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359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

《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docx

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doc

2019中考物理二轮练习精讲精练精析-光现象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知识点的把握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5.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本专题的中考热点是: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本专题的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本专题的试题特点是: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利用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图仍是中考作图题中的主要内容。

本专题试题的常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讨论等。

考试重点

【一】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

光源的概念,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重点是光速及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常见的现象。

这个考点难度不大,要将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熟记于心。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这个常数是要记住的,以后用到它时,可以作为条件。

光在水和玻璃中的速度可大致了解。

【例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解析:

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而月亮发光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所以A、B、D均错。

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就是影。

所以C对。

此题是对新课标“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光的反射规律”目标的落实。

答案:

C

【二】光的反射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

光的反射现象,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及作图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弄清关于光的反射中“一面”“一点”“二角”“三线”的涵义是做对题的关键,部分学生常常误将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当作入射角(或反射角),应注意纠正。

作图时容易出现如下错误:

(1)不画法线;

(2)光线上不画箭头;(3)作图不准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相差太大。

出现错误的原因除了对光线、法线的概念和光的反射定律不理解外,还对作光路图必须准确、清晰、完整、规范的要求不清楚,同学们在平时应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另外还应知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是平面镜的法线。

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表达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例2】(2006山东)如图2-1所示,CD为竖直挂在墙面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同学。

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

图2-1

A.∠1B.∠2C.∠3D.∠4

解析:

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同学是因为:

乙同学漫反射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甲同学眼中,所以反射角应该是∠3。

此题是对新课标“了解光的反射规律”目标的落实。

答案:

C

【例3】如图2-2所示,平面镜水平放置,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请在图2-1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图2-2图2-3

解析:

由题可知,光线AO与镜面交点O是入射点,AO为入射光线。

过入射点O做法线ON,那么入射角∠i=90°-30°=60°,在法线另一侧空气中,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β=∠i=60°。

如图2-2所示。

此题是对新课标“了解光的反射的规律”目标的落实。

答案:

如图2-3所示。

【三】平面镜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原理,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作图,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作图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在中考试题中经常考到这个考点,对于本考点同学们应牢记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是对称的,很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观察者的位置等均没有关系。

在平时,人看镜中的像,离镜越远看到的像越小,离镜越近看到的像就会大些。

实际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人离镜子距离不同,视角不同的缘故。

当看远处的物体时视角小,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小;当看近的物体时视角大,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大些。

但实际上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总是等大的,这与人用眼睛看后感觉的大小并不是一回事,在这一点上务必引起重视,以防得出错误结论。

还要克服错误的生活经验对正确解题的干扰。

【例4】(2006江苏镇江)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以下图中正确的选项是()

图2-4

解析:

“平静的池塘”相当于平面镜,反射面是水面,其成像特点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即①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左、右相反;④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这4个特点可以用“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来概括,所以应选C。

此题是对新课标“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目标的落实。

答案:

C

【例5】小丽站在距离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那么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距离是_______m,小丽后退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离镜面的距离也是0.5m,因此像与小丽之间距离s=0.5m+0.5m=1m;又由于“平面镜中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不论小丽是后退还是前进,她在镜中像的大小都将不变。

此题是对新课标“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目标的落实。

答案:

1不变

【四】光的折射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

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折射规律,画光由空气进入水或玻璃等介质以及由水或玻璃等进入空气中的光路示意图,光路的可逆性。

光的折射规律及作折射光路图都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折射现象的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确定、光的折射作图等是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在做题时应特别注意分析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入哪种介质,以便确定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无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还是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在空气中的角总是大角。

希望下面这句话能帮助你记忆这个规律,那就是“空气中的角大”。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该考点的题型多种多样,有填空、选择、作图、简答、实验探究等。

【例6】(2006山东济宁)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17°

24°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表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或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分析表中第一列数据,可得出结论:

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

分析表中第二列、三列或第四列数据,可得出结论:

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

此题是对新课标“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目标的落实。

答案:

(1)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2)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

(3)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

(写出其他规律,只要正确即可)

【例7】(2005广东广州)如图2-5所示,OA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假设OA与水面夹角为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2-5

A.α=60°,β<60°B.α=60°,β>60°

C.α=30°,β<30°D.α=30°,β>30°

解析:

OA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假设OA与水面夹角为60°,那么反射角为3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30°;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大于30°。

此题是对新课标“了解光的折射规律”目标的落实。

答案:

D

【五】光的色散与物体的颜色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

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本考点是新课标新增加的内容。

对于这部分知识在复习时要记准透明物体的颜色及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什么决定。

光的三原色及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指的是什么。

另外还需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各自的应用实例。

【例8】(2006江苏泰州)如图2-6,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那么()

图2-6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解析:

A处应是红光;在AB之间是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的可见光,在AB外侧还有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B处的外侧是紫外线,不可见的紫外线也能使照相底片感光。

综上所述选项A、B、C均是错误的。

在A处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特点就是热作用很强,所以假设把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此题是对新课标“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目标的落实。

答案:

D

【例9】(2005江苏常州)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C.光是一种电磁波D.白光是单色光

解析:

我们知道“光是一种波(电磁波)”。

据此可判断C是正确的。

由光的色散实验可知: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因此A、B选项都是正确的。

白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所以D项错误。

应选D。

此题是对新课标“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目标的落实。

答案:

D

历年真题

【一】选择题

1.(2006北京)如图2-7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图2-7

答案:

C

解析:

选项A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B、D是光的反射现象。

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2006江西)以下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答案:

A

解析:

微风吹拂的河面总是起伏不平的,起伏不平的水面好像是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平面镜组成,太阳在每一个“小平面镜”上都会发生反射,这些反射光进入人眼,让人感觉波光粼粼,因此选项A正确,B、C、D说法不对。

3.在图2-8所示的各种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图2-8

答案:

C

解析:

选项A、B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选项D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4.(2006北京)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那么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那么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答案:

BCD

解析: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0°而不是90°,其他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5.(2006广西玉林、防城港)身高是1.65m的陈东同学,站在高为1.2m的平面镜前2m处,能看到他在平面镜中的全身像。

据此可以判断()

A.陈东的像高是1.2mB.陈东的像高是1.65m

C.陈东的像高是2mD.陈东的像高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

因为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观察者的位置等均没有关系。

6.(2006江苏苏州)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枝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

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答案:

D

解析:

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我们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就是平面镜成的像;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反射的光线经玻璃折射后进入人眼,所以说看到的玻璃板后的“蜡烛”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7.(2006四川眉山)如图2-9所示,A点发出的光通过水面射向B点,光的传播路线为AOB,如果一束激光要从B点射到A点,那么激光的入射方向是()

图2-9

A.BC方向B.BO方向

C.BD方向D.以上方向均可

答案:

B

解析:

根据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让激光的入射方向沿BO方向即可。

8.(2006福建泉州)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射一种不可见光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这种不可见光是()

A.γ射线B.X射线C.紫外线D.红外线

答案:

D

解析:

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9.(2005四川德阳)以下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用放大镜看地图B.湖边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

C.小孔成像D.人在泳池边看到水的深度比实验的浅

答案:

C

解析:

选项A、D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应选C。

10.(2005山东泰安)以下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树的倒影B.白天浓密树阴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C.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D.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变大了

答案:

A

解析:

选项B、C中的现象均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选项D中的现象是光的折射造成,“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树的倒影”是因为树在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造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11.如图2-10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图2-10

A.40°40°B.40°50°C.50°40°D.50°50°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中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所以它与法线的夹角是50°,即入射角是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50°。

应选D。

12.(2005安徽课改区)如图2-1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图2-11中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图2-11

答案:

C

解析:

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也发生光的折射现象,且要符合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只有图C符合。

此题是对新课标“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目标的落实。

13.(2005山西)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选项是()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

“平面镜中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论这个同学是走近穿衣镜还是远离穿衣镜,在镜中的像大小都将不变。

当这个同学走近穿衣镜时,他离穿衣镜的距离变小,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离镜面的距离也变小,因此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此题是对新课标“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目标的落实。

14.(2005山东济南课改区)如图2-12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2-13中的()

图2-12图2-13

答案:

D

解析: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

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所以应选D。

此题是对新课标“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目标的落实。

15.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

C

解析:

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它不是光源,所以前两个答案不对。

一“浮”一“静”,一“跃”一“沉”是说有风和无风两种情况下,水面(平面镜)成像的情形,因此是光的反射现象。

16.(2005浙江台州)小明仔细观察了图2-14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

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图2-14

A.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所以C错。

此题是对新课标“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目标的落实。

17.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紫D.黄、绿、紫

答案:

A

解析: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颜色都可以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彩色电视也是运用这个原理来合成彩色的。

18.(2005广西桂林)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也就是说物体反射的色光是什么颜色,那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就是什么颜色,正是由于桃花反射红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桃花是红色的。

【二】填空题

19.(2006辽宁)如图2-15所示,有一束光从某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其中入射角是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___度。

图2-15

答案:

30°60°

解析:

可能是界面的有两条直线MN或M′N′。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图可以看出BO和CO相对于MN对称,与MN夹角都为30°。

因此M′N′为界面,那么MN为法线,而BO和CO其中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

在界面M′N′另一侧OA肯定为折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可知BO为入射光线,那么OC为反射光线。

从题图可知入射角为∠BON=30°,反射角为∠CON=30°折射角为∠AOM=60°。

20.(2006重庆)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_m。

答案:

虚6

解析: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又由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倒影”距小鸟6m。

21.2006年3月7时40分,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惊奇地发现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如图2-16。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云中竖直挂列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

图2-16

(1)天空出现的,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_________(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人们能够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__________后所形成的虚像。

答案:

复色光折射

解析:

彩虹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所以说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对光起折射作用。

22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

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但天文学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__________。

答案: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大型建筑的玻璃幕墙

解析:

由于美国和中国分居地球两侧,沿直线传播的激光不能从美国直接传到中国。

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答案有多种,夜晚的汽车大灯,电焊时发出的强光等均可。

此题是对新课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目标的落实。

23.(2005广西桂林)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

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

答案:

反射折射

解析:

山在水中(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4.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2-17图所示,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实/虚),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_______被烧痛(会/不会)。

图2-17

答案:

虚不会

解析: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也就是说并没有实际的发光点在那里,

所以放在“烛焰”上的手指不会被烧痛。

此题是对新课标“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目标的落实。

25.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很多重要的应用,请各举一例:

红外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外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红外线遥控、红外线夜视仪、拍摄红外线照片诊断疾病等紫外线杀菌、使荧光物资发光、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解析:

此题是一道结果开放性试题。

只要符合要求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记住一些常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实例是做对此类题的关键。

【三】实验讨论

26.(2006山东济宁)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答出其他原因,只要合理同样给分。

)(3)用灯光照亮跳棋

解析:

(1)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要考虑到有利于解决以下问题:

既可以看到物又可以看到像;便于比较物跟像的大小;便于比较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物距和像距)。

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二者等大,就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

假设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其原因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