压等各种能力的匹配来确定摊铺速度。

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要不停地转动,两侧应保持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

8、外侧半幅摊铺机摊铺10~30m后,内侧半幅开始摊铺,摊铺时应保持前后两台摊铺机前后距离基本不变,并保证两半幅间有5~10cm摊铺重叠宽度。

9、每台摊铺机开始摊铺2-3m后,检测人员应快速检测横坡度、高程、厚度等参数,以便检验和及时调整摊铺机的工作状态,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摊铺状态。

10、两台摊铺机的操作手应始终注意熨平板的工作状态,若发现高程产生误差应在2-3米内调整到正常状态。

11、对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或摊铺后有明显拖痕的摊铺面,可由人工做局部处理或更换混合料。

12、两台摊铺机摊铺对前后两台摊铺机前后距离不宜过长,这样可以保证纵缝部位的混合料衔接较好,并且可以保证全幅碾压,从外观上消除纵缝。

13、每天施工结束,必须要预留立茬横缝,以便于第二天摊铺作业,并且立茬横缝有助于第二天摊铺时进行横缝的接缝处理。

六、沥青混合料压实方案

根据试验路施工方案,我合同段沥青路面下面层碾压每个工作面均采用5台压路机进行组合碾压,压路机型号分别为SW90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3台,XP261轮胎压路机2台。

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其施工工序为:

(1)、三个阶段是紧密相连,并应使每个碾压段末端的碾压痕迹呈阶梯形而不是直线形。

碾压顺序应为先底后高、先外侧后内侧。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2)、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碾压1遍。

碾压时,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

初压速度控制在1.5~2Km/h。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60度,应在混合料温度降到130℃之前完成。

(3)、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与XP261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组合碾压。

压实方案:

采用组合碾压方案首先使用双钢轮压路机小振碾压3遍,碾压速度均控制在2~3Km/h,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然后使用XP261型轮胎压路机碾压5遍,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

经试验路段试压确定的碾压遍数为于9遍能够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

(4)、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关闭振动进行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碾压遍数为1~2遍,至无轮迹。

摊铺碾压温度记录表

施工路段桩号﹑层位

K7+670~K8+540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检测桩号

摊铺温度℃

初压温度℃

终压温度℃

检测时间

K7+673

163

160

95

7:

50

K7+698

164

162

97

7:

57

K7+825

160

158

87

8:

02

K7+903

162

160

92

9:

21

K8+017

163

160

97

9:

59

K8+175

159

159

91

13:

52

K8+247

161

160

88

14:

53

K8+340

163

162

97

16:

35

K8+399

161

159

97

17:

17

K8+412

163

161

101

17:

45

K8+450

161

160

95

18:

06

K8+490

158

157

87

18:

47

2、压实度控制

根据碾压方案,压实度检测数据详见附表(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记录),根据数据表明,压路机碾压至第11遍时压实度已达到稳定,其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92%,试验段压实度≥98%,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记录

路段桩号

K7+455~K7+670

工程名称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施工日期

2012.05.10

检测日期

2012.05.10

桩号

芯样位置

M

芯样厚度mm

实测层厚mm

芯样空气中质量

芯样水中中质量

饱和面干芯样质量

吸水率

芯样毛体积密度

室内马歇儿密度

压实度

实测最大理论密度

压实度

现场空隙率

K7+700

左11.1

61.6

77.0

1382.0

835.1

1383.2

0.2

2.514

2.517

99.9

2.623

95.8

4.2

K7+985

左3.5

76.2

91.0

1736.7

1048.2

1738.4

0.2

2.509

2.517

99.7

2.623

95.6

4.4

K7+830

左8.5

63.6

85.0

1452.8

870.3

1454.6

0.3

2.479

2.517

98.5

2.623

94.5

5.5

K7+907

左2.7

85.5

85.0

1660.0

1004.6

1663.6

0.5

2.512

2.517

99.8

2.623

957

4.3

K7+998

左11.6

92.0

92

1759.5

1064.8

1761.2

0.2

2.519

2.517

100

2.623

96.0

4.0

K8+263

左11.1

66.9

86.2

1492.2

903.3

1496.9

0.8

2.507

2.519

99.5

2.621

95.6

4.4

K8+162

左3.5

80.2

94.1

1773.3

1067.9

1775.2

0.3

2.500

2.519

99.3

2.621

95.4

4.6

K8+091

左11.0

93.8

113.2

2112.0

1270.1

2115.4

0.4

2.491

2.519

98.9

2.621

95.0

5.0

K8+042

左8.0

59.0

79.8

1135.9

688.7

1137.1

0.3

2.526

2.519

100.3

2.621

96.4

3.6

七、面层松铺系数

1﹑测量沥青下面层松铺系数:

在试验路段K7+670~K8+540路段内,选取K7+800~K7+900布设高程检测点,共设11个断面33个检测点。

2﹑用水准仪观测33个检测点铺筑前和压实完毕后的表面高程,

经现场测量数据分析,通过高程计算得到松铺系数为1.2201,与计划松铺系数1.22相差不大,符合试验要求和设计规定要求。

为此,本项目确定采用1.22松铺系数进行沥青下面层厚度施工,并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探讨调整,使标高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现场压实后测量数据详见附表《松铺系数现场实测记算表》。

八、施工缝处理

1﹑纵缝处理

双机作业时,纵缝采用热接触,摊铺重叠5~10厘米,必要时用人工清除前半幅上面的余料,按压实规程全幅压实,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厘米以上,表面的纵缝应顺直,且宜在车道划线位置上。

2、横缝处理

(1)、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熨平扳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碾压,然后用3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在混合料完全冷却之前,把平整度不好、厚度不足的部分垂直刨除。

(2)、第二天的作业,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混合料,初始摊铺熨平板挂微振,20m以后挂中振摊铺,并人工进行接缝处理,推料时尽量将大料剔除,有必要时用方筛筛选细料补衬。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