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342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 精品导学案.docx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Word版精品导学案

序号32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2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班级姓名第小组

编制:

高一历史备课组操慧老师使用班级:

高一(1、2、9、10、11)时间:

2016、2、19

【学科指导意见】①列举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②了解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③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④感受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树立多元文化观,注意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自主学习1】结合课本,落实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

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经历的几次主要战争:

①1588年打败了的无敌舰队;②1652年开始的战争中取胜,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导火线:

英国议会颁布《》,矛头直指荷兰);③1763年英国取得对国“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成为海上霸主,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主义的罪恶————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

野蛮掠夺、残酷屠杀、不平等贸易、贩卖黑奴

3、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一方面加速了欧洲,另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进程。

②早期的殖民扩张,也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的重要途径。

在此后的二三百年时间里,商业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初具规模。

【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战争

背景

结果

 英西战争

 西班牙衰落后,荷兰控制世界;

英法崛起,挑战荷兰霸权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英荷战争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

英法崛起

导火线:

英颁布《航海条例》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英法七年战争

 法国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87—88页内容,思考“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

(1)地理位置的优越:

大西洋航运中心(伦敦、利物浦),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

(2)政府政策:

采用重商主义政策,支持本国的海外殖民活动;

(3)军事手段:

打败西班牙和荷兰,逐步确立海上霸权;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4)经济措施:

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政治制度的优势:

英国在17世纪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如何辩证看待殖民扩张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屠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些田园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思考1:

殖民扩张给西欧国家带来了什么?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

安的列斯岛原有三百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000人,最后只剩下200人。

英国议会甚至厚颜无耻地宣布:

杀戮印第安人和剥头盖骨是:

“上帝和自然赋予的手段”。

大量屠杀的结果是,原本3000万的印第安人在全世界人口暴增的时候,几乎被屠杀到了了灭绝的边缘。

思考2: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什么?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回答)

主观上——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灾难)

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迫使殖民地区相继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材料三:

见右图

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

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总结:

如何辩证看待殖民扩张?

1、对西欧国家而言: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殖民地而言:

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迫使殖民地区相继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3、对世界而言:

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拓展延伸】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第一次向外界清晰明确地用“和平崛起”的概念为未来的中国角色定位。

葡、西、荷、英四国的相继崛起给中国的崛起留下了哪些启示?

(言之有理皆可)

1、坚持和平崛起,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2、善于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发展寻找机遇

3、强国林立,树立竞争意识是立于不败的信条

4、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是一个民族崛起的信号

【巩固练习】

1、1550年前后,墨西哥提供了世界用银总量的三分之一,秘鲁银产量占世界银产量的二分之一。

18世纪末,哥伦比亚和巴西生产的宝石占世界总量的9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矿产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B美洲贵重矿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C殖民者对美洲进行掠夺性开采D工业革命前美洲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

2、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

“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3、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

“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力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是要比被波斯人、土耳其人或俄国人征服要好些。

”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力征服印度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4、“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屠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的这一评价主要是肯定了

A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合情合理的

B资本主义早期的发展必然具有血腥的特征

C资本主义战胜旧的经济形态的历史必然性

D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3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审核班级姓名第小组

编制:

高一历史备课组操慧老师使用班级:

高一(1、2、9、10、11)时间:

2016、12、

【学科指导意见】①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②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③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④了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结合对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主要内容的掌握,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落实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

1、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

①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方针;②政治路线:

果断停止“”的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做出了﹎的重大决策;③组织路线:

开始平反冤假错案,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它正式开辟了的新道路,揭开了的序幕,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标志。

2、中国的改革首先从起步,内容是实行“”、“”的。

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3、农村的改革推动着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按照分开、权和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4、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开始的,最早设立的有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后来又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它们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1993年中共﹎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会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制度。

6、1997年9月,中共召开,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方面的论断,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世纪。

【巩固练习】

1.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表2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5.下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6.安徽凤阳县长期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

但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

这一历史巨变主要得益于

A.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C.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7.旧上海有一句谚语: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的彻底改观得益于下列哪一事件A.新中国的成立B.坚持“一国两制”

C.1978年后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D.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实行按劳分配

9.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视察南方谈话”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0.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A.以市场调节为主B.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

C.完全由市场配置D.通过政府计划实现

11.“又出新车了!

”“又有车降价了!

”这是近来人们见得多的一类消息。

进入2008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有超过十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轿车下线。

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材料中的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是①靠近港澳,华侨多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③资源比较丰富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3.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C.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16.下列关于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选择B.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C.其特点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D.其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惟一经济基础

17.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18.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

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材料三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在农村地区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2分)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的作用如何?

(4分)

经济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作用: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回答其中2点得4分)。

2、据材料二可知,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然后推进到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分)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2分)

3、1979年,随着“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第一批“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

(4分)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分)

城市: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分);

历史事件:

邓小平南巡(或邓小平的南方谈话)(2分)

4、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如开了一次会议,并且在这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这次会议及目标分别是什么?

(4分)

会议:

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四大)(2分);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南方谈话”

阅后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有何重大举措?

(4分)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分)

实行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2分;答产权制度改革也可得2分,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1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是什么?

(2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分)

(3)概述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何继承和发展。

(4分)

继承: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制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2分)。

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分;或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的构想等均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