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48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docx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

当代授箓制度初探

  *导读:

授箓,又称授符箓,实行此项制度的道派被称为符箓派。

其仪从东汉末正一盟威道初创,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

明朝开始,诸符箓皆……

  授箓,又称授符箓,实行此项制度的道派被称为符箓派。

其仪从东汉末正一盟威道初创,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

明朝开始,诸符箓皆归入龙虎山正一大真人,形成新的正一派。

授符箓是正一道教独特的宗教制度。

一千八百多年来,以之作为入道的神圣手续,和道阶升迁的基本凭证。

因此,对于正一道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是从历史情形看,授箓制度的停顿、旷失,从民国时期便已开始,1947年后完全停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作为授箓中心的龙虎山大上清宫和天师府由于被看成当地的大地主,在土地改革等运动中,绝对逃不过一劫。

以后的时间里,政治运动不断,直到文化大革命达到了解顶峰,所有的宗教都面临灭顶之灾,正常生存都是奢望,授箓的恢复自然没有任何希望。

直到改革开放过了十多年后,恢复授箓活动才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是正一道教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它对于整个道教的发展和未来面貌,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很值得研讨。

  一、当代道教授箓制度的恢复

  我们说的当代是一个外延不甚确定的词。

我们只当它是一个时间概念。

即使如此其起乞仍不确定。

我们则界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直到现在仍在延续的时间段。

然而,在这一时间段内,大部分时间道教授箓仪并未正常开展。

它的恢复,准确地说,是在1991年之后。

  众所周知,道教是一个十分注重仪式的宗教,而授箓仪又具有特殊的意义。

  道教的仪式,其内容之丰富,未进入其中鲜能明白。

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于分析。

然而不同的类型之间,不一定是平列的关系。

凡举行仪式,必定要有法师为主持。

而法师资格的取得,以授箓为前提。

这样,授箓便成了仪式举行中仪式主体的生产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必有之义。

不能设想,有哪一个仪式,特别是象人为宗教中的仪式,是没有主持的。

道教的仪式,绝大多数是集体性的行为,没有主脑是不可设想的。

所以在古代斋法盛行时,有高功法师、监斋等坛场执事,在醮法中,也同样如此,只是列朝列代,在主持者的名称上常有变化罢了。

到了近当代,大型的仪式举行少了,但是在宫观里举办的斋、醮、忏等类仪式中,也都有高功法师主持,另有都讲、知引等执事配合行动,然后坛上道众才能从容有序地配合行事。

授箓仪式的举办,首先是给了仪式的举行者以资格上的保证。

凡是法师上坛主持仪式,开坛第一件事,便是要称法位。

随意翻看任何一本道教科仪书,都会发现,凡是法师上场面对神真时,都必须称法位,在上章表时都要写上具位臣某某上启云云,具位,便是具法位,在坛场上是必须将自己的法位先报告明白,否则仙真如何会答理?

而法位,必以授箓为原则。

不仅如此,有些大法和科仪,还对授箓有特别一规定:

  一初真受法,必先受箓,许补从九品,其正九品未受箓人不许任之。

  一誊词拜表虽有他品箓而未受都功,无祭酒者,奏章不达。

  七品以上,不受盟威箓,不许任之,

  五品以上不受洞渊箓不许任之。

  四品以上不受神霄箓不许任之,

  三品以上不受大洞箓不许任之。

  法与箓相须,不可相违。

天心法宜受都功箓、五雷箓,详见神霄玉格。

  这些安排,是规定了法职中称臣的那位,仙官居几品,必以受箓为前提。

而所行之法,与箓相须,没有相应的箓,便根本没有资格。

早期正一盟威道规定,未受过正一盟威箓(实际上,是正一盟威箓自一百五十将军箓以后的那些箓),不可上章。

这里引的,是在道派增多的情况下,各种法事的主持者应受的箓,规定更加严格。

  为什么主持仪式者要先授箓,除了在道门内部的职事安排,更重要的是,仪式的举行,以通神为目的。

而且经常要通过召唤功曹、神将等,传达章奏给高级的神府,如三清、玉帝、太乙天尊等。

授箓,则是给人由凡入圣打通一条途径。

经过授箓之后,便是正式的道职人员,而且按照箓的高低,在仙界便有了一个职位。

升授了更高阶的,这一职位,一直伴随着他,直到羽化,则便被理解为归了仙班,到天上正式履行其仙职了。

道教仪式与世俗仪式的区别,就在于其神圣性,或通灵达真的能力。

  这样看来,授箓在道教的仪式系统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这一仪式却一度长期旷缺。

由于种种原因,民国开始,这一仪式便出现了危机,经过连年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内战争,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国内战争,授箓仪便最终走向停滞不前,乃至终止。

从一些资料看,实际上从1947年起,便完全处于停顿。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十余年后,上世纪的最后十年,才出现了恢复的曙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2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我阵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文件,中国的宗教才得以重返正常发展的轨道。

各道教宫观与其它宗教的场所一样,陆续恢复开放和宗教活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道教宫观的数量,道教文化的号召力,道教界的社会影响,都渐渐增强。

但是,面临道教发展新的形势,道教界却面临着传统断层,人才短缺的问题。

原来,改革开放前的道教界,已经有近三十年没有正常收徒。

宫观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大多数是六十岁以上的。

经过兴办道教学院或短期培训,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宫观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

但很快又发现,传统的规制、仪式缺失的情况非常严重。

无论是全真,还是正一,原有的组织发展方式和相应的规戒、经典修习等,都长期没有再续。

由此,中国道教协会开始考虑全真的授戒和正一道教的授箓制度。

  1989年9月16日,中国道教协会作了《关于全真派道士传戒的规定》,由中道协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通过。

全真的授戒开始得到恢复。

同年也作出了《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2001年12月,又经中国道教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修改通过。

根据这一规定,正一派道士住持宫观、主持斋醮仪典,须经过授箓,领受法箓,持奉经戒,明证道位。

这就意味着,宫观的主持者,斋醮仪典的主持者,都必须授箓。

对于授箓者的条件,规定设置了六条:

  

(1)皈依道、经、师三宝,有传统的师承法派。

  

(2)经过省级道教团体认定并备案的正一派道士。

  (3)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信仰纯正,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威仪整洁,持守规戒;

  (4)懂得道教基本知识,能依科习诵各阶经诰;

  (5)熟悉道教主要的科仪规范,能从事斋醮仪典活动;

  (6)经所在省级道教协会审核推荐。

未成立道教协会的地区,可由宫观推荐,报上级道教协会审核。

  应当说,这样的条件并不算高,但在当时条件下,也算是一个不低的门槛。

同时,对于什么宫观可以授箓,也作了规定:

  正一派授箓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组织指导,授箓宫观承办。

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行授箓活动宫观举行授箓活动,须征得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由省级道教协会报中国道教协会核准后,报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承办授箓的宫观,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政府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

  

(2)管理组织健全,道纪严明;

  (3)具备举行授箓科仪法事活动的能力;

  (4)授箓活动所需的设施、用品;

  (5)颁发给受箓道士的法器和经典;

  (6)授箓活动必需的资费。

  按照这一规定,授箓不再是龙虎山天师的特权,而且根本说来,自从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于1949年跑到台湾,并羽化于斯,龙虎山再也没有天师。

只要符合上面讲的六个条件,任一宫观都可申请举办其仪。

不过,自从此规定制定以后,直到现今,唯一举办授箓仪式的宫观,还是只有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同时,对于经箓的品秩也作了规定:

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通《早晚功课经》,诵《老子道德经》、《度人经》;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通正一诸经;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通上清经;加升《上清三洞经箓》,通三洞经;晋升《上清大洞经箓》,通览藏经。

箓生的法职道位依《天坛玉格》给凭。

  由此,确立的经箓品秩分为五品。

  同时,中国道教协会也制定了关于海外授箓的规定。

  这样,授箓活动的恢复开始有了章法。

  1991年,开始了海外道士的授箓,1995年,开始了中国国内道士的授箓活动。

  这样,中国道教的授箓活动,便开始实际恢复。

  1991年国外正一道士授箓活动恢复,1995年国内道士授箓活动的恢复,是授箓活动的新起点。

但在随后的发展中,此项活动的国内部分却处于半停顿状态。

  按照原来的规定,参加初授箓的,三年后可申请升授,升授八年后可申请加授,加授十二年后可申请加升。

但是自从1995年初授箓后,一直没有再举办升授活动,初授也处于停顿。

  过了十一年,2006年,才由龙虎山天师府承办了升授箓。

  这次升授,在原来曾授过三五都功箓的道士中,反复遴选,挑出了数十人,算是相当谨慎,严格。

但从原有规定看,这些道教界的骨干,都已等得太久。

在时过十二年之后,2007年12月,又在龙虎山天师府举办了第二次初授箓活动。

这次活动,在箓生人数上,大大越出了《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第十三条授箓人数每次在200人以内的限额,而达到了300多人。

而且来授箓的箓生,最大的为青海的,年纪已过八十。

  二、当代授箓的基本仪制

  2006年、2007年开始,授箓活动基本上每年都举办,大致上已经正常化。

  自从授箓仪开始恢复,授箓仪式规范就是一个大问题。

据向最早参与恢复授箓的有关人士打听,当初制定仪范时,实际是由民国时期曾受过箓的老人回忆的基础上制定的。

这些老人都已年近80,且离他们自己受箓或参与授箓,至少已有44年之久因自从1947年以后,授箓仪便未真正举行过。

只是经过他们的回忆,制定的仪范,与传统的差别究竟有多大,或者说,多大程度上合于传统,谁都难下判断。

这一直是一个问题。

但不管怎么样,授箓的仪式总算恢复,并且正式实行。

我们下面要考察、讨论的,便是当年定下的规则。

而考察的场景,则是2008后的初授箓。

之所以选这一次,不仅我们的考察在这次较为详细,自始至终都在现场,更重要的是,这是事隔13年后,第二次国内的初授箓。

有了第一次的初授,加上06年的升授,授箓已成为许多正一道士的向往,仪式也基本稳定,因而较具有完整性和典型性。

  2008年12月19日至23日(农历冬至),中国道教内地正一派授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隆重举行。

授箓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

整个活动为期五天,箓生来自内地17个省(市、自治区),共313人。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担任授箓活动领导小组顾问,副会长张继禹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会长张金涛、秘书长袁炳栋担任副组长。

箓坛三大师由传度大师邱裕松、监度大师张继禹、保举大师张金涛担任。

另外还礼聘了箓坛六大护法师,分别是护经大师丁常云、护法大师林舟、护箓大师张凤林、护戒大师詹达礼、护坛大师周心寅、护道大师应维贤。

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冯正伟、江西省道教协会秘书长陈雅岚也参加了活动。

  为了办好这次活动,天师府早在2008年初就从改善相关设施入手,先后完成了授箓院内历代天师神龛安奉,对殿堂内的跪垫进行了更新加厚,对高功、经师、法师的法衣等服饰进行了更换,并斥资2万余元添置了部分乐器,加强了乐队力量。

还在府内安装了草坪和行路地灯80余盏,为府内活动提供了方便。

中国道教协会教务部与天师府教务处紧密合作,对法会程序等一系列事宜进行了精心筹划。

  授箓期间,天师府布置得庄严、肃穆,体现了浓厚的宗教气氛。

天师府头门装点一新,挂出横幅,并饰以灯龙、彩旗。

甬道两侧及宫观四周插上二十八星宿旗,授箓院贴出《箓坛告示》,天师殿内旗幡排列,法器整齐,灯火通明,神坛法仪威严肃穆。

  12月20日上午举行了授箓预备会,任法融会长向箓坛三大师颁发了聘书,张继禹副会长向六大护法师颁发了聘书,张金涛副会长向两位监察使者授予了箓坛戒尺。

随后全体箓生欣赏了天师府道教音乐。

下午任会长给箓生做了箓坛开示,阐明哲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使全体箓生受到极大启发。

随后天师府道长组成的箓坛法务组依照传统规矩,如法如仪地分别举行了《天坛请水》、《安监斋》、《申文发奏》、《启师、扬幡、挂榜》、《开启》、《参神谒祖》、《传度授箓》、《圆满谢圣》等全套醮仪,包括法天地、敬祖宗、明师承、皈三宝、受戒律、讲经法、发誓愿、授法职、颁录牒、谢师恩、宣教化等具体内容。

众箓生在三大师六大护法师的率领下,跪诵了《道德经》、《度人经》、《三官经》、《功课经》等道门经典。

期间,监度大师张继禹宣讲了《授箓的目的和意义》,保举大师张金涛宣讲了《度人经》,护经大师丁常云宣讲了《道门十规》,护法大师林舟、护箓大师张凤林宣讲了《道德经》,护道大师应维贤宣讲了《三皈九戒》等。

  这次授箓的仪式,经历了多个单元,科仪术语称做节次。

应当说相当庄严,尽显道教威仪。

但是如果就授箓仪的针对性来说,却大有改进的空间。

盖所有这些节次中,除了《传度授箓》之外,皆是绝大多数大型仪式所共有。

即是说,若是剔除传度授箓,就很难体现它的针对性或者说特殊性。

而恰是这一节次,存在很大的不足。

  原来,道教的授箓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包括具体的仪式,都有明确规定。

只是由于此仪旷缺已久,既使老道士,所知也十分有限。

所幸传世文献中,还保留部分内容。

敦煌文献中有一份灵仙箓仪,乃以王卡整理本为依据,进行讨论,以见较早时期的授箓仪中的一些情况。

  这份文献表明,当时授予的是童子箓,阶次低,却可反映出其仪式的郑重。

因为此件材料缺失甚多,我们的叙述不一一引证考辩,只论其大要。

而引用的资料中有一些整理者的说明等,一仍其旧。

  其仪在静(靖)室中举行。

先是入静、上香、发炉。

入静时大约是度师即拿着将要使用的章刺之类。

在三上香、发炉之后接着出官的环节:

  谨出臣身中五体真官功曹吏(缺)一治病功曹、左右官使者、阴阳(缺)刚风骑置驿马上章吏、官各二人出(缺)仪直使功曹牟朱阳之帻,戴通[天之冠](缺)带龙头之剑,持谒薄:

正一功曹着朱(缺)绛章单衣,腰带虎符,齐执玉板;左右官(缺)戴九德之冠,腰带明光之剑,持幢执节。

(缺)方,正一功曹住立中央,左右官使者持幢在(缺)建节在后,阳神决吏立左,阴神决吏立右,科车[赤符吏]、刚风骑马上章吏尽出此军,在臣前后(0、10376)[左右。

冠带事讫]擎持玉案,衔受臣口中辞语,分别关[启此间厶州县里中真]官、注炁监察、考召君将吏、左右都平[君、左右都候君、左右](0、0203)虎贲将、中宫谒者、周天八极君、天皇[执法吏、执法天皇口、甲子]诸官君、四部司隶、都官从事,左右君历关,[右吏次启诸口]第皆以次分别。

谨上启天师、嗣师、女师、系师、女师君夫[人门]下君将吏等,阳平、鹿堂廿四治官君将吏。

臣以顽愚,枿草(噍)类,冥缘有幸,得在道门,预染治箓,受治之日,要当采贤择能,化喻百姓。

今谨有厶州郡县乡里男女生民某甲,年如干岁,素以胎生肉人,枯骨余胤,千载运会,得奉大道,遭值三天教统,正一开灵,亭毒品物,苍生系仰,厶甲不揆顽瞽,崇新大化,今诣臣求受厶官如干将军箓,谨拜单纸度箓章剌一通,在此静中玉案上,请与功曹使者对共互省。

臣谨伏读关闻,厶叩头稽颡伏地,当(上)章剌如法。

  其后还有:

  读剌

  便读剌,读共此出官法。

  操剌(或操章)

  读章剌竟,鸣鼓三通读章剌竟,鸣鼓三通,曰:

谨重关臣身中五体真官、官一小吏、十二书佐,冠带垂缨,摩研沾笔,随章剌上诣三天曹,误字为正,脱字为定,有君历关,有吏次启,必使头达,无令错互。

上官典者有所谴却,闭口炁升,慎勿稽停。

当令臣所请时下,所召时到,所愿时得,分别关启事讫,还复宫室。

因伏地闭一炁也。

  拜剌(或拜章)、复官

  次拜剌复官如左。

若拜度箓章,于此,便立决耳。

后文重出官,臣关奏事竟,所出身中五体真官、功曹使者、将军吏兵悉还,从众妙门而入在地,还臣身中,无离左右,无令错互。

功曹使者、将军吏兵悉还中宫,各复金堂玉室,须臣后召,复出奉行,一如故事。

便伏三叩齿、小仰头,以鼻微微嗡缩咽止,便再拜。

  复炉

  次鸣鼓三通,依旧复炉

  入静、上香、发炉

  明旦平朝,入静烧香发炉如前

  再拜、出官、读章、(操章)、(拜章)

  再拜出官,请度录章,然后度录。

其中出官操章,悉如上法。

其中口辞小异,临时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