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docx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对河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油田各级单位和济军基地的大力支持下,河口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区坚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坚持城市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逐渐把河口建设成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一、持高标准规划、绘制城市发展蓝图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灵魂,工作中抓不好这一龙头,就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极大的浪费,就会使建设现代化城市成为一句空话。
城市建设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城市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
搞好城市管理,特别是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实现城市的美化,是城建队伍的重要职责,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基本条件。
城市发展就象绘画,城市规划好比勾勒基本线条,城市建设好比着色,城市管理好比精心修缮,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同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又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各项事业中起到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因此,我区历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从多个方面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
一事坚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树立“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的思想,聘请上海 设计院等高资质、高水平的设计院,根据我区实际,统一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专家们仔细考察、科学论证和评审,位我区绘制城建蓝图。
在规划中统筹考虑了城市功能分区,抓好城区供水、供热、供气、通讯、交通、公厕、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专项规划,做到功能齐全、设施配套。
二是在城市建设中解放思想,变全能城市为特色城市,搞好精品示范。
1998年至2000年,开展了“城乡建设管理年”活动,三年共完成项目61个,总投资2亿多元,是我区建设工作迅速跃入了全市先进行列;2001年至2003年,由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年”活动,确立了30余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在这三年内完成,重点实施精品工程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从而形成鲜明的建筑风格,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切实达到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作用。
三是严格管理,加强整治。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在注重规划建设的同时,我区更注重城市管理工作,积极倡导“热爱河口、建设河口”的主人翁精神,实行目标责任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并由区建设局(原名区建委)牵头,联合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分阶段、分重点开展城区容貌集中整治活动,使城市脏乱差得到了有效治理,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整洁有续、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城市化自然会纳入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时代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人民群众也从提高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对城建寄予厚望,在我区具体表现为:
(一)城市文化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二)城建市场化水平低;(三)城市规划建设总体水平滞后;(四)建设资金相对不足;(五)由地结合应向纵深发展;(六)城建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近几年来,广大建设者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抓精品工程,把城市文化建设摆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测不断提高,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满足对物质产品需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城市建设是地区文化的窗口,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河口的自然景观和人工环境,在道路建设、城市美化、亮化、绿化等方面统筹考虑,建成了一批能体现河口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和城市景观。
(二)城市建设与市场接轨,走经营城市的城建新路子。
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变管理为主为服务为主,为建设企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同时为其工程质量、生产安全等方面提供热情的服务,充分返还企业经营自主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自主经营。
(三)积极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
通过拍卖土地使用权、招商引资、油地协调、聚集民间资金等多种措施吸引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以缓解城市建设和资金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四)努力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组织规划人员走出去,城市改造和建设搞得较好的城市“取经”,借鉴他们的城建经验,并聘请高资质的设计院为我区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五)坚持油地共建共管,增强协作。
高举团结的大旗,通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等形式,统一思想、交流情况、互通有无,积极妥善的处理各类油地共建问题,充分发挥两者的合力,切实将油地共建作为振兴和繁荣河口经济的重要驱动力牢牢抓在手上,使油地结合不断深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
二、政府组织、部门牵头,高效建设城市
目前,我区实行的政府组织、部门牵头并具体落实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由区政府统一组织城市建设,由建设部门具体落实各项建设任务。
在这种体制下,区政府高度重视,高瞻远瞩,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综合开发和建设城市,有利于协调社会各界的关系,为城市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由部门牵头,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的专业化水平,把各项城建工作落到实处。
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也存在着制约城市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政府大包大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开发建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矛盾的;建设程序过多,虽然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组大限度的办理各种建设证件,但终因管理部门多和需办证件多而浪费许多时间。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朝夕之事,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下放建设权利,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管理和协调力度,起到建设导向的作用。
在建设程序过多问题上,河口建设局实施了“一站式”办公的工作方式,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为建设单位和个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有效地缩短了办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定局。
它标志着中国内地长期被排斥拒绝在世界经济主流圈之外的悲凉时代已经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从此将无数的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卷入更加汹涌澎湃世界新经济大漩涡;尤其将成千上万的中国建筑企业家猛然推向一个充满既陌生,又险象环生的世界建筑企业系统大竞争的大环境。
尽管各种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夺金狂潮,充满了令国人兴奋不已的美好机遇,但更多的却是充满了疾风暴雨的残酷竞争。
正如有人尖锐地指出那样: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给目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中国建筑业带来一场真正的革命。
国门大开,千狼万狼拥进来。
如何与狼共舞,与狼竞争,如何在“全球化夺金狂潮”中实现与狼平等分一杯羹的战略构想,值得中国建筑企业家们深沉思考。
美国实业家斯隆先生曾警告说:
在竞争的经济海啸中,根本就没有企业休息的地方。
“中国加入世贸后,建筑市场必然洞开,市场份额的竞争必然更加异常激烈,由此推断,中国建筑业已经丝毫没有任何休息的空间和地方了。
谁想趴下休息,谁就“自作孽,不可活”毋庸讳言,摆在中国建筑企业家面前最至关重要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应对。
就目前的形势看,在一种全新的改革理念,可作为建筑系统的战略定位,这就是倍受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激极力推崇的“创新”理念。
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并切实加大完善创新机制力度,是目前建筑系统应得生成和发展壮大的最根本点和切入点。
换句话说,创新战略理念,是当今建筑业最鲜活的灵魂和扭转并根除效益滑坡,实现与狼平等分羹的战略撒手锏。
所谓撒手锏,并非“说真轻巧,捏根灯草”那么简单。
首先,中国建筑企业家们应该有也必须有“卷战旗,不缴枪”的英雄气质;在平等共赢的基础上,切实拿出一整套有底气有魅力的具体应变对策和竞争攻略来,包括长远的战略措施。
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建筑企业必须精心打造好战略撒手锏,方能在竞争的经济大海啸中求得生存。
唯有开拓者、追赶着、创新者,敢于世界最强队伍竞争者,才有资格参与竞争,才有实力反弹市场,才能运作帷幄,永远制胜。
制度创新: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们现行的企业制度,是很难与国际“游戏规则”接轨的,必须在短期内推出一整套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相协调的,以“整合框架”为基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无可否认,制度创新必然会导致“企业大地震”;可以说,上自企业法人,下至普通职工,都要付出一定的改革代价。
如果不打破旧制度,既不改革,也不创新,那么,这个企业迟早都要玩完。
一个不具备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流通化、产权交易买卖化和资产人格化等现代属性的企业,无异于形同一具“干尸”一旦国门大开,任你企业法人有“通天彻地智能”之能,也一样“时来运不转”甭想在圈内再找到满意的合作伙伴,顶多也只能“熄灯瞪眼”,发泄一下“猫威”而已。
所以,力主制度创新,是建筑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挥师国际市场,沉稳应对WTO的当务之急。
管理创新:
——从管理学角度讲,严格系统的对企业内部实施有力的管制是手段,而追求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才是管理的终结目的。
换句话说,所有的工作和努力,都要围绕成本和利润这两个大核心来运转。
关于这一点,中冶系统有位老总谈得非常透彻。
他说:
管理创新“就是按照精干搞好的原则,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移,建立起以工程总承包公司(集团)为龙头,以专业施工队伍依托,设计、施工、生产、服务一体化,全民与集体总包与分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施工管理新体制”。
这一创新构想,事实上正是按照建设部部长俞正声铁腕推行“施工总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的结构模式来实施的,这位中冶的老总还强调指出:
“管理创新应以项目管理为突破口,实施项目法人施工,有利于实现生产诸要素的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挖掘企业内部潜能,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项目法施工的路子是施工企业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走向代企业制度,迎接入世的一项基本性对策。
”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并非一般概念的小改小革,而是指企业在经过一番深层次的经营机制。
转换后产生的技术革命效应;其本身具有十分广泛深刻的企业文化底蕴。
日本•盛田昭夫指出: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持续不断的发明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就不能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获胜;因此绝对需要新技术。
”从当前中国内地企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情况看,能够为建筑业创造最大商业利润的恐怕非技术创新不行。
有报道分析说:
“没有任何承包商能够拥有所有的专业技术,每一承包商往往仅专长于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专门的技术。
”如果我们在技术创新恰好专长某一专业技术名,而且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就可以“见缝插针”,充当分包商,甚至直接参与竞争,自己充当总承包商。
一句话,唯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抢占先机,驾驶市场,雄霸市场。
二、调控建筑市场,保证质量安全方面有以下经验,
1、为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企业质量管理实行二级监控和管理。
首先由企业总经理挂帅,由中工,技术、质量、安全等科室参加,成立创优领导班子,项目部成立创优工作小组。
年底,领导小组与基层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企业创优目标工程,制定下一年质量计划和措施,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项目部。
项目部创优工作小组根据企业自定的质量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确定工程各部分各项的质量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创优具体措施。
同时项目部与企业及劳务班组(分包单位)签订创优质量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力,贯彻执行质量责任制。
另外,企业有一定资金,项目部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由企业组成奖罚基金,严格目标考核与奖罚兑现相结合。
2、建立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分包单位)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一项目经理为首的现场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教育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专门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对细部处理,专门规定技术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由企业质量和、技术和及时组织对项目部进行技术交底,项目负责人对施工班,班组长和分包单位交底施工员对施工班组对操作层进行技术交底,使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对各工序的施工方法质量要求了然于胸,确保每道工序质量符合要求。
3、形成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控,用户评价的质保体系。
企业具有高度的市场敏感性,采取自我加压,自找麻烦。
首创住宅建设工程尝试住宅用户监督评价新机制,把用户请到现场来,跟踪施工全过程监理方法,把用户在工程竣工后评价向前拓展到用户在施工过程中的参与监督,是我们施工方能及时地做到合理改进,保证住宅涉及符合使用意图,施工质量保证使用功能。
用户的参与监督、合理建议,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促进我们走“质量兴业”之路
二、严格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1、加强对土建、安装技术、质量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项目、技术员、质量员业务水平及工作质量之际影响到产品质量,企业相关部门经常深入工地,对技术质量相对比较薄弱的项目进行技术、质量规范方面的指导及帮助,同时将项目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范围内进行推行,邀请业务水平高的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以带动其余项目部技术员,质量员业务员水平的提高。
通过这一工作来不断提高项目部及业务的总体技术力量。
2、坚持工程质量进度大检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的制度。
由总工带领技术科,技术科每季度对个土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大检查,检查范围主要包括分项、分部、质量保证资料、功能观感以及技术质量管理情况等。
通过季度质量大检查,针对项目部存在的问题及好的方面进行总结,召开讲评会,提出不足,推广好的经验,并根据检查情况对各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资料员的工作业绩进行业务评比。
企业质量科、技术科由土建、安装质检员、资料员等人组成的小分队,每月对土建工程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所开具的整改通知单检查是否整改完毕,做好记录。
同时对创优工程企业质量和应派专人现场蹲点指导。
3、按贯标要求规范施工中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批制度。
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交企业审批,否则不具备开工条件。
施工组织设计等编制应符合工程招投标工程的要求,符合设计图纸规范的要求,同时应体现他的经济、合理使用性,并达到一定的深刻和具有针对性。
企业在审批时具体指导,帮助项目部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使其成为组织、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
4、严格“三令”签字审批制度。
“沉桩令”、“挖土令”、“混凝土浇令”身披制度是确保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管理制度。
首先由项目不切实抓好施工准备,严格把关,相关条件符合后上报企业,经企业有关科室核验后进行审批。
5、坚持“三步到位”检验工作。
基础、结构、竣工阶段验收,项目部大的自查、自评的基础上,二天之前报道申请到企业技术可,由企业质量员,技术科及其他部门对工程进行全面核验把关,钟鼎进行分项、分部、质量保证资料功能观感综合评定,符合验收条件后三包建设单位,监理、监督有关部门验收确保验收一次通过。
6、坚持三检制度。
项目部对每道工序(隐蔽工程)实行班组自检、互检项目部质监组复查,在上报监理组专业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7、标准化工作。
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对施工具有强制性。
企业各项目部建立标准资料的分类、编目、登录,然后入柜的制度,同时建立标准文件借阅登记,记录手续,并保证标准文件的有效性,顺利规范为施工生产服务。
8、计量工作。
在我们建筑施工企业中检验、测量和试验的数据完整准确,才能对产品质量作出可靠的结论。
这就要求我们施工企业在计量器具的选用、保养维护上下一定的功夫,建立企业计量器具统一台帐,以便对企业所有计量器具进行动态管理。
在计量器具检定的周期到之前,及时通知项目做好计量器具的检验工作。
9、质量信息工作。
企业质量和坚持对项目部门每月、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统计,向总工室汇报,由中介组织质量科,技术科研究、审核,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以指令形式下达项目部予以实施。
对一些重要工程部位,特别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进行分析,开展QC公关活动,如此反复,跟踪监督管理,知道消除该分项质量通病。
三、目前政府投资工程还拖欠工程款1500万元,偿还计划如下:
现行施工企业清收拖欠款的办法,无非是抓内,实行清欠责任制。
有的单位还实行专职清欠,年底安装完成清欠任务情况和发工资奖金,结果年年清,年年欠,前清后欠。
通过多年的清欠情况分析,不难发现,解决拖欠工程款最根本的方法,不是企业如何清欠的问题,而是应从如何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上做文章:
1、严格建设项目立项和开工审批,建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
各级政府特别是省级地方政府,应切实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严格立项和开工审核,要建立专门负责本地建设项目立项、开工、验收等管理机构,对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均应组织审计机关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验资,以确定其合法性和可靠性。
对一资金不到位,不符合开工条件的工程,坚决不与办理开工手续,同时要把有关审计验资与工程资料一并归档保管,以备后查,并上报有关管理机构。
国家应每年对各地建设项目进行复审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应严肃处理,从源头上堵塞投资缺口,防止生产新的拖欠。
2、完善建设项目招投标机制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监督管理,尤尤其是招投标的监督审查,防止过分压价。
同时应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程序和文件,把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置于公平的交易环境中,出境建设市场健康发展
3、健全市场机制,保障国有施工企业合法权益
当前建筑业法制还不很健全,有些规定已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因此,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与《建筑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及相关法规,八以下几点纳入其法规中。
1、受与施工单位说"知情权”。
在招投标时,应将经过审计的建设资金到位资料向承包商公开,以利于对建设单位的监督。
2、完善工程结算有关办法。
把工程完工后实施工程款结算的时间注意合理规定,防止建设单位应资金缺口有意推迟结算期限,损害施工企业的正当权益。
3、建立建设项目保修制度。
根据规定,建设工程在竣工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要按照工程总造价
的3%——5%留取工程保修期,但往往在保修期满后,有些单位建设单位确因工程质量问题、领导和经办人调离等种种理由拒绝付款,使施工单位无法将工程保修及全额收回,最终形成新的拖欠。
4、拖欠工程款及利息的保障措施。
可以采取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保函的形式,一旦出现拖欠现象,施工单位可以按保函中的规定向为建设单位出具保函的银行强行划款。
和还可以仿造股份制企业“债转股”的形式建设单位拖欠的工程款及利息可以采取把拖欠的工程款和利息作为施工单位投入建设项目的资本进行运作,以盘活沉淀资金,保障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4、整顿建筑市场秩序,清理建筑施工队伍
当前,建筑市场混乱,施工队伍繁多,僧多粥少,鱼目混珠,工程分包合琛琛转包现象严重,并出现了重大的质量事故。
因此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单加强对建筑市场打击建筑队伍的清理整顿,尤其是那些经营管理水平差、质量低劣的施工队伍,应坚持予以清理。
对出现过重大质量事故的应重点进行整治,以规范和净化建筑市场。
5、建立施工企业自律组织或协会,共同维护施工企业合法权益
目前,国家投资规模主要集中在市政交通、桥梁、机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将是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励,施工企业之间为了承揽到工程,垫资、带资现象愈演愈烈。
在加强对建筑市场规范运作的同时,也必须对施工企业的不平等竞争行为加以规范。
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让所有施工企业共同遵守行业协会的规定及章程,对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坚决予以抵制。
在参与招投标时,坚持“四不揽”即:
资金不到位的工程不揽;立项及开工手续不全的工程不揽;对可能出现的拖欠工程款不提供保证的工程不揽,以促进建筑市场规范法,第施工企业公平交易的权利
四、推进工程建设担保制度主要难点:
1、有些单位对工程建设担保制度意识不强,认识不足,不深、不透。
2、工程建设担保制度虽然存在着很大的优越性,但有些单位仍有顾虑而不愿参与。
为更好推进工程建设担保制度,应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宣传执行。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房改、拆迁等)
河口区自欺欺人994年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以来,截止2001年底,由标准价购房的部分产权向全部产权过渡的职工计2480户,以成本价购房的职工计82户,二项合计共2562户。
住房公积金缴存执行个人缴存7%,单位缴存9%的标准。
2002年初核定按2001年12月底工资基数计算。
住房补贴按标准工资额的35%按月发放。
河口区2001年房改工作严格执行市东政发[1999]2号和32号文件,住房二数市场没有开放。
廉组住房河口区没有房源和单独的廉组政策。
河口区经济适用房建设突出存在的问题是价格过高,使中低收入家庭经济难的承。
措施和建议
一、严格执行,以法行政,尤其是大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中必须严格法定程序,以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二、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或财政实施较大的资金投入,使经济适用房的价格降下来,以保证中低收入家庭安居乐业。
三、依据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结合河口实际制定政策,促进住房商品化进程和房地产业发展。
城市管理部分
一、近几年采取的措施:
一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行政,文明监察;二是综合整治联合执法与日常监督各项负责相结合;三是加强门前三包的监督检查。
收效显著,避免了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
二、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城市意识差:
1、宣传力度不够特别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市民了解较少,城市意识差,自觉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意识差。
2、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经济增长不够。
贸市场少,形成乱摆、乱放、占道经济、垃圾站、垃简设置少,形成乱倒垃圾。
3、城建监察缺乏相应的执法手段。
在执法经过中,城管队负权力范围大,但强制措施没有,遇到不服从管理的对象,束手无策,违章行为无法纠正,罚款收缴不上来,通过法院不现实,时间以长,给违章的单位或个增长了对抗意识,不服从管理。
三、要颁布城市管理法规
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河口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河口区城区户外广告及灯饰设置管理办法〉在执行和落实中,有时拿不准,个别地方不好操作,如乱贴、乱写行为,其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满城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乱贴的广告,乱写的电话号码,但对违章人的处罚太轻,不能很好的制止违章行为。
四、城市管理体制应改进,执法独立,减少审批环节。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和监督检查有政府组织,部门牵头,各负其责,集中整治。
六、年用于市政设施、绝对化养护、环境卫生方面的经费通过公开竞标选择队伍。
七、治理户外广告应采取的措施:
严管重罚,对危害严重的要进行治安处罚。
八、进行城市绿化、美化、亮化主要采取的办法:
政府出台文件,鼓励支持单位安装霓虹灯、反射灯;制定统一规划各主要道路两侧粉刷不同颜色的涂料。
绿化。
城市规划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们河口区在城市规划工作中,面对河口城区的油矿区城市的实际,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贯彻〈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充分发挥油田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走出了一条政府组织,部门牵头,共建共管,美化家成功之路。
几年来,我们在城市规划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一)加大对〈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整体市民的城市规划意识,特别是提高党政决策层对城市规划的重视程度。
(二)从源头做好工作,特别是把好规划编制关。
几年来,我们先后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两次编制和调整,并且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已摆上了工作日程。
对诸多的小区和商贸区、街景进行了详规编制,同时还编制完成诸的专业和专项规划,在这些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