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7433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docx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关系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泸溪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逐渐发现,虽然上岗前的通识性培训为广大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但面对新课程的深刻变革,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还是感到很不适应,不少教师出现了许多难以消解的困惑。

到底该怎样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新课程的理念到底怎样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漫长的过程,要靠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反省与矫正、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来逐步完成,必须通过新课程校本教研来逐渐改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来实现。

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比教育观念的转变轻松多少,需要创新教师教研的方式、机制,给教师们非常实际的、具体的专业引领。

传统的教研方式中教师教研主体地位的缺失,抑制了教师自由创造精神的有效释放,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存在着明显的目标管理、动机激发、分类指导、工学矛盾、质量与效率、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样就呼吁着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范式的有效跟进。

在这种背景下,一种试图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和教师个人,立足本职、本岗、本校、本人的教研范式就应运而生。

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有一个理解、熟悉到创造性实施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教师学习和研修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过程。

课程改革的成与败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决定于教师队伍的素质。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但也给了教师专业成长很大的发展以及创造的空间。

教师只有善于把握和利用机遇,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才能在这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城乡的差距也不断凸显,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也不断拉大,城市教育的优势不断增强。

虽然原因很多,但是,这些差异与差距的根本所在是教师专业素养及发展能力的差距。

要让农村孩子接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政府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最关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水平,才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有利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利于整体提高区域教师素养,有利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鉴于此,我们申报该课题研究。

二、课题内涵界定

1.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发展过程。

这是教师通过自身学习、自省和反思而表现的个人专业知识、技能、情感的成长或自我实现。

另一方面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过程。

这是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开展的各种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学习活动或研修活动,以期促进教师达到专业标准,不断促进专业成熟。

2.区域教育:

“区域”是一个空间范围概念,指的是一定的行政地方范围,在本课题中,指的是泸溪县这个行政区划;“区域教育”则指涉的是泸溪县所有的中小学校,既包括城镇学校,也包括农村学校;既包括乡镇中心学校,也包括农村村片小。

3.本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试图汲取国内外诸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合理内核,以他山之石,结合自身实际,在全面了解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师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程规划和可持续性发展,把“系统反思”和“行动研究”结合起来,实行示范引领,同伴互助,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加强校际联动,促进自我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兼顾问题,促进区域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

本课题所指涉的研究涵盖所有为了教师专业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主要是指促进教师群体和个体专业成长发展的校本研修活动。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在研究中澄清困惑,在研究中更新自我,在研究中发展自我。

三、理论依据

1.“教师即研究者”理论:

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育,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

教师不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

教师专业成长要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研究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

2.校本教师发展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教师研究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

斯皮克“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

3.人的社会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制约着自然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所在。

人既作为个体存在,又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存在,社会是个人存在的根本与保障,只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才有个人的成长。

因此,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要立足于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要尽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4.目标任务驱动理论:

根据行为心理学,人做每一件事,往往都基于一定的目标与任务,他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任务的达成和目标的实现。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首先要帮助教师拟定专业发展的目标,给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应任务,然后,引导他们去达成。

四、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1.指导思想

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追求教育本身和教育双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教育;要保证教育与社会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保证。

有效的校本教研,利于教育公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终身可持续发展。

2.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如何构筑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更好地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校本教研工作机制的理论框架、模式,并通过实践检验其理论的可行性,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适应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素质教师群体,进而为我县中小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引领与指导。

主要目标是:

①探索“中小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式方法”

②通过研究,逐渐形成适合泸溪实际的“泸溪县中小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标准”

③研究探索出促进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④形成“中小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典型案例集、优秀的教育日志集、教育反思集、教育故事集等”。

3.研究的内容

围绕研究目标,本课题从基本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研究两方面确定以下重点研究内容:

(1)泸溪县中小学校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2)探索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3)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与方法;

(4)农村中小学校如何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创造平台;

(5)教师专业发展在未来教育竞争中的地位;

(6)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

(7)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8)新一轮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9)区域教育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10)教师个体与群体专业成长的和谐环境创造。

五、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及本课题预期研究的创新之处

国内有些专家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并且有更加重视之势,但是这些研究多为从宏观的角度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真正从教师个体、教师同伴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学校和教师与教师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角度研究的较少。

而本课题所指涉的研究涵盖了所有为了教师专业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校本研修、专家引领和送教送培活动,主要是指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专业发展而进行的一切探索与尝试。

这对丰富完善校本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六、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不仅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使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新的层次、角度、教师群体等内容在理论上得到了扩充,而且在以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提升了我们对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理解,对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有了进一步的理论上的构建。

通过以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重点进行研究,以及以攻克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的行动策略这一难点的研究,使得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这一课题的理论层次有了一个新的跨越。

2.本课题的实践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研究中要求广大教师用研究的目光审视学生,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灵世界,探索适合每个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用研究的方法探索解决各种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新途径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突破、新跨越,促进全体学生持续健康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这是本课题研究中最重要的目标,也将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教师是以教育教学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的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单调的任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使广大教师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及自身专业化成长融为一体,带着研究的意识从事教育教学,用研究的目光审视教育教学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乃至整个过程,从而使其从一个单纯的“教者”转化为一个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严肃的反思者,经过“实践—探索—激发—推进—重组—建构”等研究性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实现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实现生命价值的质的提升。

(3)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

实施课程改革,学校是主战场,教师是主力军,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应该与广大中小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同步的,因此,实施中小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工程,是切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和任务的重大举措和必要条件。

(4)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落后地区教育的落后最根本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化程度的落后。

通过教师专业成长工程的实施,促进城乡共舞、校校结对、同伴互助,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终身学习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全县教师素养,有利于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七、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有效推进新课程实施、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以全县各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和教师个体发展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从调查研究和文献述评入手,了解目前全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现状,探究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的目标、内容、手段、制度和环境,进而构筑有效的专业发展工作机制,并总结和提炼一批有成功校本教研经验的典型和优秀案例。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了解目前全县各校校本教研机构现状、教研队伍现状、教研工作开展现状,概括教研工作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外关于教研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结合已经发现的具体问题,做深度解析,寻找新的结合点和理论突破点;

(3)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带研究,以研究促行动,检验和论证构筑有效教研工作机制的理论设想和实践效果。

(4)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5)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别指导一般。

3.实施步骤

------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1)确定研究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4)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5年10月)

(1)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研讨经常化,解决在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