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470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

《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docx

届新高考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5解析版

2021年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生物仿真模拟卷05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个30小题,1-15题每小题1分,16-30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  )

A. 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开始                         

B. 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

C. 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开始                         

D. 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

【答案】D

【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

A、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ABC错误;D正确.故选: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的概念:

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2.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 低血糖的病人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蔗糖来缓解症状     

B.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直接利用的糖类是葡萄糖

C. 组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D. 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答案】A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

葡萄糖是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低血糖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来缓解症状,而蔗糖属于二糖,不能够被人体直接利用,A错误;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直接利用的糖类都是葡萄糖,B正确;葡萄糖是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C正确;磷脂是细胞膜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而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因此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D正确。

故答案为:

A

【分析】糖的种类:

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 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 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C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产生CO2和酒精,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所以不能通过检测是否产生CO2来判断其呼吸方式,故C错误。

4.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

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

A. 

变蓝                             B. 全不变蓝                             C. 全部变蓝                             D. 

变蓝

【答案】A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组合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分析】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Ww)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1W:

1w),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比例为1:

1。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5.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链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B.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形态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 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

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等

D. 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化合物

【答案】C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

碳链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的基本骨架,A不符合题意.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形态、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性激素属于脂质,不是蛋白质,C符合题意.脂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因此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激素的化学本质:

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②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③固醇类激素:

性激素等。

6.生物体中有特殊的两类细胞:

有质无核,如人成熟的红细胞;有核少质,如精子.这两类细胞经研究发现其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 环境因素的影响         B. 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 遗传因素的影响         D. 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答案】D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人体没有细胞核的成熟的红细胞寿命很短,细胞质含量很少的精子的寿命也很短,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故答案为:

D.

【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关系理解是解题的关键.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中为细胞核提供ATP和酶、核苷酸、等细胞核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因此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7.下列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是(   )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D. 人的成熟红细胞

【答案】B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解: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符合题意;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C不符合题意;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生物包括非细胞生物的病毒和细胞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些是没有细胞核的,如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和高等植物的筛管细胞,这些细胞都是活细胞,但细胞中却没有细胞核。

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   )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亡的结果

⑥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不同,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C

【考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解:

①细胞衰老属于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个体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细胞衰老对生物体是有利的,①错误; 

②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②正确; 

③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和不可逆性,因此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③错误; 

④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④错误;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凋亡,⑤正确; 

⑥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⑥错误;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⑦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3个,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2)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细胞坏死则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4、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

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9.组成蛋白质和糖类共有的元素有()

A. C,H,O,N                

B. C,H,O,N,P                

C. C,H,O                

D. C,H,O,N,S

【答案】C

【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化合物推断-综合

【解析】【解答】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故组成蛋白质和糖类共有的元素有C、H和O。

故答案为:

C

【分析】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解题关键能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10.鉴定淀粉、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化学试剂,依次为(   )

A. 碘液、班氏试剂、苏丹IV染剂、苏丹Ⅲ染液

B. 碘液、双缩脲试剂、班氏试剂、苏丹Ⅲ染液

C. 碘液、班氏试剂、苏丹Ⅲ染液、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0.01g/mL硫酸铜溶液

D. 碘液、双缩脲试剂、班氏试剂、苏丹IV染液

【答案】C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

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

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淀粉遇碘液变蓝;

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因此,预期在含有还原糖的试管中将出现砖红色沉淀。

4、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5、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11.有关杂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F1产生的YR和yr两种精子的比例为1:

1              B.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

C. F1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

1          

D.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

【答案】A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比例是1:

1:

1:

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

1,A符合题意;由于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能产生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B不符合题意;F1的母本和父本经过减数分裂,各自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由于性原细胞及产生过程的不同,它们的数量没有一定的比例,C不符合题意;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裂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是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解答此题,要理清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特别要知道计算表现型和配子的方法。

12.下列有关t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由两条链组成                                            

B. —种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被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

C. 真核细胞中的tRNA在细胞质中合成                    

D. tRNA与核糖体结合在一起

【答案】B

【考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tRNA由一条链折叠成“三叶草”的形状组成,A不符合题意;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来编码,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被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B符合题意;真核细胞中的tRNA在细胞核中合成,C不符合题意;tRNA把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关于tRNA,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

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

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

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4)作用:

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1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C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由此可见,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一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二号染色体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也有不相同的,如性染色体X和Y。

故选C

14.某动物的精细胞核中DNA的含量为N,则该动物精原细胞核中DNA的含量是(  )

A. N                                        

B. 2N                                        

C. 3N                                        

D. 4N

【答案】B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解:

精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其中核DNA含量只有精原细胞的一半.若某动物的精细胞核中DNA的含量为N,则该动物精原细胞核中DNA的含量是2N.故选:

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15.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其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工授粉后可不进行套袋处理

B. 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极好地解释了F2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由此证明该定律的正确性

C. 子代中特殊分离比的出现,依赖于遗传因子的分离、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以及一定的样本基数

D. 若以F2的高茎豌豆自交,且每株收获相同数量的种子,种植后矮茎植株约占2/3

【答案】C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母本去雄和人工授粉后都必须进行套袋处理,A错误;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解释了子二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情况,但据此不能证明该定律真实可靠,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B错误;子代中特殊分离比的出现,依赖于遗传因子的分离、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以及一定的样本基数,C正确;若以F2的高茎豌豆(1/3DD、2/3Dd)自交,且每株收获相同数量的种子,种植后矮茎植株约占2/3×1/4=1/6,D错误。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5)具有热爱科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3、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

4、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

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16.利用无土栽培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单位:

mmol/L),其部分配方如下:

SO42―0.15;Ca2+1;H2PO4―0.25;Zn2+0.2等,植物根细胞吸收最少的是(   )

A. Zn2+                                 B. SO42―                                 C. Ca2+                                 D. H2PO4―

【答案】A

【考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

由于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Ca、S、P等元素,这些元素只能靠根从培养液中吸取,而培养液能为花卉提供Ca、S、P的离子分别是Ca2+、SO42-、H2PO4-,因此花卉对这些离子的吸收量较大,而Zn属于微量元素,因此花卉对Zn2+的吸收量较少.

故答案为:

A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有Fe、Mn、B、Zn、Cu、Mo等。

据此答题。

17.“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一定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

A.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 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 龙胆紫溶液                                                         

D.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答案】C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解: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用于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A不符合题意;   

B.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没有用到龙胆紫溶液,C符合题意;

D.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要使用的试剂有:

(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由于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改变而导致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由于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导致的21三体综合症

C. 由于缺少一条X染色体而导致的特纳氏综合症

D. 由于长期过度摄入大量食物而导致的肥胖症

【答案】D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解:

A、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改变而导致的,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属于遗传病,A错误;B、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导致的21三体综合症,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遗传病,B错误;

C、缺少一条X染色体而导致的特纳氏综合症,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遗传病,C错误;

D、长期过度摄入大量食物而导致的肥胖症,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是遗传病,D正确.

故选:

D.

【分析】人类遗传病一般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9.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

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

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

A. 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C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美容为背景,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分析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20.双链DNA分子中,数目相等的碱基是(   )  

A. 腺嘌呤和鸟嘌呤            

B. 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C. 腺嘌呤和胞嘧啶            

D. 胞嘧啶和鸟嘌呤

【答案】D

【考点】DNA分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

所以在双链DNA分子中,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