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328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docx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暨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这次会议主要是根据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任务措施。

刚才,玉海同志传达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公布了新认定的4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47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对10个名牌产品和83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进行了奖励表彰;4个单位从不同层面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下面,就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我讲四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正确把握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4个“一号文件”精神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的有关部署,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保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2003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经合组织、农产品市场“四位一体”同步推进,认识不断深化,思路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并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组织化、外向化迈进,成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农业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着增强。

全市采取招商引资新建一批、挖潜改造壮大一批、转产嫁接发展一批、重点扶持膨胀一批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95家,较2003年增加88家。

2006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利税11.14亿元,较2003年分别增长106%、98%和113%,并有南京雨润、伊利集团等5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落户我市。

龙头企业通过对农民进行技术、信息、资金等扶持向前延长链条,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向后延伸链条,形成了全市每个主导产业基本都有龙头企业带动的新格局,包括以民天、五得利等为龙头的34家粮油加工企业群体,以瑞海、晶荣、樱龙等为龙头的43家蔬菜加工企业群体,以山东春雨、锦秀源等为龙头的果品加工销售群体,以雨润、维尔康、鑫意等25家企业为龙头的肉类屠宰加工群体,以佳宝、维维、伊利等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群体,以百乐沃、宇飞等为龙头的禽蛋类加工群体,以花木联合、盛苑花卉等为龙头的花卉生产群体,其中有21家企业的29个产品获得了着名商标、名牌产品等称号,特别是今年又有9家企业的农产品获得省名牌推进委员会的认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据统计,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78万亩,带动各类牲畜饲养378万头,带动禽类饲养量2002万只,带动农民增收21.8亿元,全市45%以上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范围。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全市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优势产业,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

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组织达到1078个,较2003年增加455个,其中基层合作组织866个、专业联合组织212个,拥有成员19.3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5.92万户,覆盖7大领域、12个产业。

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有机组织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小生产者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业农户之间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比其他农户收入高出10~15%。

同时,也加速了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转化和应用,三年来以合作组织为载体,共引进新品种117个,推广应用新技术112项;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合作组织参与建设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到全市的90%,形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67个,提升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完善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的联结方式已从“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方式发展。

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广泛发展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制度性途径。

(三)农业标准化实施范围扩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农产品品质得到较大改善。

一是积极构筑农产品标准体系。

全市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累计认证“三品”200余个。

加快农业标准的修订步伐,已累计推广国家、行业标准210多项,制订技术规范100多项。

主要农产品形成了国家、行业、地方三级相配套,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标准体系。

二是积极构筑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全市在主要蔬菜生产基地推行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主的非农药绿色防治技术,目前已有30万亩菜田安装了频振式杀虫灯,安装防虫网1000亩,推广性引诱剂5万亩。

三是积极构筑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市财政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畜产品检测中心,各县(市)区也建立了监测站,全市确定的30个重点检测乡镇、60家主要生产企业(基地)和20家产地市场均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坚持开展经常性地自检和抽检,及时掌控全市农产品质量状况。

四是积极构筑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

各有关部门积极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普及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常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最大限度地防止销售和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

同时,切实加大农资打假力度,对群众和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产品、市场、企业和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做到堵疏结合,打防并举。

五是积极构筑长效管理体系。

市里先后制定了十多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规定,对农产品各主要环节均设置了考查点和具体量化指标。

对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的农产品检测中心、快速检测站等实行长期跟踪检查。

六是积极构筑病虫害测报预警防控体系。

从去年起,我市在章丘、长清建设了20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点,每点固定1-2名基层监测人员,配备微机、数码相机等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实现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关口前移。

在去年全国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中,我市平均检测结果居于首位,合格率比2003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在今年农业部的两次检测中,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仍居全国37城市前列。

(四)组织领导和扶持力度加大,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不断巩固。

为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办公室,各县(市)区也先后成立了相关机构,抽调精干力量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市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科技项目的研发,基地(市场)建设、农产品例行监测和新技术推广等,对认证的“三品”和获得省以上的名牌产品、规范发展的合作组织,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和扶持。

自2004年以来,市本级财政投入产业化专项资金1.3亿元,各县(市)区安排筹集资金3000余万元,省以上投入1100余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累计达到1.7亿元以上,吸引企业投资11亿元以上,吸引银行信贷资金10亿元以上,基本形成了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以企业自筹为主体、以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格局,累计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150余项,合作组织100家,奖励品牌24个,在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优势农产品布局尚未真正形成,产业聚集能力不够,集中度不高,规模效应远没有发挥出来。

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现代运营模式、经营方式以及对农民的带动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综合投入仍显不足,全市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等直接投入不够大;二是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废水、废渣排放,加之全市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够到位,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居高不下,农业面源污染呈逐年加重态势。

;三是农产品认证轻带动问题突出,近年来我市认证“三品”数量较多,但因生产基地面积较小,品牌效应和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较弱;四是我市合作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运行不规范问题突出,维护农民利益方面作用发挥远远不够。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如何引导合作组织向合作社规范过渡,任务还相当艰巨;五是我市外向型农业发展不够,农产品出口能力不强,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差距。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进一步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伟大创新,为农产品产量提高和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农业标准化则是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

产业化和标准化,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形式,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代表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4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

应该说,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和农户应用农业标准的过程,也是促进农户联合经营、实施产业化生产的过程,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

因此,全市各级要正确把握发展趋势,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上水平、上档次。

二、着眼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要着眼现代农业发展,抓住关键环节,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

一要突出强化农产品基地和市场建设。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看,我市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与龙头企业联系紧密且配套的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和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增收。

这方面,今后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本着由松散到紧密的原则,理顺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和市场建设的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格局;二是基地和市场本身要逐步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三是要积极引导土地合法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开发高水平农产品基地创造条件。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闯出路子。

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与基地规模膨胀的有效对接,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和产地批发市场,力求实现更好的效益。

对现有市场,要进一步搞好规范,完善设施,优化环境,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要加强农民与多种经济成分的联合,激发农民进入基地和市场的主动性。

龙头企业要放眼长远,增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努力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与农民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二要积极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

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就要正式实施,这是我们农业战线的一件大事、好事。

当前,我市合作组织发展正处于转型、转折、转变的重要时期,做好引导、扶持、服务工作是当务之急。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发展的浓厚氛围。

要按照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在资金、税收、信贷、项目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合作组织向合作社过渡,抓好规范完善,促其发展壮大。

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实现千家万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有效联结,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

三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用产业化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带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

就数量和比例而言,我市确认的重点龙头企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今后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要着重从企业规模、带动能力、联结方式、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考虑,在扶持方式上,逐步向投产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过渡;在扶持环节上,向基地或市场型龙头倾斜。

各县(市)区也要多方筹措资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要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量,加快企业资本扩张。

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要切实增强产业化经营的科技支撑能力。

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动力。

企业要发展,农业要进步,关键是科技。

龙头企业要在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科技进步方面走在前头,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要探讨改革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主动围绕主导产品,积极开展技术承包,实行有偿服务,为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作出贡献。

要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富民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能力。

三、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要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

要牢固树立全程监管理念,继续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要狠抓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环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要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

要加强生产源头的管理,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逐步推行产地编码制度。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广使用低毒高效农药,保证安全放心农资的供应。

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促使种养企业和农户建立和交验生产记录、用肥用药记录等,禁止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农产品上市。

要完善农产品的档案管理,所有认证产品都要建立生产档案,重点规范“三品”的包装和标识,引导“三品”认证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可追溯制度。

二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个企业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加强品牌建设,是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转化升级的重要措施。

要大力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实现产品与基地的结合,质量与品牌的结合。

在充分发掘传统品牌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争创新名牌,增强品牌保护意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要引入现代经营思路和管理体制,支持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品牌的整体开发。

对通过认证、认定的农产品,可选择一批企业或规模基地,设立原产地标识、基地标牌,探索统一包装、标志使用管理,整合品牌资源,集聚品牌效应,尽快培育一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三要加大监测与执法力度。

搞好质量监测与执法检查,是消除农产品质量隐患的可靠保证。

要加强对监测机构的设施配置,不断扩大服务功能,提高监测能力,为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奠定基础。

要依法加强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不断加大对各个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食用农产品污染物监控,及时发布质量安全信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要认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加强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对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

四、转变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实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有各级政府的组织和协调,农业标准化和农产质量安全更是如此。

政府应当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动力,尽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义务,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一要转变发展观念。

建设现代农业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发展的主题,也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所在。

各级在工作指导上,要尽快实现由加快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破除把发展二、三产业与抓农业割裂开来的思维定势,破除为农业而农业的传统习惯,积极主动地用大农业、大经济、大系统的理念去指导工作,以二、三产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经营机制武装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上台阶。

二要搞好规划引导。

全市要在“一圈、三带、七区”农业区域经济规划大框架下,按照“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花卉业、积极发展水产业、着力发展加工业”的总体思路,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规划进一步具体化,提高可操作性,确保实施效果。

最近,市农业局正在研究制定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主要围绕粮、棉、瓜、菜、菌、药、渔、种八大产业,重点规划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产业抓特色,围绕特色抓基地,围绕基地抓好生产要素的集成,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这些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产业化经营基地、品牌农业生产基地、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外向型农业基地,增强产业基地的集聚和规模效应。

这个思路很好,下发以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规划和实施。

三要加大政策扶持。

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更加完善有力的财政支农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资金协调和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大力吸纳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外资和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支农惠民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和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扶持机制,研究和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扶持政策,深入探讨促进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四要营造良好环境。

要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

各涉农部门要善于适应形势,及时转变职能,变组织领导为指导服务,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安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战略,有针对地扶植和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基地、市场以及合作组织,发挥规模带动效应。

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外部环境。

要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强“一事一议”的监督管理和涉农案件的责任追究,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要坚持典型示范。

全市在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同时,要注意抓好现代农业的示范典型,抓好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的样板工程,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实惠。

市县都要抓好示范典型,市级抓到县区、乡镇,县(市)区抓到乡镇、村,乡镇要抓到村和大户,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体工作向纵深开展。

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检验部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实行奖优罚劣,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当前,“三夏”生产临近,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小麦后期管理以及自然灾害防范、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争取夏粮丰收。

要加强小麦跨区机收的组织工作,及早研究解决好燃油供应问题。

要积极组建农机帮扶作业队,帮助缺少劳力的农户适时收割小麦,做到颗粒归仓。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与协作,把“三夏”期间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同志们,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事关现代农业成效,事关农民增加收入,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全市各级和有关部门要认清在“三农”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同心协力,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不断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